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吧 关注:1,284贴子:11,332
  • 7回复贴,共1

川北盐亭胥氏,胥元一(黄帝阴符经心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黄帝阴符经心法
蜀潼川六虚散人胥元一注
胥元一
发明天理章
经曰: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欲造阴符之道,便向观字上下工夫,更莫别生解会,猛著精采。默默自观,忽然观见。吾之自观者,即使前圣后圣,钳口结舌,无言可道《阴符》之学毕矣。其或未然,请向下文究取,何以故?观,视也,察也。天者,自然也。道,理也。执,持也。行,践履也。谓学道者观视天道自然之理,以参吾自然之性,得之者持之於日用常行,践履纯熟,须臾无离。《阴符》之旨,至矣,尽矣,无复加矣。此一经之总标,其如天道之理,备载下文。
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天之道,一气而已,其变则为五行。不曰五行而曰五贼者,以之形容天道视之不见,听之不闻。运行於两仪之间,推移寒暑,迁变古今,造化品物,趋新失故,畴觉之哉。故曰:天有五贼。见则明也,昌则盛也。谓观天道於一气,有五行之变;推吾道於一性,有五常之用。所谓五常之用者,亦无形无声,非阴非阳,能仁能义,善圆善方,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明之者,其五常之德光辉日盛也。故曰:见之者昌。
五贼在心,施行于天。
五贼者,天之道也。在心者,谓天道在人心也。天道在心,即心是道耳,至哉言乎。五贼在心,盖圣人恐后世之学观天有五贼,必求之於天之天,而莫知求於心之天。言至如此,其著力为人发明天性之意可谓切矣。人能毕力於五贼在心,直下承当,如曾子闻吾道一以贯之,而曰:唯一唯之外,更无他疑。领解孔子之意,岂不快哉?如或未然,恰须於五贼在心,专精研味,至有所得,始知日用云。为皆吾心天发见,别无他杂,不亦施行于天乎?《内观经》曰:圣人教人修道即修心也,教人修心即修道也,只多个修字。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圣人之言,如此之易简,如此之真截,如此之明白,学者何疑焉?
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通玄经》曰:四方上下之谓宇,往古来今之谓宙。万化,乃万物变化也。手身,指自己也。人能於五贼在心,信得及明得彻,虽四方上下之广阔,往古来今之迢远,万物变化之无穷,一一皆从自己心地流出,更不由他也。孟子曰:万物皆备於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此之谓也。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故曰:天性,人也。性离乎静,动而曰心。心者,一身之君,万化之机要也。故曰:人心,机也。《大通经》曰:静谓之性,心在其中矣;动谓之心,性在其中矣。性之一字,学者莫只作纸上语会,须是反己而参,使真有得处,始不负此生之学。若然者,反本还元,超凡入圣,岂虚言哉?否则,机械智巧日载于心,与物相刃相靡,滑夫天性,流为世俗之妄,政使日用不知,悬若天地,谁之过欤?
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立者,刚正不倚也。天之道,天性之道也。定,镇静也。人则人欲之心也。夫天性之道,学至廓然无我,何人欲之有哉?未至乎此,恰须用力操存,资之以刚正不倚,为一身主。镇静其人欲之心,使不得萌,则九窍四肢无由妄作,一身内外咸得安宁。故曰:立天之道,以定人也。若其性无刚正之质,懦而无立,动则徇夫人欲之私,放辟邪侈,无不为矣。如此求安静於天下者,未之有也。
天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
杀,言威也。龙蛇,谓垫藏之大者。起陆,出於地也。反覆,则颠倒也。天之威杀,雷霆也。时当静,则濳伏其机,寂寂然人莫知其所藏。时当动,则应时发机,无私无欲,虩虩然惊震群品,觉寤垫藏,出离幽昏,各遂通畅,物被其恩也。人之威杀,心神之妙用也。其未发,则与天冥一,鬼神莫能窥,况於人乎?物有所感,私欲乃萌,丧夫天理之醇,肆以虎狼之毒,人受其害,物被其扰,故圣人叹之,曰:人发杀机,天地反覆者,谓人心之动,何得与天地之道颠倒之至如此?
天人合发,万变定基。
天者,天道也。人则人心也。定,不动也。基,本也。天之道,应时发机,无私无欲,万物被恩也。人之心於应事接物,亦主之以无私无欲,即天人合发矣。若然者,事物之来,如悬竞高堂,虽千变万化,鉴而不辞。其湛然圆明不动之本,未尝有所扰。若有毫分之欲留其中,则入人发杀机,恶可与至万变定者欤?


IP属地:广东1楼2022-01-13 23:11回复
    《黄帝阴符经心法》在道德经注解里面,属于上乘之作,在往后及现代诸多文献里面都有引用,具有很高的地位和学术水平。
    胥六虛。諱元一號六虛散人,至元辛卯作解。
    蜀潼川六虛散人胥元一註【潼川即今三台,宋末时东关县归潼川(三台)管辖】
    经查证,至元辛卯为1291年。
    “元”字辈应为胥震的孙辈。
    显然,1291年能写出这么深奥的大作,仅只有胥震老祖本人有这个水平。
    震祖应该是个修道很深的人,1293年时为鼓楼山修建庙宇立过两廊。
    望各位家门,齐心寻找相关线索:证明典籍中的胥元一,是否为胥震本人。


    IP属地:广东2楼2022-01-13 23:30
    收起回复
      附震祖3世名单
      容祖之后(元吉、元佑、元仁)
      庆祖之后(元起、元亮)
      德祖之后(惠清、惠通、惠远、惠明)
      仪祖之后(元辅、元佐)
      光祖(未列)
      显然里面并没有称作胥元一的人物。
      1291年左右,仪祖和光祖为王氏续生,当时仪祖和光祖应该还年幼。
      【朝鲜诗人李穑至正年间(1349年~1353年之间)写的诗《送胥有仪南归》《答胥有仪》;
      说明1350年左右当时仪祖还健在,
      以及仪祖之孙胥景志在明朝1430年宣德五年山西武宁县教谕。从时间上也完全对的上。】


      IP属地:广东3楼2022-01-13 23:46
      回复
        另,
        德祖之后
        3世(惠清、惠通、惠远、惠明)
        4世(妙芝、均芝、玄芝、进芝)
        5世(从道从教从先从义从信从礼从智从俊从敬)
        6世(绍)
        7世(张)
        与其余几个支系后代明显风格完全不一样。其余几个儿子均为(2有,3元,4文,5景,6思,7单名)
        德祖之后前面几代人是否改姓为张?震祖将德祖从小就过继给首任夫人张家?


        IP属地:广东4楼2022-01-14 00:00
        收起回复
          古人的话理解起来像西方哲学书一样有难度,古人智慧大大的,我和你同宗友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2-03-05 21:38
          回复
            您好本家的 我是学八字的


            IP属地:河南来自手机贴吧6楼2022-05-16 02: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