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吧 关注:771,924贴子:11,962,282

回复:王安泰:三国时期的地方行政体系与正统观(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小结
东汉时期长期施行的十三州制,到建安前期于凉州之外新设雍州,增为十四州。至建安十八年,以《禹贡》为蓝本将建安前期的十四州改为九州,以扩大曹操冀州牧的统治范围。汉魏交替之际,曹丕重新恢复了十三州制,以宣示曹魏是继承东汉正统的王朝。
————————————————————————————
曹魏建立后,常设司、冀、青、徐、兖、豫、并、雍、凉等完整统辖之州,以及幽、扬、荆等州的一部分。除此之外,由于益州在古代经典与汉代十三州制中皆是不可或缺的一州,因而曹魏前期长期任命蜀汉降将黄权为益州刺史,作为招揽蜀人的象征。相较之下,交州在建安后期推行九州制时被并入益州与荆州,曹魏前期未见任命交州刺史,至曹魏后期与西晋初年方有任命吴蜀降将为交州长官之举,代表在整个曹魏时期,可能并未常设交州刺史。因此曹魏时期常设之州应为司、冀、青、徐、兖、豫、并、雍、凉、幽、扬、荆、益十三州,此一设置目的是为了对应东汉的十三州之数。
—————————————————————————————
与此同时,在汉魏交替之际,曹魏为了表明自己继承汉朝正统,依然延续汉代的实封政策,在安置封国时谨守封爵与封地对应的原则,除了吴蜀降将以外,曹魏群臣的封国皆位于辖境之内。因此在曹魏时期,原则上并未推行吴蜀二国或东晋十六国以降的遥领与虚封,而是依循东汉制度,尽量将诸州与封国设置于辖境之内。


IP属地:北京16楼2024-04-24 23:28
回复
    吴蜀二国的策略则与曹魏明显不同。刘备与孙权在称帝之际,为了宣示自身政权的正统性,同样必须设置东汉的十三州。然而吴蜀二国疆域有限,领有的州数较少,因此孙吴与蜀汉都只能广置位于辖境之外的各州,并将王侯封于辖境内外,作为领有汉朝天下的象征。吴蜀同盟后,两国“平分”天下,各自在划定的势力范围内安置刺史与王侯。因此吴蜀二国自建国之初始,就已采取遥领与虚封的政策,直至灭亡。
    ——————————————————————————————
    由此可知,十三州是汉末三国时期对汉制的共同认识,魏蜀吴三国在建国之初,一概“恢复”了汉代的十三州,并设置相应的封国,代表自身延续东汉的地方行政制度,具有宣示正统的意义。然而同样为了争取正统,魏蜀吴三国却步上不同的发展路径。曹魏坚持汉代以来的实领州与实封国制度,除了少数特例,诸州与封国皆位于境内;而吴蜀二国同样推行东汉州制,但是碍于现实,最终走上遥领刺史与虚封爵位之途,甚至交分天下,将天下一分为二。三国时期各政权对于地方行政制度与天下秩序连结时的不同安排,开启东晋十六国以降政权选择天下秩序模式的范例。


    IP属地:北京17楼2024-04-24 23: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