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统吧 关注:1,273贴子:21,726

【八卦】权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北京1楼2023-10-29 16:31回复
    以下纯属个人过度解读和yy


    IP属地:北京3楼2023-10-29 16:32
    回复
      ① 统年十五,左右多称述者,权亦以操死国事,拜统别部司马,行破贼校尉,使摄父兵。
      Yy:凌操中流矢亡,手下兵的去向是个问题。“左右”夸赞凌操之子凌统,自小随父征讨,虽才十五,然颇负武艺,英勇果敢,可代父统旧部。孙权可能早期和凌统有过接触(内心有个模棱印象?),身边人一提,正好顺水推舟(提拔大臣的常规套路),任命凌统为别部司马(凌操是孙策时期的人,其子凌统则是孙权一手培养,算自己人)。


      IP属地:北京4楼2023-10-29 16:33
      收起回复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孙权初登江东主位,多少内外大事需要操计,统领几百私兵这种小官爱谁谁,你们说凌统好,我就批准了。
        不过从后续孙权对凌统的偏爱以及凌统对孙权的死心塌地,感觉第一种可能性大点。且让凌统代理他爹破贼都尉一职,可能也是心疼凌统幼年丧父,家中没了主心骨和收入,挂个都尉职名多点补贴,优待烈士之子甚么的罢。(拜别部司马是常规流程,行破贼都尉是不是一点小小的体贴呢。)


        IP属地:北京5楼2023-10-29 16:33
        收起回复
          ① 先期,统与督陈勤会饮酒,勤刚勇任气,因督祭酒,陵轹一坐,举罚不以其道。统疾其侮慢,面折不为用。勤怒詈统,及其父操,统流涕不答,众因罢出。勤承酒凶悖,又于道路辱统。统不忍,以刀斫勤,数日乃死。及当攻屯,统曰:“非死无以谢罪。”乃率厉士卒,身当矢石,所攻一面,应时披坏,诸将乘胜,遂大破之。还,自拘于军正。权壮其果毅,使得以功赎罪。
          后凌统随孙权攻打麻、保两屯山越,孙权攻下保屯后先撤了,留下凌统等人围攻麻屯。攻伐前夕,凌统与督将陈勤等众饮酒。陈勤仗着督将身份,推为酒司令,却不按规矩罚酒。凌统气恼他随意轻慢欺侮,不给陈勤面子,不接受罚酒(可能席上有凌家的兵陪酒,陈勤侮兵)。陈勤恼羞成怒,辱骂凌统,并辱及其父凌操。往凌统伤口撒盐,凌统虽委屈,但还是识大体地忍住,流泪不答,大家不欢而散。


          IP属地:北京6楼2023-10-29 16:34
          收起回复
            陈勤借酒有恃无恐,愈发无理取闹借题发挥,又于路上折辱凌统(估计此人和凌家之前有甚么过节,又欺负凌统孤儿年幼,这么不依不饶的;可能彼时甘宁已投吴,陈勤借此嘲笑凌操轻舟独进,凌统报不得父仇,对凌统身心杀伤力极大,以至后续过激)。凌统终于忍不下去了(士可杀不可辱,何况杀父之仇历历在目,还敢辱骂我爹?!),拔刀怒砍陈勤。估计一出手啊,陈勤嗷地一阵痛呼,凌统随即清醒,亦后悔自己冲动,故没有补刀。陈勤没有立时死亡,而是数日后重伤不治。
            督将算不算监军呢,古代私斩监军可是大罪啊。凌统看开一切,左右是个死,武将当战死沙场以无遗憾。于是攻屯当日身先士卒,冲在最前身挡矢石,他所率的一路很快突破敌方守军,诸将乘胜击破,大败山越。而后,凌统主动到军正处受罚(负荆请罪?),孙权觉得他勇猛果绝,允许他以功折罪。


            IP属地:北京7楼2023-10-29 16:34
            收起回复
              yy:虽然砍杀陈勤事出有因,众人也很理解,但毕竟是督将,有很大不利影响,将功赎罪这种场面话还是要说的。不过有没有甚么降职停薪、拘留思过、剥夺兵权这种实质性惩罚操作捏?很可能没有。yy孙权当着众将的面,感慨“公绩这孩子不容易啊,陈勤也太轻浪了些。公绩也是的,酒后的话岂能当真的……虽铸成大错,看在他父亲的面上,看在伐屯有功的份上,让他将功赎罪罢……”而后凌统也不负期望,征江夏时斩杀敌将张硕,先破其城。(领导力排众议保下你,你又很有出息给领导涨脸,这般下属怎能不被领导喜爱。)


              IP属地:北京8楼2023-10-29 16:35
              收起回复
                ① 敌已毁桥,桥之属者两版,权策马驱驰,统复还战,左右尽死,身亦被创,所杀数十人,度权已免,乃还。桥败路绝,统披甲潜行。权既御船,见之惊喜。统痛亲近无反者,悲不自胜。权引袂拭之,谓曰:“公绩,亡者已矣,苟使卿在,何患无人?”拜偏将军,倍给本兵。
                注:统创甚,权遂留统于舟,尽易其衣服。其创赖得卓氏良药,故得不死。
                逍遥津这段就不详细说了,说下撤退时,凌统等拼死护孙权冲出包围,又回身再战,左右尽死,自己杀了数十人,也身受重伤,预计孙权差不多到了安全范围,这才撤退,拖着伤体身披铠甲跳入护城河潜游脱险(武力、水性可见一斑)。孙权在船上见到凌统生还,喜不自胜,凌统因自己的部下没有一个活着回来而悲痛不已。孙权举袖亲自为他拭干眼泪,温情安慰(此情此景不由得让我联想到曹操去接丁夫人时,抚其背曰:“和我一起回家不?”)。凌统平静后,孙权为他换衣服(这就是坦诚相见吗~本F女yy一千字小作文)。后又提拔凌统官职,凌统二十五岁升任偏将军,迁升速度如此之快,吴所罕见,虽说偏将军不是甚么多崇耀的官职,但孙权彼时也只是吴侯。偏将军也算是能给凌统的最大安慰了。


                IP属地:北京9楼2023-10-29 16:35
                收起回复
                  ① 《朱然传》:自创业功臣疾病,权意之所钟,吕蒙、凌统最重,然其次矣。
                  《凌统传》没有写凌统生病时,孙权如何关心的。那我们就来根据参照yy下。首先,是其次的朱然,他病情加重时,孙权白天减膳吃不下东西,晚上揪心病情不能好好休息。每天派去朱府送医药食物的人,络绎不绝。朱然遣使回复病情,孙权立即召见,亲口询问,并对报信人来时赏赐酒食,去时赠予布帛,可见极其重视(寝疾二年,后渐增笃,权昼为减膳,夜为不寐,中使医药口食之物,相望于道。然每遣使表疾病消息,权辄召见,口自问讯,入赐酒食,出送布帛)。
                  再看看吕蒙,吕蒙发病时,孙权把他接到内殿,千方百计照料寻方,重金悬赏能治好吕蒙疾病的人。治病中用到针灸,孙权想到他所受之痛不禁戚戚,数次想瞧一瞧他的病色,却又担忧劳动吕蒙,反倒不宜踏心养病,故在墙上凿了小洞暗中观察(突出一个小心翼翼,想想红楼里宝玉想探病黛玉又怕她劳累伤心,纠结操心得来回踱步的样子),若吕蒙稍微有点食欲吃下点东西了,高兴得和左右言笑,若吃不下则忧心忡忡长吁短叹,夜不能寐(再次点名宝黛)。吕蒙病刚好一点,就下赦令,引群臣庆贺。后吕蒙病情加重,孙权亲自探望,命道士请星祈祝等等为吕蒙延寿(妈呀,有雍正对十三那味儿了)。后吕蒙病逝,孙权哀痛非常,以至于自己都消瘦了。(封爵未下,会蒙疾发,权时在公安,迎置内殿,所以治护者万方,募封内有能愈蒙疾者,赐千金。时有针加,权为之惨戚,欲数见其颜色,又恐劳动,常穿壁瞻之,见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言笑,不然则咄唶。病中廖,为下赦令,群臣毕贺。后更增笃,权自临视,命道士于星辰下为之请命。)
                  结合孙权对吕蒙、朱然生病时的态度,yy下:凌统逍遥津回来,也是重伤难愈。孙权将其养于府中,妥善照料,千金求方(卓氏良药),凌统的病有一点起色,就很开心(吕蒙待遇)。凌统身体好些后,回家修养,孙权常常写信询问凌统病况,派人送去名贵医药膳食助其调养(朱然待遇)。


                  IP属地:北京10楼2023-10-29 16:36
                  收起回复
                    另:这里有没有一种可能,朱然与孙权为同窗竹马,感情深厚自不必说,且彼时暮年,名将陆续离世,掏心窝子的人只剩下了朱然。人老了,孤独,怀旧,加之朱然病情不畅,某日孙权不由向周边大臣或内侍感叹:“朕与大司马相识于总角之年,结同窗之谊,似骨肉之亲,共度数十载,感情深笃。昔日创业功臣疾病,朕对义封之关切,仅次吕蒙、凌统,故人相继早逝,如今功臣名将仅剩他一人,教朕思之愈发伤情。”假设孙权有相关表述,被记录下来,作为结语放进了朱然传。


                    IP属地:北京11楼2023-10-29 16:37
                    收起回复
                      本段提到了吕蒙,再看下吕蒙传和凌统传开头,吕蒙投奔姐夫,十五六时,暗中跟着姐夫讨伐山贼,被邓当发现后,大声呵斥。当时有小吏因吕蒙年轻而轻视他,言语侮辱他,吕蒙大怒,抽刀杀了小吏。这两人的早年经历很大重合,年纪轻当家早,被人辱骂,气急了砍人……所以,感觉他两私下,可能有同病相怜惺惺相惜之意。
                      凌统传里吕蒙出现的频率也很高(孙权,甘宁,吕蒙,三个对凌统命运起到至关作用的人)。江夏,和吕蒙一起;南郡,和吕蒙一起,被吕蒙推荐守城;取三郡,和吕蒙一起;逍遥津,和吕蒙拼死护卫。凌统的成长、孙权的赏识,吕蒙是不是起到了指导和搭线的作用呢?回到之前的“左右多称述者”,这里的左右会不会也有吕蒙的影子。凌统多次随吕蒙出征,是不是有往小吕蒙的方向培养呢?(插句嘴,这两的长相可能比较符合孙权的品味,就古人也挺看重外貌的嘛,这么受孙权重视,除了能力,人品,情商,外貌感觉不会成为扣分项)。


                      IP属地:北京13楼2023-10-29 16:38
                      收起回复
                        ① 时有荐同郡盛暹于权者,以为梗概大节,有过于统,权曰:“且令如统足矣。”后召暹夜至,时统已卧,闻之,摄衣出门,执其手以入。其爱善不害如此。
                        Yy:不知是不是凌统的伤反复不好甚么的,有人可能看孙权对凌统的病过于揪心,想转移下孙权的注意力,就推荐了凌统的同乡盛暹,夸他比凌统人品还好(同乡,人品,怎么我想到替代品了)。孙权抵住了诱惑:“和凌统差不多就够了。”(潜台词:我不会随意变心的)。然后啊,这个“后召暹”的主语,大家觉得是谁呢?凌统?孙权?如果主语是凌统的话,总觉得“召”字不太合适啊(而且有人会在自己快睡下的时候叫人来吗),孙权用“召见”比较说得通(而且本来也是推荐给孙权的,凌统叫盛暹来干嘛呢,一睹真容是不是传说中的比我人品还好)?假如是孙权大晚上叫盛暹来,凌统本要睡下了,听到动静,又起身穿衣服,拉着盛暹的手一起进门(如果是孙权叫来的,那凌统大概率在那里养伤,一齐见到了盛暹)。


                        IP属地:北京14楼2023-10-29 16:39
                        收起回复
                          ⑦ 权闻之,拊床起坐,哀不能自止,数日减膳,言及流涕,使张承作铭诔。二子烈、封,年各数岁,权内养于宫,爱待与诸子同,宾客进见,呼示之曰:“此吾虎子也。”及八、九岁,令葛光教之读书,十日一令乘马。追录统功,封烈亭侯,还其故兵。后烈有罪免,封复袭爵领兵。
                          说到比较沉重的一段了,凌统去世后孙权的表现:孙权闻讯,手拍卧榻惊起,站起来又坐下去(简直不敢相信,太突然,太惊愕),悲痛不能自抑,数日吃不下东西,提到凌统就流泪,让张承作铭诔祭奠(参照下红楼梦宝玉为晴雯作《芙蓉女儿诔》)。就凌统死后孙权的反应和痛心程度,在十二虎臣里算是着墨比较多了(对比甘宁,才四个字,权痛惜之……),看孙权的反应,哀伤数日,请人作墓志铭和悼词,很像是失去了一个至亲之人。后将幼子接入宫抚养(孙权对凌统,可能有养成系在里面罢),虽然孙权也养其他人的儿子,不过对外称呼“这是我的虎子”(一股自豪感怎么说)是头一份儿罢。


                          IP属地:北京15楼2023-10-29 16:39
                          收起回复
                            结语: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IP属地:北京16楼2023-10-29 16:40
                            收起回复
                              @凌陆.泠珂 @丹陽朱然 @越后之龙 请指正批评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7楼2023-10-29 16: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