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缘吧 关注:4,259贴子:20,186
  • 5回复贴,共1

《金玉缘》脱胎于《红楼梦》

收藏回复

  • 221.193.208.*
《金玉缘》脱胎于《红楼梦》 隋邦森、隋海鹰 于 2005-01-26 发表在 学术研究 

--------------------------------------------------------------------------------

 
在红学处于“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之际,《金玉缘》重新登上学术舞台,并再度引起广大红学爱好者的极大关注,绝非突然冒出来的偶发事件,而是历史呼唤的必然。 

胡适将完璧百二十回《红楼梦》腰斩为两截,说前八十回是江宁织造曹寅的儿孙写的,乃“曹寅家世”。后四十回为高鹗续写的,是“狗尾续貂”。这种“腰斩”论作为新红学的“金科玉律”,已经八九十年了。 
“腰斩”论是由胡适、顾颉刚、俞平伯三人共同开创的,是三位民国学子被清代《红楼梦》作者蒙蔽的集中表现。 

当年胡适根据《随园诗话》翻刻本得出“大观园即随园”的结论,顾颉刚表示了“颇有点不信任”,并举出七条理由证明“大观园非即随园”。胡适说:“你说‘大观园非随园’,我觉得很有理”,“此事终当细考”。但1921年11月12日《红楼梦考证》改定稿中,胡适仍坚持:袁枚说“大观园即是他的随园。我们考随园的历史,可信此话不是假的”。 
顾颉刚对胡适的“曹寅家世说”也有独立的看法,他说:“我以为《红楼梦》固是写曹家,不是死写曹家,多少有些别家成分。” 
胡适先认为曹雪芹是曹寅幼子。后来根据杨仲羲的《雪桥诗话》又相信曹雪芹是“楝亭通政孙”,并得出“袁枚误了我们一百多年”的结论。顾颉刚认为杨仲羲的《雪桥诗话》距曹雪芹二百余年,而袁枚的《随园诗话》距曹雪芹很近。《雪桥诗话》的传闻更不可信。 
顾颉刚给胡适的信中甚至说:“我觉得曹雪芹是否把宝玉写自己,如今也成了个疑问”。“雪芹性情,从《雪桥诗话》看来,是孤冷的襟怀,坎坷的性格,李贺、刘伶一类的人物,与宝玉的‘只愿常聚,生怕一时散了;那花只愿常开,生怕一时谢了’的性情颇不相合,这甚是解释不了。难道雪芹上一辈有做这部书的,雪芹真是做一番增删工夫么?” 

顾颉刚对“自传说”、“曹寅家世说”、“作者曹雪芹说”都有怀疑,可说是一个新红学的“半信半疑派”。值得注意的是,他是在深入研究之后,才越来越怀疑的。这种逐步加深的怀疑,导致他逃离了新红学这块“是非之地”。 
俞平伯是当时胡适新红学的“坚信不疑派”。俞平伯抡了三板斧,毅然跳上了胡适的洋船,半个世纪之后,才知道自己上了当。! 

1979年俞平伯提出“红学是反《红楼梦》的”新命题,认为“红学愈昌,红楼愈隐”,“即讲的愈多,《红楼梦》愈显其坏”,“《红楼》已成显学矣,然非脂学即曹学矣,下笔愈多,去题愈远”,对自己在其中的作用,表示“十分悲愧,必须忏悔”! 

这是俞平伯灵魂的痛苦的呼号!是他对新红学基本论点的彻底否定! 
俞平伯的临终遗言,证明他老来大彻大悟,自己认为必须说出来才好撒手而去!否则将死不瞑目:“胡适、俞平伯是腰斩《红楼梦》的,有罪。程伟元、高鹗是保全《红楼梦》的,有功。大是大非”!又说“千秋功罪,难于词达”! 

顾颉刚当年就半信半疑“家世”论与“腰斩”论:“适之先生第一个从曹家的历史上断定这书是作者的自述,使人的秘奇的观念变成了平凡;又从版本上考定这书是未完之作而经后人补缀的,使人把向来看作一贯的东西忽地打成了两撅” 

俞平伯临终呼喊“胡适、俞平伯是腰斩《红楼梦》的,有罪。程伟元、高鹗是保全《红楼梦》的,有功。” 
胡适因为隐瞒上海沧州饭店胡星垣给他的那封亲笔信,旨在保护自己买到的所谓“乾隆甲戊抄本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竟然采用撒谎的拙劣手段,蒙蔽读者三十余年,因而威信扫地。 

胡适新红学的三大主将都放下武器,离开了人间。胡适“腰斩论”与“狗尾续貂”论为什么仍然“岿然不动”——继续维持红学主流派的地位呢?? 
阵营强大,兵强马壮,“百尺之虫,死而不僵”,是一个原因。 



1楼2005-01-27 23:29回复
    • 221.193.208.*
    “礼法谁曾轻阮籍,穷愁天亦厚虞卿。”——是对作者们谦虚的自我评价。意思是说大家著书的举动,有点儿象阮籍当年恸哭而返的疏狂,但合乎礼法。有点儿象虞卿因感时世而赋穷愁,但不悖天理。 
    “纵横捭阖人问世,只此能消万古情。”——是对《红楼梦》的高度赞美。意思是说大家著书,纵横天下大事,评论明清朝政,借以消解万古情愁也。 
    曹寅为了康熙皇室而在江南做汉族文人的统战工作,有机会与许多明朝遗民和南方汉族诗人密切交往,都成了莫逆之交。他厌恶官场逢迎,向往文友切磋。汉族文人对他以自己人相待。这是他所以能参与《红楼梦》创作的主要原因。 
    程伟元在乾隆后期找到的所谓《红楼梦》后四十回残稿,可能就是袁于令、洪生、查继佐、吴梅村、孔尚任、曹寅、曹雪芹等人集体创作的这个《风月宝鉴》(其实就是《红楼梦》),然后交给高鹗厘剔整理,与《红楼梦》前八十回合并出版。这种设想最为合理。 

    既然扯曹寅扯远了,干脆再扯几句孔尚任和他的《桃花扇》。《桃花扇》恰好成书于康熙四十三年,与《红楼梦》几乎同时问世。一般认为《桃花扇》叙情是表,感慨国家兴亡是里。在人物设置与写作手法上,两者多有相合之处。《桃花扇》以阴阳为出发,《红楼梦》也是如此。《桃花扇》有正邪两类人物,有出世入世两个总纲人物。《红楼梦》与《桃花扇》雷同,也有真假(甄贾)与满汉(僧道)两类人物。 

    近乎同时的《红楼梦》与《桃花扇》都是同样的主题。偏偏《红楼梦》就难以得到红学界的认可,非要将他搞成家事与爱情悲剧不可。真真令人费解也?? 
    西楼居士并未在书中署自己的名字,正象空空道人、情僧、孔梅溪、吴玉峰、曹雪芹等都没有直署自己的真名实姓一样,可见他也不是欺世盗名之辈,应该对他与他们都作出公正的历史评价。而他们中的任何人都没有将《红楼梦》写成自己家事的丝毫意思。大家共同隐写的是国家民族的头等大事——因为谁的家庭里也不可能出现“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那样悲惨壮烈的历史画面。曹寅家没有,洪生家没有,其他文人墨客家里也不会有。因为家庭的小院子,盛不下“如山”的白骨。 

    胡适周汝昌将珠穆朗玛搬到曹家去是徒劳的。土默热将珠穆朗玛搬到洪家去,同样是徒劳的。李清照一个女人的愁,还说“犹恐鉴湖蚱蜢舟,载不动几多愁。”——何况是全中华民族的愁?? 
    只有如此理解问题,有关《红楼梦》的云山雾罩的谜团,才有望万流归宗,汇合到中华文明这个汪洋大海里来,从而结束“越研究越糊涂”的混乱局面。瞎子摸象的各路红学研究者,才有坐在一起“挥老拳”与“话友情”的可能性。 
    未经后人改动的《红楼梦》后四十回,即《风月宝鉴》初稿本的后四十回。 
    《戚本石头记》与《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是被后人改动的《风月宝鉴》即《红楼梦》前八十回。 
    换句话说:不是后四十回被后人改动了,而是前八十回被后人多次改动了。 
    这才是《红楼梦》三百年来本末倒置的风雨历程。 

    《金玉缘》这一书名跟西山“曹雪芹”无关,而是程高及其后的书商为躲避满清统治阶层的查禁所用的书名。 
    《金玉缘》是《风月宝鉴》后四十回的换名,因为《金玉缘》前三回与《红楼梦》后四十回浑然一体,没有半点破绽,而《红楼梦》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却有明显不合之处。改动前八十回者是西山“曹雪芹”与“脂砚斋”者流。故能断定《风月宝鉴》是《红楼梦》一书的初稿本。也能断定《红楼梦》后四十回是高鹗从《风月宝鉴》初稿本中嫁接而成。它绝对不是伪作。《金玉缘》白纸黑字。只要将两书对照着读一读,一切就会明白。《金玉缘》、《日下新书》、《正法眼藏五十三参》、《儿女英雄传》是历史旧账,不是现代人作伪。 

    关键问题是《金玉缘》小说人物的名字与诗词曲赋对联谶语等。高兰墅比附着《红楼梦》原文改动了。高兰墅不知道其中的隐射意义。幸亏《红楼梦》后四十回里没有改动。否则,高兰墅也从历史功臣,变为了历史罪人矣。 
    


    5楼2005-01-27 23:29
    回复
      • 60.5.38.*
      有一定道理


      7楼2005-02-25 14:54
      回复
        • 218.23.86.*
        应该说是《红楼梦》脱胎于《金玉缘》。《金玉缘》与《红楼梦》皆为曹雪芹所作,《红楼梦》是在《金玉缘》基础上改写而成,但只改写到前八十回,后四十回是高鹗在曹公去世后将《金玉缘》后四十回改写后嫁接到前八十回之后使其成为全书。细细比较两书的后四十回,便知端的


        8楼2005-03-04 09:37
        回复
          • 218.12.33.*
          楼上的说的好


          9楼2005-03-06 12:02
          回复
            • 219.148.54.*
            有道理


            11楼2005-03-13 22: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