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回复贴,共1

18--齐风•鸡鸣 赏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齐风·鸡鸣
《诗经》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
这是一首反映“情”“理”矛盾的爱情诗。第一章,写所闻。原来女方听到金鸡报晓,想到朝堂上恐怕已经充满了人,于是催男方赶快起身,不要耽误了公事。这并不意味着她不懂得春宵一刻值千金,只是她很关心对方的职责和声誉,所以比李商隐笔下那位埋怨夫婿“辜负香衾事早朝”的痴情少妇要理智得多。但是她的丈夫却一晌贪欢,舍不得离开这香暖衾枕和如花美眷,所以喃喃说:那不是远处鸡鸣,而是苍蝇之声(“匪”,非。“则”,之)。第二章,写所见。通过窗外是熹微的晨光还是朦胧的月光,反复表现“情”“理”矛盾。第三章,则从所闻、所见的差异,写到所想的差异:原来男方留恋床第,借口“虫飞薨薨”夜未央,只想和娇妻拥衾同梦;而女方却担心他起身晏了,别人将要散朝回家才赶到,岂不误了公事,所以劝他不要因为我而讨人嫌(“无庶”,庶无、可不要;“予子憎”,因我而使别人憎嫌你)。
这首诗完全由伉俪对话构成,中间没有插入诗人片言只字,但我们读了,不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体会到那对夫妇的内心矛盾和微妙冲突;而且通过字里行间,发觉诗人原来是赞成由“情”入“理”、以“理”约“情”,尽量做到“情”“理”相成。因为在诗中占主动地位的“催夫”,不是由于憎嫌,而是“爱”的表现,“爱”的升华。所以,诗人以追魂摄魄之笔,写下这三段闺房昵语,不仅声口如生,饶有情趣,富于审美价值;而且他启发后人要恰当处理爱情生活往往遇到的情理矛盾。
有趣的是,两千多年后,莎士比亚在他的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曹禺译作《柔蜜欧与幽丽叶》)中,不谋而合地创造了与此极其相似的意象。那是诗剧的第三幕第五景,罗密欧在流放前夕,偷偷地到世仇之家,和朱丽叶度过新婚之夜。当天色微明时,他们俩的对话是这样的:
你就要走么?还没天亮呢!/这是夜莺叫,不是百灵鸟……
方才叫的是百灵鸟,叫醒了早晨,/不是夜莺;看,东面淡淡地散开了白云……
那亮不是天明,我知道,哦,/那是太阳吐出来的流星……
就让他们把我逮去,我愿意去死。/我心甘情愿,为着你我愿意留。/我就说那淡淡的天光不是清晨的眼,/那是新月的眉毛,银灰银灰的亮。/也不是百灵鸟,尽管它歌唱/在天空里,高高地就在我们头上……/怎么样,我的心?我们谈下去;这不是白天。
这是啊,是啊!走吧,不能再留恋!/这百灵鸟叫得这样不中听……/象破晓的猎歌追着你离开。/哦,现在走吧,天空一点一点地亮!
瞧,莎剧也是从所闻、所见、所想三方面的差异反复渲染男女主人公内心的“情”“理”矛盾冲突的。由此看来,尽管时代不同、国度不同、具体处境不同,但在爱情生活中经常出现情理矛盾似乎是相当普遍的现象;而这,大概就是莎士比亚与《鸡鸣》作者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根源吧?(吕 永)


IP属地:宁夏1楼2020-10-13 19:2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