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晖吧 关注:307贴子:6,475

【推荐】<这就是生活>连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30岁,我明白了,在这一生中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是多么重要。从最想做的事情当中得到快乐,是多么的幸福。我没有怀疑过,甚至在那两年没有球踢的日子里,我也坚信,我一定还能重返球场,踢球是我想做的事情,我还不想结束。

  今天,我不但重返了球场,还重返国家队,为国家队效力、进球。很想对那些一起长大的队友们说,没有结束,只要心中存着对足球的热爱和激情,我们的足球生涯不是一张“”可以结束或者开始的,自己才是自己的终结者。只有自己,才是生命这首旋律的作曲者和演唱者。

  我热爱音乐。

  回想1995年多次深夜逃出江湾基地,最常去的地方是复旦大学后门的HARD ROCK酒吧,由几个复旦同样酷爱音乐的学生开办。我深深迷陷在那小酒吧里永远的nirvana那超凡的旋律里。我承认,Kurt Cobain的音乐颓废,颓废到潦倒。有时候听到我感觉恐惧,他似乎已经把我带到人类灵魂的边缘……我喜欢他的音乐,却不赞同他对生命的理解。他超消极的人生观,我当然不认同。然而,有那样的性情,才有他那样的歌曲:Smells like a teen spirit 、Come as you are……这些歌词我几乎能倒背如流,那份感染力经过这10年依然震撼着我,在我久远的回忆里震耳欲聋。记得在他life版本的最后一首歌My girl where did you sleep last night,只要听过的人,都不会忘记他声音里那份绝美的忧伤。他的人生仿佛打一个响指,“吧哒”一声瞬间滑过人间。而今,我的车里仍然有他的唱片,可是,他已经不再是我如今生活的主旋律。

  我热爱生命,正如我热爱旋律。

  现在,我更爱听欢快轻松的“放克”,20世纪80年代最红的Red hot chilly pipper,仿佛是听到有人从家里二楼的楼梯轻快地颠下来,听上去感觉就是漂亮!他们的Under the bridge 和谐明媚!还有cool play 纯美国风格的Linkin park,明媚的爱尔兰乐队The White Stripes 那首Seven nation army 如果你还没有听过,我真的建议去尝试。

  作为一个球员,在这本书的开始,不写足球,而写对音乐的爱,是想跟我的同龄人们说,每一个人的人生都仿佛一曲旋律,独特、优美而难以把握,而无论何时都不要忘了,这首旋律的作曲者是我们自己。

  这,就是生活。

  谢 晖

  2005年7月

  附Come As You Are的歌词

  come

  as you are

  as you were

  as I want you to be

  as a friend

  as a friend

  as an old enemy

  take your time

  hurry up

  the choice is your

  don't be late

  take a rest

  as a friend

  as an old memoria

  memoria

  memoria

  memoria

  come

  dowsed in mud

  soaked in bleach

  as I want you to be

  as a trend

  as a friend

  as an old memoria

  memoria

  memoria

  memoria

  and I swear

  that I don't have a gun

  no I don't have a gun

  no I don't have a gun

  memoria

  memoria

  memoria {don't have a gun}

  and I swear

  that I don't have a gun

  no I don't have a gun

  no I don't have a gun

  no I don't have a gun

  memoria

  memoria





1楼2006-01-10 19:28回复
    喜欢足球的理由
    我不喜欢田径,一听到发令枪响就头大,那么多人挤着朝前跑,我可没兴趣。我喜欢带“玩具”的运动,比如球类,排球不错,网球也行,足球更好!没球多没意思啊,就在那儿一个人瞎跑。我一进田径场就晕,看田径比赛也晕。

      (妈妈的叙述)谢晖童年时经常一个人玩。吃过早饭,就到花园里玩。家里住的是独门独户的小洋房。他爱采花,还喜欢捉鸡,邻居家的鸡见他都吓跑了,不断有邻居跑来要我赔。午饭后,吃一个苹果,就睡午觉。

      他读书很马虎,做十道题目会漏掉三道,考试倒还可以(我成绩永远徘徊在70、80分左右,60分是不会出现的,稍微努力一下就80分,),但忘记做家庭作业是经常的,而且他是故意的。他上课不听讲,回家问他,有什么家庭作业?他总说不知道,弄得我每天都要站在窗台前问对窗的小女孩,也就是他的同学,“今天有什么作业啊?”后来我实在恨死了,就让老师在他的作业本上写:“今天的作业是……”渐渐地,我真的觉得管不住他了。

      在武宁路小学读书的时候,他的数学老师跟告诉我,某天气温零下八度,他穿着一件羊毛衫在操场上跑了四圈。老师接着说,你这孩子浑身都是运动细胞,他不爱读书的。在课堂上打瞌睡,到了操场就活过来了,我劝你就让他搞运动算了。他这番话启发了我,我记起他一年级的时候就喜欢在操场上跑啊跑的,好像不会累似的,当时我还觉得很奇怪。

      有一次,他爸爸带着他正好遇到我的师弟跳高世界冠军朱建华。朱建华看到谢晖就说,这个小孩蛮活络的,叫他踢足球算了。他爸爸说也不知道让儿子到哪里去学。朱建华说徐汇区少体校有熟人,可以介绍谢晖进去。我们当时的想法并非想叫他踢一辈子足球,无非想让他专心在一件事上。那时候吴承瑛读小学5年级,球已经踢得很好了。谢晖人高,腿长,重心高,似乎做动作不太活络……当时我真的没什么信心,根本没指望他能踢出什么名堂。

      自从踢球后,我觉得孩子还真是怪可怜的。每天回来,边做作业就睡着了,我就只能把他叫醒。他要读英文要踢球又要赶车,太苦了,所以他的书包也是我理的。那时,他在斜土路小学踢球,从家里过去要乘44路公交车,车挤得要命呢。他每天都背着一个大书包,挤不上车迟到的话,就得在教室门口罚站,一站就是一个上午。我心里很心疼儿子。

      我和他父亲都是专业田径运动员出身,我是跳高运动员,他父亲是投掷运动员,所以对儿子也像教练对待我们一样,说来也蛮狠的,他从楼梯上摔下去,我都忍住不去搂着哄他。


    2楼2006-01-10 19:29
    回复
      小“笨鸟”要先飞
      9岁,我去徐汇区少体校学踢球,不少同班同学都是六七岁就进校了。我个子虽然高,但速度差了点,根本就打不上主力。而二年级就进体校的吴承瑛当时已经是我们少体校有名的小前锋了!我的爷爷总是跟我讲“笨鸟先飞”的故事。我不服气,想踢得好,受人关注。所以我确实比别人练得更认真,也做得更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慢慢地我开始获得队里的最高奖赏:牛奶、鸡蛋和大排!
       
        在当时徐汇区少体校里,队里每天会给两个重点对象增加营养,也算是奖励:比别人多一瓶牛奶,多吃一个鸡蛋外加一块牛排。当时享受这一殊荣的不是我就是吴承瑛。吴承瑛是小明星,大家都觉得他吃加餐是理所当然的,对我就有那么一点点意见了,有人背后说我是沾老爸的光。后来我让爸爸去问问指导我们的武德华教练,我真的应该获得奖励么?爸爸就对武教练说,希望不要因为他们两人的友谊而对我特殊照顾,武教练断然否定了有这么回事:给谢晖奖励,是队里的意见,不是哪一个人说了算,我们这样做,是因为你儿子有培养前途。


      3楼2006-01-10 19:30
      回复
        少年便知选择难
        在我少年时期,两次面临足球生涯的选择。

          第一次发生在我小学六年级时。要么进市少体校,要么以体育特招生的名义到市西中学继续读书。按照父亲的意愿,他希望我继续读书,但我自己想继续踢足球,为此,甚至还“威胁”过妈妈。我们母子间有过一次谈判,妈妈至今记忆犹新。后来,妈妈就去征求武德华教练的意见,问我踢足球到底有没有发展前途。我的启蒙教练武德华是胡云锋的舅舅,也是我们很多上海籍球星的启蒙教练。他是一个很有能力的教练,在发现有潜能的运动员方面独具慧眼。武教练当时对我父亲说:照现在的状况发展下去,你儿子和吴承瑛日后一定能进国家队!就是这句话,最终让我父母决定支持10岁的我的选择!

          (妈妈的叙述)我永远记得儿子被我从少体校叫回来之后对我说的话,那时他才10岁。

          我们俩就坐在沙发上,单人沙发。他说,妈妈,我跟你商量件事情。像个大人一样。我说好呀。他问:你为什么不让我踢足球了。我说,踢球很苦的,我和你父亲都是运动员,苦还没吃够么?哪里舍得你再去干体育啊。你将来去读书,你大伯在美国,可以去美国读书,不是蛮好的么,为什么要踢球啊?他却一副义正词严的样子,对我说道,我告诉你啊妈妈,你现在不送我去踢球就是埋没我的前途。我永远记住他说的这几句话。他就坐在沙发上跟我说,你去跟爸爸商量,我看到爸爸怕的,但是爸爸怕你,你就去跟他说。儿子还说,你们现在不让我继续踢球,以后我要恨死你们的。我说,儿子你现在还要读英语,要好好读书。他说,我告诉你,你要是不让我踢球我也就不读书了,英文也不好好读。如果你让我去踢球,我就肯定好好读书也好好读英文,不会不及格的,保证能读完。我问他,你说的话算不算数,他说肯定算数!他还跟我说,你还不知道么妈妈?我将来就是中国的马拉多纳!他自己说的话可能不记得了,但我做娘的真的记得很清楚,他说完后我还真是吓了一大跳。那时,我和他爸爸开始认真考虑是否让他继续踢球的事情,因为我们自己也是运动员,知道要是硬让小孩做一件他不喜欢的事情,最终是做不好的。

          当时市少体校我们一个队里的小朋友,后来不少人都在甲A赛场上崭露头角,比如吴承瑛、祁宏、张勇、周毅。我们在全国比赛中赢了当时风头正劲的辽宁队,出人意料地获得了冠军。

          我在高中时个头一下子“蹿”到一米八十多,而经过几年的磨练,速度上去了,爆发力也更强了,场上的位置也从后卫“蹿”到前锋。而吴承瑛倒是慢慢后移到后卫的位置上,这正是我们从此以后在足球场上的终身位置。运动员的发育早晚会影响其运动生命:比正常发育早的,其运动生命期一般会短一点;比正常发育晚的,其运动生命会长一点。我就是属于后者。

          高三时,我踢到了主力前锋的位置上。而此时我不得不面临第二次重大的人生抉择:是否进入上海市体工队,跨入职业球员的行列!

          当时我在足球圈子里,已经有点小名气,但要进体工队,还必须经过考核。后来我和吴承瑛通过考试进入体工队。那年,我17岁,正式成为一名职业足球运动员,一名可以领工资的运动员。1992年,徐根宝带领的中国队兵败吉隆坡,上海队把赋闲在家的徐根宝招回上海任上海队(即1994年后的上海申花队)教练。徐指导的“抢、逼、围”和大运动量训练,使一些老队员不堪重负而离队出走。一时间上海队队内球员青黄不接,急需补充一些新鲜血液,于是上海青年队的队员成为了首选。

          我并不是被徐根宝一眼看中的。一开始他说我“还年轻,以后再说罢!”当时我真是失望极了……后来我和吴承瑛、张家平被国家青年队看中,接到通知去报到。但是我心里还是一心想去徐根宝执教的上海队。因为在那个年代,无论是在国家队还是在青年队,北方队员都更受欢迎和重视,南方队员里也只有广东队员能引起重视。在国青队试训的南方其他省市的队员往往是匆匆过客。作为上海球员,我深知自己在国青队的前景并不乐观,因此更希望加盟上海队,何况上海队又有徐根宝这样的知名教练带队。但既然进不了上海一队,国青队也是一个不错的机会,毕竟国青队总比上海青年队要强很多。

          就在出发前的头天晚上,父母亲和我在家里看电视。突然,电话铃响了,父亲拿起电话,居然是徐根宝亲自打来的:“我是徐根宝,我们决定录取谢晖了,明天让他到江湾训练基地报到。”老爸简直是大喜过望,但又有些不放心,追问道:“但是谢晖去国青队的手续已经办好,飞机票也买了……”徐根宝说:“飞机票你们自己去退了,手续问题我们会与国青队协调的,明天就让谢晖带上日常生活用品来报到,其他的,什么都不用带了,队里都有的。”

          那天晚上,同时接到徐根宝录电话的还有吴承瑛和张家平。我们一起选择了上海队,也就此开始了我们今后的申花岁月。


        4楼2006-01-10 19:31
        回复
          申花岁月
          2004年年底,再一次,我成为申花队的一员。队里物是人非,唯一不变的是:赛前我们仍然在宝隆宾馆喝咖啡,仍然不定期地到上海影城去看电影。电影里悲欢离合的故事,也仍然成为队友们谈论的话题。想当年,《泰坦尼克号》那部电影,关于ROSE在JAKE死后,是否应该结婚有自己的幸福家庭的问题,曾经让我们老申花人争论不休。那时候,我们还是涉世不深的毛头小伙子,对爱情、婚姻的感念,是理想化完美化的。而今,新申花队友们那么年轻,他们有些生活观念令我这个号称“另类”的人都有些吃惊啊.
          在离开许多年后,再次正式加盟申花,我心里的感受是坦然,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尽管在转会回申花的过程中,有诸多的曲折和传闻,甚至与大哥小范还有些误会,无论如何,回申花终究是实现了我长久的心愿。

            坦率地说,现在的申花队,比起以前来,更成熟,也更厉害了。而对于虹口体育场,我更有着一份深深的眷恋。虹口体育场是在1999年改建成虹口足球场的,那年我在申花踢了半个赛季,在虹口体育场进了四个球,随后再次远赴德国。在世界上那么多球场踢过球,虹口体育场在我的记忆里,意义非凡。在那里,我曾经得到过数不清的掌声和欢呼,也有心酸和无奈。但不管怎样,那里毕竟是我人生起步的第一个舞台。

            坦白地说,漂泊多年后再回到虹口足球场,接受那么多球迷的欢呼,我的心情十分激动,个中滋味已经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和1995年夺冠时的心情是完全不一样的。球队的风格不同了,最重要的,是我的足球心境也完全不同了……这两年,我过得很不容易,纷纷扰扰的官司,炎凉的世态,我体验着一个球员在球场之外的严酷“竞争”。或许很多人都把我忘了。其实我始终在每天的训练中努力、再努力。因为,我从没有过就此放弃足球生涯的念头。

            我无限渴望再次回到我人生的第一个主场——虹口足球场——去激情劲射。

            2004年8月至12月,在我正式签约申花SVA之前,我是申花队的“外来人员”,是陪练,是“蹭练”。因为与重庆力帆的官司没有结果,我没有获得参赛资格,可我不能放弃训练。老实说,申花SVA队上上下下对我真不错,不但让我跟着队伍训练以保持状态,还允许我免费在球员食堂搭伙吃饭。只是,我的心理感受不一样。比如,训练时进行分队比赛,如果当天训练的人数连我在内正好是19人,两边人数是9人对9人,我理所当然是被舍弃的那位。即便在训练席上,我的角色也是“填空”。不管是老队友还是新队友,都很照顾我的情绪。但是,从他们对我的态度里,我也读到了同情,毕竟我不再是从前申花队那个处于峰顶浪尖上的谢晖了。我已经30岁了,又处在一时没人要的境地,或者说退役的边缘……然而,我从不回避这种情绪。我穿着从前在申花队效力时的老申花队队服参加训练——我总不能穿与其他队员不同颜色的衣服啊。俱乐部的后勤同志看在眼里,会给我翻出一件旧训练服让我换上。第一次,我成了一个“没有身份” 的球员……那种感受,仿佛像一个没有国籍的战士,搞不清是为谁而战?真可说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然而,我相信总有一天,我可以回到属于我的绿色草坪上,再次证明自己,证明给大家看。即使在重新签约申花SVA之后,在2005年4月,联赛开赛之前的所有训练课上,我仍然待在替补席上,但只要回想起我当年在申花队中的种种经历,我就不会丧失这份信心。


          5楼2006-01-10 19:31
          回复
            初进申花
            1994年,我到申花队报到,范志毅已经是队里的大哥,是球星。我和他住在同一个宿舍里。我很佩服他,说心里话,那时候为他做什么都乐意:为他买汽水、擦球鞋……一切都是乐呵呵地去做的,因为那时候我崇拜他,能够跟他在一个球队里,还住在一个房间里,觉得很荣幸……

              那年申花刚组队,报到时我还不到19岁,之前在上海二队踢球。根宝在最后一刻招我入队,否则第二天我就去国青队报到了。不晓得根宝出于什么心理,在前一天晚上给我家打那个电话,否则我的命运真不知道会是怎样的。当时队里给我的定位就是前锋。其实与根宝第一次见面是在1992年,我16岁的时候。那时他是国家队教练,很严厉,看我们小孩子踢球,他嘴上不住地叨叨着,什么都不好,都不对。

              我刚进申花时,他对过去的我还有印象,说我的身体素质挺好,但技术不太好,爆发力有一点,意识却一般。他对我说,你将来要是想做球星挺难的。就当时我们几个人的状态来预测,他觉得张勇潜力比我大。在1994年第一年的联赛中,我没有多少上场机会,因为队里有李晓这样的国脚,但是我自己却一直很有信心。我觉得,自己身上有些特点是别人所有没有的。要是问我这份自信从哪里来,还真说不出个所以然,或许是我的个性使然。有人说我这是盲目自大,在自己的这份自信没有被证明之前,我只有任人去评说了。至今,对我在足球场上的那份自信,人们还是评说不一,可我要说的是:这自信保证我作为一个前锋在球场上永远拥有饱满的进球激情。这难道不是一种向上的力量么?


            6楼2006-01-10 19:32
            回复
              第一个10分钟 一战得臭名
              1994年我在申花做了一年的替补。板凳岁月,度日如年。

                第一次当替补的情形我记忆犹新。那场比赛是我们战八一队,第70分钟时我被换上场,第80分钟就被换下来了。

                那是我第一次踏上虹口体育场的草皮,居然是这样玩笑般的开始,又玩笑般戛然而止了我一辈子都忘不了走下赛场时,自己表情的尴尬和内心的无所适从。我不知道是该抬头挺胸表现得坦然点,还是低着头迅速跑回休息室。在这短短从赛场到休息室的路程上,我觉得自己仿佛被全世界抛弃了。看台上,那么多陌生的眼睛在笑看着我,他们谁能理解我心里的苦楚?有几个球员有过上场仅10分钟就被换下来的经历?而今,我却认为这对我是笔不可多得的人生财富。当时,不可否认,我在场上确实有点紧张,但也不至于被徐指导这样对待啊!至今,我都不能理解徐指导当时为何这样做。然而,出于各种原因,至今我俩也没有对此作过更进一步的交流。作为一个教练,既然相信我把我换上去,就不应该这么快再把我换下来,况且当时他替下我换上去的还是一个有伤病的球员,这种情形是不常发生的。一场足球比赛,只允许教练换三次人,他在我一个人身上就用掉两次机会,正常么?他后来开会时解释说:“谢晖还没有准备好,还不能去打比赛。”就这样不了了之了……那夜我整晚都没睡着,一直向往着上场踢球,好不容易有了上场的机会,居然落得这么个结局!我觉得自己该是一战成名的球员,如今却成了一战臭名!我觉得自己成了一个大笑话的主角。那时,我还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刚被招入队的小孩,还没有多想丢脸的问题,主要是心里不服气。


              7楼2006-01-10 19:33
              回复
                第二个10分钟 拉德看中了我
                继那个尴尬的10分钟后,整整有十场球根宝都没有再给过我哪怕一秒钟的机会。直到申花战北京,输到0比5时,根宝把我换上去了。又是一个10分钟!但是正是这个10分钟,我让当时国奥队的主教练拉德看中了。其实那10分钟里。我连球皮都没碰到。申花已落后了5个球,上了场我就乱冲一气,仿佛一个听到枪响就奔跑的田径运动员;又仿佛一停下来就会被换下场似的,只有不停地跑,来为自己壮胆。后来,拉德说,正是我的无头苍蝇似的乱跑,让他看到了我的步伐、冲劲,以及良好的身体素质。
                有时,你在这个教练眼里的缺点,在另外一个教练那里,却成为他相中你的优点。

                  我去了国奥队。一个在俱乐部队里从来没有打过主力的无名小卒,忽然被挑选进了国奥队,这是谁也没想到的。要知道,当时的国奥队里已全是些大名鼎鼎的人物了。庄毅等都是在甲A联赛露脸的角儿啊。即便坐在国奥队的替补席上,我感觉都很好。如果能上场,我就会觉得异常满足。坐在国奥队的板凳上,满心都是期待——跟我刚去德国时一样。这种期待很重要,对于一个球员来讲,这种的替补是良性的。在亚琛,我只做过半场替补,那种替补不会让我觉得委屈,因为我是被高价买过来的,球队肯定是重用我的。在拉德的国奥队做替补,我是“越级”入队的,好比直接从初中升到了大学,有心理优势。

                  其实,要不是拉德是一个外籍教练,我永远都不会有那样的“提升”机会。他是外国人,不会直接去问根宝:某个球员怎么样,他只会自己去看,他相信他亲眼见到的,相信他自己的眼睛,不相信别人给他的建议,尤其是经过翻译的推荐和建议。后来,我在不少优秀的外籍教练身上都看到了这种品质,比起受到各种关系牵制的中方教练,这些外籍教练更客观公正些。米卢就是这样。这也正是为什么,我们可以在联赛的不少场次上,看到老米的原因——他是到现场来了解球员状态和水平的。

                  当时,拉德是第一个执教“国字号”队伍的外籍教练,而我一下子碰到这么个机会,是非常幸运的。若是一般中国教练,大概会给各个俱乐部的主教练打电话,询问“你们队里哪几个队员比较有前途……” 这样一来,当然是轮不上我了。在国奥队,许多球员的年龄比我大,但我的心态好了,居然可以连续有进球,我的信心一下子就打出来了。


                8楼2006-01-10 19:33
                回复
                  以后的故事(2)
                  更有甚者,某些球员联合在一起,相约以“出工不出力”令球队输球的方式“做” 掉某个教练……

                    我的良知,要求我说出这些存在于足球圈里的丑陋现象。这些,都是阻碍我们国家足球发展的“致命病菌”之一。
                  国家队是个非常复杂的圈子。同样是在国外踢球闯荡,但杨晨比我更会做人。我觉得我只要能进球就行,为人方面不会多想!杨晨会比较有耐心去解释去争取,我懒得罗嗦,不满意就对着干了,我那时的那个样子是有点狂……

                    我当时想,我是要回去打德甲的。没把谁当回事。有时候老队员指点我,我就很反感。他们说什么你这儿应该过人,像高峰怎么样……我都没听进去过。

                    至于国家队的生活,就更加复杂了。北京、上海、东北人,分成一圈一圈的,我不知自己属于哪一圈。我一直这个样子,没圈子,但跟谁关系都不错,跟申思、吴承瑛能凑话说,跟几个外地球员也开着玩笑。范志毅从前就是大哥,更不用说了。在国家队我好像没有一个特别好的哥们,也没特别不好的“敌人”,我觉得这应该是一个职业球员的素质。

                    我在德国养成这样的个性,踢球时相互尊重就够了,但千万不要有仇家。这就是在职业队生存的最关键处世原则!你不用看谁很顺眼或者看谁不顺眼,踢球就是工作,就是上班,做好自己该做的,分内的工作。

                    同时,我也不赞成中国队长期集训的策略。一帮大男人,天天住一块吃一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能不产生冲突么,就是一家的兄弟姐妹也会吵架的,何况内部竞争如此激烈的球队呢?


                  11楼2006-01-10 19:35
                  回复
                    德国生活
                    足球开阔了我的眼界,尤其是我在国外待的那几年。留学经历本身就是一种财富,更不用说我和那些欧洲高水平俱乐部、优秀足球运动员们打过交道,和他们同场竞技过,有机会分享他们对足球的一些独特见解和经验。

                      这种经历不是谁想有就能拥有的。

                    一个人,必须一直充满希望、满怀信心地往前走,这才是最重要的,不管从事的是什么行当,做的是什么事情。或许你的职业本身很寂寞,可能一辈子都将默默无闻地独自努力,而少有人捧场、喝彩。可是,只要自己真正的努力了,尽力了,一样都能获得尊敬。这些年,我从事的唯一职业就是踢球,这个职业本身就精彩,给我带来的感悟也很深。

                      经过这二十年,我可以斗胆说自己是一个有资格对足球发表一点观点的人了。作为球员,到离开球场的那天,我当然希望能为自己画个圆满的句号。但并不是说画完了这个句号,我这一辈子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说实话,球员生涯只是我人生的一部分,因为一般只能踢到三十来岁。可以这么说,球员的职业生涯是有限的,而我的理想确是无限的。

                      在德国的三年,我不仅仅在足球方面有了新的认识,获得了新的自信,而且在人生态度上我也有了更新的体验和深层次的理解。我明白了“职业球员”这几个字的含义,明白了做人和踢球一样,都要踏踏实实,勤勤恳恳,都要有一股坚定的信念。这些都是以前在国内的踢球生活中所无法获得的。现在,即便遇到再大的人生挫折,我相信自己都可以坦然面对,勇敢地去克服。

                      我觉得,学习如何有尊严地面对挫折,接受失败,也是一种人格上的进步,尽管没有人因为这个奖励我们——人们总是因为外在的成功受到奖励——但难道因为没有人对你说“干得好,你学会了放弃自己的骄傲,接受上苍的智慧!”我们自己人格上的进步和完善、心灵的平静就不重要吗?我想,如果我们能够完善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对这个世界作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就应该不会有什么愧疚了。


                    12楼2006-01-10 19:36
                    回复
                      我是如何去德国的?
                      我去德国踢球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我的父亲最清楚。无论是俱乐部方面还是施拉普纳一家,都是我爸爸在与他们交涉。我时常记得我母亲从小就对我讲的那句话:“一个人本事再大,如果没有好的人际关系也将一事无成。”我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家庭、组织、朋友们对我的支持。

                        在德国,每当我有比赛的当天深夜,父母都会在家等我的越洋长途电话。我已经养成习惯,比赛结束后马上给家里打长途电话,跟父母聊上两句,心理觉得温暖踏实。

                        (爸爸的叙述)1998年年底,谢晖有机会去德国法兰克福队效力,当时该队的总经理也随前去试训的谢晖来到上海,与申花谈转会一事。申花先前提出的50万美元的转会费,法兰克福毫不犹豫的同意了。但到最后签约时,郁知非忽然反悔了,把50万美元的永久转会费,改口变成每年30万美元的租界费。双方的谈判由此无法继续进行,谢晖第一次与德甲擦肩而过。

                        一年过去了,申花的巴西教练没有给谢晖好日子过。而那边,杨晨在德国已经踢了一年的球了。可喜的是,德国方面仍然给谢晖留着机会,1999年底,谢晖再一次去德国试训。机会虽然没有第一次那么好,但是德乙亚琛队的主教练对他非常感兴趣,希望能尽快与谢晖签定工作合同。可是申花就是不同意放人,提出的条件仍然是租借,期限为半年,费用是10万马克。这份租借合同具有单方面选择性,半年之后,如果德国方面同意要谢晖的话,转会费被限定在120马克,相当于60万欧元。当施拉普纳的儿子代表球队来到上海谈判时,申花竟然要求德国人在三天内交齐10万马克现金,甚至不同意收现金汇票。“不可能,我们德国人不会带那么多现金在身上。”施拉普纳的儿子觉得不合理。双方的谈判再一次陷入僵局。当时谢晖在德国焦急地等着上海的消息,比我还无奈。我真是干着急,心想儿子再被耽误,可如何是好呢,我也是做教练员出身,明白运动员的运动生命是有限的啊。于是,我就想了个办法,自己先借钱给德方。

                        当时,德国马克与人民币的汇率是1比5.6,10万马克就是五十几万人民币,不是小数目。申花又坚持要收美金,我好说歹说,申花才同意收人民币。我把股市里的钱拿出来,正好还有谢晖代言广告的一笔十几万元的收入,又向一个朋友借了14万,好不容易凑齐这五十多万,让施拉普纳的儿子出面,交给了申花。钱数好,字签好,郁知非出来了,大家高高兴兴拍照……没拿到钱的时候,他是根本不愿意出面的。

                        到德国踢了半年,谢晖还比较争气,一口气进了6个球,按道理,德国方面就要来办理转会了。租借合同上已经写好了:租借半年以后,亚琛队有优先购买谢晖的权力,假如亚琛不要人可再退给申花。申花没有任何损失。但是凭借谢晖的出色表现,亚琛当然是要他的。

                        2000年6月份老施的儿子又转来上海,与申花俱乐部依照租借合同的延续条款办理谢晖转会德国亚琛的手续事情。我马上联系申花俱乐部,谁知申花俱乐部瞿郁明一上来就要我将他的一段话翻译给德国人听:鉴于亚琛队半年来不合作的态度,关于谢晖转会的问题现在不谈了。申花说由于谢晖在这半年中没有参加国家队的训练,使申花俱乐部受到中国足协的批评。而实际情况是,谢晖因为受伤不能回国参加集训,而且已跟国家队请过假,只是没跟申花俱乐部再打招呼。

                        与此同时,申花方面安慰我说,他们另外帮谢晖找了一个德国的甲级队,还说贝肯鲍尔马上就要来中国了,他对跟谢晖合作也是有意向的。这些话据施拉普纳证明,纯粹是在胡说八道。其目的不过是打算借机提高价格,或者是看到谢晖在德国表现出色,打算要他回来继续为申花效力。郁知非很想申花夺得当年冠军。

                        我把申花的意思转告了施拉普纳,他说这是不可能的事情,申花俱乐部这样做,是违反国际足协有关球员转会规定的,德国任何一个足球俱乐部要谢晖,都不可能跳过亚琛俱乐部。然而申花方面仍然很坚持,要另外转卖谢晖,说他们也懂国际足协这个rule,就是不想跟亚琛谈了。当时施的儿子跟我说,他准备就此事到国际足联上诉,如果获胜,谢晖就成自由人了。

                        那天谈判不成,我和老施的儿子只好离开申花俱乐部。当时申花俱乐部在北京路西藏路口,我们的车子刚开到静安寺,瞿郁明的电话就追来了,说“你们还是回来签吧” 。估计他们是在拒绝我们后悄悄查了有关资料,刚弄明白那个rule的意义……这就是谢晖去德国的过程,你说申花支持也好不支持也好,反正有很多小插曲。合同签得很不容易。


                      13楼2006-01-10 19:37
                      回复
                        德国的大榕树(4)
                        空闲的时候,我为自己煮意大利通心粉,也会自己发明创造一些用西餐方法烧出来的“中餐”。比如,有一次,我在自己家里请队里的几个外援吃中餐,就为他们做了一个大海鲜火锅:把水烧开,虾、生鱼一起放到沸水里煮,再加上牛油……味道还真不错。我跟他们说,这就是中国的火锅,把他们都给震住了!老外也很有想象力,用什么调料的都有,居然还有位黑人哥们把海鲜蘸着草莓果酱吃,还大叫nice!
                        德国的媒体对外援的采访还是比较规矩的,喜欢问一些文化差异方面的问题。他们会让我带他们去吃中国菜,问我筷子怎么用,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国菜,诸如此类,提的问题与中国文化分不开。他们做专访也很严谨,一般不会问那些尖锐的问题,不会问你有没有德国女朋友这样的问题,即便问,也是一笔带过。在私生活方面,我没有被德国媒体为难过。

                          他们会把我带到亚琛古老的街道上,拍我独自散步的镜头。亚琛有很多法式建筑。他们还喜欢拍一个中国人在具法国味道的咖啡馆里喝咖啡的场景。虽然是体育记者,但是他们的镜头里充满的是东西文化差异的细节。交谈中,他们告诉我,你是外国人,我们的球迷看你在球场上踢球,球场下,他们想了解你的生活。你是不是跟我们德国人一样呢?他们不能想象现代的中国的什么样子,我们想通过你的言行举止告诉他们。

                          德国的足球转播是在比赛之后进行的,乙级联赛甚至不全场转播,只播放比赛的精彩片段。甲级联赛也是要在收费的电视台才能看到。后来乙级联赛也有收费台转播。而在免费的国家电视台频道上,是看不到现场直播的足球比赛的,只能在新闻里看到比赛的精彩片段。


                        17楼2006-01-10 19:40
                        回复
                          我接触的德国人(1)
                          在德国期间,我交了个德国朋友。他是律师,在生活上给过我很大帮助,也帮助我了解德国文化,以便我更融洽地融进球队中。他住在距离亚琛30公里的小镇上,却一直自己开车来亚琛看我的比赛。他是个纯正的球迷,三十多岁,年轻时曾经在小镇上的业余足球联赛中踢球,作为前锋进过二十多个球,还得过“最佳射手”称号。他还跟我炫耀说,他比我强,我才踢进十几个。
                          他指导我的生活,告诉我,德国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买保险。我们交谈一半用德语一半说英语。他总是拼命地说德语,因为他想帮我快点学好德语,我实在听不懂的时候他再用英语解释一遍。他的英语很好。许多时候,一句话,我英语搞懂了之后,他会再用德语说一遍,甚至还画图,帮助我理解他的话。他会画那种很复杂很仔细的图,直到我搞懂了为止。

                            我在德国有过一次失策的投资,花了冤枉钱。当时,我在东德买了一栋小房子,他曾给我解释买房子跟避税的关系。我买的房子属于东德的古建筑,根据德国的税务条款,我用来装修古建筑的钱可以退税,以后房子租出去赚得的租金,大部分也可以抵税用。在高福利的国家,各种税收的关系和名分很复杂。

                            后来在他的帮助下,我发觉对我而言,这笔投资并不划算。所以他就劝我快点卖掉这个房子。跟他谈话时,我学习了德语,也学到了一些税务方面的知识。我还让他看了我跟亚琛签的合约,以及后来到了菲尔特的签的合约。他以律师的专业眼光告诉我哪些条款对我有利,哪些不利于我,尤其是在受伤之后应如何得到保险,等等。

                            这个德国朋友帮了我很大的忙来,我的思路逐渐清晰起。如果真的是按照咨询律师的按小时计的费用来看,我真是欠了他一大笔钱呢,但他一分钱都没收我的。其实我真正学德语就十天。当时正巧父母来德国,我们一起报名参加了那个初级德语培训班,教授用英文解释德语,爸爸还能勉强明白,苦了只懂得说上海话的老妈了。她去了一天,就嚷嚷着不学了,说比听天书还不如!那个德语教授给我们搭了一个语法的框架,之后我的德语学习就是不断地做“填空”——包括和这位律师朋友的交流。

                            德国人行为的确严谨,极爱整洁,做事有条有理。我的另一个德国朋友,一张几块钱的发票单子都会仔细留着,存档,说是退税的凭据。德国人的纳税意识非常强。

                            我在德国最享受的事情之一就是在公路开车,可以开300码,那才是速度啊。我也有不明白的事情,比如在德国,养一条狗的费用甚至都可以养活一群人。

                            就拿开车来说,德国的任何一条马路上从来不存在内档超车,永远是右手车先走,大家开车的宗旨都是让,没谁抢。刚到德国的时候,我开车不太守规矩,还受到过德国人的鄙视,尽管我开的是德国青年最时髦的车子。在德国买车可以分期付款。到那儿不久,我还是挡不住诱惑买了一辆宝马330的敞篷车,价值9万马克,这车在国内的价钱起码要100万人民币。不过,在德国一般也只有大公司总裁的子女或者我们这种职业球员才开这种比较张扬的车。德国的年轻人更喜欢开宝马,而老板和老人才会开奔驰。

                            在德国,与我交往密切,给了我很多帮助的还有施拉普纳一家。

                            (爸爸的叙述)当施拉普纳在中国当教练的时候,因为谢晖英语比较好,能与他单独交流,他们的私交不错。我陪谢晖在德国时,受邀请去他家做过客。在德国也听人说过他的经历。他做教练员出身,带了很多队,后来做生意,儿子跟着一起做。他家在德国属于新贵,不算世袭贵族。

                            在我看来,施拉普纳不算是真正的生意人,在谢晖身上他并没赚到多少钱。在德国做球员的manager最多可赚到合同价的20%。他花了在谢晖身上很多精力,主要是因为欣赏谢晖。他更是一个念情分的人。

                            谢晖从亚洲杯回来,走出不进球霉运,进第一个球后的当天晚上,我们一起参加了俱乐部举办的一个大party,谢晖没到之前,施拉普纳的儿子跟我打赌,说如果谢晖能在即将开始的联赛里踢进十三个球,他就把手上的那块手表送给谢晖。那块表可是个了不起的牌子,具体什么牌子我还真的忘记了,我都不太相信他的话呢。因为,我觉得这小子的话没准儿。头几次他到中国,曾经答应等我来德国会带我去意大利转转,我到德国大半年了,他却根本见不到人影,把对我的承诺早抛到了脑后。那天,我就当着老施的面“揭发”他说:你在曾经答应我的事到现在也没兑现,怎么可能还愿意把手表送给谢晖呢。结果小子解释说是因为意大利有洪灾所以才一直没有去成。这怎么能骗得了我哦,我又不是没看过电视新闻。那阵意大利发洪灾的地方都不是旅游区。我就继续“揭发”他说,你这不是吹牛么?老施在边上听到我们的对话才明白是怎么回事情,就对他儿子说:谢晖爸爸说的是实话,你骗人!红牌!罚你出去!

                            不过,在谢晖进了十四个球之后,那小子基本上还是兑现了他送手表的诺言,给的不是当时他手上那块了不起的牌子的,而是换了另一个牌子的手表给谢晖。

                            在德国另外一个与老施儿子有关的故事,发生在我的护照问题上。


                          18楼2006-01-10 19:40
                          回复
                            德国的球迷是世袭的(2)
                            在亚琛,有个培训既让我受益匪浅,又觉得新鲜。

                              在联赛准备阶段临近尾声时,我们也会有一段封闭训练的时候。在这段封闭训练期间,俱乐部会请德国电视台的随队记者跟球员一起生活。知道他们来做什么?不是报道球队的训练,而是为球员上课。每天一小时,讲课的内容包括:电视台转播球赛,对球队球员意味着什么;球员在任何情况下,不能拒绝伸向面前的话筒和记者的提问,更不能拂袖而去,那样做的话算是失职。因为接受电视台的采访是球员工作的一部分,是责任之一。俱乐部与电视台签转播合同时,球员应该为电视台的工作提供采访便利也是条件之一。

                              他们把电视台采访过球员的画面剪辑成专题,放给我们看,教我们如何面对镜头,如何更好的回答问题,尤其是如何回答刁钻为难的问题,也就是,教球员会说优雅的外交辞令。被剪辑的内容多数是反面教材。有趣的是,勒沃库森队的基尔斯腾,是这套反面教材的“主角”。他面对镜头时的表情和所说的话,笑料百出。这样的镜头令每个球员印象深刻,我们每每在大笑的同时在内心检讨着自己。

                              这样的培训,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当记者来采访,来拍照,其基本点是出于关心。想当明星,不仅仅要会踢球,更要学会面对媒体和媒体的镜头。

                              表现是否出色,回答问题是否精彩,这是一个球员在场外的修养和功夫,没有几个人可以做到像贝肯鲍尔那么杰出。在我看来,仅仅做一个在球场上出色的球员,一双天才的脚就够了!文化底蕴厚薄与会不会踢球,关系不大。球场上没有绅士,一个球踢得好的人也可能同时是个痞子。他或许不懂得哲学思辨论,脚头却有天赋,就能踢出名堂来。如果一旦成了球星,需要面对社会,被当作公众人物,或者被当作成功人士被看待时,个人修养的匮乏就藏不住了。


                            21楼2006-01-10 19:42
                            回复
                              德国的足球金字塔
                              在德国生活的三年里,点点滴滴的小事,都令我想到足球。当然,也不乏与足球无关却让我难堪的事情。我遇到的最尴尬的事就是“误入女厕”。那是刚到德国踢球时,还不懂德语。有一次去洗手间,其中一个门上写着“H”,另一个写着“D”,我不知道哪个才是男洗手间,在门口考虑了一番后,凭感觉认为是“D”是男厕,就推门进去了,没想到竟是女厕所!这是题外话。
                              西方足球专业人士告诉我,国家队应该是终极产品,而不是一个训练机构。国家队的教练不是搞训练的,他的任务是去各地挑选人才。他要有一双慧眼。大规模的专业集训,在西方已经被淘汰了。然而在我们国家,坚持的仍是这种方法。为此我很想说说德国足球复杂又全面的梯队构造。

                                德国奥林匹克队的球员都在他们所属的丙级队或者丁级队集训。德国的职业球队分德甲、德乙两种级别,分别有18支球队。丙级球队被称为半业余球队,共有36支球队,再下去就是业余球队,也有36支队伍。纵向下去共有18个等级。业余球队与职业球队之间,没有升降级关系,但是所有比赛的制度与裁判的水平,与职业球队一模一样。半业余与业余球队还担负着一个任务,有些队伍同时是某甲级或者乙级球队的梯队,为职业球队输送年轻队员。

                                第十八级的比赛,可能是一个小镇上的联赛,整个镇的居民或许不超过600人,但他们可以养三支球队。这样浓厚的足球氛围,酝酿出的足球文化,力量是可想而知的。比如,目前德国国家队的2号佛雷德里西,今年24岁。我在德乙踢球时,他差不多20岁,当时他是刚从梯队提拔上来不久的毛孩子,效力比利尔德队。比赛时,负责盯防我。没过多久,就被德甲的柏林赫塔选中,再入选国家队。现在他是柏林赫塔队的队长。大家看到,他的名副其实的球星生活已经开始了。

                                2005年再次加盟申花队之前,我跟马良行和范志毅所在的中邦队接触过。某天跟马指导聊天,他大叹苦经:我手里没人啊,到哪里去找有前途的球员呢?相比德国,我们的国家队,好比打算在一盆沙砾里筛出一千克金子,可能么?德国人对自己是多么的苛刻,有上万支注册球队,他们还在抱怨:我们的男孩子都不踢球了。德国人认为自己国家的足球算不上世界级球队,他们认可法国和巴西足球,认为他们才是世界级别的足球强国。贝肯鲍尔在接受电视台的采访时大声呼吁:我们的孩子们越来越喜欢电脑游戏和滑板运动,足球越来越没有人踢了。他真的为这种现状担忧!在早先的德国,是个男孩就应该会踢球,好像在巴西,是个男人就应该会踢球一样。

                                德国人尚且在反省自己国家的足球未来,何况我们中国足球呢?我们的现状让我们更担忧我们的未来……


                              22楼2006-01-10 19: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