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吧 关注:2,285,226贴子:16,472,632
  • 116回复贴,共1

手撕康德1-3康德关于理性的胡话!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视频来自:百度贴吧


IP属地:安徽1楼2023-10-18 17:11回复
    有人吗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10-20 13:21
    回复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10-22 16:11
      回复
        经典逻辑实证主义批康德,先天综合判断或者更应该说先验想象力是先天无条件的认知能力,你看到颜色,听到声音,感受到触觉不需要什么逻辑,语言之前只有纯粹的一一对照的符号没有概念,你不用语言你是无法将符号串成能指链来思考的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10-23 16:41
        收起回复
          这吧,没人懂康德,扯淡,混流量。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3-10-23 18:36
          收起回复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3-12-17 16:57
            收起回复
              你是一点也没读懂康德呀。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2-26 11:11
              回复
                哪怕你看看黑格尔也知道怎么批判康德吧。直接针对先天范畴没有问题。康德看似把休谟的怀疑贯彻到底了,其实未必。先天范畴本身就是问题。先天范畴成了可笑的直接的知识。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2-26 11:16
                回复
                  问题就在于你根本不理解这些。和你想的这些根本不是一回事。你连先天综合判断都不懂你怎么批判。你要先了解一下先天综合判断。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2-26 11:19
                  回复
                    你至少也要可以区分综合判断和先天综合判断的不同吧。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2-26 11:35
                    回复
                      康德没有意识到先验范畴就是直接的知识,后来黑格尔明确说了没有直接的知识。显然主要说的是休谟其次就是康德的先验范畴,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2-26 11:37
                      收起回复
                        我们随便挑一个康德的概念看一看 比如十二范畴的 因果性这个概念
                        显然十二范畴表和逻辑表是对应的可以说十二范畴就是康德哲学的逻辑
                        这个因果性在康德这里是先验范畴 也就是说和普通的概念是不一样的
                        他针对的是休谟哲学带来的综合判断普遍必然性的问题 要知道当时人们的观念中知识的普遍必然性有多么的重要
                        但问题恰恰是在于休谟的怀疑导致了综合判断以及于此有关的归纳法他就没有普遍必然性
                        康德的应对是说经验判断是没有普遍必然性的 也就是说综合判断是没有普遍必然性的
                        所以康德提出了先验范畴这些在经验之前的概念
                        显然休谟的怀疑是有道理的 归纳法和综合判断真的谈不上普遍必然性
                        比如我们经验发现以前的人都没有活过多少岁 但是却不能说人必有一死 显然经验的归纳法是没有必然性的 哲学和通俗意识还是不同的
                        因果性在休谟那里的解释是 一种经过了大量的经验归纳 人们通过联想发现 某事物的出现之后就会伴随着出现另一个事物 于是人们把这两个表象综合在一起说因为什么所以什么 比如因为我剑指苍天所以天上就会下雨 这是因为有大量的经验发现这两种表象的相互继起 可能不是相互继起 我忘记如何表达了 就是这个表象先出现 就会伴随着其他的表象出现 比如我剑指苍天 然后天下雨 当有大量的经验支持这种联想后就形成了因果性
                        康德的思路是纯粹理性式的 他没有意识到这里有大量的信仰成分 比如这个因果性 他不是内容的因果性 而是形式化的纯粹的反思理性本身
                        所以康德说理性认为一切事物必有其原因 显然这个所谓的理性并不是从经验中得到的
                        注意这里的细节 这里没有经验 不是具体的因果性 比如我剑指苍天所以天上下雨
                        而是抽象的形式 或者按康德自己的书名纯粹的理性 一切事物必有原因
                        可以说这是人认识的先天形式
                        当然用现在的眼光看 康德思路中夹杂着大量的信仰成分 巫术意识 但也不可否认 人的信仰也确实是存在这种巫术意识的
                        所以你在思考问题时要注意纯粹理性和夹杂经验是不一样的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是认识的形式 他是没有经验内容的
                        康德哲学问题重重 你哪怕看看黑格尔 马克思的书 他们时不时的就会嘲讽一下康德呀
                        至于你说的逻辑 那不就是康德的十二范畴表和十二判断表吗?逻辑不是应该被批判的东西吗?他不就是逻格斯中心主义的问题吗?当然也是康德哲学的问题
                        当然也是所有唯心主义或者说理性主义的问题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03-25 01:00
                        回复
                          当把我们的意识。只看作唯一可靠的东西的时候。他又凭什么来定性这一点呢? 这些都是唯心主义最明显的特征
                          显然你说的唯心主义 是主观化之后的唯心主义 也就是康德之后的唯心主义
                          因为古代的唯心主义 他是客观的意识
                          柏拉图时期的Idealism 唯心主义的那个Idea 他还不是康德时期的思路
                          柏拉图的思路是两个世界 一个是眼中的现象的世界 另一个就是 Idealism唯心主义的那个 Idea 或者说理念 理型 本质 真理的世界 在柏拉图看来 哲学要思考的就是这个 Idea的世界 显然古代的唯心主义还没有这种主观性的意识
                          这点我们看一看黑格尔的话就清楚了
                          黑格尔说 我们时代的伟大进步在于 主观性被视为绝对的环节 而这便是本质的规定
                          显然这种主观性的思路 而且把他设立为绝对的环节 是康德意识转向之后的产物 而唯心主义 并不只是康德思路
                          显然古代的唯心主义他并不是你说的 只关注意识的哲学 古代的唯心主义 他们所关心的是唯心主义这个词 Idealism 中的Idea 唯心主义有个幻觉 那就是他们在试图透过现象去看到事物背后的本质 就是那个Idea
                          经过休谟的怀疑 这个寻找事物背后本质的唯心主义观念出问题了
                          因为在休谟的思路里 那个因果性 成为了人多次经验之后的联想
                          这就导致了 古代的一个对知识的观念出现了问题
                          古代认为 知识是需要 观念认识复合客观存在的
                          但问题也恰恰是 在这个古代的荒谬的观念里 什么叫 认识去符合存在呢? 存在是什么呢?
                          当我们去判断那个存在时 他就又成为了我们的判断 我们的认识
                          这就变成了 认识要符合认识 因为所谓的存在 不过就是我们的判断
                          客观存在 在这里消失了 因为他只有作为我们的判断也就是我们的认识 才会进入知识的讨论中来
                          纯粹的存在根本就和认识 当然也包括哲学一点关系都没有
                          这也就导致了哲学思路从古代的 客观意识 向 主观意识转向 也就是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
                          黑格尔说 我们时代的伟大进步在于 主观性被视为绝对的环节 而这便是本质的规定
                          当然后来的哲人基本上都是走的这个路线 无论是黑格尔 还是反对黑格尔的叔本华 尼采 马克思 只不过这些人 没有胡塞尔这么彻底 甚至早期的海德格尔也是这个思路
                          显然物自体不可知就是对古代唯心主义的否定 因为那个事物背后的本质 物自体根本不可知
                          从黑格尔的辩证法体系中就可以看的更清楚了 知识并不是认识去符合存在 而是观念的辩证发展 这里的差异是认识与认识的差异 马克思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所以他提出的是社会劳动 因为在社会劳动中 主体的能动性 会在劳动中 导致意识的差异化 也就是所谓的历史的辩证发展 当然那个时代的哲人 还没有理解辩证法 所以黑格尔就荒谬的写出了逻辑学 马克思主义者 也认为这个辨证发展是历史的客观规律 这就是理性的自大狂的表现
                          如果用黑格尔哲学的说法来说 那个客观的 异己的东西还没有被意识认识到他就是自我本身时 其实也就说明了 那个人还没有拥有自我意识
                          可见意识并不是你说的可靠的东西 他是被近代认识论反思 逼迫到了 对意识的自我反思中去导致的 就像后来的语言哲学也是被逼到了 不得不去反思语言本身了 因为认识符合存在这个古老的观念出问题了 我们无法说存在是什么 因为这个本身就是认识 所以才退回到了对认识自身的反思中去 而且意识也并不是可靠的 他反而是不可靠的 存在可靠吗? 谈不上 客观的物就在那里 他谈不上对 也谈不上不对 反而是判断 也只有判断 才会说 你判断对了 你判断错了 而不会说那个存在 对了 那个存在错了


                          IP属地:天津15楼2024-03-25 21: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