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聋吧 关注:21,960贴子:154,351
  • 0回复贴,共1

广安聪茂健康分享:人们的中耳是怎么样的?中耳的作用有那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耳包括鼓室、咽鼓管、鼓窦和乳突。鼓室居颞骨岩部内,前方借咽鼓管与鼻咽相通,后方借乳突窦与乳突小房连通。鼓室可分为上、下、煎、后、外侧、内侧6壁,内有听小骨、韧带、肌肉、血管和神经等。
1.鼓膜
分隔鼓室与外耳道的灰白色半透明薄膜,呈椭圆形,四周大部分借纤维软骨环嵌附于鼓沟内,大小9mmX8mm,厚度仅约0.1mm。鼓膜在外耳道底部与耳道壁并不垂直,而是向前下方倾斜,即从外耳道后上壁向前下壁。鼓膜由外侧的上皮层、中间纤维层和内侧的粘膜层组成。临床上检查鼓膜时,当光源照射在鼓膜上时可以看到从鼓膜中心到前下部有一条反光区,名光锥。当鼓膜出现病变,光锥变形或者消失。鼓膜呈喇叭状向内凹,中心称为鼓脐。沿鼓脐向上有一条白色条纹,称锤纹,即内侧所附的锤骨柄。在锤骨柄上端顶起鼓膜的部位,有一白色小突起,名锤凸,也称锤骨短突。在锤凸之前及后方各有一皱襞,其前者称前襞,后者称后襞。在此襞上方,鼓膜较松弛,称松弛部,直接附着于颞骨鳞部。在其下方为紧张部,借鼓环嵌于鼓骨之鼓沟内。为了临床记录的需要,常将鼓膜分为四个象限,即沿锤骨柄作一假想直线,另经鼓膜脐作一与其垂直相交的直线,便可将鼓膜分为前上、前下、后上以及后下4个象限区域。
2.听骨链
听小骨是人体最小的3块骨头,在中耳腔内,分别叫做锤骨、砧骨和镫骨。这些听骨由韧带连接并悬挂起来形成听骨链。锤骨柄附在鼓膜上,锤骨头与砧骨头形成锤砧关节,砧骨底与镫骨头形成砧镫关节,镫骨底板由环状韧带固定在卵圆窗上。听骨链利用杠杆原理使来自鼓膜的声能转成机械能,传递到卵圆窗。
中耳的生理作用是换能。换能是将一种能量形式转换成另一种能量形式,中耳通过鼓膜将声能转换为机械能,经听骨链传递,再由镫骨底板将机械能转换为内耳的液态能.中耳还是一种增压器它可使外界传来的声压提高。因为鼓膜面积比卵圆窗大17倍,鼓膜的圆锥形运动方式可使传达声能提高约4倍,而听骨链的杠杆作用可使声压提高1.3倍。因此,声波经过鼓膜、听骨链到达卵圆窗时,声压将被增高,相当于提高声强级30dB。
中耳内有两条非常小的肌肉:鼓膜张肌和镫骨肌.鼓膜张肌收缩时向前向内,使鼓膜向内运动;而镫骨肌收缩时向后向外,使镫骨足板以后缘为支点,前部向外跷起而稍离开前庭窗。人耳在受外界声音或其它种类刺激时,可诱发中耳肌肉的反射性收缩,称为中耳肌的声反射。在250~4000Hz范围内,正常人的镫骨肌反射阈值为70~90dBHL,比纯音听阈高70~90dB,同侧耳镫骨肌反射阈值平均比对侧耳低5dB。正常人对500Hz~1000Hz持续强声所引起的镫骨肌反射,在刺激开始后的10秒内,收缩强度无明显衰减。测定镫骨肌反射的强度与持续时间对蜗后病变的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
3.咽鼓管
咽鼓管是中耳通气引流的唯一途径,也是中耳感染的主要途径。它的一端开口在较高的中耳鼓室腔,另一端开口在较低的鼻咽部。通过咽鼓管在鼻咽部的开口,空气可从外界直接进入中耳腔。如果咽鼓管功能不佳或不通畅,中耳腔就会出现负压或部分真空,导致鼓膜内陷,听骨链功能不佳。负压还可将中耳腔粘膜中的液体渗出到中耳腔,出现中耳积液,导致传导性听力下降。
成人的咽鼓管较长,呈弧形,且向后下方倾斜。儿童咽鼓管相对较短,管腔较大,细菌很容易通过咽鼓管的鼻咽部开口进入中耳腔,引起中耳炎。同时儿童咽鼓管两端开口几乎一样高,管腔平直,从而使中耳腔积液引流困难。咽鼓管平时处于关闭状态,能较好的防止细菌感染,只有在咳嗽、擤鼻涕、打哈欠或吞咽时,咽鼓管才开放。当咽鼓管开放时,根据鼓膜外侧的压力情况,空气或者从中耳流向外界,或者从外界流向中耳,使中耳压力得以平衡。
4.鼓窦
鼓窦为鼓室后上方的含气腔;是鼓室和乳突气房相互交通的枢纽,出生时即存在。鼓窦大小、位置与形态因人而异,并与乳突气化程度密切相关。但幼儿鼓窦位置较浅较高,随着乳突的发展而逐渐向后下移位。
5.乳突及乳突小房
乳突,或者叫乳突骨,是头部两侧的颞骨上的锥形突起。从成年人的耳后可以很容易地感觉到乳突骨,但是小孩子的乳突骨发育不如成年人完全。


IP属地:四川1楼2024-04-03 09:0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