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吧 关注:52,084贴子:327,897
  • 4回复贴,共1

水个贴,为吧里增添点热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空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12-07 09:41回复
    探赜徐寅《涧底寒松赋》与王勃同题赋作《涧底寒松》、李绅《寒松》异同之处:
    笔者迩日周览《徐公钓矶文集》,对徐寅辞赋,尤是律体赋,如咏史怀古类《过骊山赋》《五王宅赋》(非限韵非律体);反映现实类《寒赋》;歌功颂德类《丰年为上瑞赋》等目不转视。何以?惟徐寅符采,无愧于晚唐时期最斐然的作家之一。其文音韵上锵金鸣玉;藻饰上凤彩莺章;又不失对现实反思,情感浓厚直接,毫无隐讳。(如《寒赋》明显采用两汉"对话问答"形式,通过不同阶层之寒对比,表现生活疾苦,这一形式又出于宋玉赋》。)正如萧统对陶潜作品非常推崇,尝在《陶渊明集序》云:"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萧之于陶,我之于徐,以为然也。相反其赋作《涧底寒松》在一众作品中平庸乏趣,并不拔萃。原因之一为同题赋作亦有沈约《高松》、崔敦礼《种松》、王勃《涧底寒松》、上官逊《松柏有心》(律体)、李绅《寒松》、王棨《松柏有心》、苏轼《中山松醪》、黄庭坚《高松》云云;二为"寒松"意象多被文人视作怀才不遇的"常客",套路剿袭,难出新意。今则觉徐寅的《寒松》似乎与众不同,特意钞撮对比,略陈管见,以抛砖引玉,恭候诸公指摘。
    一、松柏在古代文学作品的象喻:
    在论及前,则先完备对"松柏"意象的认识。笔者就所涉猎而言,松柏意象广泛应用于经史子集,诗词歌赋中。其大致引申为四个方面,现简要说明并举例:
    1.坚韧不拔。如《苟子·大略》:"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无日不在是。"《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后世亦有刘桢《赠从弟》:"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潘岳《西征赋》:"劲松彰于岁寒,贞臣见于国危。"其类喻由来已久,可见一斑。
    2.高絮。该类喻多用于描述环境及人物上。如谢灵运《入彭蠡湖口》:"攀崖照石镜,牵叶入松门。"卢照邻《五悲文》:"松门草合,石路苔新。"杨炯《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飞雪千里,不能改松柏之心;名都十城,不能动夷齐之行。"王勃《越州永兴李明府宅送萧三还齐州序》:"良谈落落,金石丝竹之音辉;雅致飘飘,松柏风云之气状。"不难看出,松柏已与荷裳、幽兰、青苔等几乎成了高风亮节的"专有名词"。
    3.映衬环境,尤是坟茔。如曹植《寡妇诗》:"高坟郁兮巍巍,松柏森兮成行。"潘岳《怀旧赋》:"坟垒垒而接垄,柏森森以攒植。"骆宾王《与博昌父老书》:"山河四塞,是称无棣之墟;松槚千秋,有切维桑之里。
    4.寻仙问道,延年益寿的象征。如《楚辞》:"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伏义《与阮嗣宗书》:"今吾子擢才达德,则无毛遂颖脱之势;翦迹灭光,则无四皓岳立之高;丰家富屋,则无陶朱货殖之利,延年益寿,则无松乔蝉蜕之变。"以上表明松柏这意象已与仙家幽人几乎划为了等号。
    二、浅论王勃、李绅赋作《寒松》与徐寅
    《寒松》。在上述以"松"为题的赋作中,惟可称作"寒松"者,仅王、李和徐三家而已。所以将其选为试论对象。
    从三家皆以"寒松"为题材看,这与时代背景脱不开关系。倘追溯本源,更与左思五古《咏史·郁郁涧底松》分割不开。
    1.单就创作背景,左思四人基本是一致的,则为"壮志难酬"。时左思积极进取,然而魏晋时期,取士标准为"九品中正制",出身寒门的左思报国无路,于是愤慨而作。王勃因作《檄英王鸡》,被逐出沛王府,遂游蜀地郁郁不平而作。李绅在政治上遭受打击,左迁为"端州司马"。徐寅处晚唐时期,时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才得不到施展,而徐寅恰恰在其列。由此在创作背景上,都是寄物咏怀的产物。
    2.内容来看
    在论其寒松生长环境以突显贞洁,王勃:[惟松之植,于涧之幽];李绅:[松之生也,于岩之侧];徐寅:[盖地势以居偏;虽厄岩峦之下]。在论其寒松姿状上以咏怀,王勃:[盘柯跨险,沓柢凭流。磊落殊状,森梢峻节。紫叶吟风,苍条振雪。]李绅:[贞枝肃矗,直干芊眠,倚层峦则捎云敝景,据幽涧则蓄雾藏烟。]徐寅:[翠其山椒,心凌碧霄。生风则虎豹唫啸,拂衣则龙蛇动摇。]
    咏怀的内容统一,王勃:[嗟英鉴之希遇,保贞容之未缺。盖用轻则资众,器宏则施寡。徒志远而心屈,遂才高而位下。];李绅:[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叶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节。若乃确乎不拔,物莫与隆,阴阳不能变其性,雨露所以资其丰];徐寅:[如拔之于高岸邃谷,可营之于帝宫仙阁。]皆将寒松视作才高志远又不失贞洁的对象。
    上述高度雷同的词句,印证了后人剿袭前人赋体的可能性,已形成了模板。
    不过三者之间还是有差异性的。前者王勃与李绅借寒松咏怀前,都会以年华或环境铺垫。如王勃[寓天地兮何日?沾雨露兮几秋?见时华之屡变,知俗态之多浮。]李绅[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彼众尽于玄黄,斯独茂于苍翠。]再看后者徐寅,则无此铺垫句。而是着重于"植物之近,不可用而或用。生物之远,其可贡而谁贡。"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12-07 09:42
    回复
      这和李绅乱辞中强调的:“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谅可用而不用,固斯焉而取斯。”不谋而合。二者仅区别于总领全文及总结全文上。再者则为李绅褒扬寒松的坚贞[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盖;流形入梦,十八载而为公。]同时贬低其他植物[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以抬高寒松的品质高尚。而王勃[攀翠愕而行疲,指丹霄而望绝];徐寅[奚三公之梦犹阻,岂万乘之封尚遥。何殊孔明之先主未迎,空怀良策。吕望之文王非猎,不到终朝。]只是单一地以物喻人,表明块垒难平的愤懑境况。
      三篇结尾也是各不相同,王勃:[斯在物而有焉,余何为而悲者?];李绅:[负栋梁兮时不
      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谅可用而不用,固斯焉而取斯。];徐寅:[涧底松兮才不才,候般输之所度。]不难看出,王勃在表明寒松不为人赏、不为人用的同时,也在自慰仕途上的失意。李绅则是总结全文,以物喻人,抒发感慨。而徐寅不然,通过[候般输之所度]表明作者还心怀期待,并非心灰意冷,渴望被朝廷重用自己。这里顺带一提的是,笔者犯了个基础性错误。初以为候般输是"居巢侯"刘般,为此查阅《后汉书·刘般传》。结果一头雾水,不合句意。后转换思路,发现候非侯,是等待意;而般输指的是公输般(鲁班),于是恍然大悟,众所周知鲁班为春秋战国有名的巧匠。由此等待像鲁班这样的人采用不为人赏的寒松,即得知徐寅也采用以物喻人的手法,将自己比作寒松,将明主比作鲁班。这和李绅在手法上(以物喻人)是一致的。以上是笔者一点浅见。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12-07 09:4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