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吧 关注:4,927贴子:68,003
  • 15回复贴,共1

但昌武:西汉广汉郡始置年代考(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二 、广汉郡非汉高帝所置
《二年律令·秩律》是张家山汉墓247号墓中出土的重要简牍文献,载录了西汉吕后初期汉辖区(包括巴蜀地区)的县邑。前辈学者通过研究,发现《秩律》中同郡之县多排在一起,这一规律性认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而马孟龙先生认为,《秩律》中巴、蜀、广汉三郡的县邑并不符合上述排列规律,可能表明当时并无广汉郡。此推测是有道理的,特别是《秩律》新近释出的部分巴蜀地区县名,使这一现象表现得更明显。此处以《秩律》巴蜀地区八百石县邑为例:
简447:……胊忍、郪、资中、阆中、临邛、新都、武阳、梓潼、涪……


IP属地:北京1楼2024-04-02 18:09回复
    据周振鹤先生所考,“初置时的广汉郡不但有《汉志》广汉郡全部(除北部阴平等三道),还包括犍为郡北部(至江水南岸一带)”。周先生推测广汉郡不包括北部阴平三道是以为此地区属白马诸氐,但《秩律》反映,吕后时期实有阴平道与甸氐道的存在。同时,初置时的广汉郡可能并不包括南安、武阳等县。《华阳国志》载:“建元六年,分蜀、广汉置犍为郡。”任乃强先生注:“《巴志》已云:‘高帝分巴、蜀置广汉郡。武帝又两割置犍为郡。’谓牛鞞、资中初属广汉,后与蜀郡之武阳、南安、僰道为犍为郡也。”即犍为郡的江北之县原本分属蜀、广汉二郡,其中武阳、南安等县乃属蜀郡。蜀郡之县近江水(今岷江)而广汉郡属县近湔水(今沱江)的分布格局也符合自然地理与交通地理之形势(见图1)。


    IP属地:北京2楼2024-04-03 02:04
    收起回复
      辨清置广汉郡之后的巴蜀政区格局,再来看八百石县的排列情况(见表1)
      表1 广汉郡存在前提下八百石县邑排列情况表


      IP属地:北京3楼2024-04-03 02:07
      回复
        很明显,巴、蜀、广汉三郡之属县相互交错,与《秩律》的排列规律完全不符。周波先生发现“郪、资中”夹在巴郡县邑之中,故大胆推断此二县属巴郡。张莉则在此基础上又将武阳县定在广汉郡,以解释此九县排列“混乱”的现象。新出《中国行政区划通史(秦汉卷)》即采纳张莉之说,又以此得出广汉郡乃析蜀郡而初置的结论。此类判断并无史料依据,亦与史书的记载相悖,恐不可取。而且郪与资中若属巴郡则武阳县孤悬于广汉郡之南,武阳若属广汉,则蜀之南安县亦与蜀郡北部隔绝,都不符合行政区划的常理。但如果此时只有巴、蜀二郡,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IP属地:北京4楼2024-04-03 02:08
        回复
          未置广汉郡之前,巴郡四至为:“东至鱼腹,西至僰道,北接汉中,南极黔涪。”即其西南部有僰道、江阳等地,因此同位于湔水下游的郪、资中也有可能属巴郡。而巴郡的西北部并未有辖域变化,一如《志》载。则胊忍、郪、资中、阆中四县属巴,其它五县皆属蜀。如此,八百石县名排列与《秩律》的文本规律完全相符(见表2)。
          表2 广汉郡不存在前提下八百石县邑排列情况表


          IP属地:北京5楼2024-04-03 02:09
          回复
            图2 置广汉郡前的巴蜀政区格局


            IP属地:北京6楼2024-04-03 02:11
            回复
              所以,从八百石县邑的排列来分析,《秩律》成文当在置广汉郡之前,换言之,在吕后二年(前186年)之前尚未置有广汉郡。因此,高帝六年(前201年)置广汉郡之说恐怕有误。
              除了《秩律》的记载外,还有其它证据表明广汉郡非高帝所置。其一,《二年律令·行书律》载:
              ——————————————————————————
              复蜀、巴、汉中、下辨、故道及&中五邮,邮人勿令徭戍,毋事其户,毋租其田一顷,毋令出租、刍稾。
              ——————————————————————————
              《二年律令·行书律》是吕后时期关于文书传递的法律,蔡万进先生解读此条法律称:“蜀、巴、汉中山高路险,汉初因交通设施恢复有限,邮人劳动强度大,为保证国&&令畅通,特别颁律规定蜀、汉中等地邮人不出徭戍,不出租赋,专职传递文书。”其说有理。


              IP属地:北京7楼2024-04-03 02:14
              回复
                值得注意的是,这条法律的覆盖范围基本上是蜀汉地区以及陇西、内史部分县道,但其中没有广汉郡。同时,简文写作“蜀、巴”而非“巴蜀”,可见此处仅指蜀郡与巴郡,而不是巴蜀地区,也可以排除广汉郡隐含其中的可能性。广汉郡不在其中只能有两种解释:一是此时并无广汉郡;二是此时有广汉郡但此郡并不在免除徭役租赋的名单之列。我们认为后者可能性比较小,广汉郡乃割巴、蜀所置,其地形特点与此二郡并无太大不同。广汉郡同样有大面积“山高路险”的山地地区,且这一部分山地地区正好处于关中南下巴蜀的要道上。所以,这条律文不载广汉郡应当是表明吕后二年(前186年)之时并未置广汉郡。


                IP属地:北京8楼2024-04-03 02:15
                回复
                  其二,《史记》中载有高帝晚年的汉十五郡,对此十五郡的辨析也有助于我们探讨广汉郡的设置问题。《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载:
                  汉独有三河、东郡、颍川、南阳,自江陵以西至蜀,北自云中至陇西,与内史凡十五郡,而公主列侯颇食邑其中。
                  ————————————————————————
                  《汉书·诸侯王表》有几近一致的记载,只是改“蜀”为“巴、蜀”。则引文中提到的汉郡有河东、河南、河内、东郡、颍川、南阳、南郡(文中以“江陵”代之)、巴、蜀、云中、陇西、内史共十二郡,剩余的三郡包含在“自江陵以西至蜀,北自云中至陇西”这一地理范围中,而上郡、北地、汉中、广汉四郡皆有可能。但上郡、北地、汉中三郡迄战国至西汉末年一直存在,不见有罢废之记载,而且汉初的《二年律令·行书律》也明确载有以上三郡。可知,上郡、北地、汉中当为剩余三郡,而广汉郡并不存在。


                  IP属地:北京9楼2024-04-03 02:17
                  回复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古今学者对司马迁所描述的汉廷辖域范围多有异&。全祖望认为,依据《汉志》班固自注,广汉、魏郡、武陵三郡皆高帝所置,则当时汉有十八郡。前文已述,《汉志》班固之注可靠性不高,全氏之说也多不为后世所认可。齐召南注意到上党郡始终属汉,应为汉郡,但为拼凑汉郡十五之数,竟强以秦时之三川郡代河南、河内二郡,其误昭然。钱大昕则全依史书的记载(即上文所述之十五郡),并无异见。王国维又指出,东郡、颍川二郡在高帝复置梁、淮阳国时已经罢废,应当排除,而上党郡属汉,亦应添入,故得汉郡十四。谭其骧先生辨析诸说,终以王国维所考为是,但认为当时汉郡数应为十五,故依据前文所说的《汉志》、《华阳国志》、《水经注》的相关记载补入广汉郡,形成新的汉十五郡名单,这也是目前学界的主流观点。又马孟龙先生提出,《史记》所载的“汉十五郡”当是未罢颍川、东二郡之前的政区格局。而“与内史凡十五郡”一句当作“凡十五郡与内史”,即有十六个辖县政区,因此补入上党郡。


                    IP属地:北京10楼2024-04-03 02:18
                    回复


                      IP属地:北京11楼2024-04-03 02:20
                      回复
                        我们认为,《史记》之汉十五郡并非不可信。从“高祖子弟同姓为王者九国,唯独长沙异姓”的记载来看,《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所描述的政区格局应当是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二月之后的,而罢东郡、颍川郡分属梁、淮阳二国的记载在汉高帝十一年(前196年)三月。尽管这两个历史事件仅相距一年,但是这一年间&&&荡,代地之&尚未完全平息,而淮南王、燕王又接连&&。汉初时期,邻近王国地区的汉郡废置频繁,&&变化之时尤甚。东郡、颍川二郡之地尽管在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已经改属诸侯,但是高帝十二年(前195年)收回汉廷的可能性同样是存在的。从《秩律》的记载来看,至迟在吕后初期,以上二郡确已收回,至于时间是否在高帝十二年(前195年),我们没有明确的证据予以否认。


                        IP属地:北京12楼2024-04-03 02:22
                        回复
                          而上党郡也是如此,同样无法排除高帝以上党益封赵国的可能性。众所周知,刘邦向来喜爱赵王刘如意,多次想改立为嗣。赵国原兼有代地,国土广阔,但高帝十一年(前196年)代地另立为国,赵王领土大幅收缩,刘邦因此割&&补偿赵王也并非没有可能。


                          IP属地:北京13楼2024-04-03 02:23
                          回复
                            总之,汉初政区变动频繁,而史书也常存在漏记的现象,《史记》所载的高帝末年十五汉郡可能确实存在。至于马孟龙先生提到“与内史凡十五郡”一句当作“凡十五郡与内史”,这一点目前还没有版本学上的依据,需要等待时间的检验。


                            IP属地:北京14楼2024-04-03 02:24
                            回复
                              退一步讲,如果司马迁混淆了王国区与汉郡区的界线,误记东郡、颍川二郡而漏载上党,那么当时的汉郡之数就不一定是十五了。我们知道,司马迁之所以称汉天子有十五郡,是因为在他所描述的汉廷辖域范围中确实有十五郡。既然前辈学者否定了《史记》所描述的汉廷辖域范围,那么汉郡数目一定为十五的说法又有何凭据呢?全祖望可能正是明了这一点才不拘泥于汉郡的数目,考出汉有十八郡。尽管全氏所考并非全然可信,但他的逻辑是没有问题的。因此,我们不应当为了凑足汉十五郡之数而添入广汉郡。


                              IP属地:北京15楼2024-04-03 02: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