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太极吧 关注:1,583贴子:61,484
  • 1回复贴,共1
求助

为什么不能和父母长期住,这也许是答案 老话说得好:不当家不知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为什么不能和父母长期住,这也许是答案
老话说得好:不当家不知油盐贵。
还是孩子的时候,不知道父母那一辈的心事。
等自个儿成了家,立了业,才知道生活不易,终日只为这碎银几两。
一定的年纪才能明白一个年龄段的心情,成年之后,才会明白一个道理:原来,适当分离才是父母和孩子最好的归宿。
01
独立,从分离那一刻起
孩子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推动这个过程的关键,就在父母身上。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分离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原生家庭是父母创造的,孩子天然会有离开原生、创造自己世界的动力。
当你在抱怨:“他始终像个长不大的孩子”的时候,却始终忘记了一件事,不是他长不大,而是作为家长的你没有给孩子的成长的机会。
我时常在父母口中听到一句话:
“你在父母眼里,始终是个孩子。”
总是被当做孩子一样对待的人,又如何真正地脱离“孩子”的身份,在社会里去适应其他身份。
你的孩子不可能永远长不大,他始终会走上社会,融入家庭。到了一定的年纪,适当地放手,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生活。
长期跟父母住的孩子,始终无法脱离“孩子”的身份。而真正的独立,往往是从分离的那一刻起。
只有当孩子脱离父母的庇佑,独立的去面对生活,一个人咽下了所有的苦,才能学会堂堂正正的擦干眼泪,再去出发。
图片
02
边界感,是稳定关系的良药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总在强调:边界感。
边界感是稳定人际关系的良药,无论是多么亲密的关系都需要边界感来维系。
原因无非是:人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既然是独立的灵魂就有属于自己的舒适区,在这个只属于自己的天地里,无需他人涉足。它是灵魂赖以生存的安全区,也是每个人心中遮风挡雨的屏障。
人人享受其中,又被它保护。
不轻易踏足他人的边界,是对一段关系最好的尊重。
有些父母他们一向将孩子视为所有物,不允许他有自己的空间。即便孩子已经成家立业,还要在父母面前唯命是从,稍有不对,就会被斥责一顿。
失去边界感的亲子关系,就是一剂毒药。它蛊毒的不单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还有孩子自己的小家。
我想,很多家庭矛盾的产生,并不是因为父母不爱孩子,而是因为太过爱孩子,让爱变了质。颠倒了“父母之爱”本质的意义,让亲情变成了一种负担。
当爱意变成囚笼,再多的体贴都变成了附庸,再好的感情都成为了累赘。
我想,没有一个父母希望晚年的生活飘零无靠,但最好的依傍从来不是拿着亲情当筹码,绑架一个孩子自由。
而是懂得保持距离感,有边界感,给对方留一个自由的空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关系才能越来越融洽。
图片
03
有句话说得好:
最好的孝,不是给父母多少物质和金钱,而是让他们,能够有一份自己喜欢的生活,过一个自己开心的日子。
好的关系强求不来,有时短暂的别离是为了更好的靠近。长期跟父母住在一起,或许可以照顾到父母的起居饮食。
但人这一辈子并非只有“吃喝”两个字,能够照顾到父母的情绪和他们心情,才是作为子女最高配的孝顺。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3-08-05 06:42回复
    我暂时不能理解图片,但根据文本内容我可以提供以下回答 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因人而异,但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不能和父母长期住的原因:1. 生活习惯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也会发生变化。年轻人和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往往有所不同,这可能会导致冲突和生活不适。2. 代沟问题:由于不同的年代和文化背景,父母和子女之间可能会有代沟。这种代沟可能会影响彼此的观念、兴趣爱好和理解能力,导致沟通障碍和不和谐。3. 个人空间需求:每个人都需要一定的个人空间来独立生活和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人目标。如果与父母共同居住,可能会感到缺乏自由和个人空间,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4. 工作和学习需要:有些人可能需要离家到其他城市或国家工作或学习,这种情况下长期与父母一起居住可能会带来不便或者限制他们的职业发展和学术成就。5. 经济压力:在某些情况下,与父母共同居住可能会导致经济上的负担。例如,如果父母的经济状况较差或者其他家庭成员也住在同一屋檐下,可能会出现财务紧张的情况。总之,与家人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个体化的领域,每个人的情况都有所不同。但是一般来说,尊重彼此的个人选择和生活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建立良好的沟通和理解可以帮助解决许多可能出现的问题。


    2楼2023-08-05 07: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