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吴笑话吧 关注:1,727贴子:104,490
  • 4回复贴,共1

三国时期的特殊部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曹魏特殊兵种】
曹魏兵制军队特点曹魏时期的中央军,分为中军和外军。关于中、外军的来历,何兹全《魏晋的中军》一文作了明确的阐述:“‘中军’是对‘外军’而来的,中外军的区别形成于汉建安时代(公元一九六——二二零年),到魏黄初年间(公元二二零——二二六年)都督制成立,中外军的区分及中外军的名称也就正式成立。建安以前,曹操集团不过是当时割据局面下的群雄之一。曹操迎献帝都许,挟天子以令诸侯,尤其是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取得冀、并、青诸州以后,他的统治区才渐具国家的规模。这时局面大了,再不能象过去一样,带领一支军队(虽不是全部也是大部)到处征战,因之便产生了留屯的办法。平定一个地方,即留一部分军队在那里驻防,并由一人任统帅,统摄辖区内诸军。这种留屯制,实即魏晋以下盛行的军事上分区的都督诸军制的滥觞。这种情形,发生于曹操打败袁绍占有冀、并诸州之后,到赤壁战后,三国鼎峙的局面形成,便渐渐固定为一种制度,而且发展为后来的都督制。国家的军队既在事实上分了内外,内外的名称自然也跟着形成,留屯在外的将军及都督所领的兵,就称为外军;中央直辖的军队,就称为中军。”(《读史集》二五八页)魏的中军略等于汉代的南北军,担负着宿卫皇宫、拱卫京师的任务,所以《历代兵制》认为“魏制略如东汉,南北军如故”,依然把魏的中军称为南北军。不过由于汉末三国战事频仍,中军常常四出征伐,与汉代北军相比,魏中军的作战任务重得多。《历代兵制》叙述了魏中军的发展:“初,曹公自置武卫营于相府,以领军主之。及文帝增置中营,于是有武卫、中垒二营,以领军将军并五校统之。”武卫营是曹魏集团最亲近的宿卫禁兵,其设置时间,王欣夫《补三国兵志》说在建安十三年(公元二零八年)。那时曹操刚做相国,便在相府自置武卫营。当时汉帝的禁兵为数已不多,且在曹操控制之下,武卫营一成立,相府更是威重汉宫。武卫营的统帅最初是许褚,官职为武卫中郎将,后迁武卫将军。曹魏王国作武卫将军的,都是皇帝很亲近的人。魏文帝置中垒、中坚二营,归中领军统帅,魏明帝又置骁骑,游击二营。《历代兵制》只提到武卫、中垒二营,有所疏漏。《历代兵制》说“武卫、中垒二营,以领军将军并五校统之”,也是不确的。事实上,曹魏先后置武卫、中垒、中坚、骁骑、游击等新五营,归中领军统帅;东汉以来北军的屯骑、步兵、射声、越骑、长水五营,曹魏时期依然存在,但兵员已少的可怜,五校地位已不如武卫将军等,已无可能去统帅武卫、中垒等新营。组织系统关于魏中军的组织系统,《历代兵制》说:“有中、左、右、前军各一师,又有中护、中领军、领、护军将军各一人。其他杂号无常数。”陈傅良认为,汉的南北军到曹魏时期演变为中、左、右、前军了。其实,只有中军相当于汉的南北军,所谓左、右、前军等,显然与中军相对,可能是对留屯在不同地方的外军的称呼。《三国志》、《资治通鉴》常有“东兵”、“东军”一类提法,都是指留屯东方的外军,左、右、前军等也是这类提法。中军的统帅,陈傅良认为有“中护、中领军、领、护军将军各一人”。历来谈曹魏兵制者,多象他一样,以为魏中军同时存在中护军、中领军与领军、护军这样一批统帅。其实领军与护军和中领军与中护军是不同时期的职官。《玉海》卷一三七:“魏武为相,以韩浩为护军,史涣为领军,非汉官也。建安十二年,改护军为中护军,领军为中领军。”这段话与史实略有出入,但指出中护军、中领军的前身就是护军、领军,无疑是正确的。改领军、护军为中领军、中护军,是由于当时中央军在事实上已分成中军与外军,所以要在中军统帅领军、护军前冠以中字。由于领、护军改名中领、中护军后还有人沿袭旧称,载之史书,故后人往往认为领、护军与中领、中护军并存。对于中领军或中护军中资历厚重者,可进称为领军将军或护军将军,但中军也不可能同时既有领军将军、护军将军,又有中领军、中护军。中领军是中军诸营的统帅,他亲领中领营,并兼领中军诸营;中护军在中军的地位仅次于中领军,他负责武官的选用,并亲领中护营。留屯各地的外军,开始编制很不一致,统帅往往临时由中央委派和更换。到魏文帝时,情况发生了变化。《历代兵制》:“黄初三年,特置都督诸州军事,寻加四征四镇将军之号,又置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位太尉上。”曹魏的都督诸州军事,是代表中央分驻各地的军事长官,所领是不同于州郡兵的中央军队。所谓四征四镇,是指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与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等称号,此外还有所谓四安四平将军的称号,这些都不是固定军职,而是临时赠封的称号。从这些称号也可以知道,那些都督诸州军事的将军,是代表中央去行征伐镇压之权。中外诸军即中军与外军,“置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则是以大将军统帅全国中央军,大将军成为曹魏最高军事统帅。曹魏政权是取代东汉王朝而建立的,开始仍以太尉为最高军政长官,置大将军后,太尉最重要的权力被分割,所以陈傅良说大将军“位太尉上”。综上所述,曹魏中央军的系统是:|——中军-领军、护军——诸营将校中央军-大将军——|——外军-都督诸州军事除了中军与外军,曹魏政权还有作为地方兵的州郡兵。东汉光武帝罢兵募士,郡国兵力十分薄弱。到东汉末年,一些州郡守割据称雄,兵力转强,多数州郡的军队则逐一消灭或兼并。曹操统一北方,大大小小的割据武装或被消灭,或被收编,北方各州郡往往只有留屯的中央军,而没有地方武装了。当时丞相主簿司马朗建议令州郡都建立地方武装,以“外备四夷,内威不轨”。《历代兵制》:“自纳司马朗之言,复令州郡典兵,然未置尉,盖太守或刺史兼帅。”州郡兵以守备本州郡为职,必要时也应调出征。州郡兵地位比中军、外军低,“州郡都督不与中外军同......苟在中军之例,虽下功必侯;如在州郡,虽功高不封”(《晋书.段灼传》),但地方州郡长官的权力却借此大大膨胀起来。所以《历代兵制》认为,曹魏政权的“兵权外聚于州牧,内归于大将军及太尉”。因此后来有人上疏魏明帝,要求解除缘边州郡刺史、太守的领兵权,另外派遣大将去镇守,以免刺史、太守领了兵则“专心军功,不勤民事”,而不能“独修务本之业”(《三国志.魏志.杜恕传》)。曹魏兵制,还有屯田兵值得一提,但陈傅良对此又疏漏了。曹魏的屯田分民屯和兵屯两种,是汉代官田出租办法及边郡屯田的推广。民屯的管理方式是:由大司农掌管全国的民屯,典农中郎将负责一州郡的民屯,典农都尉负责一县级单位的民屯,屯司马负责一生产单位——一屯。每一屯有屯田客五十人。民屯的任务是种植稻、粟、桑、麻,百分之五十至六十的收获上缴政府。屯田客不服兵役,但实行军法部勒式管理,应该纳入兵制研究的范围。建安初年开始的屯田,本是为了束缚流民于土地和为政府提供大量租入以充军需;到魏末晋初,统治者为了世家大族的利益,经常分割屯田,瓜分屯田客,屯田制度遭到毁灭性破坏。兵屯的开始晚于民屯,一般是保持原有的军事编制,设立在与吴汉两国对峙的边境,让士兵且佃且守。东吴也有与曹魏大体相似的兵屯和民屯。
青州军:魏武大帝曹操以所招降的凶悍青州黄巾贼为基,所组建的青州军名声赫赫。战斗力极强,是主力中坚兵种。攻守平衡的青州军,在征讨徐州陶谦,围剿飞将吕布两大战役中,其名声更是传遍天下。(仅限曹操一人) 禁卫甲士:魏国猛将之“古之恶来”典韦所组建的禁卫甲士,为魏武大帝曹操的亲卫军团。宛城之役,典韦极其所率的禁卫甲士们血战到底,誓死保护曹操突出重围,为天下所侧目。(仅限典韦个人) 虎威卫:魏国“宿卫军”中的精锐,曾由武卫将军之虎痴“许褚”统领的侠士,号称“虎卫军”。其战争力之强悍无需质疑,碰到征战的时候,常常率先冲锋陷阵,军功赫赫。(仅限许褚个人) 战鹰骑探:战鹰骑探是魏国的侦察军团。灵巧的骑探们爬伏马背,遥控高空那久经训练的战鹰,侦察敌军的资源和军团数量。
珀牛战车:铁制品:手推车,又叫“独轮车”“鸡公车”(秦汉又称:“辘车”)。和田豫一起屡立奇功。白狼山,田豫与张辽不但救出被乌桓困死的曹操,还擒斩蹋顿,相信战场也有这车队影子。(仅限田豫个人)骁骑营:骁骑营乃是魏国大将军曹仁培养数十载的精锐骑兵,攻击力强大之余,防御力亦也不错,尤为擅长突击,所立战功无数,令敌人闻之色变。(曹仁[兼用虎豹骑和武卫骑(骁骑营里的中坚力量,后大部分调归中央禁军),徐晃用)
豺勇:曹仁招募300步兵,以豺为名,凭300勇士折冲周瑜三万军,曹仁喜得“天人”。
虎豹骑:又称作曹操氏族“八虎骑”,由夏侯氏和曹氏担任主将。身骑猛虎的虎豹骑乃是三国时期最强的骑兵,素有天下第一骑兵之称!皆着黑盔黑甲,骑黑马,以黑布裹面,使用眉尖刀。讨伐乌丸之役,虎豹骑奔袭三日三夜,且他们那强横的攻防能力丝毫不弱,最终大破乌丸,令天下谈之战栗。曹操曾赞誉此军,曰:“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曹仁、曹纯、夏侯惇、夏侯渊、曹真、曹休、曹洪、夏侯尚共用)
墨军(魏):工程兵。听命于马钧的墨家制造坊。(仅限马钧个人)
冲撞车:冲撞车是被装甲起来的大型攻城武器,专门用来摧毁敌方的城墙,以减弱敌方军队的防御力。运用时需要其他军团的保护。 霹雳车:霹雳车是用来破坏敌方营寨及资源的远距离武器,由刘烨呈献的强力抛射器械,杀伤力虽不及投石机,但因为小不易发现,组装量产快,射程也远,且可投掷火石。曾于官渡之战发挥不小功劳。因数量多集体抛石的声音如霹雳响亮,故名“霹雳车”。
渔阳突骑:曹彰平乌丸时编练,精于骑射,常为军锋快速突击敌军,近身作战亦不逊色。(仅限曹彰个人)
乌桓战骑(魏):曹操平定乌丸后收编的军队,但因曹家猜忌,战力大打折扣。
涡熊军:张既仰慕飞熊军英姿,也为保镇安民,跟乡里义士组建的军团。灭高干斩麹光中建奇功。并在张既成名战:河西之战中发挥大用。(仅限张既个人)
泰山兵:程昱、吕虔编练,骁勇善战,后归夏侯惇统领,使用朴刀与飞钩,极善攻城。(程昱,吕虔,夏侯惇共用)
发丘军:曹操为了积聚钱财,设立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军衔,专司盗墓取财,供曹操氏族淫欲享乐的盗墓军队。【领头人曹仁,曹洪。曹操是盗墓界祖师爷。】
安国兵:程昱率领的以人肉作为曹军军粮的炊事兵。(仅限程昱[兼用泰山兵]个人)
【季汉特殊兵种】
季汉兵制 汉的中央军,《历代兵制》说:“蜀置五军。其左、右将军、督、护一人,其中师、监、护、典、参军各一人,其前师、将军、监、护、督军各一人,其后督、将军、兼一人。其将校略如汉。”五军即前、后、左、右、中军。中军与曹魏一样同时又是宿卫部队;前、后、左、右四军略等于曹魏的外军。季汉中央军置军师将军一至二人,为全国最高军事统帅。五军的组织系统不完全一样,中军有护军、监军、军师、都护、领军、典军各一人;前、后军有护军、监军、军师、领军、典军各一人;左、右军有护军、监军、都护各一人。据《三国志.蜀志.关张马黄赵传》,前、后、左、右军的统帅分别是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只有中军统帅是护军;而据王平、刘敏、姜维等传,前、后、左、右四军又常以护军或监军为各自的统帅。因此,前将军等官号,究竟是护军的另称还是进称,或者是不同时候的职官,还有待进一步考查。汉的基层军队,有许多不同的称号。《历代兵制》:“兵有突将、无前、(上宗下贝)叟、青羌、散骑、武骑之别,盖不全用蜀人也。”“刘璋时,三辅流人数万,收以为兵,号东州兵。”这里所举的尚不完全,据王欣夫《补三国兵志》统计,汉有以下称号的基层军队:曲长,汉军本有部和曲的编制,汉有曲长,则在部分军队尚有曲的编制。屯将,汉有屯将,则有屯的编制。突将,冲锋队的将领,则汉军往往有专门的前锋队。无前、无当,二者可能同为一支精勇的队伍。飞军,以羌族的一支——青羌为主,分为五部。虎步,精勇的步兵队伍。虎骑,精勇的骑兵队伍,此外还有散骑、武骑等骑兵队。白(目毛),由以白羽毛为饰的少数民族组成。(上宗下贝)叟,由(上宗下贝)人(湖南、四川一带的少数民族)组成。此外还有夷兵,由荆州一带少数民族组成。从这些称号可以看出,汉政权不仅让蜀中汉人当兵,而且大量以外族为兵,组成飞军、青羌、白(目毛)、(上宗下贝)叟、夷兵等外族军队。从东州兵的情况还可看出,蜀还把外来流民组建成军队。
夜叉行:刘备编练的偷袭部队,使用铁剑与钩镶。常夜袭敌人,故名,极为轻捷勇武。赤壁之战还火烧曹操军。
折冲彪骑:刘备麾下强力突击骑兵,每战必敢死在先,故名,战斗力极强。(仅限刘备个人)
虎贲旗:诸葛亮编练,使用长柄战斧(诸葛亮曾作《作斧教》),战斗力极强,为中坚兵种。
搴麒卫:是由战将赵云所率领的,俱都不拍死的巴蜀勇士所组成,是季汉昭烈帝刘备的亲卫军团精英中的精英。(仅限赵云[兼用白眊兵]个人)
骠突骑:第一支三国时期普及马刀的骑兵队伍,战斗力极强,对步兵威胁尤其大。
青龙军:“武圣”关羽所统率,乃是后汉末最强的海陆两栖攻击步兵。身着拟龙的鳞甲(鳞片都涂上青色),手持青龙刃的青龙军,攻击迅猛,且渡水如履平地。襄樊之役,关羽率领青龙军水淹于禁七军,并围困曹仁于樊城,迫使曹操险些迁都,以两个半郡威震华夏! 义勇军:早期跟随昭烈帝刘备的百姓组建的军团。 龙殿校刀:共500人,“武圣”关羽曾单凭这500校刀手,青泥之战打崩乐进军团,把文聘军吓破胆子,关羽感念文聘忠勇,文聘,乐进才逃得一命,可见战斗力惊人。关羽遭到曹孙两家夹攻,也是靠这500校刀手杀入麦城,最后追随关羽死去。(仅限关羽个人) 陈驰营:人数不多,里面是黄忠亲自从荆州各地筛选的勇士,黄忠并亲自教导他们射箭,基本都是百分百中的神射手,在汉中之战让曹操吃足了苦头。(仅限黄忠个人) 黑蛇:又叫“十八骑燕将团”。张飞的亲兵部队,无论是入川和是攻取东川,都立下不少汗马功劳。是一直非常强劲的重骑兵(仅限张飞个人) 西凉铁骑(汉):汉“五虎上将”之马超率领下的羌族骑兵,配备罗马标枪。乃是季汉最骁勇骑兵军团。周身精钢铁甲的强力重甲骑兵。攻击力不俗,防御力更是强悍之极。马超数次折腾,加上季汉缺马,该骑兵虽强但数量稀少。(仅限马家军) 飞鸢:万里晴空之上,季汉的侦察兵们乘于丞相诸葛亮之妻黄月英所发明的飞鸢之上,高空侦察敌军的资源和军团数量。 白眊兵:这支部队是刘备的近卫,也是刘备军的王牌之一。其次所谓白眊兵,就是用白色旄牛尾作为装饰的部队。一方面,用旄牛尾装饰体现了威武尊贵,表示了刘备对这支部队的区别对待。从长坂到夷陵刘备每次都能大难不死,逃出生天都是因为有这么一支精兵做护卫的关系。两次火烧博望坡击跑夏侯惇,平定荆南,压制文聘,入川,平汉中。这支近卫军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后来赵云也凭这支军队在空营里摆了空城计,把曹操吓跑。随着陈到和赵云的死亡,这支军队编入了成都京都御林军里。是三国时期最强的枪兵(陈到,赵云共用)
季汉彤晓:三国时期最强的枪兵军,专克骑兵。子钜子
墨军(汉):听命于钜子诸葛亮的墨家军,主要负责工程。
无当飞军:丞相诸葛亮从武陵、南中等地的少数民族中征调来的蛮兵,凶勇异常、装备精良善使弓弩毒箭,身披铁甲,擅长山地野战。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创立的特种部队(王平,张薿,季汉共用) 临冲车:高大的临冲车是汉丞相诸葛亮所研发巨型攻城武器,主要用来摧毁敌军的城墙,以减弱敌方军队的防守力。运用时需要其他军团的保护。 轰天雷:轰天雷是用来破坏敌方的建筑物及资源的远距离武器,乃是由汉丞相诸葛亮所研发的,破坏力极强,攻击准确度极高。 虎战车:丞相诸葛亮之妻黄月英发明的,在诸葛亮平南的时候对付大象,老虎,野狼等猛兽起到了克制作用(仅限黄月英个人) 木牛流马:丞相诸葛亮发明的运输工具,分为木牛与流马。史载建兴九年至十二年(231年-234年)诸葛亮在北伐时所使用,其载重量为“一岁粮”,大约四百斤以上,每日行程为“特行者数十里,群行二十里”,为汉国十万大军提供粮食。由于季汉国力有献,聪明的诸葛亮就用计让司马懿免费给他造了大量的木牛流马,季汉的运输线一定时间得到了保障(仅限输送) 元戎(连)弩兵:丞相诸葛亮发明了军事科技物---诸葛弩。诸葛弩是一种具有极高机械技术和工艺水平的先进武器,箭矢用铁制造,矢长八寸,谓之元戎,可以同时发射出十支弓箭,杀伤力极大,杀伤范围惊人。这使得这一支装备有诸葛弩的部队提供了几倍于普通弓箭部队的强大火力支援,更加容易瓦解敌军的阵形。同时发出多支弓箭的优势使得命中的机率提高,对操作者也没有太高的要求。三国最强的弩兵(诸葛亮,季汉共用)
板楯突将:兵员来自罗、朴、昝、鄂、度、夕、龚七姓。给国家担负地方上的治安任务,世代参军,得以免除其他徭役,也不从事渔猎和农耕,专靠粮饷吃饭。后从刘邦到东汉末都是国家极为重视的地方精锐兵团。是季汉历史最悠久,最凶猛的兵团。这七姓因为原来靠为三巴扫除白虎之患,得到朝廷嘉奖,故世号白虎复夷,一曰板楯蛮。两汉以后又被人赞叹为【犟头虎子】。(罗宪用)
燕叟营:制服南蛮的强大军团,诸葛亮死后越嶲再次叛乱,张嶷用此军团平乱。(诸葛亮,张嶷,狐忠共用)
巴人赤甲军: 兵员来自涪陵郡,“土地山险、水滩。人〔多〕戆勇,多獽蜑之民。县邑阿党,斗讼必死。【无蚕桑】少文学。汉时,赤甲军常取其民。”
国忠骑:诸葛亮交给姜维的强大军团,在诸葛亮和姜维北伐中都有很大突出贡献.。(姜维,诸葛亮共用)
(中)虎步军:诸葛亮北伐期间贡献极大,曾五千人对抗司马懿十万大军。(姜维,孟琰共用)
南中五子:诸葛亮平定孟获之后,除了把精锐的羌兵迁到蜀郡作为禁军使用,还以夷制夷: “分其羸弱配大姓焦、雍、娄、爨、孟、量、毛、李为部曲,置五部都尉,号五子。故南人言四姓五子也。以夷多刚狠,不宾大姓富豪;乃劝令出金帛,聘策恶夷为家部曲,得多者奕世袭官。于是夷人贪货物,以渐服属于汉,成夷汉部曲。
阴平义守:土地山险。人民刚勇。多氐。有黑、白水羌,紫羌,胡虏。(可惜被刘禅撤走,导致邓艾偷渡成功)
摧峰营:季汉为了抵御外来侵略设置的军团,对于抵制曹真,羌族等的入侵起了很大作用。曹真多亏大雨,子午谷难行,才逃过一命。
射猎营:邓芝用此军团平定了徐巨的叛乱。(仅限邓芝个人)
护堰尉:工程兵。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北征,以都江堰为农业之根本、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征集兵丁1200人加以守护,并设专职堰官进行经常性的管理维护,开以后历代设专职水利官员管理都江堰之先河。
贪狼营:贪狼营乃是南蛮族所组建的特殊兵种,是由南蛮第一夫人祝融夫人所统领。生性好战、贪婪的南蛮拜狼族勇士们所组成的贪狼营,是最适合外出劫掠的兵士。孟获夫妇加入,被季汉收编。不善防守的贪狼营但当面对敌军骑兵时,更会死伤惨重。
巨象卫:巨象卫乃是汉国南蛮族所组建的特殊军团,由南蛮首领孟获所统率。南蛮勇士高骑于南蛮巨象之上,那强横的冲击力,使敌人望风而靡,攻击力强大之余,也有着不弱的防御能力。孟获夫妇加入,被诸葛亮收编。
【东吴特殊部队】
东吴兵制如《历代兵制》所说:“吴多舟师,营校略异于汉。”东吴立国江南,北有长江天险,东南有东海、南海,内地多湖泊水泽,多水域的自然条件,尤其是丰富的物产和发达的经济,决定其水军强于魏、汉,以致数次以舟师挫败来进攻的曹魏大军。东吴的般只体积大、数量多,并且有艨冲斗舰、楼船、飞云、盖海、赤龙、驰马、长安、大舶、大(舟扁)、青龙战舰、晨凫等众多名号。根据《吴书》的记载,当时能载马八十匹的还算小船(《三国志.吴志.孙权传》嘉禾二年注引)。又根据《晋阳秋》,西晋灭吴时,接收其船只五千余艘(《三国志.吴志.孙皓传》注引),其中包括运输船和战船,运输船中,相当大一部分属于水军作运输军需用。这样,我们虽不能得知东吴水军船只的具体数字,但其规模之大则是可以想见的。公元二三零年,吴大帝孙权曾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甲士万人,乘船到达夷洲(今台湾),可见当时东吴水军舟师不仅时刻巡守长江天险,而且游弋于辽阔海域。东吴水军统帅为水军都督。东吴的中央军与曹魏、季汉相同,有前、后、左、右、中五军,军中将领亦有护军、领军、典军、军司马等。一旦进行战争置大都督总领五军,各军置部督等。东吴军队大部分由山居的越人组成,以山越为兵,仅见于记载的已不下十余万。西晋灭东吴时,接收其军队二十三万。东吴军队有许多不同名号。《历代兵制》:“兵有解烦、敢死两部,车下虎士、丹阳青巾、交州义士及健儿、武射之名非一,调度亦最无法。”这里列举的也很不完全。据王欣夫《补三国兵志》统计,东吴军队有下列名号:羽林,是宫廷禁卫部队。虎骑,拱卫京城的骑兵部队。敢死、解烦、无难、马闲,都是精勇的冲锋队,多分左右两部,各以左部督和右部督领兵。五营、五校,各有五营兵,五营有五营督领兵,五校有五校督领兵。升城、绕帐、外部、营下、帐下,大约都是屯驻在京城以外的队伍,分属前、后、左、右四军。还有车下虎士、丹阳青巾、交州义士、健儿、勇敢、虎射吏等名号的地方兵。从义士、健儿等名号推测,这些地方队伍可能大多为东吴豪族将帅厚养的子弟兵。《三国志.吴志.甘宁传》:“能厚养健儿,健儿亦乐为用命”。可见这些队伍与其世袭将领的关系非常特殊。
马闲军:孙坚训练出来的骑兵,让董卓为首的西凉军都望而生畏。(后来被孙桓继承,孙坚,孙翊,孙桓共用)
龙飞卫:孙权亲卫军,作战时常在中程发小戟斫敌,战斗力极强,为骑兵中最强力之一。(仅限孙权个人)
丹阳青巾:丹阳出精兵,由孙策之弟孙翊编练,骁勇善战,号为“青巾兵”,常为军锋。(孙翊徐氏夫妻共用)
庐江军:所向无前,冠绝江东。(仅限陈武个人)
车下虎士:车驾下的虎士。直属皇帝的卫戍。屡次保护孙权,并在铲除孙綝中发挥作用。(陈武组建,后成为孙家皇室御卫)
影卫:东吴孙权爱妃步练师所统率的,全由年轻貌美,且身手敏捷的妙龄女子所组成影卫,是专门负责守护吴国孙家的影子军团。每当有敌人进犯之时,无迹可寻的影卫便会潜伏于暗处,适机给敌人致命一机。(仅限步练师和孙权)
修罗:修罗战士乃是由吴国战将甘宁所率领的,由对吴国孙家忠心耿耿的死士所组成的特殊军团。修罗战士们名副其实,攻击起来舍生忘死,不胜不归。故而,专注进攻而不善防守,尤其是针对骑兵的防御为其最大的弱点。
银翎乐骑:甘宁帐下骁骑,头盔及肩甲各插一白翎,故名。骁勇善战,甘宁百骑劫曹营所领即此。(仅限甘宁个人)
锦帆健儿:从做贼开始一路追随甘宁的小弟们,甘宁嫡系部曲。忠勇无比,屡立奇功。(仅限甘宁个人)
密探:东吴周瑜所统领的,全由头脑灵活,擅长隐藏、侦察、分析的妙龄女子所组成了密探营,是吴国专署的侦察军团。她们的速度极快,用来侦察敌军的资源和军团数量。(周瑜,东吴共用)
蛟鳄军:周瑜编练的强力水军,水战时常潜至敌船下将其凿沉,陆战亦不逊色。(周瑜,陆逊共用)
车绞弩:鲁肃发明的可灵活移动的弩机,重箭射出时可镶在城墙上,供士兵攀爬用,亦可发火矢。(鲁肃,东吴共用)
毒齿材官:由山越降兵组成,近身肉搏悍勇异常,远程常以毒箭攻击,令敌军闻风丧胆。
朱雀骑:曾为季汉昭烈帝刘备之妻的东吴郡主孙尚香,在返回吴国后,仿效汉国白眊兵,建立了全又妙龄女子组成的朱雀骑。朱雀骑女骑士们,一身火红战甲,高骑于朱雀马上,挥舞手中蔷薇鞭,实乃步兵之克星,更是吴国快速的防守军团。(仅限孙尚香个人) 霸王骑:东吴“小霸王”孙策所组建、率领的霸王骑是吴国最强的军团。周身精钢铁甲,手持锋利大刀的霸王骑,在攻击力强横之余,对骑兵亦有着非常之高的防御力。(仅限孙策个人)
宿卫虎骑:太史慈编练,常从征讨,骁果敢战,为骑兵中坚力量,后一部分调入中央禁军。(仅限太史慈个人)注:太史家和孙家关系如同日本战国的真田家和武田家。 对楼车:坚固异常的对楼车是一种巨型攻城武器,主要用来摧毁敌军的城墙,以减弱敌方军队的防守力。运用时需要其他军团的保护。 炬石车:孙权依照先祖遗留下来的兵书韬略中所记载,命人研发出来投掷火石的炬石车,是用来破坏敌方的建筑物及资源的远距离武器。 解烦戍(卫):番号“解烦”,寓意“战无不胜,能解困危”。三国东吴一支直接隶属中央的精锐部队。夷陵之战的主力部队。 横江营:孙家最强的弓兵团,能发射火箭。曾经在赤壁之战让曹操恐惧,夷陵之战火烧刘备营。也是三国时期最强的弓兵团。 火龙船:黄盖火烧曹操战船。威力极大的自爆船。 折翼水军:周瑜,程普,鲁肃训练的水军,海战特别强。
【后汉基本军队】
后汉通用兵种
刀盾兵:基准近战兵种,手中的盾牌能起到较好的防御作用,各国普遍装备。长戟兵:中短程肉搏兵种,长戟具有一定距离优势,可有效遏制敌军尤其是骑兵的冲击。斥候骑兵:侦察所用骑兵,快速灵活,适于收集情报,亦可任警戒、巡逻、疑兵之职。
骑射手:马上弓箭手,擅长快速偷袭敌人,且战且走,但威力有限,不适于近身战。
弓箭手:远程兵种,威慑力极强,适于对抗步兵及攻守城池、水军战。
弩手:远程兵种,比弓箭手更强大,但攻击间歇较长,且弩造价较高、使用技巧较难。
冲城车:大型撞击类攻城器械,以包裹了铁叶的巨大木柱撞击城门,攻城常备。云梯:堞城类攻城器械,斜倚城墙供士兵攀上城头,造价低廉,大量装备于军中。投石机:抛射类攻城器械,利用杠杆原理将巨石抛出,用以攻击守城士兵及城门、城墙。
弩炮:抛射类攻城器械,利用大型弩机弹射重箭,用以攻击守城士兵及破坏城门。
铁骑:铁甲骑兵。战马和骑士全身铠甲包裹,装备厚重,配备长兵器(主要戟),弓,弩,盾牌看情况佩戴的重骑兵。
折翼铁骑:背插两支近乎垂直,顶部稍弯的抽象形翅膀(用鹰羽,鹤翎或者鸵鸟毛制成)的铁骑。卫青首创。
北军:汉朝布置在北方对抗游牧民族,在北方恶劣环境下存活的军团,超恐怖的战斗力,后为袁绍所得,导致官渡之战碾压曹军。
南军:又叫“五色龙”。汉朝依据五行:锐金,巨木,洪水,烈火,厚土组建的军团,安插在南方,震慑南方。后为陆逊所得,因此山越常不是其对手。
大秦雇佣军:大秦是大汉对罗马的称呼。战败的罗马贵族沿着丝绸之路逃难到汉朝并定居,其后裔为了生活组建的雇佣军。
除此还有何进的泰山豕舒军,虎贲军,虎垒军,虎士军,虎卫军,虎尉军,三署军,羽林军(皇)。张燕的黑山贼军,又叫"太行山第三团”。高顺的陷阵营。丁原军(吕布军)的并州豺骑。吕布的饿狼突骑。臧霸的安山营,又叫"泰山营”(雇佣军)。张辽的逍遥津死士。胡车儿的黑风营。董卓军的西凉铁骑(董),霸邪营。董卓军、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的飞熊军(旗帜上绣有肋生双翅的飞熊图案)。华雄、徐荣的鹰熊骑。牛辅,胡轸的魑魅魍魉,鹳射营。李儒的艮僶士(工程兵)。董家的熊衣卫。袁绍军的北军(超猛),吞日铁骑,渡渡泸戟皛,渡渡穹庐(移动军营),蜂巢(工程部),渡渡地虢弩,金乌盾甲士,天机营,神使营,乌丸弓骑兵,焚灭井阑。颜良、文丑的天地阳炎。麹义的先登营。袁家的仲衣众。张勋,纪灵的定武军,又叫“辫子营”。张闿的钦原(暗杀组织)。公孙瓒军的白马义从。还有地方:丹阳郡的丹阳兵(陶谦,袁术,严白虎等用)。严家的安越军。荆州的水军。黄祖的黄家军。黄祖,刘琦,文聘的贵霜湖军。刘表的鲁衣俊。刘焉,刘璋的东州军(父子不得人心,用外地人压制本地人,类似香港被殖民时大量引进的“越南船民”)。南蛮的南蛮战象。兀突骨的藤甲俑,木鹿大王的野兽战队。游侠(民间)。士族捍卫其家族的虎贝。郭淮,孙礼的湟秦角马。马隆的偏箱车。王基的北诸营。高干,高柔的高家军。司马师的踵(3000死士),北府军。毌丘俭的沧海师骑。匈奴的轻骑兵(匈奴族编练的轻装骑兵部队,常用以快速突击敌军远程兵与辎重,灵活轻便)。羌的流星车(羌族强力战车兵,车上配备铁枪、弓箭、链锤等强力武器,战斗力极强 ) 。乌丸的乌桓战骑,飞镰骑(乌丸族强力骑兵,使用的飞镰可在中程斩敌,且杀伤范围较大,战斗力极强)。蹋顿的酸与延从。鲜卑的狄弓手(鲜卑族步弓手,射程很远,极适于对付正在集结或冲锋伊始的步兵)。卑弥呼的英武倭骑,邪马台巫祝。 张角的黄巾军,黄巾力士,天轮军,光影军,血鸦军,舞宝营,方士团。黄巾余孽白波军(后被多家瓜分)。等等。


IP属地:广东1楼2023-11-19 01:22回复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11-19 03:24
    回复
      好长哈哈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11-19 04:06
      回复
        可以用作小说参考,哈哈哈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3-11-19 09:31
        回复
          没有华容地毯兵不服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3-11-20 20: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