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唯物哲学吧 关注:9,417贴子:47,780
  • 15回复贴,共1
本文将从是否有利与人,来分辨善与恶。根据是否利于人,可以把是否利人分为五种形式,即:利己、利他、中性(不利己、不利他、不损己、不损他)、损己、损他。
其中利己和损己以及中性(对自己的中性)是互斥的;利他和损他以及中性(对他的中性)是互斥的。除了互斥的情况,五种形式可以非自身的两两结合。即产生利己利他、利己损他、利己中性、中性利他、中性损他、损己中性、损己利他、损己损他。根据这八种分类。按照这八种分类可以把善恶分为大善(利己利他)、善(利己中性、中性利他)、恶(损己中性、中性损他)大恶(损己损他)。其他两种情况,是善是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解释一下,为何要按照非自身的两两结合的方法分利人。因为,人在做事的时候,可能会影响到他人。对他人的影响,可分为:损他和利他。若不影响他人,或者对他人有影响,但他人不在意的话,可以看成是中性。
那为何,要把利己损他和损己利他单独拉出来。因为,如果损己利他和利己损他的对象只有两个人,一个是自己,一个是他人。那就不好判断,是善是恶了。因为他不符合少数服从多数的现象。并且,损己利人和利己损人在损和利的程度上可能不一样。也就是,可能损己,但利了很多人。但是这个损己的代价太大,而利人的收益太小,可以忽略。利己损他也是这个道理,因此这两类:损己利人和利己损人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上面的分类是对善恶的定义。大善事和善事必做,因为他们是利己的,不损害别人的。利己,不损害别人,这样人就会主动去做,不需要监督。恶事,分两类:一类是利己的,这类事自己会主动去做,因为利己。而其他的损己的恶事,一般不会有人主动去做,因为损己。但不排除,被迫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认为的损己利人的标准,是主观的,不是客观的。也就是,你感觉利于自己了,才叫利己。你感觉他损害你的利益了,他就是损人的。比如,爸妈让孩子好好学习,整天不允许他看电视。这件事在客观上来讲,爸妈是对孩子好,是利他的,但是我认为这是损他。因为,孩子感觉父母让自己不快乐,这就是损己。因此父母是恶的。也许他人看到这里会不认同我的说法,甚至反感我的观点。如果是这样,请先不要反感,请继续看下去。
上面对善恶有了定论。那么我们会自觉得做利己的事情,自觉地反对做损己的事。但是,因为损己和利己是主观感受,因此,同一件事,对于同一个人来讲,可以是利己的,也可以是损己的。主要看,这件事怎么做。我只是举一个例子。当然不一定正确。还是拿父母不让孩子看电视这件事来讲。如果父母,让他孩子体会到看电视会影响学业,而影响学业,就会影响自己的前程,爸妈不让自己看电视是为了让孩子在将来不受苦。并让他们深刻体会到这种感受。让他们发自内心的觉得,好好学习是对自己有利的,而看电视是对自己不利的。这样,他们就不会感觉爸妈是在损害自己的利益了。当然,做到这点是有难度的,我只是为了解释自己对善恶的主观认识举的例子。
当然,现实中也是如此。如果找到好的方式,让人体会什么事是利于自己的,什么是有损自己的,那么善恶,不需要大肆倡导,人们就会自觉行善。当然,惩恶扬善,本身就是一种改变人们对利己和损己的主观认识。比如,我们规定犯法事在做恶事,我们不能做,做了会受到惩罚。人们因为感觉受罚,是损害自己的利益,因此,人们就不去做犯法的事情。而法律本身就是有惩恶的目的的。
总之,要想让一个人主动做一件事,就让他感觉这件事对自己是有利的。但要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如果想让一个人主动的行善,那就让他感觉,做这件事是利己的。同样,做一件事,如果大家都反对,那他就是恶事。但如果找到正确的方式,恶事也能变成大家都喜欢的善事。因此,善恶虽然是可以定义的,但却不是固定的。


1楼2020-10-07 09:52回复
    善恶在于是否公正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10-09 10:56
    收起回复
      善恶无他,只是立场罢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0-10-10 01:06
      收起回复
        善恶立场不一致,做的事情的善恶就不一样。对己方有利的阴谋诡计什么的,都不算作恶,反之,对己方不利的事情,及时是掏心掏肺,也是做恶。因此,做事或者在推行自己的方案时,可以参考本文的善与恶,套一下,自己要做的事是善是恶。是善,对大家都有利,就可以执行,不是,但只是对少部分人不利,但又不得不执行,那就要防范对少部分不利的人的攻击。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0-10-28 12:41
        回复
          当然,同一件事对大家来讲,可能是善的,也可能是恶的,因为是否对自己有利,靠的不是客观标准,而是主观认识,因此,要让一件事变成善事,就要让人感觉这件事做起来,让大家感觉对大家有利即可。但是虽然可以改变一个人主观感受,可经过时间考验的好与坏却有一定的客观性。因此,做事之前,要考虑清楚。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10-28 12:51
          回复
            加为精品贴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0-10-29 20: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