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岳吧 关注:3,325贴子:39,108
  • 3回复贴,共1

从怀疑主义悖论到破缺循环 ——兼批王东岳不可知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了解近现代西方哲学的人都知道,休谟是个很关键的人物,休谟用他的怀疑主义考察人的理性,得出了通过人的理性什么都不能认识这个倒霉结论。康德、黑格尔的哲学代表着一种从唯理主义立场出发解决休谟问题的道路,但罗素认为康德、黑格尔的的解决方案是不成功的,用休谟的议论是能够把他们驳倒的。正因为休谟对人类理性的诘难,近代西方的唯理主义在现代演变成了非理性主义,近代西方的经验主义到现代则演变成了实证主义。
笔者的哲学也是为了回应休谟的议论,笔者提出了“ 怀疑主义悖论”,先从逻辑起点驳倒他的“怀疑主义”,然后提出了“谨慎的相信”以对付他的”怀疑主义”态度,再用“破缺循环”建立起从“我”到“本原”的不断确证的认识扩张过程。这是笔者的哲学的基本框架和套路。
一、怀疑主义、相对真理论、不可知论都是可以用纯逻辑驳倒的:
对于怀疑主义者,我们可以诘问他“您怀疑您的‘怀疑主义’吗?”如果他回答“怀疑”,那么说明他的“怀疑主义”连他自己就认为是有问题的;如果他回答“不怀疑”,那么他就没有坚持他的“怀疑主义”。同样的,对于相对真理论、不可知论我们都可以做出类似的诘难,因此是站不住脚的。除非我们像黑格尔主义者那样认为矛盾、悖论、问题是合理的,是不需要解决的,或像卢梭主义者那样不以合理性自居。
事实上,作为怀疑主义大师——休谟自己都承认,在日常生活中和实践中他是不会坚持他的“怀疑主义”立场的。比如,前面有块大石头,休谟是不会因为坚持他的怀疑主义立场,而怀疑石头的真实存在用脚猛踢的。所以罗素说,休谟的“怀疑主义是不真诚的”。
相较而言,王东岳主义者们更不真诚,他们一方面认为人类的感官和理性是无法认识真理的,只会曲解加曲解,和错上加错。另一方面却建立了一套能解释全宇宙(自然、精神和社会)的“递弱代偿”理论,尽管他们也认为他们的理论最终会被证伪,但至少到目前为止他们认为他们的理论是最为正确的,而不是认为自己的理论是曲解加曲解、错上加错的东西。
所以我们有必要建立一套没有严重内伤的理论。学过悖论的人会知道,怀疑主义、相对真理论、不可知论都是一种否定性理论,这样的理论如果用于局部是可以的,但如果用于全局和无限的话就会面临着否定自身的悖论。
相反,单纯的相信主义、绝对真理论和可知论都是一种肯定性理论,这样的理论是可以用于全局和无限的,但问题是这样的理论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发现许多反例,因此也只能用于局部。因此,我们需要对相信主义、绝对真理论、可知论这样的肯定性理论做一下升级,在肯定它们总体正确的同时给相反的理论也保留一些空间,这样它们才能成为既能用于全局和无限,又能排除局部的错误的理论。比如,我们可以将相信主义升级为“谨慎的相信主义”,即我们对我们的认识在保持相信的同时又保留充分的怀疑。
二、用“谨慎的相信”取代休谟的“怀疑主义”:
“相信” 是人类对于自己的认识的最原始的态度,即第一态度,也就是休谟所说的人的“习惯和信念”。比如,人类凭借自己的感官看到客观事物,第一态度就是相信它们都是真实存在的。第二态度才是“怀疑”。为什么会怀疑?因为我们凭借自己的理性认识了很多客观事物获得了许多知识之后,我们会发现虽然有许多知识是正确的,但也有一些错误的知识,所以需要通过“怀疑”的方式来剃除那些不可靠的、错误的、迷信的知识。所以“怀疑”是人类的理性反思阶段的态度。
笛卡尔的怀疑就是典型的剃除那些不可靠的、错误的、迷信的知识,重建可靠的知识大厦。他通过怀疑首先证明了“我思”是可以证明为真的可靠起点,然后进一步确认逻辑知识和数学知识是非常可靠的,然后就是确认其它知识的可靠性等。休谟的怀疑却是破坏性的,他通过怀疑得出了通过人的理性什么都不能认识这个可悲结论。但是休谟自己就承认在日常生活中和实践中,他是不会坚持他的怀疑主义的。
但我们要知道,“怀疑”只是人的“态度”,而态度是人的情感性的东西,并且不是最原始的。人类最原始的态度是“相信”,“怀疑”只是第二阶段的,即反思阶段的。绝对的“怀疑主义”相当于我们戴着有色眼镜看问题,这样我们看到的处处是问题。而单纯的“相信主义”又过于武断,不利于我们排除错误。
因此,我们在用“怀疑主义悖论”从纯逻辑的角度驳倒了“怀疑主义”之后,应当重建新的“态度”,即第三阶段的态度,笔者建立的就是“谨慎的相信”,即在相信我们的感官和认识的同时保持充分的怀疑。比如,我们在看到前面有块大石头,我们“谨慎的相信”它是真的,为了验证它是真的,可以用脚轻踢一下试试,而不是像真正的怀疑主义那样因不相信它的真实存在而重踢它,因为这样我们会吃大亏的!
纯粹的怀疑主义是无法建立起知识大厦的,过于“相信”又难以排除错误的、不可靠的和迷信的知识。只有“谨慎的相信”才能在不断的求证过程中剃除那些错误的、不可靠的、迷信的知识,从而逐渐建立起可靠的、稳固的知识大厦。人类的认识过程不就是这样吗?人类的理论不就是这样逐渐建立起来的吗?
三、破缺循环:
在解决了认识论的基础问题之后,我们就要进一步论述,人类是如何一步一步扩大自己的认识和知识的。其实人类的认识虽然是以笛卡尔的“我”为起点的,但并不是像笛卡尔所说的,是从类似逻辑知识、数学知识这样确定无疑的知识开始的。
回到刚出生的婴儿就很明显了。刚出生的婴儿知道逻辑知识吗?知道数学知识吗?不知道!刚出生的婴儿是从其生存最需要最紧迫的知识开始的,比如认识母亲和吸奶。因为认识了母亲意味着他的生活和安全有了基本保障,而吸奶则是他的最基本生存需要。
婴儿对人的认识是从母亲开始,然后父亲和家人,然后亲人、邻居和朋友,再然后社会上的各种人;婴儿对食物的认识是从母乳开始,然后奶粉、米糊,然后饭、菜、水果,然后山珍海味;婴儿对环境的认识是从刚出生之地开始,然后家庭,然后小区,然后大区,然后国家和世界,然后宇宙。
逻辑知识和数学知识是在人类的认识达到一定程度,人类的知识达到一定程度后,人们发现我们的知识并不是杂乱无章的、无序的,而是相互有联系的、有秩序的。并且有些知识是非常可靠的,有些比较可靠,有些不大可靠,还有些是错误的。
欧氏几何是人类发现的最早、最严谨、最有秩序的知识,它的出现极大的指引了西方哲学家,他们希望一切知识都能像欧氏几何那样从基本概念和公理出发、然后通过保真的演绎推理一步一步推理出来。
另一方面,阿基米德、伽利略等人的出现又充分说明,我们的认识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而不能仅凭日常生活经验。因为日常生活经验没有剃除一些干扰因素,而观察和实验需要剃除那些干扰因素。比如,我们用力推物体,日常大量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用力推物体会运动,一旦停止推物体就停止了。伽利路的实验则要求降低和排除“ 摩擦力”。伽利略的实验结果表明,运动和静止是物体本身的特性,力不是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运动的原因。所以伽利略的观察实验方法穆勒总结为“求因果关系五法”(也叫排除归纳法)。
这两者的共同作用导致了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出现和发展。而近现代科学的发展充分告诉我们,我们的世界不是杂乱无章的、无序的,而是有规律和秩序的。从时间演化上看从奇点到微粒,再到生物,再到人类;从空间结构组成上看,从夸克到微粒,再到原子和分子,再到生物,再到人类。我将此总结为“字宙的统一性”原理,即宇宙万物从时间上看,可以统一为共同的“起源”,从空间结构组成上看可以统一为共同的“本原”。“宇宙的统一性”其实是“宇宙是演绎的逆向表述,本质上是一样的。因此,演绎本质上是宇宙的特性,而人类的知识只不过是对它的某部分反映。
宇宙是个演绎体,人类的知识只不过是对它的某部分反映。而人类则是通过简单枚举法、观察实验等归纳法从客观宇宙获取客观宇宙的演绎知识的。但归纳法一直被怀疑主义所诟病的就是它的可靠性,我的观点是保障归纳法可靠的恰恰是宇宙的“演绎性”。休谟主义者会认为这是循环论证,我恰恰论证这不是像圆那样从起点回到终点的循环论述,而是像不断扩张的弹簧是“破缺循环” 的。关于“破缺循环”我在以前的文章中做过详细论述,因此这里不展开论述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言说我们所建立的理论。如果总是认为,人类不可能认识真理,人的认识统统错误,是错上加错,那就只能安心的做一个怀疑主义和不可知论者。
真理是存在的,A=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等就是我们认识的绝对真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就是在很大范围内都成立的真理,久阴必久晴和久晴必久阴就是比较正确的真理。真理是可以认识的,但不等于我们一下子就能认识全部真理。认识真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
王东岳认为人是为了求存而不是求真,但问题是求存与求真是对立的吗?我们知道几乎所有动物的大脑都是紧挨着口腔的,为什么会这样?据科学家的解释,大脑最初就是为了处理有关食物的信息而发展起来的,因此求真本身就是为了更好的求存。连低等动物就是这样,何况拥有高智商的人类。王东岳建立一套理论不也是为了指导我们的求存吗?要不然花那么多心血还怕坐飞机摔死,搞出这么一大套理论干啥?


1楼2020-07-14 07:57回复
    打那么多字果然辛苦。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0-07-14 21:50
    回复
      然而,虽然你说人家老外,我看你才老外。为什么?懒得告诉你。为什么?因为你这大段乱七八糟。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0-07-14 21:53
      回复
        怀疑主义是怀疑其本身,并趋于无穷倒退的哲学流派,怀疑主义者想驳倒你太轻松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1-11-11 21: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