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李建成吧 关注:21贴子:786

从李建成妻妾守节延伸的故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防偷窥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2-03-08 17:30回复
    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被杀,李世民心胸豁达,放过并善待了他的妻妾女儿。
    《郑观音墓志铭》指出:
    郑观音在李建成死后终生守节抚育孩子。
    “昔有陶婴,恤孤资于纺绩;缅惟梁宣,励节在于衡泌”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2-03-08 17:33
    回复
      《杨舍娘》墓志铭指出
      “励贞姬之逸操,追节妇之英猷。
      誓彼丹心,终乎白首。”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2-03-08 17:58
      回复
        李建成现出土的墓志铭妻妾都显示他们孀居。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2-03-08 17:59
        回复
          唐代以开放为名,鼓励寡妇再嫁,那么李建成妻妾为他守节是否能说明李建成颇具魅力呢?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2-03-08 18:03
          回复
            不能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2-03-08 18:03
            回复
              因为当时虽然鼓励寡妇再嫁,但是守节立志仍旧是主流。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2-03-08 18:04
              回复
                《唐代寡居妇女的生活世界》
                作者:张国刚
                摘要:
                唐代墓志、笔记小说、出土文书中很多材料涉及到寡居妇女其中包括妇女守寡的原因,寡居后的物质生活、精神状态、与娘家的关系,以及寡妇再嫁的不同原因与结果。魏晋隋唐的士族根据儒家道德要求,形成了独特的礼法门风。汉代妇女盛行自由改嫁,到唐代中、上层妇女大多选择守寡,原因在于士族礼法门风向皇室和普通民众的传播普及,这反映了儒家礼法文化正逐渐为全社会所接受。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2-03-08 18:09
                回复
                  妇女因丧偶而守寡,因离婚而改嫁,或者结束寡居而再嫁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平常事件,它在历史时期是否会有所变化?假如有所变化那么究意有什么样的变化?这些是研究家庭史、妇女史和两性关系史的重要课题。一个时期以来许多论著都认为,唐代妇女贞节观念淡薄,离婚与再嫁不当回事,此点迥异于后世1但最近也有论者通过对墓志资料的研究指出唐代妇女其实多数倾向守节,再婚只是少数被迫的行为,似乎与后世并无差异。2这样一来唐代妇女的贞节观究竟如何?这个一向似乎成为定论的问题便产生了分歧意见。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2-03-08 18:11
                  回复
                    从方法与取径而言,研究历史上的婚嫁状况,比之于调查现实中的同类问题,难度要大得多。现实生活中,可以通过调查统计得出结论而中古历史文献中则鲜有统计资料。当时的妇女究竟倾向干守贞节.还是倾向干再婚嫁很难做出统计学的说明。假如我们求助于列举事例那么 即使不胜枚举,也无法得出准确的判断。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2-03-08 18:12
                    回复
                      从材料所显示的情况看,反差是如此之大:一方面是公主改嫁不乏其人,另一方面妇女守寡十几年乃至数十年者也大有人在。那么应该如何来评估这件事情?究意什么才是唐代寡居妇女生活的历史真相?这便是本文要讨论的主要问题。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2-03-08 18:13
                      回复
                        一、慕志所记妇女守寡现象的分析
                        唐代墓志所见妇女守寡的记载,大体分为如下几种情况,即结婚不久就守寡结婚10余年(约30岁)儿女尚幼而守寡四五十岁开始的中年守寡以及守寡长达四五十年等多种情形。
                        1.结婚不久就守寡
                        唐朝女子婚龄一般在15-19岁,超过统计资料的六成。 结婚不久就守寡意味着守寡年龄一般不超过20岁。如裴溥(706-742)在丈夫王泠然(692-724)去世时年仅18岁(丈夫比她大14岁)。她守寡18年有息女曰仙官,女于安定皇甫浚;次女曰仙葩”。如果这位二女儿是丈夫的遗腹子则最晚应该在开元十三年(725)出生,此时已经18岁。4荥阳郑氏(800-854)于“既笄之年”---大概15岁嫁给范阳卢子谟结婚“未期年”而丈夫去世。四个月后生下遗腹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2-03-08 18:15
                        回复
                          唐代墓志所见妇女守寡的记载,大体分为如下几种情况即结婚不久就守结婚10余年(约30岁)儿女尚幼而守寡四五十岁开始的中年守寡以及守寡长达四五十年等多种情形。
                          1.结婚不久就守寡
                          唐朝女子婚龄一般在15-19岁超过统计资料的六成。3结婚不久就守寡意味着守寡年龄一般不超过20岁。如裴溥(706-742)在丈夫王泠然(692-724)去世时年仅18岁(丈夫比她大14岁)。她守18年有息女日仙官女干安定皇甫浚次女曰仙葩”。如果这位二女儿是丈夫的遗腹子则最晚应该在开元十三年(725)出生,此时已经18岁。4荥阳郑氏(800-854)于“既笄之年”---大概15岁嫁给范阳卢子谟结婚“未期年”而丈夫去世。四个月后,生下遗腹女。郑氏“哀伉俪之年,誓心守节,抚育稚女虔奉先姑,夙兴夜寐以成妇道”。死时55岁,是守寡整整40年。5唐代女子结婚年龄的第二个集中年龄段是13-1420-22岁,范阳卢氏(787-853)就是22那年嫁给清河崔枞的。宝历元年(825年)崔枞被任命为雍丘县尉,未及赴任而亡,“夫人衔未亡之戚携挈幼稚,卜居于郑之别邑,攻苦食淡,以成家业劝童仆以艺植训子弟以诗礼够劳俭克仅三十载”。卢氏生育了五男二女大儿子冠岁而亡,次子早夭。大女儿嫁给荥阳郑裔贞“不幸短折:裔贞愿敦旧好故复以其季妻
                          焉。"也就是说把第二个女儿也嫁给了郑家做继室。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2-03-08 18:18
                          回复
                            教主来偷窥,一看呀,原来还有人给汰渍守节,这素材不就又有了吗?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2-03-09 08:14
                            回复
                              再一想,一群-碑也配给哥哥守节,然后又转身找个资料黑郑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2-03-09 08:1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