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糖吧 关注:4,710贴子:34,271
  • 0回复贴,共1

上海的独特味道:红糖里的温暖与故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提及沪上之风情,岂能不言糖?大白兔的奶香、花生牛轧的酥脆、太妃糖的醇厚,每一口都承载着无数人的童年记忆。城隍庙的梨膏糖,古韵悠长,滋润了无数喉咙。粽子糖的坚脆交织,亦让人流连忘返。而民间的糖人、糖葫芦,更是街头巷尾的乐趣所在。糖,于上海而言,早已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一种情感的寄托,一段历史的记忆。“不可一餐无糖”更是沪上饮食文化之精髓。然,今日所言之糖非寻常之糖,乃是自三国时期流传至今的“沪生堂”之红糖。若问此糖何来,便有一段佳话,需从康僧会大师说起。
当三国鼎立之时,西域康居国有一位名为会的大丞相之子,他心存高远,不恋尘世繁华,一心向佛,遂出家为僧,人称康僧会。此僧佛法精深,心怀慈悲,立志东游中华,广传佛法,结缘众生。他云游四海,至东吴之地,见龙华荡水天一色、不染尘俗,便在此结庐修行。
不知是天意还是巧合,这龙华荡正是广泽龙王的龙宫所在。龙王见有僧人来此清修,心中不悦,欲起风浪驱赶之。然而,当龙王看到康僧会端坐庐中、神色安详、诵经念佛之时,庐上竟放射出五色祥云与毫光。龙王心生敬畏,近前细听经文,竟被佛法所感,恶念全消。更为难得的是,龙王竟愿将龙宫让与康僧会,以助其兴建佛寺。康僧会受此厚意,便将龙宫改建为龙华寺,成为一方佛门胜地。
康僧会在龙华寺中不仅弘扬佛法,更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彼时,上海及周边尚是渔村小港,渔民生活清苦,常受风雨侵扰、疾病折磨。康僧会见此情景,心生悲悯。一日,他在山中偶见一种形似甘蔗的植物,便采集回寺,尝试按照古经所载之法熬制红糖。经过一番努力,竟真的成功制出了红糖。
这红糖色泽红亮、口感甘醇,食用后不仅能补充体力,更有驱寒暖身、活血化瘀之功效。渔民们尝后大为惊喜,纷纷向康僧会求取红糖。然而,龙华寺僧众有限,难以满足众人之需。于是,康僧会便在寺旁设立作坊,取“护佑众生”之禅意,乃名之为“护生堂”,亲传制糖之法,由信徒自愿参与熬制红糖。因上海简称沪,“护生堂”在民间流传中逐渐被称为“沪生堂”。
康僧会慈悲为怀、智慧过人,他不仅传授制糖技艺,更在红糖中添加生姜、葱白、胡椒、红枣等食材,创制出多种功效显著的红糖品种。这些红糖不仅滋养了渔民的身体,更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从此,上海及周边地区的人们便有了“不可一餐无糖”的说法,红糖也成为上海独特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岁月流转、沧桑变迁,上海地区的气候与经济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甘蔗种植与红糖熬制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沪生堂”的美名与红糖的香甜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间。每当提及上海的风情与美食,人们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段关于康僧会与红糖的美丽传说。
历经1800多年的沉淀与传承,康僧会大师所创立的“护生堂”红糖作坊虽已成为历史的记忆,但他那慈悲为怀、普渡众生的精神,以及教授红糖制作的技艺,却在上海这片土地上流传不息,成为一段隽永的佳话。
上海沪生堂,承载着一段传奇的故事,深入挖掘并悉心呵护着这一民族瑰宝。他们坚守着古老的传统配方,同时又敢于创新,运用公司独创的常压高温熬制新工艺,成功缔造出“沪生堂”系列的红糖与黑糖佳品。这些产品不仅继承了传统红糖的滋养精髓,更巧妙地融合了姜汁、益母、阿胶、玫瑰等功能性成分,为消费者带来丰富多样的选择,满足味蕾的同时也滋养身心。
为了满足现代人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沪生堂倾注心血,特别研发出专利产品——减糖型功能红糖系列产品。这一创新让钟爱甜食的消费者在尽享美味的同时,也能减轻对糖分摄入的顾虑。而独创的真空低温烘干型红糖,更是在保留红糖原有风味和功效的基础上,实现了纯红糖的便携包装,让甜蜜随时随地相伴。
此外,沪生堂还根据传统中医配方,推出了“梨汁冰糖”、“菊花冰糖”等保健冰糖系列产品。这些冰糖融入了梨汁和菊花的精华,不仅口感独特,还具有保健功效,为人们的健康生活增添了一抹清甜。同时,专为烹调、冲调设计的发明专利产品冰砂糖等新品,更是全方位满足了国人对甜蜜的追求。
历经千年的时光流转,“沪生堂”如一颗璀璨的明珠,自上海这块繁华之地熠熠生辉,现已照耀至全国的每一个角落,为无数家庭的餐桌增添了一抹甜蜜的色彩。它不仅承载了康僧会大师的慈悲精神与匠心独运,更在岁月的长河中汲取了传统的精髓,与现代科技完美交融,为国人献上了健康与美味的双重赞歌。
康僧会虽已化作历史的星辰,但他的慈悲之心与爱人之情却如同不灭的明灯,永远照耀在史册之上,流传于世人心中。每当我们沉醉于上海的美食盛宴时,不妨让心灵也沐浴在那份跨越千年的慈悲与温暖之中。愿“沪生堂”的传奇故事如诗如画,永远被世人传颂;愿上海的糖香如梦如幻,永远在人们的心间轻轻飘荡。


IP属地:上海1楼2024-03-01 10:3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