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汉魂吧 关注:1,453贴子:18,048
  • 4回复贴,共1

明代辽东都司驿站的设立与管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国历史的驿站,可以说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驿站的最早设立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先秦之时即有驿传之制,其后两汉、隋唐各代均设置驿站,明代的驿站也是在前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有明一代,在东北幅员辽阔的土地上,设立了多条驿道和星罗棋布的驿站。这些驿和驿站,宛如游龙,丽若明珠,将整个东北地区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得整个东北地区被统一到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
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十九年迁都北京,以北京为中心,组成全国交通网。明朝初年,随着辽东用兵运粮,江南、山东等地满载物品的船队,沿着辽河而上,直达开原附近的老米湾(今开原西文沟子村),有的则在旅顺口登岸,陆路北行到达都司治所。旅顺口,元朝称狮子口,明朝时改称旅顺口,据说其含义有两个,一是取旅途平安顺利;一是取此地旅程为最方便之顺路,旅顺口从此日益繁荣。


1楼2010-11-12 17:58回复
    一、驿站的基本走向
    从辽东都司治所辽阳老城为中心的辽东地区主要有四条交通线。有旅顺口北上,经金、盖、复、海等十二站到达辽东都司。
    1 有旅顺口北上,下一站就是木场驿,再下去的路线就是石河驿—栾(luan)古关—复州驿—五十寨驿—熊岳驿—盖州驿—耀州驿—海州驿—鞍山驿—辽阳老城(辽东都司治所)
    2 从北京出发,经山海关北行,下一站就是高岭驿,接下去就是东关驿—曹庄驿—连山驿—杏山驿—十三山驿—闾阳驿—义州驿—迁马岭驿—广宁驿—盘山驿—高平驿—沙岭驿—牛庄驿—辽东都司治所
    3 有辽东都司东南行到九连城又是一条线路,中间经过甜水站堡,具体是从连山关—通远堡—青苔峪堡—斜烈站—汤站堡—九连城(其位置在今辽宁省丹东市北二十五里,隔鸭绿江与朝鲜义州相对,两城相距仅十余里,是国防重镇。俯瞰鸭绿江下游,地势险要)
    4 自辽东都司北行,经虎皮驿—沈阳驿—懿路驿—嚚(yin)州驿—开原驿(三万卫、辽海卫治所,连接辽东都司与奴儿干都司的结合部)
    


    2楼2010-11-12 17:58
    回复
      二、驿站的管理
      明代对驿站的管理十分严格,有着不同的称呼,在京称会同馆,在外称驿站,会同馆最初设在南京,永乐时期迁往北京,正统年间定于南北二部,北馆为六所,南馆为三所,设立大使一员,副使二员,内设副使一员分管南馆。弘治时期增设礼部主客司主事一人,专事提督。在地方上驿站、转运所等要归布政使和按察使双重领导。辽东都司下并未设立州县,因此辽东地区虽然隶属山东管理,但是辽东地区的驿站、转运所实际上是由辽东都司及其下属卫所直接管理,同时明朝政府根据辽东的特殊情况,准许在都司下设立【夷人馆】,特别是【朝鲜馆】来专门接待辽东少数民族和朝鲜事宜等。
      驿站和转运所设有驿卒,每处所应用的马驴牛、船夫和轿夫,看具体情况设置。依据规定。一般冲要处需马八十匹、六十匹、三十匹;非冲要处则为二十匹、十匹、五匹。并且各个驿站还要储备充足的粮食,以供过路差人食用。从这些资料来看,明代政府对驿站的管理是十分重视的,因为驿站管理的好坏,是直接影响到明政府对辽东地区和北部边疆地区的建设和统治。
      


      3楼2010-11-12 17:58
      回复
        三、驿站的职能
        首先:飞报军-务、传递文报和转运物资,明初朱元璋派马-云、叶-旺等率兵入辽后,由于当时辽东尚未完全平定,明政府不得不派驻十万大-军守-边。但是就辽东当时的经济条件实在无法养活这十万官兵,于是不得不依靠从内地转运粮食来解决军-需,官-兵十万人,每人一月一石粮食,一年下来就是百余万石,特别是从江南经海运转送粮食就达每年六十万石,后因海船增多,每年又增运十万石。此外,还要运送大量的钞、布、棉花、战-衣、军-鞋等物资。特别是奴儿干都司建立后,奴儿干地区的官员、士兵和工匠的衣食穿着也主要靠内地供给。大规模的运送物资一是从山海关陆路交通线运达辽东,一是从海运入辽东,海运的货船一般是从旅顺口丄交卸,有时也运到小凌河、六州河、牛庄等地,粮食一部分供应辽东都司-军-民食用,一部分转运到奴儿干都司。所以说,驿站不仅在飞报军-情、传递文书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运送物资方面也起着很大作用。
        


        4楼2010-11-12 17:58
        回复
          http://tieba.baidu.com/f?kz=839507726


          6楼2010-11-12 17: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