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吧 关注:222,155贴子:602,549

民国时代的国学大师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河南1楼2023-09-20 00:04回复
    胡适在1935年发表《充分世界化与全盘西化》将其全盘西化论修正为充分世界化。胡适1929年提出“全盘西化”,1935年改用“充分世界化”。


    IP属地:河南2楼2023-09-20 00:06
    回复
      20世纪以降,“科学”已经成为理性的代名词、文明的同义语、进步的亲兄弟。人们逐渐把科学作为一种信仰的形式接受下来。科学的经验原则转变成经验公理:任何信念如未被科学证实便不值得尊重,科学方法是达到真理的唯一方法。科学成为重估人间一切价值的权威性标准和判据。


      IP属地:河南3楼2023-09-20 00:07
      回复
        科学主义是五四时期最具影响力的新思潮之一,它以科学万能的信仰,在转型的古老中国成为知识分子风行的新世界观。新文化运动对科学的热烈追求,树立了“科学”之至高无上的知识权威。但另一方面,它也产生了一种“科学万能”的科学主义神话。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近代初期的乌托邦理论,几乎都是乐观的。这是因为,他们错误地认为,累积科学和技术上的进步,会自然地累积精神上的进步。近代西欧的这种幻想,被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动摇。”


        IP属地:河南4楼2023-09-20 00:09
        回复
          1938年5月,浙江大学转移到江西吉安市泰和县,在那里,竺可桢校长请马一浮开办国学讲座。马一浮国学讲座的第一讲,从“楷定国学名义”开始。1941年春,钱穆受邀为内迁乐山武汉大学的学子作短期讲学。马一浮专程邀请其到复性书院做讲座。
          2019年4月3日,中国儒学教材编纂出版座谈会在四川大学复性书院举行。复性书院创建于1939年,在四川乐山乌尤寺。书院从1939年9月开始讲学,到1941年5月停止讲学,前后共一年零八个月。在此之后,复性书院并没有倒闭,而是转为以刻书为主,马一浮希望以此保存一点文化血脉。


          IP属地:河南5楼2023-09-20 03:43
          回复
            1946年5月,马一浮离开了居住了六年多的乌尤山,回到杭州,复性书院也一并迁来。1948年秋,复性书院也正式宣告结束,此时离书院的开始筹建,正好十年。
            据统计,书院从唐代的59所、五代的13所、宋代的515所,发展到明代的1962所、清代的5863所,除去跨越两朝以上重复统计的1277所,历代新创建书院合计7525所。


            IP属地:河南6楼2023-09-20 03:44
            回复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语出马一浮《旷怡亭口占》,意思是即便是经历世事沉浮、阅尽人间沧桑,当俯下身子看到草木生发,春风又绿,依然能够生出喜悦之情。
              乾坤,应该就是我们身外的一切事物,我们的生活环境,人生百态等等。“大”,是辽阔广大,可以指世界之庞大,人间的沧桑,社会生活的错综复杂,甚至包括人间的大喜大悲,一切的不平凡。草木总是柔软的,细小的,它意喻细微、柔弱的生命。也可以是人的初心,在心底最深处,柔软却又坚韧的赤子之心。
              青,即美,生机茂盛,简单,恬淡,也是天然的,平凡的。怜,应该是指发自内心的爱和欣赏,那种对微小之物的敬重,珍惜并坚持。这是两个很暖的句子,含有最大的豪气和最细小的爱心。


              IP属地:河南7楼2023-09-20 03:46
              回复
                马一浮认为心、思想是一切文化学术之根本,“不知反求自心之义理,终无入头处”。因此,他反复强调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即在于“发明自心之义理”。
                马一浮在《复性书院学规》中提出四点:“主敬”、“穷理”、“博文”、“笃行”。他指出:“主敬为涵养之要,穷理为致知之要,博文为立事之要,笃行为进德之要。”


                IP属地:河南8楼2023-09-20 03:47
                回复
                  马一浮在美国期间,没有进学校学习,而是边工作边按自己的喜好需要买书、读书、译书。他每隔三四天就要去书店购一次书。
                  1905年年底,马一浮回到杭州,每天到文澜阁读书,三年足不出户,潜心国学,尽阅《四库全书》。文澜阁的书有三万六千多册,他看了三年,所藏之书大都看遍。
                  文澜阁位于杭州西湖孤山南麓,浙江省博物馆内。初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是清代为珍藏《四库全书》而建的七大藏书阁之一,也是江南三阁中唯一幸存的一阁。


                  IP属地:河南9楼2023-09-20 03:48
                  回复
                    马一浮论述和总结自己的读书的方法和经验说:“欲读书,先须调心。心气安定,自易领会。若以散心读书,博而寡要,劳而少功,必不能入。以定心读书,事半功倍。”他还认为读书的终极目的,在于明理修德。明理之旨,终归还是养德。
                    马一浮在杭州隐居熟读的二十多年中,蔡元培曾邀请他出任北大文科学长,被他谢绝。丰子恺将马一浮称为“今世的颜子(渊)”。


                    IP属地:河南10楼2023-09-20 03:49
                    回复
                      1934年,应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之邀,潘光旦回到母校担任社会学教授,两年后出任教务长。他提出了以“位育”观为核心,以通才教育、全人格培养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理念和思想。
                      “位育”观来源于《中庸》里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位”指每个人各安其位,社会便有了秩序;“育”指在自己的位置和环境中发育成长,社会就有了进步。
                      潘光旦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每一个人在现实环境中寻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能充分展示才能和发展自我,进而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目的。


                      IP属地:河南11楼2023-09-20 17:25
                      回复
                        2023年1月19日,读了朱自清《经典常谈》
                        第一章:《说文解字》
                        象形字本于图画。初民常以画记名,以画记事;这便是象形的源头。但文字本于语言,语言发于声音,以某声命物,某声便是那物的名字。秦以后是书体演变的时代。演变的主因是应用,演变的方向是简易。始皇用小篆统一了文字,不久便又有了“隶书”。正书简化,便成“行书”,起于晋代。大概正书不免于拘,草书不免于放,行书介乎两者之间,最为适用。


                        IP属地:河南12楼2023-09-20 17:27
                        回复
                          第三章:《尚书》
                          《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所谓记言,其实也是记事,不过是一种特别的方式罢了。记言大部分照说的话写下来;虽然也须略加剪裁,但是尽可以不必多费心思。记事需要化自称为他称,剪裁也难,费的心思自然要多得多。
                          《尚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也有记事的。平时的号令叫“诰”,有关军事的叫“誓”。君告臣的话多称为“命”。史官纪录,意在存作档案,备后来查考之用。


                          IP属地:河南13楼2023-09-20 17:28
                          回复
                            第六章:《左传》
                            《左传》的文学本领,表现在记述辞令和描写战争上。春秋列国,盟会颇繁,使臣会说话不会说话,不但关系荣辱,并且关系利害,出入很大,所以极重辞令。
                            第四章:《诗经》
                            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


                            IP属地:河南14楼2023-09-20 17:28
                            回复
                              牟宗三将哲学之发源分为三类:
                              一、第一哲学,即纯粹哲学,是对宇宙人生起源演化归结的哲学。
                              二、主观实践哲学,即内圣外王之学,是个体之人进学修艺、求知以内圣、实践以外王的哲学。
                              三、客观实践哲学,即天下国家社会之学,是群体之人类进行政体之组织、社会各领域之组织、法律之组织、自然生态之治理的哲学。


                              IP属地:河南15楼2023-09-22 08: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