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历史吧 关注:11贴子:4,176

前燕、后燕北燕史 9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东晋政权置都督承袭西晋旧制,都督划分为不同等级。《晋书》卷二十四《职官志》载:“及晋受禅,都督诸军为上,监诸军次之,督诸军为下。”这就是说,西晋国家把都督分为三个等级,即“都督”、“监”、“督”三等。东晋国家承袭西晋的都督制度,无论是都督诸州军事,还是征讨都督,仍然分为“都督”、“监”、“督”三个等级。
前燕最初臣属于东晋,自从脱离东晋后,很自然地把东晋的都督制学习过来。东晋永和二十一年(355年)十一月,慕容儁“以太原王恪为大都督、抚军将军,阳骛副之,以击龛。①”然而文献中记载前燕的都督制只见“都督”而不见“监”、“督”,可以看出,前燕的都督制尚比较简单,或者说尚不完备。
后燕则对前燕的都督制有所发展,增加了“监”这一职官。如后燕建兴二年(387年)“五月,(慕容垂)以章武王宙监中外诸军事,……①”都督制由单纯治军的军事统帅转化为既治军又治民、军政合一的凌驾于州之上的地方长官,由中央控制地方大族豪强的工具蜕化为与中央集权相对抗的地方政治势力代表,都督制在南朝时走向衰落。北燕也因此取消了都督制。


IP属地:辽宁1楼2024-02-13 06:11回复
    四、州郡县制
    西晋地方政区实行州、郡、县三级制。州置刺史,郡置太守。 与郡同级的有王国和公国,置内史和相,县置令、长。
    州郡县有大小、高卑之差别。郡亦有大小远近之异。县也有品级之分。
    政区制度上,东晋地方政区分实、侨两种。实州郡县即一般州郡县,既有其人民,又有其土地;侨州郡县即故土沦亡,以原籍州、郡、县名寄治别处,只有侨民,而无土地。西晋末年,大量流民南渡。东晋政府为表示正统所在,且以安抚侨流和招徕北方士族,在南方大量设置侨州郡县。侨置情形至为复杂。侨州郡县设立后,又多迁徙不定、省置无常。在侨州郡县著籍者,可以减免赋役;加之侨实混杂,户籍紊乱,难于管理,影响政府赋税收入,故侨州郡县设置后不久,即不断实行土断。土断后的侨州郡县,领有实土,其户籍和赋役与一般州郡县相同。


    IP属地:辽宁2楼2024-02-13 14:32
    回复
      前燕、后燕、北燕地方行政制度为州、郡、县三级体制,与魏晋以来制度一致。这可以从文献记载中得到证实。 “燕王儁以王擢为益州刺史,夔逸为秦州刺史,张平为并州刺史,李历为兗州刺史,……①” “(前)燕青州刺史慕容尘遣司马悦明救泰山,羡兵大败,燕复取山茌。燕主儁以贾坚子活为任城太守。②”“虎遣使四出,招诱民夷,燕成周内史崔焘、居就令游泓、武原令常霸、东夷校尉封抽、护军宋晃等皆应之,凡得三十六城。③”后燕慕容垂“以章武王宙为兖、豫二州刺史,镇滑台,徙徐州民七千馀户于黎阳,以彭城王脱为徐州刺史,镇黎阳。④”“魏王珪遣将军王建等击燕广宁太守刘亢泥,斩之,徙其部落于平城。(后)燕上谷太守开封公详弃郡走。⑤”“熙畋于北原,石城令高和与尚方兵于后作乱,杀司隶校尉张显,入掠宫殿,取库兵,胁营署,闭门乘城。”
      北燕初年统州五,即:平州、幽州、冀州、并州、青州。①平州治龙城(和龙),统郡六:昌黎郡、辽东郡、乐浪郡、带方郡、玄莬郡、冀阳郡;幽州冀州镇肥如②,统郡二:辽西郡、建德郡;并州镇白狼③,统郡可考者有三:右北平郡、石城郡、成周郡;青州领郡可考者为营丘郡。北燕建立初,其统治区域当今河北北部及天津、辽宁大部及朝鲜北部。平州为其主要统辖地区,当为今辽宁东部和朝鲜大部。


      IP属地:辽宁3楼2024-02-14 05:59
      回复
        州的长官,领二州时称牧,如冯万泥为骠骑大将军、幽平二州牧;冯乳陈为征西大将军、并青二州牧。因平州为京师所在地,统辖地区广大,骠骑位高于征西,则幽平二州牧地位高于并青二州牧。一州长官称为刺史。京师所在郡的长官沿东汉以来制度称为尹,即昌黎尹,亦称京尹;其他郡的长官为太守,昌黎尹以下当以辽东、辽西二郡最为重要。县的长官称县令。
        可以看出,前燕、后燕、北燕的地方州、郡、县制完全承袭了中原汉族政权的政治制度。


        IP属地:辽宁4楼2024-02-14 06:01
        回复
          第二节 前燕后燕北燕的“胡制”政治制度
          前燕、后燕、北燕的“胡制”政治制度即沿袭胡族部落国家系统的政治制度,其中包括单于制及具有胡制色彩的职官称谓等等。
          一、单于制
          十六国时期,很多少数民族政权都采用了胡汉分治制度。自先秦以来,胡人最高统治者称大单于,所以十六国时胡汉分治的胡族系统尊称仍为大单于。前赵(汉)、后赵、冉魏、前燕、前秦(初期)、后秦(初期)、后燕、西秦、北燕、南凉、大夏等,都曾置大单于。大单于或由皇帝(王)自兼,如汉刘渊、后赵石勒、前燕建国前的慕容廆、前秦苻洪、后秦姚襄、西秦乞伏国仁、乾归、南凉秃发乌孤、大夏赫连勃勃,都曾自兼大单于。有的则以太子(世子)兼领大单于,如汉刘渊使刘聪以大司马兼领,刘聪使刘粲以相国兼领等。另有皇亲兼领的,如汉刘聪以皇太弟刘乂为大司徒兼领大单于。
          大单于的任务是统辖胡族人民,因此有些在其统辖下有胡族人民的汉族帝王,也置大单于,如魏冉闵就以其子冉胤为大单于,北燕冯跋也以其子冯永领大单于。


          IP属地:辽宁5楼2024-02-15 05:52
          回复
            大单于的属官,前赵刘曜时有左右贤王;后赵石勒署石虎为“单于辅”,这个称号仅见于石虎;前秦苻洪,以“氐酋毛贵为单于辅相”①,这个称呼也是仅见。其它则多称左右辅或相。
            慕容氏早在西晋就已获得单于之号,慕容涉归“以全柳城之功,进拜鲜卑单于”。后慕容廆自称鲜卑大单于,慕容儁则为燕王、单于。
            慕容氏早在西晋就已获得单于之号,慕容涉归“以全柳城之功,进拜鲜卑单于”。后慕容廆自称鲜卑大单于,慕容儁则为燕王、单于。东晋与慕容氏外交中,亦屡封其统治者为单于。
            北燕时期,大单于地位降低,天王冯跋并未兼任此职,而是由太子冯永担任。北燕大单于下有前、后、左、右四辅之职,史书所见有单于前辅万陵、右辅古泥。汉族王朝从无最高统治者兼任大单于职的。北燕前期大单于之设,可能与建国初政权不稳,尤其太子在诸宗室中地位不显,为提高其威望有关。当政权已稳,汉化加深,这一民族色彩较强的称号也从政治制度中消失了。
            与前燕、后燕在汉化加深后逐渐放弃大单于之号一样,北燕也在行用一段时间后废止了大单于之号。


            IP属地:辽宁6楼2024-02-15 05:54
            回复
              二、具有胡制色彩的其它称号和职官
              除大单于制外,三燕时期还有一些带有胡制色彩的称号和职官。
              城大:据《资治通鉴》卷九十五记载,段辽遣兵攻前燕柳城,“柳城都尉石琮、城大慕舆埿并力拒守”。胡三省注:“城大,犹城主也;一城之长,故曰城大”。同书卷九十六又记载,前燕慕容皝以榼户城大悦绾为御难将军。同书卷九十七又载,前燕慕容皝攻鲜卑宇文逸豆归,“逸豆归遣南罗大涉夜干将精兵逆战”。胡三省注:“南罗,城名;大,城大也”。同书卷一百二还记,前燕慕容令反于沙城,杀牙门孟妫,“城大涉圭惧,请自效”。
              从文献记载看,城大是东部鲜卑的共同称呼,可见胡三省注释“大”为夷的称呼是有道理的,大即主帅、主、长之意。而从以上几处城大的地域看,皆在鲜卑辽西故地,则城大当是鲜卑贵族未入中原前,尚没有建立郡县机构之前,本族的地方政权机构的职官。当慕容部进入中原采用郡县制以后,在这边远故地鲜卑人聚居的地方,仍然保留下来。从与城大设置的同一个城还设有都尉和牙门看,城大大体相当于中原郡县的县级机构。


              IP属地:辽宁7楼2024-02-16 06:05
              回复
                城郎:据《资治通鉴》卷九八记载,前燕慕容儁以弟慕容宜为代郡城郎。胡三省注:“此代非后魏之代(按:后魏代治平城),此代治代。……城郎、城大,皆鲜卑所置,付以城郭之任。郎,主也”。这也是鲜卑旧称的保留。


                IP属地:辽宁8楼2024-02-16 06:06
                回复
                  第七章 前燕后燕北燕的军事
                  前燕、后燕、北燕政权其存在期间正处于我国南北大分裂、大动荡、众多民族相互争斗而至融合的时代。广大北方地区处于各族政权林立,各政权之间互相争雄混战的局面之中。各政权之间常进行攻灭他国的兼并战争或关乎双方生死存亡的决战,因而战争的规模往往很大。战争次数多、战争规模大,是这一时期的特点。
                  前燕、后燕、北燕的军事制度在继承两晋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既有对自己民族特点的保留,又有对汉族制度的吸收。
                  当时的军事活动也呈现着自身民族的特点。在争雄战争中注意发挥自己民族的优势,扬己之长,克敌之短。既丰富了当时的战略战术,也促进了相应战略战术的发展。慕容鲜卑精于骑射,骑兵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IP属地:辽宁9楼2024-02-17 06:02
                  回复
                    第一节 前燕后燕北燕的军事制度
                    一、军事领导机关
                    西晋建立后,晋武帝司马炎以皇帝身份亲自掌握全国军政大权。同时,晋武帝另设尚书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掌理军政事务。又设中书省,掌管朝廷奏章、诏命及顾向应对,中书省的官员是皇帝的近臣,常可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实际权力大于尚书省。西晋灭吴之前,晋武帝是名实俱符的全国军事统帅,直接领导和指挥全国军队。灭吴后,晋武帝在尚书省六曹尚书中设置五兵尚书一职,其下再设左右中兵、左右外兵、别兵、都兵、骑兵等尚书郎,主管全国军政事务。但尚书省要听从皇帝旨意,军事最高领导权仍在皇帝手中。此后直至东晋,五兵尚书历代沿置,成为主管日常军政事务的国家军事领导机关。


                    IP属地:辽宁10楼2024-02-17 06:03
                    回复
                      前燕、后燕、北燕既有对两晋制度的沿袭,又有对自己民族传统制度的保留,实行胡汉分治政策,即在国家的政权组织上,设置胡汉两套官员系统,分府理事,并分别隶属于最高统治者皇帝。前燕、后燕、北燕政权与两晋政权一样,集军、政大权于最高统治者一身。最高统治者一方面称帝(或称王),一方面又保留其大单于的称号,以表明他们的少数民族政权性质。政权中,军队成员及兵源主要来自少数民族,因而胡治系统中的大单于实即最高军事统帅。最高统治者一般兼任大单于。以大单于为首的单于台,既负责统治各少数民族人民,又主掌军队征战诸事,握有军政大权,是胡汉分治下少数民族政权的最高军事领导机构。但后来随着其政权汉化的加深,大单于一职也交给太子担任,但一般要加以汉官称号。这时的大单于已不仅仅是各少数民族的首领,而是皇帝或燕王之下的高级官员,其地位已降于皇帝之下。这时的皇帝仍是全国最高军事统帅,军政大权集于一身,而以大单于为首的单于台虽仍为最高军事领导机构,但要听命于皇帝。


                      IP属地:辽宁11楼2024-02-18 06:38
                      回复
                        随着慕容鲜卑汉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地采用汉族的官制。从军事领导系统说,如设置了主管全国军政的督中外诸军事一职,并仿汉制设置各种名号的武官和将军。这时的都督中外诸军事或握有实权的高级武官以及他们的一套办事机构,便成为国家的军事领导机构,但最高军权仍在国主手中。一般来说,出任都督中外诸军事及握有实权者皆为政权中的本族子弟甚至宗室子弟。
                        前燕时期在脱离东晋政权后,不设都督中外诸军事一职,而是设都督某州诸军事职务。如前燕王慕容儁“以慕容评为镇南将军,都督秦、雍、益、梁、江、扬、荆、徐、兖、豫十州诸军事。①”慕容暐时期,以“慕容垂为都督荆、扬、洛、徐、兗、豫、雍、益、梁、秦等十州诸军事……。②”后燕则设都督中外诸军事一职。《晋书》记载,慕容垂定都中山,置百官,立太子,以“慕容德为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③”后燕永康二年(397年)八月,后燕“以辽西王农为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司马、录尚书事。④”北燕职官虽然大部分承袭后燕,但不见设都督中外诸军事一职。


                        IP属地:辽宁12楼2024-02-18 06:39
                        回复
                          二、军队体制
                          前燕、后燕、北燕政权的军队体制,大体沿袭魏晋。军队一般同于魏晋,有中、外军之分。但由于当时战争连年不断,各国疆域又经常变化,中、外军的界限常常不是以军队的驻地来决定,而是以同皇帝的亲疏关系和统御系统来区分。
                          大体说来,凡是以本部族兵为主组成的军队,都属中军。其中一部分精锐由燕王(帝)亲自领导和指挥,称禁卫军。禁卫军一般皆由燕王(帝)本族成员组成,禁卫将士地位高于一般士卒,是全军精锐。禁卫军由燕王(帝)选任宗室子弟或亲信将领担任统帅。禁卫军平时宿卫军阙,战时随燕王(帝)或跟从燕王(帝)指定统帅出征作战。
                          此外,太子东宫,也设有宿卫将士。从体制上说,东宫卫士也属于中央禁卫军。
                          禁卫军之外的中军,一般亦由宗室大臣或皇帝亲信率领,负有护卫京师之责。统领禁军之外的中军者,有中军将军、卫将军等称号。


                          IP属地:辽宁13楼2024-02-19 06:07
                          回复
                            外军,是指其统治区内的各地都督、刺史及城主、镇将、护军等所统军队。前燕、后燕、北燕与当时的许多少数民族政权,都仿照魏晋之制,在地方州一级的行政区内实行军政长官互兼的制度,以驻屯各军事要镇的统兵将领兼任所在州的刺史,有时加以都督称号,主持一方军事。他们所领的外军从性质上属于中央直属军队。外军中城主、镇将、护军所统军队,则兼有中央直属军和地方州郡兵的性质。


                            IP属地:辽宁14楼2024-02-19 06:09
                            回复
                              三、军兵种与兵役制度
                              前燕、后燕、北燕军队主要由步兵、骑兵组成。
                              前燕、后燕、北燕的步兵是人数最多的一个兵种,是作战的主要力量。《资治通鉴》卷九七记载:东晋咸康八年(342年) “十一月,皝自将劲兵四万出南道,以慕容翰、慕容霸为前锋,别遣长史王等将兵万五千出北道,以伐高句丽。”古文献在记述步兵活动时,一般不加兵种符号,而描写骑兵和水军时往往特加“骑”或“水军”字样以区别步兵。如同段下记载:“独与数骑先犯高句丽……”。故上述“四万”及“万五千”数词应指的步兵兵种的人数。大型战役时,步
                              兵人数多以“万”出现。如东晋永和六年(350年) “二月,燕王儁使慕容霸将兵二万自东道出徒河,慕舆于自西道出蠮螉塞,儁自中道出卢龙塞以伐赵。”


                              IP属地:辽宁15楼2024-02-20 05: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