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医院吧 关注:1,025贴子:3,691
  • 0回复贴,共1

中医眼里的“清明”节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在每年4月4日至6日之间。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传统祭祖节日。
《岁时百问》中也提及:“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所以“清明”含有上清下明之意,即天空清大地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故此时不仅是生气旺盛的时节,也是阴气衰退的时节,也是人体肌肤腠理得以舒展、五脏六腑因内外清气得以润濡的时候。此时宜养生,防治未病。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正是清明时期气候特点及情绪变化的真实写照。
中医认为,忧思伤脾,郁结伤肝,湿阻脾胃,湿困滞气。潮湿、忧伤均会伤人,容易引起人体不适,甚至发生疾病。所以,调肝健脾、舒畅情志、行气化湿是清明时期养生调理的重点。
多吃“柔肝”的食物
“春与肝相应”,由于阳气不断升发,到清明节气容易出现肝气偏旺而阴气不足的情况,《黄帝内经》中记载:“人卧血归于肝”,即肝是藏血的器官,而凌晨1:00-3:00是肝经的调养时间,可养肝血、滋肝阴。7时至9时是胃经最旺时可在此时起床并进食。如荠菜,山药,菠菜,大枣,豆类等。
多吃“祛湿”的食物
由于清明雨多湿气较重,湿为阴邪,易伤阳气,此时湿困脾胃,在饮食上要注意选择一些温胃祛湿健脾的食物,如茯苓,薏米,赤小豆,白菜、萝卜、芋头等。
少吃“生发”的食物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天人体阳气升发的同时,也易引动体内伏邪,引起旧病复发,特别是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皮肤过敏等,在这段时间内,要忌食虾、蟹、竹笋、羊肉、公鸡等“发物”。
清明时节应遵循“春捂”原则,天气转暖且多雨,此时天气易使人受凉感冒,发生扁桃体,支气管肺炎等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应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物,积极参加户外活动,多晒晒太阳,活动筋骨,呼吸新鲜空气,有助于顺应春气,扶助正气,升发阳气,改善“春困”现象。
神阙穴:温阳益气,温中健脾,调节气血,是人体的长寿大穴。
关元穴:关元具有温肾固经、补气回阳、通纳沖任之功效。(孕妇禁用)
三阴交穴:是肝、脾、肾三经交汇之处,有调和气血、补肾养肝的功用。
刮痧 拔罐
拔罐、刮痧:“百病皆可发痧”,清明时节拔罐刮痧,可顺应春季特性,推陈出新、疏通经络,升发体内的阳气,达到疏泄肝气,祛除湿邪的作用。
#沈阳行者陪诊##代问诊##沈阳陪诊##沈阳跑腿##沈阳行者专业跑腿代办服务中心##专家号#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4-03 17:5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