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智慧吧 关注:31贴子:1,248
  • 1回复贴,共1

浅谈夏智慧诗歌的艺术语言

收藏回复

  • 122.64.162.*
浅谈夏智慧诗歌的艺术语言
                              文/曾岩
由于专业所至我对当代诗歌一直很是关注,话说“夏智慧”的诗,是我近几年读到的最为值得回味的。虽是一位新人新作,知者不多,但她的诗歌艺术语言可称为清丽雅致,如蚕丝春笋,秋月白莲之素美!使我不得不为之赞赏。
我在李长荣先生写给“夏智慧”长篇小说《伤怨》书评中看道有这样一段评语,“平实并非平淡无奇,而是平中见奇,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句话同样也可以用来评论她的诗歌。我曾对我的学生讲到,诗歌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形式和语言,她更像女人的肢体,神态,在抽象与形象的思维间坐立行走。志乃千变万化不离“情”,我所说的这个“情”不是一般看景抒情,和那些风骚一世的风花雪月之糟粕,我说的这个“情”是万物在心,静而生风之大气;柔情似水,绿野仙踪之美境。可谓天地之大,乃情所用。
自古至今那些流传下来的诗词歌赋,不论是写壮阔之景,还是状细微之物;不论是抒情写意,还是写景叙事,诗人都以凝练的文字准确的写出了特定环境之下事物的特征,或美丽如画,或逼真传神。不仅很好的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意趣,更给读者带来了很好的审美享受。充分体现了诗歌语言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
这首夏智慧所写的《踏着青草去》最后几句:
     我的手掌上长满了青蒿,
     不知是冬天的雪,
     还是春天的雨,
     抚育了它的根茎。
     我的惘然与手上的青蒿相望,
     直到冬天踏着青草归去。
这几句诗呈现出来的语言信息,能够很有效的激发起读者丰富的想象与联想。“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我以为古人的这八个字,几乎道尽了所有优秀诗歌创作的秘密。所谓“外师造化”,是指对外在景物的形象逼真生动的描写;而“中得心源”说的是渗透在诗歌字里行间的那种来自心灵深处至真至诚的情或意。看似作者写的是雨和雪,实质写的是一种难以言说的心境,或者境遇。观其言而得其行,欣赏诗歌时同样如此,好的作品是经得起推敲和反复揣摩的。看似沉郁却充溢着盎然朝气。此诗岂止是惘然的哀愁,分明写的是冬去春来的复苏。作者把内心里的希望、寄托,借用忧郁的抒情,表达出来。让人豁然明朗,看到了勃然大气的绿野仙踪之心境!可谓是美幻绝伦,语言质朴而又不失绚丽!夏智慧的诗则以情达意,以意抒怀,真乃是高山流水,浅唱低吟!



1楼2010-04-18 09:27回复
    曾兄,文笔不错,不愧是编辑


    禁言 |2楼2010-05-18 12: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