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吧 关注:4,926贴子:67,972
  • 13回复贴,共1

马孟龙:汉简《功令》所见雁门郡、代郡、定襄郡建置沿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文转自公众号“先秦秦汉史”,发布时间是2024年3月29日。原标题是 “ 张家山336号汉墓竹简《功令》所见雁门郡、代郡、定襄郡建置沿革 ”。
根据文末注释,本文应发表在《中国文字博物馆集刊(第四辑)》。该刊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出版时间是2023年。
——————————————————————————
摘要:新近公布的张家山336号汉墓竹简《功令》载录有丰富的汉初政区建制信息。《功令》四条令文显示汉廷直辖雁门郡、代郡,反映的是文帝元年至二年二月的政区建制,四条令文即颁布于这一时段内。关于西汉定襄郡置年,学界有高帝时期、武帝元朔年间两种看法。《功令》三条令文表明文帝元年仍无定襄郡,可以彻底排除高帝置郡的可能。这进一步表明《汉书·地理志》郡国沿革注记之“高帝置”可信度较低。
关键词:张家山336号汉墓竹简,《功令》,雁门郡,代郡,定襄郡


IP属地:北京1楼2024-03-29 17:31回复
    引言
    传世汉代文献对西汉郡级政区建置沿革载录有限。东汉史家班固在《汉书·地理志》(以下简称《汉志》)103郡国条目下注记建置沿革,是后世理解西汉郡级政区演变的基础。上世纪初,王国维指出《汉志》郡国注记错误甚多,改用《史记》《汉书》重新考订汉郡建置,为西汉政区研究打开全新局面。[1]后历经学者数十年努力,逐渐构建起全新西汉郡级政区演变体系。[2]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一体系中的很多认识基于逻辑推理,未必符合西汉历史实况。本世纪以来,大量出土文献的公布,提供了宝贵的汉初政区建制信息,对于重新理解汉郡建置沿革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意义。


    IP属地:北京2楼2024-03-29 17:33
    回复
      刚刚公布的张家山336号汉墓竹简《功令》(以下简称《功令》),[3]集中收录了102条西汉初年颁行的令文,其中涉及大量政区地理信息,可以深化学界对某些汉郡建置沿革的认识。本文即以《功令》第“卌” “五十三”、“八十七”、“百二” 四条令文所见汉郡建制信息为基础,集中讨论汉初雁门郡、代郡建置沿革,以及定襄郡的始置年代,希望能够推进相关问题的研究。
      为方便后文讨论,现将四条令文引述如下:
      ————————————————————————————
      卌 其令匈奴公主傅(附)中府居匈奴盈四岁、令史二岁,更。令史除,(雁)门代赐劳如视事日数。(简97)
      ————————————————————————————
      五十三 陇西、北地、上郡、云中郡、雁门、代郡军吏、军吏丞、城塞尉、边县令、尉,年长及能不宜其官者,辄言状丞相、(简113)御史。徙塞士吏、候长,郡自调之。塞尉史、候史县调之。有缺当补者,年五十以上勿用,用其次。(简114)丞尉以上老不能治者,二千石官免之。戊(简115)


      IP属地:北京3楼2024-03-29 17:36
      回复
        八十七 为有轻车郡卒长员郡一人,以谁(推)卒长第高功多者补,为劾(刻)印。车令缺以郡卒长补,郡卒长(简144)缺以谁(推)卒长补。郡有车令者,毋补卒长。有卒长者,亦毋补车令。陇西、北地、上郡、云中、(&)(雁)门、代郡(简145)节(即)有㤂(急),轻车各分诣其守、尉,请勿为置车令、卒长。·制曰:郡有轻车而毋令者,皆为置卒长,它(简146)如请,可。(简147)
        —————————————————————————
        百二 丞相、御史请,陇西、北地、上郡、云中、雁门、代郡备塞军吏、令史视事盈十岁,移功劳居县。居县令史(简183)有秩乘车以上功劳次当补其家居县缺者,皆调徙之。(简184)[4]
        —————————————————————————
        整理者对令“卌”的标点值得商榷,“雁门”后的“代”应指“代郡”,故“雁门代”当分断,且与前文“令史除”连读,作“令史除雁门、代”,意为由雁门、代郡派遣令史接替任期满两年的匈奴公主傅令史。以下讨论引用“卌”令,即基于“令史除雁门、代,赐劳如视事日数”之理解。


        IP属地:北京4楼2024-03-29 17:37
        回复
          (二)文帝初年雁门郡、代郡短暂属汉
          《汉志》雁门郡、代郡皆注“秦置”。相家巷秦封泥有“代马”、“代马丞印”,[5]里耶秦简有“雁门泰守府”,[6]可证两郡确为秦郡。《汉书·高帝纪》六年春正月“壬子,以云中、雁门、代郡五十三县立兄宜信侯喜为代王”[7]。此后刘邦子刘如意、刘恒先后任代王。[8]高帝十一年,刘邦封皇子刘恒,对代国封域进行调整。《汉书·高帝纪》载录高帝十一年正月封置代国诏书:
          代地居常山之北,与夷狄边,赵乃从山南有之,远,数有胡寇,难以为国。颇取山南太原之地益属代,代之云中以西为云中郡,则代受边寇益少矣。王、相国、通侯、吏二千石择可立为代王者。[10-1]


          IP属地:北京5楼2024-03-29 17:38
          回复
            据诏书,刘邦把太原郡益封代国,而将云中郡收为汉郡,自此代国有太原、雁门、代三郡(周振鹤的理解与此不同,详见后文)。至于雁门、代郡收为汉郡的时间,史籍并无明确记录。《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吴楚时,前后诸侯或以適削地,是以燕、代无北边郡,吴、淮南、长沙无南边郡”。[10]司马迁称吴楚之乱后“燕、代无北边郡”,可知汉廷收夺代国边郡。但对于汉廷收夺代国之郡目,前人却有不同理解。全祖望《郡国分命讹失》曰:
            (雁门郡)高帝三年属汉;四年仍属赵国;六年属代国。景帝后以边郡收。属并州。
            (代郡)高帝三年属汉;六年仍为代国。武帝元鼎三年复故。属幽州。[11]


            IP属地:北京6楼2024-03-29 17:39
            回复
              全祖望认为景帝三年收夺代国边郡仅有雁门郡,代郡之收在元鼎三年代王更封为清河王时。王国维《汉郡考》曰:“是岁(景帝三年)七国反,既平其地,又以其余威削诸侯,于是……得太原、雁门于代”[12],认为景帝三年收夺代国之雁门郡、太原郡,代郡之收亦在汉武帝元鼎三年。全祖望、王国维都认为景帝三年收夺代国之边郡不包括代郡,应是以为代国之置必以代郡为基础。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文帝四年“代国”栏曰:“太原王参更号为代王三年,实居太原,是为孝王”。[13]又《史记·梁孝王世家》曰:“二岁,徙代王为淮阳王。以代尽与太原王,号曰代王。”[14]可见文帝四年的王国封域调整乃是将代国并入太原国,太原王改称“代王”,代王刘参仍居太原郡。武帝初年,从代国析置的代王子侯国都分布在太原郡周边,进一步证明代王居于太原郡。[15]七国之乱后,汉景帝收夺王国边郡,目的是断绝诸侯王国与蛮夷交通,地处“边郡”的代郡自然在收夺之列。周振鹤称景帝三年汉廷收夺代国之雁门郡、代郡,[16]是可信的。


              IP属地:北京7楼2024-03-29 17:44
              回复
                虽然前人对代郡收归汉廷的时间认识不同,但雁门郡、代郡在景帝三年之后成为汉郡是各家的共识。然而前举《功令》四条令文皆出现雁门郡、代郡。令 “卌” 规定雁门、代郡派遣令史接替任期满两年的匈奴公主傅令史。汉派往匈奴的和亲公主属官由汉朝任命,应在汉朝职官系统内迁调。而令“五十三”、“八十七”、“百二”更是将雁门郡、代郡与陇西、北地、上郡、云中郡等汉郡排列在一起,统一规定诸郡军吏的任命迁调和功劳折算。这些都表明四条令文制定之时,雁门郡、代郡已是汉郡。整理者指出,张家山336号汉墓竹简《功令》“编成年代当在汉文帝二年至七年之间”。[17]因此,《功令》绝对不可能出现景帝三年以后的政区建制。《功令》四条令文表明,文帝初年雁门郡、代郡已经属汉朝直辖。


                IP属地:北京8楼2024-03-29 17:45
                回复
                  依据《功令》是否可以断言景帝三年以前雁门郡、代郡已由汉廷直辖?结合史籍记载,这种看法不能成立。文帝二年二月乙卯,文帝封皇子刘武为代王,刘参为太原王。[18]太原王刘参封域为太原郡,代王刘武封域应为雁门郡、代郡,若文帝二年以后雁门郡、代郡属汉,则无代国存在的空间。又文帝四年调整皇子封国封域“徙代王为淮阳王。以代尽与太原王,号曰代王”,明确提到把代国封域并入太原国,更太原国为代国。故文帝四年之后,雁门郡、代郡当属代国所有,这与《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所“(景帝三年)是以燕、代无北边郡”正相对应,实际表明文帝二年二月乙卯至景帝三年雁门郡、代郡属代国,而非汉郡。


                  IP属地:北京9楼2024-03-29 17:46
                  回复
                    《功令》所见汉廷直辖雁门郡、代郡只能是文帝二月乙卯之前的政区建制。那么是否惠帝、吕后时期汉廷收夺代国之雁门郡、代郡呢?完整记录吕后元年四月汉朝政区建制的张家山247号汉墓竹简《二年律令·秩律》显示,汉朝并不辖有雁门郡、代郡,[19]表明惠帝时期的代国仍辖有两郡。进而言之,吕后七年秋吕后欲徙代王刘恒为赵王,“代王谢,愿守代边”。[20]刘恒以“守代边”辞谢,说明代国仍有雁门郡、代郡,否则难以称“边”,表明直至吕后七年秋,雁门郡、代郡仍非汉朝所有。雁门郡、代郡属汉只能在吕后七年秋至文帝二年二月乙卯之间。


                    IP属地:北京10楼2024-03-29 17:47
                    回复
                      在这有限的两年多时间内,代王刘恒入主长安即皇帝位,尤为引人瞩目。吕后八年后九月,代王刘恒受功臣集团之邀,前往长安即皇帝位。当代王刘恒成为皇帝后,代国的情况如何,以往并未引起注意。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所附《西汉郡国沿革表》“文帝元年”栏把雁门郡、代郡仍标属代国,应是认为刘恒即皇帝位后,仍存在代国。而《中国行政区划通史·秦汉卷》则描述两郡沿革为“文帝元年(前179),代国除,复为汉郡”。[21]《功令》表明,刘恒即皇帝位后,代国建置已撤销,雁门、代两郡皆转为汉郡,直至文帝二年二月重新成为代国封域。这表明《中国行政区划通史·秦汉卷》对雁门、代郡建置沿革的理解是正确的。这四条令文颁布的时间也可以凭借雁门、代郡建置沿革精确限定在文帝元年十月至二年二月之间。


                      IP属地:北京11楼2024-03-29 17:47
                      回复
                        注释
                        [1] 王国维:《汉郡考》,《观堂集林》卷十二,中华书局1959年,第542-556页。
                        [2] 上世纪80年代,周振鹤先生完整复原了西汉时期郡国级政区演变过程。(《西汉政区地理》,人民出版社1987年)。此后周先生后对其复原方案不断完善,汇集收入《中国行政区划通史·秦汉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年)。笔者也在周先生先前研究成果基础上,重新梳理了汉高帝五年至汉武帝太初元年的郡国级政区建置沿革(见《西汉侯国地理(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年),其中对某些郡国的建置沿革的理解与周先生不同。


                        IP属地:北京12楼2024-03-29 17:51
                        回复
                          [3] 彭浩主编:《张家山汉墓竹简[336号墓]》,文物出版社2022年。
                          [4] 彭浩主编:《张家山汉墓竹简[336号墓]》,第113、116、120、125页。
                          [5] 刘瑞主编:《秦封泥集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年,第91&-921页。
                          [6] 陈伟主编:《里耶秦简牍校释》第一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44页。
                          [7] 《汉书》卷一《高帝纪》,中华书局1964年,第61页。
                          [8] 《汉书》卷一《高帝纪》,第63、70页。
                          [9] 《汉书》卷一《高帝纪》,第70页。
                          [10] 《史记》卷一七《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中华书局195&年,第803页。
                          [11] 〔清〕全祖望:《汉书地理志稽疑》卷二,朱铸禹:《全祖望集汇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2515页。


                          IP属地:北京13楼2024-03-29 17:52
                          回复
                            [12] 王国维:《汉郡考》,《观堂集林》卷十二,第550页。
                            [13] 《史记》卷一七《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第82&-830页。
                            [14] 《史记》卷五八《梁孝王世家》,第2081页。
                            [15] 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第74页;拙著:《西汉侯国地理(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年,第316-317页。
                            [16] 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第73页。
                            [17] 彭浩主编:《张家山汉墓竹简[336号墓]》,第95页。
                            [18] 《史记》卷一七《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第827-828页;《汉书》卷一四《诸侯王表》,第406、409页。
                            [19] 拙文:《张家山汉简〈秩律〉与吕后元年汉朝政区复原》,《出土文献》2021年第3期。
                            [20] 《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第404页。
                            [21] 周振鹤、李晓杰、张莉:《中国行政区划通史·秦汉卷》,第469、471页。


                            IP属地:北京14楼2024-03-29 17: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