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韩历史研究吧 关注:177贴子:4,799

回复:大家一起研究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4-04-21 22:52
回复
    我发的够多了,你不明白我也没法子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4-04-21 22:55
    回复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4-04-23 07:20
      收起回复
        北方諸族,傳中國之文明最早者,莫如貉。“貉,又作貊”,亦稱濊貉。又單稱濊。濊,亦作薉,作穢。
        貉族居地,初在燕北。其後則在遼東之外。蓋當燕開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東五郡時,爲所迫逐出走者也。
        貉族國落,見於漢以後者:曰夫餘,曰高句驪,曰百濟,曰東濊,曰沃沮。據史籍所載,句驪出於夫餘,百濟出於句驪。
        《汉书·高祖纪》颜师古注说:“貉在东北方,三韩之属皆貊类也。”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4-04-23 12:38
        收起回复
          三韩者皆貊貉之种族之类
          《汉书·高祖纪》颜师古注说:“貉在东北方,三韩之属皆貊类也。”
          貊古族名。貊作为族称始见于《诗·大雅·荡之什·韩奕》。《书·武成》“华夏蛮貊”并称。“貉”见于《周礼·夏官·职方》:“七闽九貉。”《汉书·高帝纪》:“北貉燕人来致枭骑助汉。”应劭注:“北貉,国也”;颜师古注:“貉,在东北方,三韩之属,皆貉类也。”貊、貉盖属同类。《史记·匈奴列传》:“胡貉”下引《索隐》注:“貉即也。”殆貊、貉又称貉或貊。参见“貊”、“貉”。
          吕思勉《中国民族史两种》第6章所说:北方諸族,傳中國之文明最早者,莫如貉。“貉,又作貊”,亦稱濊貉。又單稱濊。濊,亦作薉,作穢。
          貉族居地,初在燕北。其後則在遼東之外。蓋當燕開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東五郡時,爲所迫逐出走者也。
          貉族國落,見於漢以後者:曰夫餘,曰高句驪,曰百濟,曰東濊,曰沃沮。據史籍所載,句驪出於夫餘,百濟出於句驪。
          貉介鮮卑、肅慎間,兩族文明程度皆淺,而貉族程度獨高。果何所受之哉?則不得不泝其原於箕子。箕子立國朝鮮,昔人皆以爲即今朝鮮之地。近始有疑之者。謂箕子初封,當在廣寧附近。予謂朝鮮初地,究在何處,殆難質言。然必不在今朝鮮境,度其大較,當在燕之東北,與貉雜居。或竟以貉爲民。貉族文化,多同於殷,蓋自箕氏有國以來所漸染,非待北燕拓境,然後受之也。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24-04-23 18:36
          回复
            隋唐三韩代指朝鲜半岛与中国高氏高句丽(辽东)与中国唐朝靺鞨族
            唐朝人颜古师(581年-645)年给汉代汉书:做注时说:《汉书·高祖纪》颜师古注说:“貉在东北方,三韩之属皆貊类也。”
            公元483年,陶弘景在《神农本草经集注》曰:高丽即辽东。
            隋唐时代高句丽人已接受了辽东三韩人这种观念,在与中原的交往中,也把自己国家的所在地称为“辽东”,高句丽王元在给隋文帝的表中自称“辽东粪土臣元”,《高足酉墓志》、《高玄墓志》将这两位高句丽人墓主分别称为“辽东平壤人”、“辽东三韩人”。
            隋炀帝大业八年(612),虞绰从场帝东征高丽,曾奉命作铭曰:“来苏兴怨,帝自东征,言复禹绩,乃御轩营。六师薄伐,三韩肃清,龚行天罚,赫赫明明。……”
            《隋书》修撰者也曾论曰:“开皇之末,方事辽左,天时不利,师遂无功。二代承基,志包宇宙,频践三韩之域,屡发千钧之弩。”
            唐朝初期,唐太宗欲亲征高丽,谋划出兵,“(褚)遂良以太宗锐意三韩,惧其遗悔”,翌日上疏进谏。
            《牛文宗墓志》:“至十九年,三韩逆命,爰整六师,问罪辽东。”这里的三韩更加明确,包括新罗百济,就是高氏高丽。
            而早期的一位安东都护府长史柳子阳的墓志铭写道:“除安东都护府长史。英略济时,深机拯物。三韩仰化,九种归仁。”
            永徽二年,针对朝鲜半岛三国连年相互征战的情况,唐高宗降玺书给百济王扶余义慈曰:“至如海东三国,开基自久,并列疆界,地实犬牙。近代已来,遂构嫌隙。战争交起,略无宁岁。遂令三韩之氓,命悬刀姐,寻戈肆愤,朝夕相仍。……”此处的三韩指的是海东三国。
            圣历二年(699),莺台侍郎狄仁杰上表武则天,请求恢复原高丽国:“三韩君长,高氏为其主。诚愿陛下以存亡继绝之义,复其故地。”这里的三韩也是高氏高丽。
            高句丽贵族自然而然的认同自己是三韩人,比如
            1.【高句丽宝藏王之孙高震墓志】:公乃扶余贵种,辰韩令族。怀化启土,继代称王,嗣为国宾,食邑千室。
            这个高震的祖父是高句丽末代国王高藏,可以说是正的不能再正的高句丽王室后代,高句丽王室认为自己的祖国是辰韩(而辰韩就是新罗的核心区域庆州一带,这才叫民族认同)。
            2.【周冠军大将军行左清道率府频阳折冲都尉高乙德墓志】:卞国东部人也。昔火政龙兴,炎灵虏据。三韩竞霸,四海腾波...至总章元年,高丽失政东土,归命西朝...
            高乙德首先是毫无疑问的高句丽人,而墓志中描述他是“卞国东部人”,东部就是高句丽五部之一的顺奴部,而卞国实则就是卞韩(弁韩)。换言之,这位高句丽贵族墓志里是把自己祖国用三韩之一的“弁韩”代称,而卞国恰恰也是新罗的前身,根据墓志下文里将唐朝称之为“西朝”,可见墓志的撰写者也不是唐朝人,很可能是一同迁入中原的高句丽遗民。
            3.泉男生(渊盖苏文子)墓志:特进行右卫大将军上柱国卞国公泉男生:五部酋豪,三韩英杰。
            这些墓志铭足以证明,高句丽人的自我认同确确实实是三韩人。(渊盖苏文是高句丽莫离支,是高句丽的实际掌权者)
            唐朝内迁的那几十万高句丽人最后又迁回高句丽故地了
            《资治通鉴》卷202仪凤二年二月条也载:“以工部尚书高藏为辽东州都督,封朝鲜王,遣归辽东,安辑高丽余众;高丽先在诸州者,皆与藏俱归。。。
            旧唐书: 载: 李多祚,代为靺鞨酋长。多祚骁勇善射,意气感激。少以军功历位右羽林军大将军,前后掌禁兵,北门宿卫二十余年。略去简化…
            故右羽林大将军、上柱国、辽阳郡王李多祚,三韩贵种,百战余雄。席宠禁营,乃心王室,仗兹诚信,翻陷诛夷。赖彼神明,重清奸慝,永言徽烈,深合褒崇。宜追殁后之荣,以复生前之命。
            新唐书:载:
            李多祚,其先靺鞨酋长,号“黄头都督”,后入中国,世系湮远。至多祚,骁勇善射,以军功累迁右鹰扬大将军。讨黑水靺鞨,诱其渠长,置酒高会,因醉斩之,击破其众。室韦及孙万荣之叛,多祚与诸将进讨,以劳改右羽林大将军,遂领北门卫兵。
            略去简化…中宗复位,封多祚辽阳郡王,食实户八百,子承训为卫尉少卿。湛迁大将军,封赵国公,食实户五百。帝祠太庙,特诏多祚与相王登舆夹侍。监察御史王觌谓多祚夷人,虽有功,不宜共舆辇。帝曰:“朕推以心腹,卿勿复言。”
            崔玄崔玄等得罪,多祚畏祸及,故阳厚韦氏。节愍太子诛武三思,多祚与成王千里率兵先至玄武楼下,具言所以诛三思状,按兵不战。宫闱令杨思勖方侍帝,即挺刀斩其婿羽林中郎将野呼利,兵因沮溃,多祚为其下所杀,二子亦见害,籍没其家。景云初,追复官爵,并宥家属。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24-05-04 16:56
            收起回复
              说高句丽为了吞并三韩,把自己说成是三韩,我觉得也站不住脚。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24-06-07 07:33
              回复
                高句丽的高,就是伟大的意思,所以我认为辽东三韩应该是地域称谓,和半岛三韩没有关系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24-06-07 07: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