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吧 关注:52,107贴子:328,379
  • 14回复贴,共1

约略校饬(后世仿曹植诗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数月辗转于山东(聊城烟台)、北京、陕西(西安),如今又来到了重庆。俗事缠身,鲜有暇日逸情。去年夏日所期的事,到现在大致完成了。今示于楼下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1-10 16:34回复
    值逸情,约略斠理:
    八月初,有网友将自己读陆诗的玄鉴,示于楼下。旋踵与其阐幽探赜陆机,为“百代文宗”在当世的知名度鸣不平。说起陆机,难免涉及曹植,还有水货陶潜。顺带一提的是,我对陶潜无感,他做他的高絜隐士,我做我的流俗凡人,本是风牛马不相及。但他的文盲粉太过文盲,攸知古代文学家不过两位数,却把“魏晋至隋唐第一人”加诸在陶身上。这种一隅之说,归根结底在陶粉头子苏某人身上。在苏网红的掇臀捧屁下,陶地位直线上升。到今天苏粉丝和陶偶像已成为无人不晓的“网红明星”,与屈李杜比肩(文盲耳熟能详的)。我对此很是看不惯,但也厌倦在知乎与陶苏文盲粉攻讦了。
    回归正题,从后世(南朝)文学批评:钟嵘《诗品》、文学理论:刘勰《文心雕龙》、作品选集:萧统《文选》看,曹植在当时的影响力,绝对为文学家之冠冕。(陶潜即是骥尾之蝇,也追不上)况复魏晋南北朝文学家对曹植诗文的仿效、推崇及评价看,曹植无疑推动了后世(尤是南北朝)文风的发展。所以想整理一下历代仿曹诗的诗句。这个想法拖到现在,也是约略校饬而已。有不当之处,恭请指摘。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1-10 16:35
    回复
      试举数例:
      1.
      曹植《公宴诗》:「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
      陆机《拟青青陵上柏诗》:「飞阁缨虹带,层台冒云冠。」
      潘岳《河阳县作诗二首·其二》:「川气冒山岭,惊湍激岩阿。」
      颜延年《拜陵庙作诗》:「松风遵路急,山烟冒垄生。」
      谢灵运《从斤竹涧越岭溪行》:「苹萍泛沉深,菰蒲冒清浅。」
      按:范仲淹《对床夜话》云:「(冒)皆祖子建」此言非虚。
      2.
      曹植《门有万里客行》:「门有万里客,问君何乡人。」
      陆机《门有车马客行》:「门有车马客,驾言发故乡。」
      鲍照《门有车马客行》:「门有车马客,问君何乡士。」
      李白《门有车马客行》「门有车马宾,金鞍曜朱轮。」
      刘基《门有车马客行》:「门有车马客,云是故乡人。」
      按:以上雷同的首联,说明在拟古诗上,多剿袭于曹植。
      3.
      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4.
      曹植《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李白《将进酒》:「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5.
      曹植《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又曹植《杂诗七首·其一》:「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曹植《杂诗》:「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
      陈叔宝《陇头水二首·其二》:「高陇多悲风,寒声起夜丛。」
      梁有誉《杂诗·其二》:「高台多悲风,沧海转洪流。」
      虎丘山石壁鬼《诗二首·其一》:「高松多悲风,萧萧清且哀。」
      朱彝尊《大墙上蒿行》:「高秋何多悲风,草木黄落。」
      何景明《武陵》:「高林多悲风,惨澹日无色。」
      黄遵宪《狂歌示胡二晓岑曦》「高台落日多悲风。我剑子剑弓子弓。」
      李尧噩《感秋六首选四 ·其五》:「林木多高风,漠漠望远山。」
      傅若金《猛虎行》:「长林瑟瑟多悲风,猛兽引子戏林中。」
      按:虽皆出自曹植,然曹植亦仿于《古诗十九首·去者日以疏》:「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6.
      曹植《七哀诗》:「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萧衍《拟明月照高楼》「君如东扶景,妾似西柳烟。」
      雍陶《相和歌辞·明月照高楼》:「君若无定云,妾若不动山。」
      姚宽《生查子·情景》:「郎如陌上尘,妾似堤边絮。」
      丁世昌《古乐府》:「郎如枝上禽,妾比庭前树。」
      按:这里曹植极有可能是仿佚名《孔雀东南飞》:「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不过按原文出自建安年间,也有可能仿自曹植。学术界多有争议,有认为《孔雀东南飞》作者为曹植,也有认为《孔雀东南飞》为南北朝时期所作,其真实性不得而知,至今扑朔迷离。
      7.
      曹植《明月上高楼》:「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汤惠休《怨诗行》:「明月照高楼,含君千里光。」
      葛宜《明月照高楼》:「明月照高楼,皎皎多光辉。」
      8.
      曹植《明月照高楼》:「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又《杂诗·西北有织妇》:「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
      佚名《木兰辞》:「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萧衍《拟明月照高楼》:「愿为铜铁辔,以感长乐前。」
      佚名《西州曲》:「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齐浣《长门怨》:“「将心托明月,流影入君怀。」
      李白《咏邻女东窗海石榴》:「愿为东南枝,低举拂罗衣。」
      葛宜《明月照高楼》:「愿作高山鸟,飞向君怀栖。」
      李冶《春闺怨》:「罗衣春夜暖,愿作西南风。」
      按:曹植此句疑源于班婕妤《怨歌行》:「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1-10 16:36
      收起回复
        9.
        曹植《明月上高楼》:「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葛宜《明月照高楼》:「上有荡子妇,凭高独徘徊。」
        10.
        曹植《明月上高楼》:「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葛宜《明月照高楼》:「君怀不我顾,鸣声悲以凄。」
        11.
        曹植《薤露》:「骋我径寸翰,流藻垂华芬。」
        李攀龙《感怀》:「秉我径寸翰,兴文一如飞。」
        12.
        曹植《豫章行》:「太公未遭文,渔钓终渭川。」
        李白:《行路难》:「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13.
        曹植《鰕䱇篇》:「驾言登五岳,然后小陵丘。」
        阮籍《咏怀》:「驾言发魏都,南向望吹台。」
        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按:驾言一句,其源在《诗·邶风·泉水》:「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14.
        曹植《送应氏二首·其二》:「山川阻且远,别促会日长。」
        按:曹植这句和《诗·秦风·蒹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脱不开关系。事实上曹植诗句多源于《诗》、《古诗十九首》。因此我选一例,以作参考。
        15.
        曹植《送应氏二首·其二》:「愿为比翼鸟,施翮起高翔。」
        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16.
        曹植《箜篌引》:「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
        李白《将进酒》:「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1-10 16:39
        回复
          17.
          曹植《箜篌引》:「盛时不可再,百年忽我遒。」
          王勃《落花落》:「盛年不再得,高枝难重攀。」
          18.
          曹植《种葛篇》:「种葛南山下,葛藟自成阴。」
          陶潜《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19.
          曹植《豫章行》:「穷达难豫图,祸福信亦然。」
          冯道《天道》:「穷达皆由命,何劳发叹声。」
          按:冯道这句又与鲍照《拟行路难·其四》:「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句意相近。
          20.
          曹植《游仙诗》:「人生不满百,戚戚少欢娱。」
          李白《短歌行》:「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
          苏轼《和子由苦寒见寄》:「人生不满百,一别费三年。」
          陈普《拟古八首》:「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李煜《句》:「人生不满百,刚作千年画。」
          按:源在《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21.
          曹植《赠白马王彪》:「踟蹰亦何留?相思无终极。」
          萧统《长相思》:「相思无终极,长夜起叹息。」
          李白《平郑太守自庐山千里相寻入江夏北市门见访立马赠别》:「相思无终极,肠断朗江猿。」
          屈大均《将归省母留别诸友人·其五》:「
          循彼南陔间,相思何终极。」
          释宗泐《和东轩见寄长相思一首》:「长相思,何终极。」
          左锡嘉《一叶落·秋思》:「雁飞紫塞遥,相思无终极。」
          22.
          曹植《杂诗七首·其五》:「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1-10 16:39
          回复
            陶渊明不水,时代局限,读一下他同期的东晋诗到底不堪到何等程度,就知道他其实是文采流。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4-01-10 17:36
            回复
              他即是不水,也担不起当今的名头。名头太盛,未免不实。当然这与现在普遍文盲、鉴赏、审美低下不无关系。但归根结底还在于现代学术界对陶的推崇。尤是袁行霈是研究陶的专家。我想没有他的带动,陶也不会做到人尽皆知的程度。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1-10 18:55
              收起回复
                无论从诗文造诣,还是对后世的影响来看,在魏晋时期,陈思绝对是当之无愧的无冕之王。当世之所以推崇陶潜,有很大一部分非文学因素。陶笔下的桃花源正好与当今“民族梦”相符,再加之陶的品行恰好满足了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求,增添了他的人格魅力,“每观其文,想其人得。世叹其质直”(钟荣《诗品》)。总的来说,陶有诗文之才,但还没到“独步今古”的层次,当今的名气有一部分时代因素。诗文嘛,淄渑并泛,朱紫相夺才是好事,说不定过了几年或几十年在看陶的作品,又会有别的收获呢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1-10 20:23
                回复
                  平生第一次拜读陈王之诗,此前只知洛神,实属盲目。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3-08 05:27
                  回复
                    曹植的经典化与接受史,一直是文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王津《唐前曹植接受史》《曹植与其作品的经典化研究》比较可看,《七哀》《白马行》《门有车马客行》皆是发轫之作,而引发后世之景从。不过,有些诗句的同质化,系时代风气使然,同期作者共享相同的知识结构与书写模块,曹植也只是反映风气的一员,便不必强求后世是否摹仿蹈袭,比如宇文所安《中国早期古典诗歌的生成》提到的一些叙事母题,又比如于溯《何处是蓬莱》有一篇提问为什么魏晋人都睡不着觉,因为中夜不能寐就是一种固定的修辞表达。


                    IP属地:湖北11楼2024-03-13 21:3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