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群侠传吧 关注:92,518贴子:1,341,221

【武林的文化记忆】之书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序言----
==============================================================
武林群侠传这款游戏,之所以能够长久的吸引我们。除了游戏本身的游戏性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武林蕴涵着丰富的中国文化记忆。
琴,嵇康抚琴,余音三日绕梁不绝;俞伯牙钟子期,留下“知音”一词万古传。
棋,楚河汉界,金戈铁马征战不休;时至今日,象棋依然是休闲时斗智斗勇的最佳选择。
书,隶草行楷,泼墨挥毫修身养性;汉字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而书法正是“讲述艺术”的艺术。
画,水墨天地,黑白之间斑斓世界;国画总有一种与油画不同的恬静感觉。如果说油画是写实,那么国画就是写意。
吃,油盐酱醋,不是艺术胜似艺术;不用多说了,可能有人不知道中国。估计没人不知道中国菜。
酒,醉生梦死,亦幻亦真我自逍遥;不明白,好友见面为什么要喝酒。但是不喝酒是不行的。
茶,龙井普洱,淡雅悠扬回味无穷;喝茶就像过日子,刚开始品不出什么味道。时间长了,你不想知道也忘不了。
【武林群侠传】就是这样的游戏。练琴可以加血解毒攻击;下棋可以学暗器;做菜给别人吃还可以换武功绝学,等等如是。
文化武功,在这里巧妙的结合。除了打打杀杀,哀怨情仇,我们更能感受一个不同的武林故事。
正所谓。。。
【琴棋书画吃酒茶,一水同根并蒂花】
【泼墨断弦文豪放,藏刀止剑武风雅】
ps:开篇乱写,聊胜于无。。。


1楼2010-05-12 11:31回复
    晋.王羲之《兰亭序》
    作者: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
    《兰亭序》的由来: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
    《兰亭序》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存世唐摹墨迹以“神龙本”为最著,此本摹写精细,笔法、墨气、行款、神韵,都得以体现,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
    石刻首推“定武本”。
    下图为局部放大
    


    2楼2010-05-12 11:32
    回复
      晋.王献之《洛神赋》
      三国时代文学名家曹植(曹子建)的浪漫主义爱情名篇《洛神赋》。《洛神赋》原名《感甄赋》。其写作牵涉到曹植与魏文帝曹丕之妃甄氏之间的一段错综复杂的感情。
      据说王献之好写《洛神赋》,写过不只一本。共计十三行,真迹已不复存在。今只传贾似道所刻石本,因石色如碧玉,世称“碧玉十三行”。现藏首都博物馆。
      所以王献之的《洛神赋》并不是他的原作。
      下图《洛神赋》的局部图
      


      3楼2010-05-12 11:32
      回复
        唐.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唐代碑刻,由唐太宗的重臣魏征撰文,欧阳询正书。记述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醴泉之事。笔法刚劲婉润,兼有隶意,是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历来为学书者推崇。
        所以这贴与《洛神赋》一样,是合作的作品。
        下图《九成宫醴泉铭》碑拓
        


        4楼2010-05-12 11:32
        回复
          下图《九成宫醴泉铭》局部放大图


          5楼2010-05-12 11:33
          回复
            唐.褚遂良《倪宽赞》
            作者:褚遂良(596~659),字登善。祖籍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晋末南迁为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西)人。
            《倪宽赞》传为褚遂良所书的墨迹,对唐太宗李世民之“民”字,以及唐高宗李治之“治”字,皆不避讳。
            《石渠宝笈》载:帖高七寸七分, 横五尺二寸七分, 字共五十行, 满行七字。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下图为《倪宽赞》局部放大
            


            6楼2010-05-12 11:34
            回复
              唐.颜真卿《祭侄文稿》
              作者:颜真卿(709-785年),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字清臣,琅琊孝悌里(今临沂市费县诸满村)人。
              《祭侄稿》全称《祭侄季明文稿》。
              行书 纵28.2厘米横75.5厘米,二十三行,每行十一二字不等,共二百三十四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祭侄稿》辉耀千古的价值就在于坦白真率,是以真挚情感主运笔墨,激情之下,不计工拙,无拘无束,随心所欲进行创作的典范。
              此帖本是稿本,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但正因为无意作书,所以使此幅字写得神采飞动,起伏跌宕。
              原文:
              “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叔银青光禄(大)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阳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庭阶兰玉,敏尉人心。方期戬谷,何图逆贼间衅,称兵犯顺。尔父竭诚,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原。仁兄爱我,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土门;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呼,哀哉!吾承天泽,移牧河关。泉明比者,再陷常山,携尔首榇,及兹同还。抚念摧切,震悼心颜。方俟远日,卜尔幽宅;魂而有知,无嗟久客。呜呼哀哉!尚飨。”
              下图为《祭侄文稿》局部放大图


              7楼2010-05-12 11:34
              回复
                唐.怀素《自叙帖》
                作者:怀素,中国唐代书法家。俗姓钱,字藏真,湖南长沙人。因他三家为僧,书史上称他“零陵僧”或”释长沙”。
                《自叙帖》内容为自述写草书的经历和经验,和当时士大夫对他书法的品评。
                纸本,纵28.3厘米,横775厘米,共126行,698字。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自叙帖》是怀素流传下来篇幅最长的作品,也是他晚年草书的代表作。
                下图为《自叙帖》局部放大图
                


                8楼2010-05-12 11:34
                回复
                  宋.苏轼《黄州寒食帖》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手迹。纸本,25 行,共129字,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原属圆明园收藏,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
                  下图《寒食帖》全贴
                  


                  9楼2010-05-12 11:35
                  回复
                    宋.黄庭坚《松风阁诗》
                    作者:黄庭坚 (1045-1105),北宋,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
                    《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行书,墨迹纸本,纵32.8厘米 横219.2厘米,全文计29行,153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松风阁。依山筑阁见平川。夜阑箕斗插屋椽。我来名之意适然。老松魁梧数百年。斧斤所赦令参天。风鸣娲皇五十弦。洗耳不须菩萨泉。嘉二三子甚好贤。力贫买酒醉此筵。夜雨鸣廊到晓悬。相看不归卧僧毡。泉枯石燥复潺湲。山川光晖为我妍。野僧。早。旱饥不能饘[zhān]。晓见寒溪有炊烟。东坡道人已沉泉。张侯何时到眼前。钓台惊涛可昼眠。怡亭看篆蛟龙缠。安得此身脱拘挛。舟载诸友长周旋。
                    下图《松风阁诗》局部放大
                    


                    10楼2010-05-12 11:35
                    回复
                      宋.米芾《蜀素帖》
                      作者:米芾(1051~1107),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号襄阳居士,海岳山人等。祖籍山西太原,后迁居湖北襄阳,长期居润州(今江苏镇江)。
                      《蜀素帖》亦称《拟古诗帖》,墨迹绢本,行书。纵29.7厘米,横284.3厘米;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
                      书于宋哲宗元佑三年,米芾三十八岁时,共书自作各体诗八首,计71行658字,署黻款。
                      下图《蜀素帖》全贴
                      


                      11楼2010-05-12 11:36
                      回复


                        12楼2010-05-12 11:36
                        回复
                          唐.张旭《肚痛帖》
                          作者
                          《肚痛帖》高41厘米,宽34厘米,此贴为北宋嘉由三年摹刻。本作仅30字,写来洋洋洒洒一气贯之。
                          释文: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
                          下图《肚痛帖》全贴
                          


                          13楼2010-05-12 11:36
                          回复
                            晋.王羲之《远宦帖》
                            《远宦帖》则是王羲之书写草体的代表作品。亦名《省别帖》,乃王羲之草书《十七帖》中的一封书信。
                            下为《远宦帖》图
                            


                            15楼2010-05-12 11:37
                            回复
                              晋.王珣《伯远帖》
                              作者:王珣(349~400年),字元琳,小字法护,东晋人,王羲之之侄。
                              《伯远帖》行书纸本,因首行有《伯远》二字,遂以帖名。
                              晋,王珣书,纸本,行书,5行共47字,纵25.1cm,横17.2cm。
                              王珣,字元琳,幼时小字法护,为东晋著名书法家王导之孙,王洽之子,王羲之之侄。
                              原文:“珣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自以羸患, 志在优游。始获此出意不克申。分别如昨永为畴古。远隔岭峤,不相瞻临。”
                              下图《伯远帖》正文
                              


                              16楼2010-05-12 11: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