扶苏吧 关注:6,684贴子:91,672

【山有扶苏】秦汉时代平民的读写能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为什么要识字?识字有什么用呢?
从完全不懂自己的名字到能阅读、书写,人可是花了很长的时间才学会的。而且在国民教育普及之前,大部分人其实都是文盲,有些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大家想起项沐猴儿时和叔叔学习时,爆出的雷人名言“书足以记名姓而已”了🐴 ?

(图片:《楚汉传奇》第61集,老师检查刘盈和鲁元公主背诵《诗经》)


IP属地:北京1楼2020-04-14 09:12回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长期致力于人类扫盲的工作,其背后的假设在于:越多的人理解文字运用,实现个人、家庭、社会和整个世界彼此的和谐就越有可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网页上,对于识字的重要性叙述如下:
    “扫盲对于社会和人类发展极为重要,因为它能改变生活。对个人、家庭与社会来说,它可提高人的健康与收入水平,改善人与世界的关系,是增强自立能力的手段。 一个具备读写能力的社会,是一个充满活力、能够交流思想和辩论的社会。然而,文盲现象却成为了提高生活质量的障碍,甚至能够导致排斥及暴力行为。”


    IP属地:北京2楼2020-04-14 09:13
    回复
      关于古代社会读写能力的经典作品,是威廉‧哈里斯(William. V. Harris)的《古代识字能力》(Ancient Literacy),本书叙述希腊罗马时代有多少人可以读和写。以往学者多被希腊时代哲人所留下的作品所吸引,或是受到拉丁文史料所记载的罗马教育系统影响,并相信希腊城邦之中或是罗马帝国下的居民具有一定的识字率。


      IP属地:北京3楼2020-04-14 09:13
      回复
        然而,哈里斯根据由少部分精英所留下的文字史料,通过跨学科的研究,系统性的分析古典时代的识字率。由于受到社会和技术性的条件限制,读写能力只掌握在少数的贵族之中。在希腊、罗马文明中,口述的传播远比文字来得重要。西方古典世界的读写能力如此缺乏,那古代中国的真实情形如何呢?一般人能够看得懂而且写故事吗?


        IP属地:北京4楼2020-04-14 09:14
        回复
          以往所留下来的材料,像是《史记》、《汉书》等古典文献比较缺乏一般平民的书写记录。我们可以想像一下谁可以阅读和写字?应该主要是上层的皇亲国戚,以及体质内的知识分子。


          IP属地:北京5楼2020-04-14 09:14
          收起回复
            美国知名汉学家、斯坦福大学的教授马克·E·路易斯(Mark Edward Lewis)认为读写的能力是掌控在统治者身上,或者说读写能力就是为了掌控权力的工具(这和联合国的理想刚好相反),也就是说平民无法获得读写的能力。
            但是问题来了:这些权力者的读写能力是谁教的?乡公所、县政府管户籍的、收税的下级官吏也要会写字,平民为了阅读一些政府的文书(贴在城门上的公告),是不是也要看得懂呢?


            IP属地:北京6楼2020-04-14 09:14
            回复
              路易斯教授的履历: https://history.stanford.edu/people/mark-edward-lewis
              他的书 Writing and Authority in Early China:
              https://www.sunypress.edu/p-2939-writing-and-authority-in-early-.aspx


              IP属地:北京7楼2020-04-14 09:14
              收起回复
                下级官吏


                IP属地:北京8楼2020-04-14 09:15
                回复
                  以往的历史材料无法告诉我们的事情,幸好近几年来通过考古发现大量的简牍文书,大部分是政府的法律、档案资料,让我们对于平民社会有更多的认识。
                  从《墨子》和银雀山汉简来看,在战国时代与汉代,出入城门所要遵守的规定,都要公布在大街、高台和城门处,“令往来者皆视”,至少要读得懂字才能了解规定。
                  上古东亚史专家、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历史和古典研究系的叶山(Robin D. S. Yates)教授认为:“法令的颁布者没有考虑那些不识字的人。可以说,他们认为哪怕是文盲也可以做到遵守法律,因为会有识字的人帮他们解释那些告示上的命令。”
                  银雀山汉简


                  IP属地:北京9楼2020-04-14 09:16
                  回复
                    要使国家的法令贯彻到社会底层,告诉一般的庶民,至少在下层社会需有很大量的一批人识字。在没有国民教育之前,这批识字的人大部分是世袭的公务人员,在家里受教育,他们在秦与西汉称为史、卜、祝。他们能懂多少字呢?按照职掌任务的不同,三千字、五千字或是七千字,而且还要能够背诵相关的文献。


                    IP属地:北京10楼2020-04-14 09:16
                    回复
                      安徽阜阳的西汉墓葬之中就曾经发现过《仓颉篇》,是当时秦朝流传下来习字的字书,这些世袭的地方公职人员从三岁起接受读写能力的训练,之后还要通过考试,如果考试之后无法履行相关的职责与任务,老师还会受罚。


                      IP属地:北京11楼2020-04-14 09:16
                      回复
                        这批秦、汉的下级官吏很重要的任务在于准备户籍和法律案件的资料,而每个地区的里正、或是伍长,还是当地的“三老”,都要定时以文字的形式向政府报告社区之中的状况。从他们必须以文字书写报告的状况,可以知道这些最基层的里长、邻长虽然无法长篇大论的写文章,但至少都具备一定的工作语言应付行政系统的需求,也可以将政府的文书和法律规定传播给不识字的平民。


                        IP属地:北京12楼2020-04-14 09:16
                        回复
                          但古代的平民是否都不识字呢?也不一定,新出土的考古材料会让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思考。


                          IP属地:北京13楼2020-04-14 09:17
                          回复
                            士卒


                            IP属地:北京14楼2020-04-14 09:17
                            回复
                              秦国尚未统一天下之前,在秦和六国之间发生过很多次大战,参与的士兵本来都是无名英雄,浴血沙场却无人知晓。
                              在湖北云梦睡虎地所出土的墓葬里,发现木牍形式的家书,是前线作战的士兵黑夫和惊他们写给母亲的信。给老妈写信很明显是要钱,大意是:妈,我手头有点紧,还有快把夏天的衣服寄过来。如果家乡的布较便宜的话,在家乡做好衣服寄过来;如果家乡价格贵的话,就寄钱过来,我在前线买布做衣服。


                              IP属地:北京15楼2020-04-14 09: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