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吧 关注:29,303贴子:234,169

什么才是真正的天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敬度。


IP属地:上海1楼2020-10-24 16:00回复
    一些朋友把《天道》中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当作天道,想来多半是与小说作者一样没有深入传统文化经典的缘故。如果能够潜下心来研读传统文化经典,如《易经》《道德经》《心经》《金刚经》《圆觉经》《楞严经》《坛经》等等经典,就会很容易地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天道,而什么只是自以为是的外道知见。


    IP属地:上海2楼2020-10-24 16:09
    回复
      这里随贴《道德经》十六章的内容,朋友们可以自行对照甄别一下。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是谓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IP属地:上海3楼2020-10-24 16:16
      回复
        下面试着逐字逐句地注释一下。
        致虚极,守静笃。
        致,动词,求得和达到的意思。
        虚,形容词,指消泯二元对待的状态。
        极,副词,最极致的意思。
        守,动词,保持的意思。
        静,形容词,指心意不动的状态。
        笃,副词,甚深和专一的意思。
        整句直译:
        最极致地达到消泯二元对待的状态,并深深专一地保持心意不动的状态。


        IP属地:上海4楼2020-10-24 17:16
        收起回复
          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万物,指一切事物,涵盖物质范畴和意识范畴。
          《易经》有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这里的万物,就是《易经》所说的【形而下者】,也称为【器】,也就是《道德经》中【朴散则为器】的【器】。
          在这里,有形的物质是【器】,无形的物质也是【器】,能够用文字、语言、思维、想象表达出来的都是【器】。
          抽去了所有【器】的象——抽象——之后的才是【道】,才是【形而上者】。
          所以《道德经》的开头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并,副词,全部和一起的意思。
          作,动词,发生和运作的意思。
          吾,代词,自称。
          这里的【吾】有别于【我】,并不仅仅是【吾】在上古时代不用于动词后面作宾语,更重要的是,【吾】代表了已经进入了消泯所有二元对待状态的全体,也就是庄子所说的【今者吾丧我】,已经没有了【我身】和【我见】。
          以,介词,凭借的意思。后面省略了前文所说的极虚和笃静。
          观,动词,观察和审视的意思。
          其,代词,指代万物。
          复,动词,返回和还原的意思。
          整句直译:
          万物一起发生和运作,吾(特定用词,不译作我)凭借极虚和笃静的状态来观照它们的返还。


          IP属地:上海5楼2020-10-24 18:21
          回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夫,助词,用于句首,有提示作用。
            物,名词,即前句所说的万物。
            芸,名词,香草。因为丛生,所以【芸芸】引申为众多纷杂的样子。
            各,代词,各自的意思。
            复,动词,返回和还原的意思。
            归,动词,返还和归属的意思。
            复和归组合成词,强调返还本源的意思。
            其,代词,指代万物。
            根,名词,指事物的本源。
            整句直译:
            (在极虚和笃静的状态下观照,)纷杂运作的万事万物都各自返还到本源。


            IP属地:上海6楼2020-10-24 19:24
            回复
              归根曰静,是谓复命。
              归根,即前句所说的返还到本源。
              曰,动词,称为或叫做的意思。子曰的曰,网页上误显示为日子的日。
              静,形容词,这里的静是超越了动静二元对待的状态,是万物回归本源的全体大静,勉强用一个静字来表示。
              是,代词,指代这个归根的状态。
              谓,动词,称为或叫做的意思。
              复,动词,返回和还原的意思。
              命,名词,天命,就是全体本性的运行,也就是道的运行。
              整句直译:
              万事万物返还到本源叫做静(注意这里的静是超越了所有二元对待的全体),这样的状态就称为返还到了全体本性的运行。


              IP属地:上海7楼2020-10-24 19:59
              收起回复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复命,即前句所说的返还到全体本性的运行。
                曰,同前句注。
                常,形容词,指大道永恒运行的状态。
                全体本性的运行,或者说大道的运行,正是《道德经》二十五章所说【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状态。
                这个【独立】是超越了【独】【群】二元对待的全体,其道性永恒不变,而其道相运化不已。
                正如《坛经》所说: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无动摇;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知,动词,这里的【知】有别于我们通过学习知识而得来的头脑认识,而是通过【致虚极】和【守静笃】的修行,以此观照万物归根复命的状态而觉悟到的。
                明,形容词,指全体明了的状态,也就是明心见性的状态。
                整句直译:
                返还到全体本性的运行叫做大道永恒运行的状态,知道大道永恒运行的状态叫做全体明了的状态。


                IP属地:上海8楼2020-10-24 20:42
                回复
                  不知常,妄作,凶。
                  妄,副词,胡乱地,毫无约束地。
                  作,动词,指行为、语言、念头,即身语意三业。
                  凶,形容词,不详的或不好的。
                  整句直译:
                  (如果)不知道大道永恒运行的状态,就会毫无约束地造作身语意三业,其后果是不好的。


                  IP属地:上海9楼2020-10-24 21:01
                  回复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容,形容词,指承受和容纳的状态。
                    乃,动词,就是的意思。
                    公,形容词,指已达到全体的状态,也就是超越所有二元对待的状态。
                    【公】字的上半部分为【八】,表示相背;下半部分为【厶】,是【私】的本字。两者合起来就是【与私相背】,也就是【公】,只有到达全体的状态才能【大公无私】。《礼运·大同篇》也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雷洁琼先生在韶山题词赞叹教员【公者千古,私者一时】。可见【公】与【私】也是判别【循道】与【悖道】的关键。
                    全,形容词,指完整和完备的状态。
                    天,形容词,指与天有同样的品性。
                    道,形容词,指与道有同样的品性。
                    久,形容词,永恒长久的意思。
                    没,动词,音莫,消亡的意思。
                    身,名词,身体的意思。
                    殆,形容词,危险或懈怠的意思。
                    整句直译:
                    (如果)知道大道永恒运行的状态,就会呈现出容纳承受所有事物的状态。
                    能够容纳承受所有事物的状态,就是到达全体的大公无私状态。
                    到达全体的大公无私状态,就是全体完整和完备的状态。
                    全体完整和完备的状态,就是与老天有同样品性的状态。
                    与老天有同样品性的状态,也就是与大道有同样品性的状态。
                    与大道有同样品性的状态,也就是永恒长久的状态。
                    (提示:【没身不殆】句有浅深两层意思)
                    (浅层意思中【没身】解释为【直到身体消亡】也就是【终身】,【殆】解释为【危险】):终身不会有危险。
                    (深层意思中【没身】解释为【即使身体消亡】,【殆】解释为【懈怠】):即使身体消亡,大道的运行也没有懈怠。
                    现在通行的解释都是浅层意思,依据是上句的【不知常,妄作,凶】,那么【知常】就不【殆】了。
                    而深层意思的解释,依据的是【周行而不殆】和【死而不亡者寿】,既然已经达致全体,那么身体皮囊的丧失怎么会影响大道永恒运行的状态呢?在这里,道家的【死而不亡者寿】与佛家的【无量寿】达成了完美的一致。


                    IP属地:上海10楼2020-10-24 22:26
                    回复
                      你说得真好,万物一体,无二无别


                      IP属地:重庆11楼2020-10-25 21:31
                      回复
                        吃饭睡觉打豆豆嘛!!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0-10-26 22:44
                        回复
                          天道这个电视剧,书名叫遥远的救世主。
                          为什么写书的时候不用天道命名?
                          往大一点说,天地运行的规律,从地球、太阳系、银河系、本群星系、宇宙。
                          这些我们归类到物质运行的规律。
                          但是涉及到人的智慧,人的选择,这时候我们就只能总结出一种非物质的、唯心的规律,也就是书中所说的文化。
                          就像疫情中国戴口罩、西方人不戴口罩。面对同样的问题,做出不同的选择。
                          宇宙中很多星体是有卫星的,卫星环绕星体旋转的方向也是不同的,这就是星体之间的文化。这仅仅比喻。
                          那么天道是什么?人道是不是天道的一部分,我们每一个选择的缘由,是不是文化?
                          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不容思议,存在了就不会变化的东西。
                          从古至今很多书中写了天道,但是缺少一个直白的解释。
                          不是无法形容,我认为这是一种封建的垄断。仅此而已。


                          IP属地:甘肃13楼2020-10-31 17:04
                          收起回复
                            写太多了,估计没人看。天道自然,人道亦然,简言遵循规律。即便是外道,这一生也够用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0-11-02 22:1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