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小曼吧 关注:3,071贴子:29,142
  • 11回复贴,共1

《真爱》第四辑|赵贤德:陆小曼《皇家饭店》的艺术成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陆小曼《皇家饭店》的艺术成就 赵贤德
摘要:《皇家饭店》是陆小曼唯一的一部短篇小说。小说取得了一定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是故事情节曲折化,人物形象原型化,各种描写细腻化,问题提出深刻化。遗憾的是陆小曼中晚年没有坚持用文字表达自己或他人的人生或现实生活。关键词:陆小曼,皇家饭店,唯一小说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3-29 18:43回复
    《皇家饭店》是陆小曼应邀完成的一部文学作品,是不顾“酷热甚于往年”的辛苦,忍着病痛,奋力完成的一部唯一传世的小说。1947年10月收入著名作家赵清阁编的《中国现代女作家小说专辑———〈无题集〉》。而在《无题集》中收录的12篇作品中,《皇家饭店》被公认为是最优秀的作品,另外11位女作家是冰心、袁昌英、冯沅君、苏雪林、谢冰莹、陆晶清、沉樱、风子、罗洪、王莹和赵清阁。陆小曼在写《皇家饭店》这篇小说时,曾给赵清阁写信说:“今夏酷热甚于往年,常人都汗出如浆,我反关窗闭户,僵卧床中,气喘身热,汗如雨下,日夜无停时,真是苦不堪言。本拟南京归来即将余稿写完奉上,不想忽发喘病,每日只能坐卧,无力握笔,不知再等两星期可否?我不敢道歉,我愿受责。”当时,陆小曼的心态极其消沉,她闭门谢客,整日躺在床上与吸食鸦片。赵清阁的邀请,逼得陆小曼写出了这篇小说。由于一些特殊的历史原因,这部作品很长一段时间不为读者所重视,直到1989年10月《无题集》再版时,陆小曼的文学造诣及其文学地位才开始得到学界的审视,我们从陆小曼唯一的一部小说《皇家饭店》的艺术成就可见一斑。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3-29 18:44
    回复
      一、故事情节曲折化
      作品一开始就直奔主题和主要人物,小说中的主人公婉贞,是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女性,但迫于生计到皇家饭店舞厅的女子休憩室内做职员。在短短两天工作中,她目睹了出入舞厅各色人等的丑态,反复思考人生后决定辞职。这个辞职决心是很大的,因为当时她家的二宝正在家里发着高烧呢。一般来说,一个做母亲的为了赚钱给孩子治病,什么酸甜苦辣咸都能承担的。可是该小说的情节是非常曲折的。婉贞在饭店做了深入思考之后决定辞职,而且似乎觉得自己是一个幸运儿。小说的最后写道:“这时候她倒一身轻松了许多、也不愁,也不急,想明白了。她站起来很快的就一直往大门外边走去,连头也不回顾一下身后满布着霓虹灯的舞场。一直走出大门叫了一辆黄包车,坐在上面,很悠闲的迎着晚风往家门走去,神情完全和刚来时不一样,她只觉得自己还是一个天下十分幸运的人呢!”这个结尾是谁都不会想到的,所以我们说作者是将故事情节曲折化了。整个故事通过对几个烟花女人的心理和眼神描写,揭露了十里洋场繁华背后的真实场景,突出了主人公“婉贞”的不染污的主题。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3-29 18:44
      回复
        二、人物形象原型化
        陆小曼的这篇唯一的小说,取材自然离不开她曾经历过的生活。读到这个小说,我总觉得小说中的婉贞的原型是陆小曼,小说材料一定是陆小曼年轻的时候在舞厅里的所见所闻,因为她年轻时家庭经济条件优越,自己美丽大方,是舞厅里或者文艺圈里大家都羡慕追求的美女,所以她在舞厅里当然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当然这个情节也有可能就是陆小曼自身的生活写照。1941年陆小曼由于生活比较困难,她和翁瑞午不得不在上海大新公司楼上开画展卖画换钱,这同主人公婉贞迫于生计而要到皇家饭店站柜台何其相似。婉贞是为了赚钱给儿子看病,陆小曼赚钱是为了生活或者说是为了生存。小说情节里可以看出陆小曼的影子。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3-29 18:45
        回复
          三、语言描写生活化
          也许女人天生比较敏感,自然对人物情节故事的观察描写比较细腻,尤其是对舞厅里的各色女人的语言描写比较生活化,这些语言就好像是我们身边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对话。如:她一见这位少妇在那儿哼皮黄,就立刻带着笑容走到她的身边,很亲热的站在她背后,将手往她肩上一抱,看着镜子里的脸庞说:“可了不得!已经够美的了,还要添颜色做甚么,你没有见乔奇吃饭的时候两个眼睛都直了么?连朱先生给他斟酒他都没有看见。你再化妆他就迷死了!快给我省省罢!”“你看你这一大串,再说不完了。甚么事到了你嘴里,就没有个好听的。你倒不说你自己洗一个脸要洗一两个钟头,穿一件衣服不知道要左看右看的看多久!我现在这儿想一件事情!你不要乱闹,我们谈一点正经好不好?”……“得了!我的好小姐、你别再给我为难了,就算你赏我一次面子,我已经在别人面前说下了大话、别人请不到的我一定请得到,你这么一来不是叫我难为情么?”说到此地,再将声音放低着好像很郑重似的——“况且等一忽儿部长还亲自来跳舞呢!给他知道了你摆这么大架子,不太好,说不定一生气,就许给你记一个大过、或者来一个撤职,那多没有意思呀!你陪他坐一忽儿又不损失甚么、他一高兴立刻给你加薪,升级都不成问题。你想想看,别人想亲近他还没有机会呢,你有这样好的机会还要推三推四的,简直成了傻子了。”她连说带诱的一大串,说得那个小姑娘也低了头一声不响的,十分意动。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3-29 18:46
          回复
            舞厅里女人的这些对话就是现实生活语言的真实描写。这种生活化的语言描写在小说中比比皆是。想想陆小曼在徐志摩去世前在大上海十里洋场舞池里的生活,这些语言也应该不会是凭空捏造的。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3-29 18:46
            回复
              四、动作描写细腻化
              小说有人物,有情节,自然有动作行为。动作行为的描写水平怎么样也可以看出小说作者的人物刻画的功底。陆小曼在这部小说中有多次关于动作行为的细节描写,这些描写非常细腻。如:这时候门外一阵嬉笑的声音,接着四五个女人推开了门,连说带笑的闯了进来,乱嘈嘈的都往里间走。只有一个瘦长的少妇还没有走进去,就改了主意,一个人先向外屋的四周看了一眼,向婉贞,静静的看了一会儿,然后慢步走向梳妆台,在镜子面前一站,看着镜子里自己那丰满的面庞,同不瘦不胖的身段,做了一个高傲的微笑;再向前一步,拿起木梳轻轻的将面前儿根乱发往上梳了一梳,再左顾右盼的端详一会儿,低头开了皮包拿出唇膏再加上几分颜色,同时口里悠悠然的轻轻哼着“起解”的一段快板,好像身边一个人也没有似的。又如:她正在迷迷糊糊的想着,忽然开门的声音惊醒了她,只见一个少女,像一个十七八岁还没有出学校门似的。急匆匆的,晃晃荡荡的好像吃醉了酒连路都走不成的样子,连跑带逃的撑着了沙发的背,随势倒在里面,两只手遮住了自己的脸,两肩耸动着又像是哭,又像是喘。一系列的动作行为描写得非常细腻,将这些女人的神态描写的活灵活现女人感情本身就很细腻,加以陆小曼有舞厅生活的经验,所以她描写舞厅女人的生活自然也很细腻。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3-29 18:46
              回复
                五、外表描写妖冶化
                小说人物的外表或说是肖像描写也是人物描写很重要的内容。《皇家饭店》因为是写的一群女人,自然少不了女人外貌的描写。同样是外貌的描写,不同职业的人物都是不一样的。《皇家饭店》里作者尽量将这些女人的外表妖冶化。如:她正胡思乱想,门口已经又闯进来一个披黑皮大衣的女人。一进来就急急忙忙将大衣拿下交给站在门口的小红,嘴里一直哼着英文的风流寡妇调儿。走到镜台前时,婉贞借着粉红色的灯光细看了看她,可真美!婉贞都有点儿不信,世界上会有这样漂亮的女人!长得不瘦不胖不长不短,穿了一身黑丝绒的西式晚礼服,红腰,长裙,银色皮鞋。衣领口稍微露出一点雪白的肉,脸上洁净得毫无斑痕,两颗又大又亮的眼睛表现出她的聪明与活泼。她亭亭玉立的站在镜台面前梳着两肩上披下来的长发,实在动人!她好像有点酒意,笑眯眯的看着镜子做表情,那样子好像得意的忘了形!可是从她的眼神里也可以看出她的心相当的乱。这时候她忽然把正在加唇膏的手立刻停下来,而对着那只结婚戒指发愣!脸上现出一种为难的样子,大约有一分钟工夫,她才狡猾的微笑着将戒指取下来,开开皮包轻轻的往里面一掷。这一段文字将披黑皮大衣的女人的外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描写。除了外表描写之外,同样还有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等,都是为了刻画舞厅那些女人的妖冶。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3-29 18:47
                回复
                  六、贫富对比鲜明化
                  《皇家饭店》这篇小说内容相当朴素,那何止是素朴,几乎近乎自然。小说内容和表达朴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此时的陆小曼,已四十多岁了,曾经盛名的一代名媛,虽谈不上美人迟暮,但也风华褪去,再加上沧桑遍历,伤痛附心,都使她自觉不自觉归于平实素淡。当然,小说的内容,女主角婉贞的视角,也决定了小说内容朴素的选择。该小说通过穷人的生活和富人的生活两个世界的鲜明对比,反映出那个时代阶级分化非常明显的。一个是婉贞们的世界,清苦,卑微,无奈,愤怒,但又不无希望;一个是皇家饭店里那些贵妇们的世界,浮靡,贪婪,无耻,堕落,在强烈的光照中哗哗晦暗下去。
                  两个世界,那么近,又那么远,彼此冲撞,又折射,都使另一世界更为豁朗。而交织之时的抖颤,分外具有戏剧和人性世情的紧张。
                  小说的中心场景,是沪上所谓上流社会聚集之所的皇家饭店。这里出入的都是官员、商贾、贵妇、交际花,他们在此纸醉金迷,笙歌不休。而婉贞这个清寒的知识分子女性,她的清操和贞静,无奈和倔强,陆小曼还是把握得相当确切,婉贞在那些颓败虚无的一掷千金地依靠男人生活的交际花的反衬之下,益发显得楚楚可怜。
                  小说结尾观点也很鲜明,作者没有俗套地让婉贞无奈中步入风尘,也没让她脱离现实孤注一掷地清高,而是于反复挣扎中让她变得清醒,向死而生,在那个梦般的夜间,重新把自己有些弯曲的灵魂,一点点给扶了起来,使小说在尾声给人以希望。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3-29 18:47
                  回复
                    七、问题提出深刻化
                    小说给我们最深刻的一个印象就是婉贞自言自语的感叹“同是人就这么不平等”这样一个命题。原文是:这时候李太太可急了,立刻追上去拉她说:“噫,林老板!你不是答应我们今儿晚上跳完舞到我家里去玩个通宵的么?怎么一会儿又要排戏呢?”那瘦女人向胖女人瞟了一眼,二人相对着会心一笑,对婉贞说了一声“对不住”就跟着低声叽叽咕咕的说着话走出去了。婉贞看着她们这种情形,心里说不出的难过,想到她们有钱就可以随便乱玩,而她不要说玩,就是连正经用途也付不出,同是人就这么不平等。我觉得陆小曼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很深刻的问题,那就是“同是人就这么不平等”这样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其实在那个时代那有什么平等可言啊,陆小曼自己是出身名门,早年的日子过得风花雪月,风调雨顺,莺莺燕燕的。可是自从徐志摩去世后,伤心过度,加以自己身体本身不好,还抽大烟,生活陷入困顿,我想陆小曼应该也思考过“社会平等与否”这么严肃的一个问题。她生于20世纪初,走过清政府、北洋政府、国民政府统治的黑暗时期,陆小曼对社会的不平和跌宕痛心疾首。婉贞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子,一毕业出校就结了婚,婚后一年便生下了一个女孩子。1922年,刚过20岁的陆小曼离开圣心学堂,和王赓结婚,这段婚姻只持续了短暂的三年。因为自身早期婚姻不幸,对于旧社会这样过早的婚姻,陆小曼是持悲观的态度。所以过早步入婚姻围城的婉贞,不得不在婚后面对纷至沓来的生活悲剧。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3-29 18:48
                    回复
                      也许正是因为思考过这个问题,所以《皇家饭店》这篇小说完成后,陆小曼的人生发生了重要的转折。“生命稻草”《皇家饭店》,给她暗淡的后半生带来重生的力量,在赵清阁和另一位友人赵家璧合力规劝下,她戒掉了鸦片烟,摆脱消沉,一面同疾病作斗争,一面坚持挥毫作画。总之,《皇家饭店》是一篇结构布局紧凑、情节曲折多变、故事进展环环相扣、高潮低潮相间、波澜起伏的小说。小说对人物心理刻画的细腻入微,对人物形象的生动描写,让人边读边自然而然地对小说中的情景和人物形象翩翩联想。赵清阁格外偏爱《皇家饭店》,她赞扬《皇家饭店》:“描写细腻.技巧新颖,读之令人恍入其境,且富有戏剧意味。”可惜的是,《皇家饭店》既是陆小曼的第一篇小说,也是最后一篇小说。从此以后,陆小曼再也没有写过小说这样的文学作品,这真是莫大的遗憾。凭她的旧学功底和所受的新式教育,她完全可以做到的。如果她能够继续克服身体的疼痛,转移注意力,专注文学创作,哪怕是一些回忆录或自传体的撰写,也会给中国新文学史料增添一些宝贵的东西。可惜历史不能假设,只有遗憾。
                      (作者:江苏理工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3-29 18:49
                      回复
                        原文刊于《真爱 陆小曼 徐志摩 日记、书信、诗文解读》P269-P274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3-29 18: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