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后吧 关注:5,515贴子:100,032

【辟谣】关于被夸大的宣太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一:芈八子是第一个太后?
《战国策·魏惠王起境内众》里就把魏惠王的母亲称为王太后:“何不令公子泣王太后,止太子之行?”
《竹书纪年》里把秦惠文后也称为太后:“秦内乱,杀其太后及公子雍、公子壮”。
请问这两位当太后哪个不比芈八子早?哪里得出的芈八子是第一个太后的结论?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1-13 23:03回复
    第二:宣太后把握朝政近乎40年?
    秦昭襄王刚刚即位,宣太后又是楚国人,所以不肯出兵救援。公仲侈就去托付甘茂,甘茂便替韩国向秦昭襄王进言说:“公仲侈正是因为可望得到秦国援救,所以才敢于抵抗楚国。眼下雍氏被围攻,秦军不肯下肴山救援,公仲侈将会轻蔑秦国昂着头不来朝见了。韩公叔也将会让韩国向南同楚国联合,楚国和韩国一旦联合成为一股力量,魏国就不敢不听它的摆布,这样看来,攻打秦国的形势就会形成了。您看坐等别人进攻与主动进攻别人相比,哪样有利?”秦昭襄王说:“好。”于是就让军队下肴山去救韩国。楚国军队随即撤离
    原文:
    秦昭王新立,太后楚人,不肯救。公仲因甘茂,茂为韩言于秦昭王曰:“公仲方有得秦救,故敢扦楚也。
    今雍氏围,秦师不下觳,公仲且仰首而不朝,公叔且以国南合于楚。楚、韩为一,魏氏不敢不听,然则伐秦之形成矣。不识坐而待伐孰与伐人之利?”秦王曰:“善。”乃下师于觳以救韩。楚兵去。
    ——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
    这已经把宣太后第一年就没最终决定权写在脸上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1-13 23:09
    回复
      第三:义渠本来就不行了,秦惠王时就夺取了义渠二十五城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1-13 23:17
      回复
        第四:她是历史上第一个被废掉的太后轻而易举就被废了呢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1-13 23:20
        回复
          第五:她是忧死,非正常死亡,很有可能是被赐死的
          史料:
          秦与戎翟同俗,有虎狼之心,贪戾好利无信,不识礼义德行。茍有利焉,不顾亲戚兄弟,若禽兽耳,此天下之所识也,非有所施厚积德也。【故太后母也,而以忧死】;穰侯舅也,功莫大焉,而竟逐之;两弟无罪,而再夺之国。此於亲戚若此,而况於仇雠之国乎?今王与秦共伐韩而益近秦患,臣甚惑之。而王不识则不明,群臣莫以闻则不忠。
          ——《史记.魏世家》
          宣太后是忧死的,应该是被赐死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1-13 23:22
          回复
            范雎【谬】为曰:“秦安得王,秦独有太后、穰侯耳。”欲以感怒昭王。
            ——《范雎蔡泽列传》
            范雎自谓张禄先生,以此时【奸说】秦昭王。——《穰侯列传》
            范睢故意夸大事实,让秦王排挤外戚废太后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1-13 23:25
            回复
              而且,“宣”是生号不是谥号
              《史记 穰侯列传》明文记载:及昭王即位,芈八子号为宣太后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1-13 23:26
              回复
                第六:她是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
                秦始皇改王令曰诏,改命为制,这是秦始皇称帝以后才有的制度,宣太后去哪儿称制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1-13 23:48
                回复
                  给史盲科普一下什么才叫称制
                  祝总斌:古代皇太后“称制”制度存在、延续的基本原因
                  关于皇太后称制制度,其专门记载一最早见于东汉蔡邕的《独断》:
                  秦汉以来,少帝即位,(母)后代而摄政,称皇太后诏,不言制。……(母)后摄政则(母)后临前殿,朝群臣,(母)后东面,少帝西面。群臣奏事上书,皆为两通,一诣太后,一诣少帝。④
                  但《汉书·高后纪》作为个案,记载则与“不言制”之说不同:
                  惠帝崩,太子立为皇帝,年幼,(吕)太后临朝称制。
                  师古曰:“天子之言,一曰制书,二曰诏书。制书者,谓为制度之命也,非皇后所得称,今吕太后临朝行天子事,断决万机,故称‘制诏’。”①
                  《史记·吕太后本纪》则说得更明白:
                  号令一出太后,太后称制。
                  (周)勃等对曰:…今太后称制……
                  可见,至少吕后时是“称制”的。
                  不过,据大量史料,是否“称制”,仅是名义,只要皇太后称“摄政”、“临朝”,其实全都同样握有最高决策大权。如《后汉书·皇后纪上》:“殇帝生始百日,后(邓太后)乃迎立之,尊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虽未言“称制”,但她有权决策“迎立”殇帝,殇帝死,又有权“定策立安帝”,这不是握有最高决策大权又是什么?故范晔在传《论》中说:“邓后称制终身,号令自出”,与上引“号令一出(吕)太后”同,自意味“临朝”与“称制”实质无异,全是皇太后“行天子事,断决万机”(上引“师古曰”)。“临朝”,后代还有“垂帘听政”之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1-13 23:49
                  回复
                    防吞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01-14 11:57
                    回复
                      摄政与称制权力其实无二,但就是正式与非正式掌权的区别罢了,吕后在刘盈死后才称制,刘盈在时临朝摄政,西汉窦太后从未临朝称制,但人家摄政是事实啊,权力与称制无二(汉武朝),但没有称制也是事实,同理的还有明朝的张太后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4-01-14 11:59
                      收起回复
                        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
                        【集解】蔡邕曰:“制书,帝者制度之命也,其文曰‘制’。诏,诏书。诏,告也。”【正义】令音力政反。制诏三代无文,秦始有之。  【集解】蔡邕曰:“朕,我也。古者上下共称之,贵贱不嫌,则可以同号之义也。皋陶与舜言‘朕言惠,可底行’。屈原曰‘朕皇考’。至秦,然后天子独以为称。汉因而不改。”   【集解】蔡邕曰:“群臣有所奏,请尚书令奏之,下有司曰‘制’,天子答之曰‘可’。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4-01-14 12:06
                        回复
                          2009年,里耶秦简整理者公布了一方木牍,内容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颁布的名号更替汇编
                          ……
                          诸官为秦尽更。AⅩⅫ
                          故皇今更如此皇。AⅩⅧ
                          ……
                          毋敢曰王父曰泰父。AⅩⅫ
                          毋敢谓巫帝曰巫。AⅩⅩⅢ
                          ……
                          王马曰乘舆马。AⅩⅩⅤ
                          泰【王】观献曰皇帝。BⅠ
                          天帝观献曰皇帝。BⅡ
                          帝子游曰皇帝。BⅢ
                          王节弋曰皇帝。BⅣ
                          王谴曰制谴。BⅤ
                          以王令曰【以】皇帝诏。BⅥ
                          承【命】曰承制。BⅦ
                          王室曰县官。BⅧ
                          公室曰县官。BⅨ
                          内侯为轮(伦)侯。BⅩ
                          彻侯为【死<列>】侯。BⅪ
                          以命为皇帝。BⅫ
                          受(授)命曰制。BⅫⅠ
                          □命曰制。BⅩⅣ
                          为谓□诏。BⅩⅤ
                          庄王为泰上皇。BⅩⅥ
                          ……
                          王宫曰□□□。BⅩⅨ
                          王游曰皇帝游。BⅩⅩ
                          王猎曰皇帝猎。BⅩⅪ
                          王犬曰皇帝犬。BⅩⅫ
                          ……(8—461)[13]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4-01-14 16:44
                          回复
                            “虎狼之心,贪戾好利而无信,不识礼义德行。苟有利焉,不顾亲戚兄弟,若**耳。此天下之所同知也,非所施厚积德也。故太后母也,而以忧死;穰侯舅也,功莫大焉,而竟逐之;两弟无罪,而再夺之国。”此文亦见于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战国纵横家书》,而《史记》卷44《魏世家》中这段叙述为“无忌谓魏王曰”云云,文中提到秦昭王放逐其舅父穰侯魏冉,他的母亲宣太后也突然去世,死因蹊跷不明。按昭王即位之后,“以冉为将军,卫咸阳。诛季君之乱,而逐武王后出之魏,昭王诸兄弟不善“以冉为将军,卫咸阳。诛季君之乱,而逐武王后出之魏,昭王诸兄弟不善者皆灭之,威振秦国。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冉为政。”这一政治集团权倾朝野,以致范雎对昭王说:“闻秦之有太后、穰侯、华阳、高陵、泾阳,不闻其有王也。夫擅国之谓王,能利害之谓王,制杀生之威之谓王。今太后擅行不顾,穰侯出使不报,华阳、泾阳等击断无讳,高陵进退不请。四贵备而国不危者,未之有也。为此四贵者下,乃所谓无王也。然则权安得不倾,令安得从王出乎?”昭王听从了他的建议,“于是废太后,逐穰侯、高陵、华阳、泾阳君于关外。秦王乃拜范雎为相。收穰侯之印,使归陶。”《史记》卷5《秦本纪》昭襄王四十二年:“十月,宣太后薨,葬芷阳郦山。九月,穰侯出之陶。”诸祖耿案:“先书十月宣太后薨,继书九月穰侯出之陶,则此十月乃岁首之十月。”可见宣太后是在其党羽剪除、执政权力废黜后猝然离世的。看来很有可能是遭到了暗害,而外人又难以了解和说明真相,所以书以“忧死”来表示她的死因反常,“忧死”一词当是反映横夭的讳语。
                            宣太后是昭襄王秘密杀死的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24-01-21 00:49
                            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24-01-22 01: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