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汉字吧 关注:39贴子:617
  • 0回复贴,共1

汉语保卫战-反对用英文缩写代替中文(作者:锅进白开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前几天我去商店买手机数据线,售货员问我:“你的手机接口是什么类型的?”我回答说:“Type-C。”然后售货员给我拿了一条相应的数据线。这时我鬼使神差的问了售货员一个问题:“Type-C翻译成中文是什么意思?”售货员愣了一下,回答说:“不知道。别人都叫它Type-C,所以我们也叫它Type-C。”售货员的回答很中肯。“Type-C”是一个英文词组,目前还没有正式的权威的翻译。于是一幅充满讽刺性的画面出现了:两个中国人,在中国的土地上,成功的用英文完成了一笔交易,而交易的双方还不知道这个英文是什么意思。

当我们开车上、下高速公路的时候,会看到两种通道:一种是人工通道,另一种是ETC通道。安装了ETC设备的车辆,可以直接走ETC通道,方便快捷。前几天我汽车上的ETC设备出了故障,于是就去银行找工作人员进行处理。期间我问了工作人员一个问题:“你们经常和ETC打交道,这个ETC翻译成中文是什么意思啊?”只见工作人员摇了摇头说:“不知道。别人都叫它ETC,所以我们也叫它ETC。”这个回答似曾相识。“ETC”是一个英文缩写,它的全称是“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翻译成中文是:电子收费。那么相对应的ETC设备应该叫做:电子计费器。但是大家都约定成俗的叫它ETC,忽略了它的中文名称。不知从何时起,英文已经悄悄的代替了中文。

有一次我的电脑联不上网,技术人员来了以后为我的电脑设置了一下IP地址问题就解决了。“IP地址”这个由英文缩写和中文组成的不伦不类的名词大家都不陌生,但是这个英文缩写“IP”翻译成中文是什么意思呢?技术人员给出的说法是:“IP的中文意思就是IP呀。自从中国有了互联网,它就叫做IP。”我仿佛又听到了熟悉的声音。

作为中国人只知英文而不知中文,这种现象屡见不鲜。甚至有些人刻意的用英文来代替中文以达到哗众取宠的目的。
前段时间我们公司搞团建,拍合影的时候摄影师对我们老板说:“王总,请您站在C位!”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的第一感觉是:这是要求老板站在左起第三个人的位置吗?这时只见老板在摄影师引导下站在了人群的中心位置。后来我才知道摄影师口中的“C位”是一个网络流行语,这里的C代表的是英语单词Center。不知道那个摄影师是否认识这个叫“Center”的英语单词。
当今社会智能手机已经很普及了,经常有网络平台推荐我们下载他们的“APP”。“APP”这个被阉割了的英语单词出现的频率高之又高。“APP”是英文单词“application”的简称,中文意思是:应用软件。为什么国内的某些平台在做推广的时候倾向于使用它的英文名称“APP”而不把它翻译成中文“应用软件”呢?难道你们是境外势力派来的间谍吗?
在我的印象里较早接触到的一个英文缩写是WTO。那一年我上中学,一连好几天听收音机播音员报道:中国加入了“大不了踢欧”,举国欢庆。虽然不明白这个“大不了踢欧”是个什么东西,但是我也跟着众人一起高兴。偶然间阅读了一份报纸,才知道主持人口中说的是英文缩写WTO,全称为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翻译成中文:世界贸易组织。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只怪自己才疏学浅没能明白主持人所说的内容。

网络时代在很多文章里会时不时的看到一些英文,多数以英文缩写的形式出现。相信多数人和我一样,阅读这类的文章不借助百度就看不懂。通常情况下作者发表一篇文章或者是一则消息,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让人能看懂,而英文缩写恰恰起到了相反的作用,阻碍了我们的阅读。
首先我们承认:英语很重要,与世界沟通需要英语。但我们需要的是高端英语人才,而不是只会摆弄几个英文缩写的语言串子。
我们是中国人,生活在中国,说汉语、写汉字是中国人的标配。每年都会有很多新生事物出现,于是就需要一些新的词汇来对这些事物进行命名。在这一方面汉语完全可以胜任,无需其它语言代替。汉语是这个星球上最优秀的语言,汉字源于自然,源于生活。相对于英文而言,用汉语来表达和描述更加直观,更符合中国人的习惯。民族的自信源自于文化的自信,而文化主要是由文字来承载。我们之所以能跨越千年与先贤对话,就得益于我们一脉相承的文字。若是任由语言不规范的情况肆意泛滥,不仅容易造成信息传递障碍,也会对中华文化的传承造成负面影响。


IP属地:广东1楼2023-10-28 09:4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