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王国吧 关注:99贴子:2,039
  • 3回复贴,共1
程妮娜《东北史》考证:“西周时期东北地区也存在一个韩侯国,这与后来战国七雄中的韩没有任何关系。从《诗经·大雅·韩奕》来看,此韩侯国的地理位置有两大特点,一是靠近燕国,一是与秽貊等少数民族聚居地相邻。”韩侯国是由北上的貊族和南下的秽族在开原一带融合后建立起来的,时间当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距今约3000年,今天的开原为韩侯国都城韩城。
开原是东北地区最早建城的地区,并成为国都。西周时期,开原称韩城,是韩侯国的都城。西周时期,从华北地区迁移而来的貊族进入东北地区南部,并不断北上,史料载此期曾有貊国。同时,从松嫩平原向下的秽族,出曾建有秽国。南下的秽族与北上的貊族相融合,在松辽平原中部的开原地区建立了奴隶制国家——韩(侯)国。韩侯国国都在今开原古城,称韩城。
韩侯国选什么地方作为国都呢?它选择了韩城,即开原古城。韩城东靠丛山,北倚黄龙冈,南傍清冠河,西望辽河。这一天险之地、天府之国,自然成了肃族族与秽貊族首选之所,表里山河的今开原古城也就成了辽北初期国家韩国的都城。韩城的规模如何?作为东北三大文明古国的“东方伯”的韩侯国,其都城规模与形制自然都要高于一般诸侯国的国都,也是仅次于周王朝都城镐京的大城。建成后的韩城,《诗经·韩奕》描述说是“博彼韩城”,赞叹“韩国的都城韩城,真是雄壮高大啊!”修筑这样一个大城,只靠本国的军民是不够的,另外为了加固城墙质量、加快工程进度、显示至高权威,于是利用天子的命令以令诸侯,下令征发燕国的军队与流人罪犯来帮助建城。《诗经·韩奕》说:“溥彼韩城,燕师所完”。
春秋时期,西周前期至战国中期,东北地区的政治格局一直是燕、箕氏朝鲜和韩国三国鼎立的形势。辽河以西一直到今北京一带为燕国,辽河以东沈阳以南的辽南地区为箕氏朝鲜,辽河以东辽北地区为韩国。东北三大文明古国在七百年间演绎了波澜壮阔的斗争画卷,三国争霸开发了东北,演化了东北文明。
韩侯国不但是东夷长,韩侯也是东方伯,韩国当时十分强大。陈奂《传疏》:“韩,韩侯。奕,犹奕奕也。宣王命韩侯为侯伯,奕奕然大,故诗以《韩奕》命篇。”《韩奕》说韩国的物产有“鲂鱮甫甫,麀鹿噳噳,有熊有罴,有猫有虎”,“ 献其貔皮,赤豹黄罴”。“韩姞相攸,莫如韩乐,孔乐韩土”,说明韩侯国经济、文化相当繁盛。


IP属地:北京1楼2024-04-15 10:36回复
    这纯对史料误解。民国历史学家,吕思勉早说过,那是扯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4-16 14:58
    回复
      經典之言貉者,惟《韓奕》一詩有地名可考。得《韓奕》詩中諸地所在,則貉之所在,從可推矣。《韓奕》鄭箋云:“梁山,今左馮翊夏陽西北。韓,姬姓之國也。後爲晉所滅,故大夫韓氏,以爲邑名焉。幽王九年,王室始騷。鄭桓公問於史伯曰:周衰,其孰興乎?對曰:武實昭文之功,文之祚盡,武其嗣乎?武王之子應韓不在,其晉乎?”是鄭以姬姓之韓,即武王之子。與《史記·韓世家》所謂“韓侯之先,與周同姓,姓姬氏。其後苗裔事晉,得封於韓原”;及《毛傳》所謂“韓侯之先祖,武王之子”者,皆同物也。其箋“溥彼韓城,燕師所完”云:“溥,大。燕,安也。大矣韓國之城,乃古平安時衆民之所築完。”箋“以先祖受命,因時北蠻,王錫韓侯,其追其貉,奄受北國,因以其伯”云:“韓侯先祖有功德者,受先王之命,居韓城,爲侯伯。其州界外接蠻服。因見,使時節百蠻貢獻之往來。後君微弱,用失其業。今王以韓侯先祖之事如是,而韓侯賢,故於入覲,使其復先祖之舊職,賜之蠻服追貉之戎狄,令撫柔其所受王畿北面之國。因以先祖侯伯之事盡與之。”又云:“其後追也,貉也,爲玁狁所逼,稍稍東遷。”是鄭以當韓侯受命時,追、貉實在王畿之北也。然據《釋文》,則王肅、孫毓,並以“燕師所完”之燕,爲北燕國。又《水經》聖水注:“聖水逕方城縣故城北,又東逕韓城東。《詩》溥彼韓城,燕師所完。王錫韓侯,其追其貉,奄受北國。王肅曰:今涿郡方城縣有韓侯城,世謂寒號城,非也。”《括地志》:“方城故城,在幽州固安縣南十里。”案固安縣,今屬河北。與《潛夫論·志氏姓》篇“昔周宣王時,亦有韓侯,其國也近燕。故《詩》曰:溥彼韓城,燕師所完”之説合。近世顧氏炎武、《日知録》。朱氏右曾《詩地理徵》。主之,謂:“《史記·燕世家》:易水東分爲梁門。”《水經注》:“濕水經良鄉縣之北界,歷梁山南,高梁水出焉。良鄉縣,今屬河北。鮑邱水過潞縣西,高梁水注之。潞縣,今河北通縣。水東徑梁山南。”是近北燕亦有梁山也。韓實有二:(一)《左》僖二十四年,富辰所謂邗、晉、應、韓武之穆;《國語·鄭語》所謂武王之子,應、韓不在;即《毛傳》所謂韓之先祖,武王之子者。其受封在成王之世,封地在職方并州。王肅所謂涿郡方城縣之韓侯城,其都邑也。(一)則《左》襄二十九年,叔侯所謂霍、楊、韓、魏皆姬姓者。即《史記·韓世家》所謂韓之先與周同姓。其受封在武王之世,封地在河東。後爲晉所滅。《漢書·地理志》所謂韓武子食采於韓,《續漢書·郡國志》所謂河東郡河北縣有韓亭,杜預所謂韓國在河東郡界者也,二者既未可混合,又皆不在河西。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4-16 15:08
      回复
        自鄭氏箋《詩》誤以晉之梁山爲韓之梁山。韋昭解《國語》,誤以宣王命韓侯,爲即晉所滅之韓。張華《博物志》,遂云,夏陽馮翊有韓原,韓武子采邑。隋世因之,置韓城縣。説地者罔不以爲據,豈知案之經傳不可通云云。韓城,今仍爲縣,屬陝西。其地在春秋時爲少梁。朱氏曰:“《漢志》:左馮翊夏縣,故少梁,秦惠文王更名。梁山在西北。無故爲韓國之説。”顧氏謂左氏記秦晉韓之戰,先言涉河,次乃言及韓,則韓實在河東。文十年,晉伐秦,取少梁,乃得今韓城地。其説似矣。然俞氏正燮申鄭云:“禹甸梁山,必當爲《禹貢》之梁山,在今韓城。燕乃蹶父國也。周初有燕,有北燕。《左傳》隱五年,衛人以燕師伐鄭。《注》云:南燕國。今東郡燕縣。《正義》云:《世本》:燕國,姞姓也。《漢書·地理志》:東郡南燕縣云:南燕國,姞姓。今衛輝之封邱地。其國春秋前及春秋時謂之燕,其在薊之燕,謂之北燕,《詩》言韓姞汾王之甥,蹶父之子,則蹶父姞姓,爲厲王壻。以燕公族,入爲卿士。《詩》言韓侯迎止,於蹶之里。知蹶不在燕,久居周,已有族里。韓城在河西,居鎬東北,得受王命,爲北諸侯長。蹶父亦得假王靈,用其國人,爲韓築城。如晉人城[插图],亦戚好赴役,燕韓事同也。鄭未思南燕姞姓,故疑之。王符云:周宣王時,亦有韓侯,其國也近燕,是亦不知燕,韓之地何在。王肅乃以寒號城爲韓侯城,後人多喜其説。於《詩》之燕與姞,不能通也。”《癸巳類稿》。以經證經,其説尤長。予謂韓自以從鄭説在韓城爲是。雖以追、貉爲王畿北面之國,自與其注司隸及答趙商之問相違,然謂“其後追也,貉也,爲玁狁所逼,稍稍東遷”,似非鑿空。參看第三章附録二《山戎考》,第四章附録一《鮮卑》自明。《墨子·兼愛》“以利燕、代、胡、貉與西河之民”。《荀子·强國》:“秦北與胡、貉爲鄰。”亦以胡貉並舉。追爲何種不可考。陳氏奂《毛詩傳疏》,謂“追濊聲相近,疑追貉即濊貉。”然亦無他證。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4-16 15: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