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吧 关注:264,042贴子:5,136,525

古诗欣赏与创作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直以为古诗词这种东西现在的少年已经毫无兴趣,但是在贴吧混迹了一段时间发现,还有一些同好。这篇文字应@喜欢飞的方便面 所作。同时和白墨以及酒桶等吧友也就古诗词创作做过线下交流。
电脑今晚没写完,明天接着写吧,先把写好的发出来。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4-06 00:14回复
    周青门人、、大康小满. . . 被楼主禁言,将不能再进行回复
    我认为优秀的古诗应该满足三个条件:1、措辞优美;2、格式完整;3、具有相当的立意。其中措辞优美,好的诗文很容易让人感受到作者用词造句的功底,非常好理解,在此不做展开。


    IP属地:安徽2楼2023-04-06 00:15
    回复
      现在我们来讲第一个格式完整。
      古代诗词从诗经、乐府诗、骈体诗慢慢至唐初形成较完整的格律体诗歌,其在格式上有了一定的集成和突破,所以也可以称为近体诗。本人不看古体诗,本帖只讨论格律诗。
      格律诗格式的核心代表就是绝句,律诗;假如不能满足绝句、律诗对于格式的要求,那么一般要求“避律”,即不可写成四句或八句,可修改为六句或十句。


      IP属地:安徽3楼2023-04-06 00:15
      回复
        先说绝句和律诗的音调要求,其主要的音调要求有:
        1、一般来说绝句和律诗都对2、4、6字的平仄要求“相邻相异”。稍微注意一下古仄近平。
        2、偶数句结尾要押韵;如果是七言,首句应押韵或临韵(孤雁出群格,由于现代人韵的差异,已经很难识别临韵,因此可以按照首句要求押韵考虑。)韵一般诗按平水、词按词林正韵。如果不按上述两个,需要标注所压韵依据,如“新韵”这样的标注。
        3、平仄相间,尽量平多仄少,这样一般不容易出问题。“平平平”不可出现在末尾(严禁三平尾)、平声不宜在单独夹在两个仄声之间(避免孤平)。
        4、简述拗救。分为句内拗救和对句拗救;满足上面3条的自然满足句内拗救。但如果平声必须被两仄所夹,那么则需要对句拗救。一般来说押韵的句子是不可孤平的,也就是说孤平只能发生在上半句。如果不得不形成“仄平仄”的孤平情况,那么对句一定要拗救,即多用平声,例:“仄平仄仄仄”的对句变成“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的对句变成“平平平仄平”。
        5、特例:“平平平仄仄”可写为“平平仄平仄”,平仄必须完全和上面的要求一模一样。


        IP属地:安徽4楼2023-04-06 00:16
        回复
          再说形式要求。
          绝句形式一般要求“起承转合”。
          第一句要点名本诗所描写的对象,像是在平地立起一个大厦。
          第二句要承接第一句的表意,让整个画面、故事或者情感更具体完整。
          第三句要求在原有的表意上进行突破,摆脱上两句的局限,达到空间、时间、情感、立意等某一方面或多方面的突破。
          第四局要求呼应前两句,让整个诗句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显然绝句的格式要求比较严格且复杂,所以绝句远比律诗难写。因此新手在写诗时,应从律诗开写。


          IP属地:安徽5楼2023-04-06 00:16
          回复
            随便举几个例子,方便大家理解。
            1、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第一句点名诗的主旨,是为了回信。第二句表明诗是在一个雨夜所做,对第一句完美承接,丰富了诗的情感。第三句话音一转,已经摆脱了你来信问询、巴山雨夜的桎梏,想到了未来某一天彼此可以再相见,明显的时间、空间、立意的多重转换和突破。第四句呼应前两句,达到了表意、格式的双重呼应。这一首诗可称得上是七言绝句格式优美的集大成之作,是典型的格式完美型名篇。实际上格式完美型的名篇,就有很多诗句会化用这种格式形式了。


            IP属地:安徽6楼2023-04-06 00:16
            回复
              2、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前两句平平,不多解释。第三句拨云见日,有高楼耸破云层之感,一举升华全诗主旨。第四句一样是立意和格式的双重收尾。全诗格律工整,也是五言绝句的格式典型代表。
              实际上格式性代表的诗句,往往都有很多类似的诗篇。由于这种格式的诗句有不少名篇,我也很难说哪个最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等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所以鉴赏绝句,格式上首先就要看转合的妙不妙;假如转合不力,很难说是一流诗文。


              IP属地:安徽7楼2023-04-06 00:17
              回复
                律诗形式一般要求“首颔颈尾”。这个和绝句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相对没那么严格,一般来说只要通篇表意完整即可,其中第二联和第三联要对仗。


                IP属地:安徽8楼2023-04-06 00:17
                回复
                  最后说下我个人对立意的欣赏喜好;这个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我在这里抛砖引玉,谈谈我对立意的划分和评定。
                  我认为诗句的立意分为四个层次,这里要强调是句子的划分;对于全诗达到的高度,一般取决于最高水平的一句达到的高度:
                  一:事物;二、情感;三、哲理;四、志气。
                  接下来我来详述。


                  IP属地:安徽9楼2023-04-06 00:17
                  回复
                    一、事物。
                    我将仅仅表述具体的事物、白描最直白的情感、讲述最简单的道理的东西都归为事物类的句子。
                    什么“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云破月来花弄影”等句,写景手法之妙,用词之简练优美,画面之外的留白韵味之妙,都可以说是古诗的巅峰代表,不过这些句子,并不能打动我;或许我无法鉴赏这些生活里离我很远的美景吧。
                    由于我对那种单纯写景、写物和写情都非常不感冒,就不在这里“欣赏”了。
                    哦,补一句单纯写情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IP属地:安徽10楼2023-04-06 00:17
                    回复
                      二、情感
                      字面意思,就是这些诗句已经突破了单纯写事物的局限,在充分的表达着诗者丰富而细腻的情感。
                      随便举几个例子:


                      IP属地:安徽11楼2023-04-06 00:18
                      回复
                        1、庾信:独忆飞絮鹅毛下,非复青丝马尾垂。
                        译:我一直记得那年柳絮如鹅毛大雪般飘落(的时光),但是再也找不到像马尾般垂下的柳条了。
                        显然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意译一下:我总是追忆着当年柳絮如鹅毛大雪般飘落、柳条如马尾般垂落的场景,但是却再也没有那年陪我看柳絮、柳条的人了。
                        典型的借景抒情,表达了某种追忆的情绪。


                        IP属地:安徽12楼2023-04-06 00:18
                        回复
                          2、秦观: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译:春风垂落鲜花,它们在空中飞舞时飘渺的就像我的梦一样;密密的细雨如织,他们纤柔的如我的苦闷一般。
                          也是典型的借景抒情,甚至于这个情感也如作者营造出来的画面一般缥缈的难以捉摸,仿佛在正在那里飞来飞去,让人难以捉摸。
                          这句实乃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全篇留白的集大成之句;作者的心思、笔法如它描写的画面一般细腻、优美。实际上没有这么细腻而丰富的情感的人,也无法写出这样优美的句子。


                          IP属地:安徽14楼2023-04-06 00:19
                          回复
                            3、李商隐:行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我什么时候才能跟你一起睡觉,跟你聊一聊那天巴山下雨我给你写信时看到的夜景。
                            这句上面基本已经鉴赏过了,不再赘述。看似写我们未来相聚,实则在写对收信人的思念,仿佛这一刻自己的思绪早就飘到了那人身旁。


                            IP属地:安徽15楼2023-04-06 00:19
                            回复
                              4、南华帝子:莲塘西风吹香散,一宵客梦如水寒。
                              译:莲塘的西风把莲塘的香味吹散了,也把客居在外的我惊醒了;梦醒以后,感觉今夜就像莲塘里的水一般寒冷。
                              此句不是名篇,简单介绍下:大概在09年左右,南华帝子将此诗发表于网上,诗名《采莲曲赠友看朱成碧》。当时在网上诸多同好抨击全诗这句不行、那句垃圾、这句写的离谱等等,但是对于尾句都是一致好评。尾句如下:“莫言同采莲,莫言独采莲。莲塘西风吹香散,一宵客梦如水寒。”:哎,你不要说以后和我在一起,也不要说以后再也不要相见了。莲塘西风吹醒了我的梦,可是却带不走我对你深深地回忆和思念啊。


                              IP属地:安徽16楼2023-04-06 00: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