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复兴吧 关注:2,138贴子:8,444
  • 1回复贴,共1

汉服复兴运动回顾与展望(正式版) 之 二、同袍提问部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下面是同袍们提出问题,请齐鲁兄作答:
1、什么是王道?
每个人对王道的理解方向或有不同,我的理解是,王道乃诸子百家之学产生之前的中国早期王官学体系,后来王官学体系瓦解,产生了诸子百家,王道之学随之衰微。
到了汉代,经过春秋战国几百年分化并各自发展的诸子百家之学又再次整合。其实,这一整合趋势,自战国晚期就开始了,荀子和韩非子就是代表人物。汉代儒生以六经为本,融汇诸子百家的主张,形成了新的经学体系,即另一种王道学说。这是王道之学在历史上的面貌。王道之学,用之于现代社会,我们现在重新提倡王道,王道其实就是文明之道,重新构筑我们国家发展到现代工业文明社会的文明之道。我是这么理解的。
2、如何看待汉本位?
我觉得看待汉本位这一价值观,大家需要区分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汉文化本位,第二个方面是汉民族本位。比如说,就历史上的朝鲜和越南这两个国家来说,他们显然是汉文化本位的。但他们是不是汉民族本位呢?直接来看都不是,但一个国家只要是汉文化本位的,只要融入到汉民族主张的华夷体系或者说朝贡体系里面,就必然会走向汉民族本位。在我们传统经典的义理中,《春秋》经阐发王道治理世界异内外的大义,内中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把民族论和普世论分不同层次和阶段阐述其关系,从而衍生出古代亚洲的世界秩序。这两个方面,一个看起来更温情脉脉一些,一个看起来更赤裸裸一些,但它们最终会归于一致。以伊斯兰教为例子,信伊斯兰教的国家越多,阿拉伯人的地位,在其宗教世界内部就会越高,文化本位的价值观最终导向创始这一文化的民族的利益。因为皇汉主张的相对激进的民族主义,可能现在这几年进入汉服圈的人非常反感汉本位这个词,它们要跟极端者拉开距离。但从思想的角度上来说,不管你是从民族的角度来思考,还是从文化的角度上来思考,只要你从事于汉服复兴或者弘扬汉服文化,其实你都是一个汉本位者。此中区别仅仅是你倾向于文化上的理念更多一点,还是民族角度上的情结更多一点,仅此而已。不过,有些人他就是不愿意承认,这可能因为某些自命为汉本位者的做法,导致一些同袍反感,在他们观念中汉本位这个词语带有负面的含义,不承认也所谓,不承认并不代表自己不是。汉文化本位和汉民族本位的区别在于轻重点不同,但是最终的归结点是一致的。
3、皇汉网有几个?
在我印象中皇汉网不只有一个,是不同时期从汉网分出去或者本身也是汉网的外围网。那时候论坛很多,有中华汉网,有华夏汉网,铁血皇汉网,皇汉青年网,汉五千网,新汉网等等。它们都跟汉网有渊源关系。
4、能否解释下汉网初期的发展脉络?
初期的汉网发展脉络一部分是汉民族主义者,一部分是儒士。这两条脉络还是很明显能够总结出来的。
5、皇汉是否从汉服运动初期便存在于汉服圈内还是后来出现?
这个问题,很明确的告诉大家,是先有皇汉思想才有汉服运动,皇汉思想比汉服复兴要早。
6、有个视频说北京有两批人?
这个我早就跟大家说了,北京汉服圈早期有两个社团,一个是汉网的北京社团,一个是天汉的北京社团。


IP属地:福建1楼2021-04-25 09:38回复
    7、关于如今的汉服吧,该如何去定位它?
    汉服吧,它只是一个网络性的平台,我觉得大家对于它非要附加于太多的功能,可能不很合适,它自己没有能力做到的,也不一定能胜任。一个贴吧不具备太多的功能,要让它承担汉服复兴的思想引导者,这个可能是它做不到的,不要要求太高,有些事情我们在社团层面去做就好了。登录汉服吧的人比较多,非要给它规定一个明确的思想立场,这不一定合适,也不一定是什么好事。但不管怎么样,汉服吧的作用,就是全国各地同袍都可以在上面交流,它相当于汉服复兴的信息港。
    8、齐鲁兄的职业是什么?
    我的职业是古琴老师,另外我也是青岛汉服社的社长。青岛汉服社是我八年前一手创建的,现在我们社有了一个自己的汉服会馆,接近200平方米,大家如果有机会来青岛,可以到我这里喝茶、交流,这里也是青岛接待各地同袍的地方。
    9、皇汉思想是从辛亥革命传承下来的吗?
    对,我刚才说到了皇汉思想,皇汉思潮的兴起早于汉服复兴。它实际上是辛亥革命思潮在一百年后的重新出现,早期的皇汉思潮受辛亥革命影响非常大。
    10、今后汉服运动的发展方向怎么看?
    汉本位者是否应该成为汉服运动的脊梁?怎么说呢,我刚才的讲座把汉服复兴运动划分了五个阶段,包括一个舆论准备阶段,这是我自己的思考,也不一定能完整反映汉服复兴历史,这方面很少有人研究,大家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理论模式。其实汉服复兴的研究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对汉服的研究,一个是对汉服复兴运动的研究,这是两回事情。前者是对历史、文物、礼制等的研究,研究对象是客观的事物,后者是对文化再造工程的研究,对经过满清和西方异化后的中国如何与传统对接的研究,这是文化复兴运动,两者的研究方法和论述方式很不一样。我划分了这五个时期,是为了帮助于大家思考今后怎么规划。比如说第五个时期,我把它归结到实体化或者产业化,这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如果汉服圈不去思考这一问题,这一市场机会反而可能会被汉服圈以外的人抓住。到那个时候,你有苦难言,他们如何解释汉服文化,你都说了不算,整个社会就认为那些人是专家,汉服圈将丧失话语权。所以,现在大家应该着手实体化,不做实体化就没有能力去影响社会的认知,就会丧失舆论阵地。
    我还有另外一种分法,把从2007年至今的汉服圈,称为儒家化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民族主义噪动时期,第二个时期是民族主义和礼文化复兴并行的时期。第三个时期是这两种理念融汇,并引入儒学的时期。从2007年开始,全国各地的城市普遍出现了线下的汉服团体,种种活动,冠礼、昏礼、祭祀礼,不就是儒家礼学的实践吗?从那一年,汉服复兴运动走向儒家化已经是铁定的事实,纵然受到教科书或近代政治运动历史观影响的人,对此死不承认。自己在推广着儒学礼仪和观念,还在口口声声的反对儒学,历史造成的伤疤,讽刺性的体现在我们这个群体中。


    IP属地:福建2楼2021-04-25 09: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