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康吧 关注:340,651贴子:1,907,396
  • 29回复贴,共1

半桶水器材党对于部分尼康器材的使用感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当初接触相机的动机很单纯,就是手机拍不出来肉眼所见:眼睛看着很大,手机拍出来显得很远;容易死黑死白;放大看不清,一片糊。家里有亲戚是玩摄影的,我曾在京东上搜过他的相机型号(好像是80d),残幅大几千、全画幅动辄上万的价格震撼了我的双眼(当时还不知道镜头更贵),于是今后基本就不再考虑,直到刚考完研,闲来无事,偶然的一次机会,了解到很多二手全幅单反和镜头价格已经下来了,开始动了心思......
奈何身处天坑专业,实验室996,很少有时间拍。“入坑”两年多,知道了动态范围、双原生iso、前照背照堆栈等一大堆技术上的东西,却没拍多少照片(沦落到给课题组拍合照,答辩全程录像,给同门的样品拍高清照片放论文里......),器材反而换了不少,二手买进买出,亏了相当一笔。虽然在下平时开销不多,没爆爸妈金币,自己却也没存下几个钱,心生惭愧。正好看到吧里有吧友分享了一些器材经验,于是在下也效仿他,随便分享一点使用感受吧(可能不太准)
现在暂时出尼为佳了,因为舍友用佳能(能蹭他的镜头,我也挺喜欢侧翻屏的),我也没等到z63,不过还是感觉尼康用着习惯些,将来大概还会回归的。目前就用好手中的相机,好好拍照片,记录下生活的点滴吧


IP属地:吉林1楼2024-04-12 17:00回复
    1.尼康d610/d750
    考完研后的假期,b乎给我推了一个“2021年,尼康d610过时了吗”的帖子,让我了解到这台相机。当时是2022年,相机普遍涨价,假期一对一兼职的工资加上之前攒下来的一点,差不多够机身+50 1.8d的价钱,于是借此入坑。
    画质上没什么问题,在有一些光比的场景,尤其能看出区别:手机往往死白,相机能拍出落日的饱满轮廓。这块底在动态范围上,至今仍是领先的。
    锐度上,由于低通和对焦精度问题,拍出来可能略糊,导到电脑上放大到100%数毛比较困难(d750同样如此。印象中有吧友问过这个问题)。不过,对焦整体精准的情况下,比比手机,还是绰绰有余了
    对焦算一个痛点,光照充足时中心点af-s比较稳,外围对焦点精度可能欠缺,不过暗光下就都抓瞎。另外,af-c追焦效率比较一般,对于跑动的人,大概二到三成照片是能用的吧。为了克服这些,在下练就了一手手动对焦
    另外,尼康黄的问题,在d610上是存在的,拍毕业照时,大晴天拍成黄沙漫天的感觉。这是自动白平衡不准的问题,拍raw,后期调整就可以了
    视频等于送的,在下也不专业,不作评价了。。。
    整体来说,对于拍照片的新手,除了追焦一般、没wifi不太好传照片之外,性能是足够的。后来,因为第一次买二手,不懂验机,当时没发现许多暗病,心里难受出掉了。如果不是因为这个,在下应该会用很久,或许也不会陷入器材党之路了
    d750和d610是同一块底,画质上没有显著区别,加强了对焦(39点变成51点了),换了新处理器,高感有一定增强,然后就是加了机内wifi和翻转屏。用得应该会舒服些,不过在下没长期用过,只是试用过几次,就不多评价了


    IP属地:吉林2楼2024-04-12 17:24
    收起回复
      2. af 50 1.8d
      “人类光学精华”,叫小痰盂似乎也行(虽然是佳能的绰号)
      买来配d610用的。塑料外壳(不过卡口好像是金属),不自带对焦马达,因此非常轻便,挂机携带方便。
      对焦看机身马达,速度一般,更适合静物,或者移动不太快的物体
      画质应当说对得起价格吧,二手价四百的大光圈。f1.8全开肉,焦内也会有点化开,收一档光圈会好一些,印象中收到f5.6到f8达到最佳锐度,对于2400万像素还算足够。
      50焦距也比较合适,什么都可以拍一点,入门选这个还是可以的。加预算可以换成原厂的50 1.8g,画质和对焦都有提升


      IP属地:吉林3楼2024-04-12 17:33
      回复
        3. 原厂24-70 2.8G
        毕业季在咸鱼收的,用过一段时间,后来因为检查出有霉,退了(看镜片有没有霉斑一定要用手电筒照着看,自然光下看不见的霉在强光下会现形)
        镜头重,金属镜身,印象中一公斤还要多,装到相机上会头重脚轻,基本告别相机挂脖上的便携或者“文艺范”了
        画质对比人光精还是有提升,2400万像素全开可用,对焦也快了,不过,收到f8小光圈,和后者的画质差距就没那么明显了,反正在下在d610那块2400w像素传感器上是看不太出来
        镜头没防抖,又比较健身,于是在下还是更习惯挂痰盂出门
        原厂的24-70 2.8规格印象中只有两代,一代24-70 2.8g,二代24-70 2.8e,后者贵出前者一倍多,不过只是多了防抖和电磁光圈,画质在部分方面反而退步,于是一代的风评一直也还可以


        IP属地:吉林4楼2024-04-12 17:48
        回复
          有时间再更,近期大概快组会了前排先感谢一下入吧以来小吧给过我的解答和帮助@极幻雪狼


          IP属地:吉林5楼2024-04-12 17:50
          回复
            挺好


            IP属地:浙江6楼2024-04-12 19:40
            回复
              4. z6/z62
              d610退休后在下的下一任机器。单机身来说,重量差距并不太明显(d610/d750半金属半塑料,印象中本也不太重),不过比单反小一圈
              afs对焦精度和暗光对焦算是史诗级增强,不需要手动对焦大法反复确认了。至于追焦,不拍高速物体的话还凑合,如果目标鬼畜移动,疗效还是一般。当然,配合高速连拍拉满,也还算能用的样子
              afc广域人眼识别效果一般,除了对背景不对人,对上人了速度也一般,不如佳能索尼两家锁头挂,我用过几次就没再用了,还是更习惯afs单点
              画质来说,动态范围仍然领先(其实d800和a7r之后的机器,动态范围也就那样了),高感也非常好,iso12800在相机屏幕上还能看,让我十分震撼(d610到3200就差不多了)
              然而,画面锐度很一般,数不了毛,拍人像稍微远点甚至像自带磨皮。一开始我以为是镜头问题,不过从24-50换到50 1.8s后锐度改善不多,感觉不是镜头的瓶颈。后来看评测,z6/z62的低通滤镜比较厚,对分辨率影响很大。数毛党建议考虑下去低通的高像素机器


              IP属地:吉林7楼2024-04-13 09:45
              收起回复
                dddd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4-15 15:40
                收起回复
                  5. z24-50
                  权当24mm f4定焦用就行。剩下的焦距就当送的本身非常轻便,加上这头画质并不算差,喂饱z5 z6是够的,所以很适合挂机,并非一文不值。
                  当然,画质也仅限于“不算差”,到不了太好的水平,不能过誉(40f2也是一样,加强版痰盂,画质并不算好,尤其是近摄)


                  IP属地:吉林9楼2024-04-16 15:31
                  收起回复
                    6. 50 1.8s
                    狗王,分辨率很高,足够喂饱z7等一票4000万像素级别的相机。不过,分辨率在低像素机器(z5,z6)上不是很能体现出来,除非用很狗的头,可能能看出区别(比如40f2 1m近摄)
                    对焦速度算不上快,日常使用足够,吃追焦的场合可能不够(不过一般也不用这个镜头干这些),马达对焦时可能有响声,属于正常现象
                    3000-4000的价位上表现相当好(与之相比,佳能rf版小痰盂现在涨到3000属实吃相难看)


                    IP属地:吉林10楼2024-04-24 15:03
                    回复
                      7. f口几个版本的70-200 f2.8
                      首先是原厂的三支。小竹炮在下只蹭过几次,防抖效果一般,聊胜于无。对焦和画质都还行,喂饱2400w像素差不多吧,在下多次见到这个头在d750 z5等相机上继续发光发热。全开稍肉一点。小竹炮主要是年代普遍久远,马达可能更容易出问题,就没有选
                      大竹炮和电磁炮用过一段时间。大竹炮中心锐度有加强,高像素机能感觉出来锐了,不过边缘画质改善不多。对焦速度已经很快,和电磁炮差距不算大。防抖仍旧只能说算有,200端手持明显感觉抖,实测有个1-2档,视情况而定
                      电磁炮(720e)基本就是720天花板了,对焦非常快,防抖可以凝固,画质全开即锐,相比z口720除了近摄差一点,别的没什么实质差距,对焦还更快(在f口单反上)。另外电磁炮的变焦环阻尼很小,转起来像润滑油上多了,不是故障
                      腾龙的a025(70-200g2)上手过几次,这个镜头对标大竹炮,二手价也差不多。个人感觉画质和防抖优于大竹炮,对焦慢一些
                      适马六代720s没用过,据说画质很顶,和电磁炮一个级别,但这货太重了(1.8kg+),二手也不便宜,建议加点上电磁炮。。。


                      IP属地:吉林11楼2024-04-27 14:44
                      收起回复
                        听你的发言,现在半桶水的水平都这么高了吗?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5-02 15:17
                        收起回复
                          8. D850和z72
                          当时是想把z62换成一台高像素数毛机,在z72和d850之间选了后者,理由是单反镜头便宜,并且后者对焦更强(这个下面细说)。
                          不过后来发现,f口缺乏素质比较高的标变和定焦,想喂饱的话,需要选原厂电磁炮 28e 105e还有那些长焦炮,这些仍然很贵,都大几千 上万了。部分副厂定焦也能选,但规格比较有限。同样的镜头预算,微单的选择就比较广,z口能喂饱高像素的正常价位镜头很多,完全可以配个狗王或者24-70f4先用着。因此,d750等机器确实能省镜头预算,d850不太好省
                          至于对焦,吧里有些人认为“微单对焦全面吊打单反”,其实这个未必,尤其是对于d850 d500 d5 d6等完善的末代单反来说。z72的优势是ai识别(虽然6代处理器效果一般)和不跑焦(完全合焦的情况下),劣势是追焦。好些的单反都普及了十字 双十字对焦点,而很多微单只有一字对焦点,遇上横向线条 纹理就拉风箱(无忌有帖子,几个老法师从d850换z9 佳能单反换r7,因为这点又换回去了)
                          另外,850的对焦是d5下放的,3d追焦对于高速物体,尤其是迎面来去的纵向运动物体,效果很好(微单对于纵向物体效果未必很好),甚至要好于多数非堆栈底的微单。微单理论上不跑焦,但未必合焦,识别框看上去跟得稳,一按回放可能一堆糊的,单反更不容易如此,而微单解决这个问题要靠堆栈底了
                          当然,单反的对焦范围有限,普通单反往往只有中间几个对焦点靠谱,没有ai识别,跑焦,这些都是痛点,不利于新手入门。这些问题d850同样无法避免(取景器同样有一定误差,用大光圈或者长焦会很明显),在下也是因为跑焦不方便数毛又出了。但是,如果能明确需求,d850对焦并不差
                          其他的就没有很多要说了,这两台机器用的一块cmos,都准确合焦的话画质大差不差,其他的就是机身上的差别。d850操作更专业,有背光按键,没防抖,等等,都是一些小细节
                          总的来说,仍然是一台优秀的画质机,可预见的几年里画质不会调出t1梯队,但也不推荐购入全新了,推荐二手


                          IP属地:吉林13楼2024-05-03 20:59
                          回复
                            9.原厂85 1.8G和1.4G
                            对焦速度一般,画质不够数毛,但全开也能说过去,并且意料之外的轻。结合目前一千四五的价位,是f口最有性价比 最实用的人像镜头之一了(拍人也未必需要分毫毕现,皮肤上的瑕疵都出来了)
                            1.4g换了金属镜身,光圈大了0.6档,但画质没有什么进步,紫边 全开肉,该有的还是有。。。感觉没啥必要。


                            IP属地:吉林14楼2024-05-03 21:12
                            回复
                              MARK一下,回头来看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05-14 18: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