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吧 关注:30,053贴子:255,027
  • 9回复贴,共1

日耳曼大力士-3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博士的失败之作——保时捷175牵引车!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5-13 23:48回复
    纵观整个二战,德军一直都被一个重大的问题所牵累,那就是运输力量的普遍缺乏问题。随着第三帝国的建立,1935年的德国官方与美国福特公司展开了密切的商业合作,在此方面(军事训练/行动)才暂时补上了某些缺口,然而至1939年波兰战役爆发之时,德军在这一方面的问题(运输力量的缺口)表现的尤为突出。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5-13 23:56
    回复
      图为纳粹德国授予亨利-福特“德国雄鹰大十字勋章”。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5-14 00:05
      回复
        正是由于如此这般的情况,本文的主角便呼之欲出!在二战德军筹备“巴巴罗萨”计划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可能面临的机动问题,要想按计划实施就意味着各部要高速推进,虽然德军在二战前期打出了预想中的闪电战,可东线战场就不同了,道路基础和自然环境都更差。1941年,元首的好朋友斐迪南.保时捷博士开始研制一种大型的四轮牵引车,计划用来在东线战场上牵引重炮等装备。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5-14 00:40
        回复
          这种牵引车被称为保时捷 175,或者斯柯达 RSO,又或者Radschlepper Ost(东线轮式牵引车)。这种牵引车在1942年进行了测试,它的性能很差,只进行了少量生产,并且没有部署到东线战场。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5-14 00:41
          回复
            保时捷 175在车头发动机舱内安装一台90马力的直列4缸风冷汽油机作为动力,对于一辆重7吨且需要牵引重炮的牵引车而言,这点力量算不上充足,单位功率不到13马力/吨。驾驶室内除了容纳1名驾驶员外还能搭乘2人,后方的货箱可以最多运输约4吨货物,最大牵引能力约5吨。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5-14 00:41
            回复
              更糟糕的是它的车轮,车轮采用4×4驱动模式,板簧悬挂,车轮为直径1500毫米的全钢轮,前轮宽300毫米,后轮宽400毫米。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5-14 00:42
              回复
                牵引车有5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它完全没有表现出轮式车辆应有的速度优势,最大行驶速度只有16千米/小时,最大行程约125千米。牵引车不仅速度慢,越野性能还不好,钢制车轮在野外硬质地面上容易卡住,冰面上更是难以行驶,越野舒适性相当差!总之,这不是一款合格的牵引车。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5-14 00:43
                回复
                  或许是出于元首与保时捷博士之间的友谊,保时捷 175仍然获得了200辆的订单,军队对这种车辆很排斥,因此只生产了100辆。这些牵引车无法适应东线战场,所以人们认为它根本没有在东线服役,不过在法国和荷兰曾出现过,据说还参加了突出部战役,有照片显示盟军曾缴获过它,目前没有一辆完整的保时捷 175保存下来。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5-14 00:45
                  回复
                    保时捷 175重约7吨,车长6.22米,宽2.3米,高约3米,最大行驶速度16千米/小时,最大行程125千米,一般配置包括驾驶员在内的3人车组,无装甲保护,无车载武器。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5-14 00: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