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吧 关注:1,159,624贴子:13,000,998

07-05【江苏咨讯】谁能终结江浙沪的“地图炮”?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风物君语-
江、浙为何散装?
苏、杭凭啥并称“天堂”?
“养鱼湖”和“种田嘉”从何而来?
谁才是上海崛起的“幕后黑手”之一?
敬请收看今日特别栏目
《太湖与包邮区不得不说的故事》
在包邮区,有句话叫“江浙沪一家亲”。苏北老乡听了会流泪,浙南山区群众会沉默,上海市民勉强能接受,但明确表示“阿拉桑海宁,侬拉小市民”。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07-06 12:35回复
    ▲ 太湖流域示意图。大致范围包括:苏州、无锡、常州、湖州、嘉兴,以及杭州的部分、上海的大部分。制图/Paprika
    事实上,所谓的“江浙一家”,主要是指苏南的苏锡常、浙北的杭嘉湖以及曾属苏南的“魔都”上海。而将三者攒成一桌斗地主的,正是包邮区的中心点——
    太湖
    在我国排名前三的淡水湖泊中,太湖的水域面积并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深的,储水量不过44.3亿立方米;更不是成名最早的,远逊于同在长江流域的洞庭和鄱阳。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07-06 12:36
    收起回复
      ▲ 中国三大淡水湖比较图。其实,相比洞庭湖和鄱阳湖,太湖的水域面积一直相对稳定,少有变化。制图/Paprika
      然而,湖不在大,亦不在深。太湖不仅塑造了无数人魂牵梦萦的“江南水乡”,更是孕育了苏、锡、常、杭、嘉、湖、沪这群常年霸占全国GDP榜单上游的“江南七侠”。堪称江浙沪的聚宝盆、两个天堂的缔造者、鱼米之乡的创始人、“士比鲫鱼多”的江南文人批发市场……
      因此,太湖,才是真正的“天下第一湖”。
      太湖和长江
      才是地表最强的“江湖”cp
      距今约8000年前,太湖还是一个吞吐潮汐的“海湾”。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0-07-06 12:38
      收起回复
        ▲ 太湖西山一带。8000年前的太湖为近海的“潟湖”,直至湖州、嘉兴一带,皆是“太湖湾”的范围。 摄影/傅鼎
        她曾是江、湖与海角力的战场——
        当海水倒灌时,来自钱塘江的天下大潮,可以直达今天的太湖西部,怒拍湖岸;潮水退却,太湖又以平原上纵横的沟谷为渠,将水排向东海,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河道;北边的长江则如同“推土机”一般,将裹挟着的万吨泥沙堆积在太湖的东部,使得沧海成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0-07-06 12:40
        回复
          ▲ 太湖湿地,水网密布河道纵横,犹能看出当年江、湖、海“交手”的痕迹。 摄影/傅鼎
          这个过程颇像是江、湖联手,发起的一场“向海要地”的战役——长江负责攻城略地,堆积的泥沙不断扩张陆地的疆界,今天上海的大部分区域,就是他彪炳的战功;太湖则负责稳固后方,通过“排水泄洪”将平原上的领土切割成块,织就了密布的水网。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07-06 12:43
          回复
            ▲ 苏州,平江路历史文化景区,“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摄影/傅鼎
            到大约4000年前,随着通向钱塘江的水道淤塞,太湖最终形成。这场旷日持久——甚至今天还在缓慢进行的战役,在太湖平原上留下了数以千计的河流,留下了阳澄湖、淀山湖、澄湖、独墅湖等一连串湖泊,更是塑造出一种全新的地理形态——湖泽河网密布的水乡。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0-07-06 12:45
            收起回复
              ▲ 太湖边,清晨劳作归来。 摄影/焦青
              “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太湖之水为江南人打下了深厚的底子,然而,江南人同样也在不断地重塑太湖,人与湖互相成就,堪称是“亲子关系”的典范。
              在文明的早期,太湖这个“妈”,脾气可不算太好。由于湖沼泛滥、洪水滔天,太湖流域的先民们大多只能躲到高地上定居——嘉兴的马家浜、无锡的高城墩、常州的寺墩、上海的福泉山和崧泽,乃至杭州的良渚古城等遗址,大多建在河流边高高的土堆上。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0-07-06 12:47
              回复
                ▲ 良渚古城内莫角山台地。 摄影/潘劲草
                甚至吴国政权早期的活动范围,也集中在太湖北岸的无锡一带,这里的地势更高,土层也更加坚实,还能倚靠着小山包,譬如今天的锡山和惠山;到吴王诸樊时期(公元前560-前548年),因为土地太少,吴地居民才搬迁到了太湖东岸,即今天的苏州城所在之地。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0-07-06 12:49
                收起回复
                  ▲ 无锡锡山龙光塔。 图/视觉中国
                  在这里,江南人开启了一部“与水争田”的游击战。
                  最先开始重塑太湖水系的,是从楚人那偷师到水利技术的吴国人。他们将洼地开辟成蓄水池,深挖筑堰;近岸处则打造成牧草区,发展畜牧业;剩下成片的土地引水浇灌,成为了不可多得的水稻种植区。这种最初的“围田”技术,使得吴国国力强盛,吴王阖闾、夫差称霸一方,压得宁绍平原上的越人喘不过气。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0-07-06 12:52
                  回复
                    ▲ 越王勾践剑,上刻铭文“越王勾践,自作用剑”,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越甲吞吴,而后越国又为楚国所灭。 摄影/动脉影
                    然而地利终究不如人和。当卧薪尝胆的勾践“驱三千越甲吞吴”,迁都到了老冤家的旧都苏州,越人在吴国故地进一步发展了水利技术,将“围田”继续推进,并在近水处塑造了高高的“陵道”,这些大型堤堰制住了太湖水系的“坏脾气”,塑造了“鱼米之乡”的雏形。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0-07-06 13:00
                    回复
                      ▲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吴越邱城遗址文化园。邱城,为春秋时吴国所筑三城之一。摄影/李琼
                      此后,历朝历代对江南粮仓的依赖程度不断提升,及至五代十国时期,继承了吴、越名号的吴越王钱镠(liú),更是将太湖平原的养护工作推至巅峰——当时,有一支名为“撩浅军”的部队,动用万余士卒之力,专门负责疏浚塘浦、建造堤堰、打捞河泥,乃至修桥补路、植树种田。想来钱镠不止是“一剑霜寒十四州”,更是“一锄耕遍十四州”的好手。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0-07-06 13:02
                      回复
                        ▲ 京杭大运河上的船队。 摄影/丁嘉一
                        至此,太湖流域在江南人不懈的改造下,终于从泛滥的泽国变成了温柔的水乡,太湖就像是一只硕大的水盆,向东南方肆意倾泻着气运,成为了江南财富的源流。
                        谁打造了千万粉丝量的“江南IP”?
                        “韩愈谓‘赋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以今观之,浙东西又居江南十九,而苏、松、常、嘉、湖五郡又居两浙十九也......谚有之曰:‘苏湖熟,天下足。’”
                        ——明 邱浚《大学衍义补》
                        *注:以上五郡,大致是今天的苏州、上海、常州、嘉兴、湖州。
                        江南的财富密码有一大串——经济中心的南移、京杭大运河的开辟、杭州和南京的政权确立……然而追根溯源,主要还是因为太湖流域丰饶的物产,吸引了帝王们的目光。可以说,唐宋以来,江南是中国最火的IP,而太湖又是江南IP的塑造者。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0-07-06 13:03
                        收起回复
                          ▲ 京杭大运河边的含山塔。摄影/顾律敏
                          今天被戏称做“种田嘉”和“养鱼湖”的嘉兴和湖州,就曾经凭借着太湖的“遗泽”,几乎养活了半个江南地区。
                          嘉兴,本就是古太湖的一部分,等到今天太湖的轮廓定格,太湖之水不再覆盖嘉兴,却在其北留下了众多的湖泊和肥沃的土地。到唐朝,以嘉兴为中心设立的“嘉禾屯”,在第一年“江淮产粮大赛”中就大获丰收,荣获了“种田小能手”的称号。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0-07-06 13:03
                          回复
                            ▲ 嘉禾稻米香田。 摄影/夏松
                            《苏州嘉兴屯田纪绩颂并序》记录了这一事件,“故嘉禾一穰,江淮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为之俭。”意思是说,嘉兴丰收了,江淮流域都安定小康;嘉兴歉收了,整个江淮流域都要挨饿。转换成顺口说法就是:“嘉兴熟,江淮足。”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0-07-06 13:04
                            回复
                              湖州,桑基鱼塘。 摄影/顾律敏
                              湖州则干脆以太湖为名,虽然今天湖州人仅拥有“离岸50米内”的太湖,只能“望湖兴叹”,但在历史上,太湖曾为湖州带来过巨量财富。以丰沛湖水为基础打造的“桑基鱼塘”,是湖州人堪称天衣无缝的循环农业模式——“池边种桑,桑叶养蚕,蚕蛹喂鱼,塘泥肥桑”,至今还是高中课本上必修的知识点。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0-07-06 13: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