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发表吧 关注:203贴子:2,344
  • 1回复贴,共1

SCI审稿人的意见很多,要全盘接受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面对审稿人提出的各种修改意见,我们需要的是冷静。即便再多的审稿意见,既然审稿人提出质疑,我们就应当寻求解释和说明的方法。具体针对审稿人不同类型的问题,应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方式,在这里我们列举几个常见的审稿人问题来说明。
第一,审稿人对文章观点提出质疑。
这类问题经常出现在论文的introduction部分。因为在introduction中,我们要引用现有的相关研究,进而引出我们研究工作的创新点和必要性。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对现有研究表达我们的观点,作出评述和总结。这个过程中,审稿人会就你对其他研究的评价和观点作出质疑,要求你进一步说明或者提供相关证据。
这类问题回答的主要方法有三种:
a. 继续检索相关文献,用别人对该研究的评价和总结来佐证自己的观点。一项研究完成并发表后,即必将接受全世界该领域学者们的共同审视和验证,这样在其他学者对该项研究的评述中应该能找到对自己有利的观点。这个方法的关键在于检索论文的技巧要比较高明,才能迅速准确定位文献,建议使用Web of science平台下的引文分析工具。
b. 重新分析别人这项研究的数据和结论,找出更加明显的“点”来佐证自己的观点。
c. 有条件的话,重复别人的实验和工作,以证明前人研究确有不足。
第二,审稿人要求补充研究。
这也许是审稿人所提出的最令人煎熬的问题了。也许自己的研究在体系和过程上都已完备,但审稿人还是不屈不挠的要求增加他所认为重要的部分研究。完全按照审稿人的要求来,很有可能我们的实验要重做,或者研究体系要调整,因而在此必须严格掌握obey和argue的分寸,哪怕是规避和拒绝,也要做到有理、有利、有节。对于此类问题的回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a. 对于确实难以补充的研究内容,用你的研究重点和创新点进行规避
任何研究都不是完美无缺的,我们只要有理有据地提出了问题,合理地确定研究边界并解决问题,就是好的研究。因此当我们确实无法满足审稿人补充研究的要求时,可以以论文的研究重点或主要创新点来进行解释和规避。
b. 对于可以补充的研究内容,尽量进行补充研究并详细说明
若是有可能依据审稿人的要求进行补充的,则尽量进行补充研究。若没有完全按照审稿人的要求进行修改,如只补充了部分研究,则应该从实际情况详细介绍补充研究的内容。
第三,审稿人提出各类细节修改问题。
对于这类问题,就没有争论的必要了,还是要老老实实的把该解释的内容补上。其实在论文写作时,对于一些重要的细节就应该详细说明,以免审稿人产生疑问。
这类问题主要指审稿人针对论文某些地方的词汇用法、语法甚至是单词拼写所指出的问题。对于论文内部一些结构调整的建议也属于这类问题。遇到细节修改型问题,就更没有争论的必要了,还是老老实实地照办吧。当然,这类问题其实在投稿之前是可以适当的避免的,只要在投稿之前注意这些细节:
1、时态方面。时态发挥着传达信息的作用。通过时态的选择和在同一篇论文摘要中不同时态的搭配使用,译者可以很便捷地表达出各个研究行为间的时间先后次序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与联系。然而。在许多论文摘要翻译中存在着时态运用不当的问题,这样会严重影响读者对论文的理解也会降低科技论文的水平。科技论文摘要的英译常选用的时态有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
2、语态方面。在科技论文摘要翻译中,最常采用的语态是被动语态。如:A new approach is put forward in the paper that/Conclusion can be drawn from the experiment that通过体会这些被动语态的例子,我们不难发现:较之主动语态,被动式在科技摘要翻译中有着如下的优势:
1)科技论文常常需要介绍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研究过程、实验结果等方面内容。使用被动语态可以更好地突出科学研究的客观性。
2)使用被动式也可避免提及动作的施动者,这样反而使研究动作有了更广泛的普遍性。
3)由于被动语态的特殊结构,使其在句子结构调节方面有着更大的灵活性,有利于在添加短语结构、扩充句子信息的同时保持句式的平衡、工整。
3、缩略词。当一些专业词汇表达起来十分冗长,我们便会用缩略词来指代。但是并不是每个地方都可以使用这些缩略词。在使用缩略词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
首先避免过度使用缩写词,尤其是首字母缩写词——例如GNP是gold nanoparticles的缩写,老实说,老师我每次看到文章里面有一页专门的缩写词列表的时候,心里已经默默给这个文章差评了。虽然缩写词使论文更加简洁,但它们也会引起误解,因为许多首字母缩写词都有不止一个扩写方式(例如GNP也是gross national product的缩写),而且首字母缩写词都要以大写字母书写。
第二在首次使用首字母缩写词时,要对该词进行介绍。先写出完整的拼写,然后给出缩写形式。完整拼写中,除非某些期刊有特殊要求,否则不要将组成缩写词的字母大写(只有专有名词才需要首字母大写),例如:"we prepared Gold NanoParticles (GNP) by . . . "就是不对滴,gold nanoparticle只是普通的名词而已。
更通用的规则是,先写读者最熟悉的最了解的词,然后将他们比较陌生的那个词作为插入部分。如果首字母缩写词比全拼对读者来说更熟悉,那么可以考虑将缩写词放在前面。例如,技术方面SEM和FALCON这类缩略词更为人所知,那么可以写成"The FALCON (Fission-Activated Laser Concept) program at…"。在极少数的情况下,缩写词是被广泛熟知的,这种时候就不需要介绍。一个例子就是DNA,不知道的可以不用混科研圈了。但是当有歧义时,就需要解释缩写词了。


IP属地:陕西1楼2023-10-19 10:35回复
    不一定需要全盘接受审稿人的意见,但应该认真考虑他们的建议,并根据其合理性和相关性来决定是否采纳这些建议。审稿人的建议通常是为了提高您的研究论文的质量和可信度,但有时审稿人的意见可能会相互矛盾,或者有些建议可能不适合您的研究。以下是一些处理审稿人意见的一般原则:1、仔细阅读和理解意见:首先,仔细阅读审稿人的意见,确保您完全理解他们的观点和建议。2、区分主次建议:审稿人的建议可能分为重要和次要建议。优先考虑那些对提高研究论文质量有重要影响的建议。3、适应性修改:不要盲目接受所有建议。根据您自己的专业判断和对研究的深入了解,权衡哪些建议需要采纳,哪些可以忽略。4、提出合理反驳:如果您决定不采纳某些建议,应该提供清晰的理由,并在回复审稿意见时,礼貌地解释您的立场。您可以基于论据、先前的研究或数据来支持您的决定。5、透明和公平:在回复审稿意见时,要保持透明和公平。避免过于个人化或情绪化的回应。6、寻求额外意见:如果您对某些审稿人的建议感到困惑或不确定,您可以与导师、同事或其他专家讨论,以获取额外的意见。最终,审稿人的意见是为了帮助您改进您的研究论文,以使其更具学术质量和可信度。在采纳或拒绝建议时,务必保持专业和透明,以确保最终提交的论文能够在同行评审中获得认可。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10-19 13: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