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院吧 关注:34,420贴子:367,252
  • 0回复贴,共1

多发性骨髓瘤的两种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的构建原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多发性骨髓瘤 ( multiple myeloma,MM) 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发病率在血液系统肿瘤中位列第二。今天梳理两种皮下成瘤的方法。
一、RPMI8226骨髓瘤细胞悬液接种于裸鼠皮下的方法
1、实验动物:裸鼠,5~6周龄,雌性,体重17~20g
2、细胞株:人多发性骨髓瘤RPMI8226细胞株
3、肿瘤细胞株的培养: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 8226,培养于10%胎牛血清、80U/L青霉素和0.08mg/mL链霉素的RPMI 1640培养液中,置37℃、5%CO2细胞培养箱中,约2~3d传代1次,实验用对数生长期细胞,制备单细胞悬液。
4、建立RPMI8226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
接种前24h用3Gy剂量的X射线照射预处理裸鼠,皮下注射2×107肿瘤细胞,成瘤率接近50%~70%
5、人多发性骨髓瘤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成功建立的确认
肉眼观察接种肿瘤细胞位置皮下出现与裸鼠皮肤颜色一致的结节,且随时间逐渐增大;在裸鼠濒死或死亡,或者肿瘤生长已超过观察时间(如6~7周)裸鼠仍未死亡时,处死裸鼠,取其皮下结节进行病理检测(HE染色),证实皮下结节为浆细胞瘤组织。
6、荷瘤裸鼠各项指标的监测
(1)一般情况观察 每天观察各组小鼠的精神、活动等情况,每2~3d记录裸鼠的体重、肿瘤体积大小、肿瘤破溃情况及死亡例数。
(2)肿瘤体积测量
(3)血清免疫固定电泳检测 处死裸鼠前,摘眼球取血,不抗凝,分离血清进行免疫固定电泳。
7、荷瘤裸鼠皮下结节及各器官的病理检测
处死裸鼠后,取裸鼠的肿瘤组织及各器官(肝、脾、肺、肾), 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过夜,常规脱水、透明、渗蜡、包埋、切片后进行HE染色。
二、MPC-11骨髓瘤细胞液接种于BALB/c皮下的方法
1、实验动物:BALB/c,6 -8周,雌性,体重18~20g
2、细胞株:MPC-11骨髓瘤细胞株
3、肿瘤细胞株培养:将MPC11加入含10%胎牛血清加双抗(青霉素100U/ml, 链霉素100mg/L)的RPMI1640培养液内,置于37℃、50% CO2、饱和湿度培养箱中培养。稳定传代3、4代后,取对数生长期细胞,用RPMI1640培养液调整细胞密度备用。用台盼蓝染细胞确定活细胞数在95%以上。
4、建立MPC-11BALB/c皮下移植瘤模型:
MPC-11荷瘤细胞数量是6 ×105个瘤细胞为荷瘤浓度。
5、人多发性骨髓瘤小鼠动物模型成功建立的确认
在皮下结节出现的高峰期(荷瘤第12天)随机将5只荷瘤后出现皮下结节的小鼠处死,取其皮下结节进行病理检测,包括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选择与MPC-11骨髓瘤细胞株同源的CD138, κ轻链)以证实皮下结节为浆细胞瘤组织来源。同时分离这些小鼠的血清进行免疫固定电泳的检测, 以电泳出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条带(IgG, κ轻链)作为造模成功的金标准。
6、多发性骨髓瘤小鼠各项指标的监测
(1)一般情况观察 每天观察各组小鼠的精神、食欲、活动等情况,每周记录小鼠的体重、肿瘤体积大小、肿瘤破溃情况和死亡例数。
(2)Hb检测 在荷瘤前和荷瘤后15天、30天随机选取5只小鼠断尾取血20μl测Hb。
(3)血清免疫固定电泳的监测 针对血清中的IgG和κ轻链在荷瘤第5、7、9、11、12、35、65天进行小鼠血清免疫固定电泳的动态监测。
(4)血清IL-6水平的监测 在荷瘤第30和60天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 IL-6水平。
注:监测项目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验目的来确定。


IP属地:河北1楼2024-05-14 14:1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