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句子吧 关注:252,704贴子:2,917,470
  • 5回复贴,共1

每日美文绝美婉约词, 莫道不销魂! 秦少游名句诉尽人间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秦观(1049年—1100年9月17日),扬州高邮人,字少游,一字太虚,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其淮海居士。苏轼曾戏呼其为“山抹微云君”。
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他长于议论,文丽思深,兼有诗、词、文赋和书法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尤以婉约之词驰名于世。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在秦观现存的所有作品中,词有三卷100多首。
秦观在婉约词作的艺术表现上,展示出独特的审美境界。在意境创造上,擅长描摹清幽冷寂的自然风光,抒发迁客骚人的愤懑和无奈,营造出萧瑟凄厉的“有我之境”。


1楼2018-05-08 16:29回复
    《鹊桥仙》
    【宋代】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首词诵出了古今爱情之绝唱:两个人若是彼此相爱至死不渝,又何必奢求朝朝暮暮的庸俗相伴呢?
    语言上自然流畅通俗易懂,感情上又含蓄深沉余味无穷。
    最重要的是,他为时人与后人提供了对爱情的全新阐释,亦即不但在意境上令爱情格局更阔达、深远,而且将精神恋爱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冯煦在《蒿庵论词》中说:“淮海、小山,真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求之两宋词人,实罕其匹。”
    这是冯煦对秦观和晏几道的称赞,语言平淡却味道深远,措辞浅白又情致深婉,纵观两宋词人,几乎无人能与他们比肩。


    2楼2018-05-08 16:29
    回复
      《菩萨蛮》
      【宋代】秦观
      虫声泣露惊秋枕。
      罗帏泪湿鸳鸯锦。
      独卧玉肌凉。残更与恨长。
      阴风翻翠幔。雨涩灯花暗。
      毕竟不成眠。鸦啼金井寒。
      这首词是代怨妇抒写心中的愁闷,夜深天寒,孤灯一盏,惟其恨长,是以眠为不成。属于早期作品。
      写秋夜闺怨,通过景物描写和气氛渲染,写出了这位闺人的愁苦和幽怨情怀。
      在用词上特别讲究,如写环境和心情,用了诸如“泣露”、“泪湿”、“独”、“凉”、“残更”、“恨长”、“阴风”、“雨涩”、“灯花暗”、“鸦啼”、“金井寒”这些字眼;而为了点明闺人的身份,则用了诸如“罗佛”、增鹰锦”,“玉肌”、“翠幔”、“金井”这些字眼。
      这些经过精心选择、搭配的字眼,增强了全词的形象性和艺术力量。


      3楼2018-05-08 16:30
      回复
        《点绛唇》
        【宋代】秦观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
        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
        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读罢此词,最爱“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一句。
        “烟水茫茫”,则前途渺遥可知;“千里斜阳暮”,暗示着词人的处境将每况愈下;“山无数”,正是阻力重重、难回朝廷的象征;“乱红如雨”,就是说美好事物正在横遭摧折。
        这四种景象并集一起,凝现出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词人虽无片言只语关涉愁苦,而愁苦、失望之情已溢满纸面。


        5楼2018-05-08 16:30
        回复
          《画堂春》
          【宋代】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
          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
          凭阑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落花铺满了园中小径,春水溢满了池塘。细雨霏霏,时停时下,乍晴乍阴,杏园里春残花谢只有杜鹃鸟的声声哀啼,好像在无可奈何地慨叹春天已经归去了。
          杨柳那边,她独自登上了画楼,手捻着花枝,倚靠在栏杆上。
          对着这引人愁思的暮春之景,她默默无语,扔掉了手中的花儿,抬头静静地凝望着斜阳,她这满心的对春光的一往情深,对美好年华的无限眷恋之情,又有谁能知晓呢?


          6楼2018-05-08 16:30
          回复
            《千秋岁》
            【宋代】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
            花影乱,莺声碎。
            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
            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
            携手处,今谁在。
            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字面上看,此词以“春”贯穿全篇,“今春”和“昔春”,“盛春”到“暮春”,以时间的跨度,将不同的时空和昔盛今衰等感受融合为一,创造出完整的意境。
            实质上,该词也将今与昔,政治上的不快和爱情上的失意交织在一起,或谈政治理想破灭,或说个人容颜衰老,反复咏叹,缠绵凄恻,最终落脚点在一无边无际的“愁”上,感情极其忧伤,催人泪下。
            词中所体现的情感极为悲伤,充分体现这位“古之伤心人”(冯煦语)的性格特征。
            当他身处逆境之时.往往不能自拔,无法像苏轼那样,善于自我解脱,而是自叹、自伤,一往而深,直至于死。
            喜欢本文记得点赞~ 评论


            7楼2018-05-08 16: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