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盆景吧 关注:48,656贴子:140,732
  • 12回复贴,共1

山石盆景造型心得与方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盆景文化爱好者 今天(转发)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人只有在外面四处漂泊,才能到达内心最深的殿堂。”
中国人喜欢把
石头树木搭建成景
以此景换彼境
宛如水墨山水
这比盆景雅树要求更高
要熟知笔墨
要选石耗材
要精通园林
从自然发现自然
从山水领悟山水
搭建多年方成景
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心
才能换得开天辟地一方雅靜
景成境之后
作品多舍不得卖
邀一群好友赏析便足欣慰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1-03-15 20:37回复
    盆景,创作者的再创作,是"我化"的具象表达,人在景中游,不必追忆过去,考虑未来,只关照当下,中国的盆景艺术不是维纳斯——需要欣赏者去考虑丢失的那只手臂是如何安放的,因为一切都在盆钵中,三位的空间,在加上时间这个维度,观“生意”体“造化”,一切结有法。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1-03-15 20:38
    回复
      山石的选材与加工
      山石选材:
      山水盆景是山、石、草、树在盆盎中排列组合所构成的景观,山石材料是山水盆景创作的主要素材,山石种类繁多,大都从大自然中采掘而得,其质地、色泽、皴纹都具有天然本质。
      选材时,首先要注意应根据石材的自然特征,确定其适合作那种自然景观的造型,如果选择的是一组皴纹直立简炼、形状长条、轮廓自然的砂积石为一盆盆景的素材时,肯定地说,这些素材最适宜作剑峰峻峭、高耸挺拔的造型景观,选材时要注意,素材的质地、种类、皴纹一定要统一,一盆盆景,最好只用一种类别的素材,色彩不可差异太大。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1-03-15 20:39
      回复
        山体轮廓的敲削:
        当我们在制作一盆山水盆景进行选材时,首先要对石材的顶部轮廓线进行观察,引发构思,反复推敲,不论硬石、软石,在轮廓线排列起伏不明显时,都要对其进行敲削,使之起伏鲜明,富有节奏感。
        截锯与粘合:
        多数时候,一块石材是不能构成一盆山水盆景完整画面的,因此要进行多块石材组合而形成景观。而石材一般都是天然未经加工的,因此必须根据景观要求进行对石材的锯截、连接和粘合,锯截石材用切割机或钢锯进行,也可用锤子敲断理平的方式进行。然后再用水泥或水泥兑色,或其他粘合剂粘接成形。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1-03-15 20:40
        回复
          理纹与错落:
          一般说来一盆山水盆景要求在石体皴纹上达到大致一致,这样显得景观画面较为统一。
          但因石材本身的差异性,因此在尽量选择纹理自然线条一致的前提下,有时要对一些纹理皴法不明显或纹理差异较大的石材进 行理纹,理纹一般用剔、掏、敲、锯方式进行,视石材的软硬性质而定,若有的纹理实在不能理出,则可用大致色泽一致的石材进行错落拼接,形成大的块面的皴纹明显凹凸现象,达到景观统一生动的要求。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1-03-15 20:41
          回复
            山水盆景的造型与风格
            创作立意,是盆景创作的重要的一环。盆景的创作立意,实际上是一个确定意境,并构思、表达这个意境的过程,一般说来有两种表达方式: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1-03-15 20:42
            回复
              ①先立意并根据这一立意,经过构思选用适当的树、石、山。草等素材,在盆盎空间中进行排列组合来完成这一立意。
              ②根据具体的山、草、树、石的形状特点,生发某种立意,然后构思并运用这些山、石、草、树的形状特点,进行排列组合来完成某一景观和意境的构成。
              由于盆景景观构成受到具形素材的限制,因此这种立意构思方法是山石及各组合类盆景造型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构思结合制作的方式。
              由于山水盆景是山、石、草、树在盆盎空间中的排列组合,因此这种组合就存在一种山势或结构组合的规律。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1-03-15 20:44
              回复
                山水盆景一般有景观造型开合之说,山体构成复杂的山水盆景一般有一个开会或两个开合或三个开合的取势方法。
                开合,就是在山水盆景中具有主、客、散点石等完整山体的构成景观,当山体摆放在盆盎中时,它能形成盆盎中具有空间位置的视觉单位,由于构成意义上的“张力”作用(全方位双向辐射),因此人们的视觉心理上造成了一种扩张感(即“势”),具有占据空间的效能。
                同时,因为它具有三度空间中的方向性(比如山体在盆盎中的朝向),并且非对称地占据空间,所以在人们的视觉心理上和画面上,形成了一种动感。
                动感的造成,实际上就是点或块面等视觉单位的展开线在画面中辐射所造成的不平衡,这和山体决面在“完型空间”中的位置有关。中国山水画论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1-03-15 20:45
                回复
                  在谈及画面山体布局时说:“欲使其右,必先其左,欲使其左,必先其右,欲使其上,必先其下,欲使其下,必先其上。
                  ”就精辟地论及了画面构成动感张力的特点。因此,所谓“势”,就是山石体面在盆盎中非对称、有方向地占据空间时。
                  在人们视觉心理上产生的一种视觉张力和扩张感。正是这种张力和扩张感使我们感觉到盆景景观造型中,静止的山体有一种动感,有一种韵律和节奏化的山势走向。
                  山水盆景中的“势”,既然是通过“置陈”而得的(“置陈”指排列组合有如布阵),那么在排列组合山体块面时,山体张力必然形成富有变化的山体张力质即不同的“势”。一般说来,山水盆景的“势”包括“起”、“承”、“转”、“合”、“落”、“结”等几个方面。


                  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1-03-15 20:47
                  回复
                    在一个开合格局的山水盆景造型景观中,我们在盆盎中摆置主山,实际上就是在画面空间中进行主势的定位,主势的定位,我们称为“起”势;
                    在主山的左边或右边错落地放置仅次于主山的客山,使主山的势同其他山体的势之间有一个过渡和承接,我们称为“承”势,“承”势有两种,即“正承’与“反承”;
                    客山一般是同主山相对,与主山走势有着对立统一关系的山体,在景观整体画面中与“主”势形成了一个总势的开合,而其势向与主势相反,故称为“转”势;
                    主山势头下落时,有时有过渡,有时无过渡,有过渡就得找过渡山体的落点,而这落点就是“落”势,一般山水盆景中紧靠主山的陪衬山体是主山体势的落点。
                    而主山之势和客山之势在盆面空间的结合点就是山水盆景一个开合造型画面的结点,称为“结”势,这结点通常是用盆景画面中的散点石来表现的。


                    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1-03-15 20:48
                    回复
                      有时,我们会在主山或客山上点缀或栽种一横飞出的植物或点缀物,必然在画面中打破主山和其他山体所构成的态势的平衡,一般我们称为“走”势或“破”势,因为“走”或“破”,使整个相对平衡的画面的势的张力增大或变化,使人们观赏盆景时,视觉心理张力连线出现了向外奔趋的现象。
                      衬托与对比在山石盘景的造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衬托与对比的含义是比较宽泛的,是相对而言的。
                      比如大与小的衬托与对比,主体和客体的衬托与对比,疏与密的衬托与对比,藏与露的衬托与对比等等,虚与实的衬托与对比,前与后的衬托与对比,石与树的衬托与对比,这些都必须根据创作主题和创作手法来具体体现,只有掌握创作规律,才能“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1-03-15 20:50
                      回复
                        学习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1-03-17 18:37
                        回复
                          石头太硬,无法加工,怎么办?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23-07-29 08: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