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吧
关注: 4,203 贴子: 33,653

倾诉,倾听,修行,聊天。

  • 目录:
  • 其他宗教
  • 2
    今天是真武寺为赈灾举行冥阳两界共同离苦得乐念佛七报恩法会圆满结束,非常感恩十方冥阳两界随喜赈灾缘分共同集会真武寺,愿令随一句佛号共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为离苦得乐的大事因缘。在这里我代表法会对来到法会的冥阳两界表示衷心感谢,因为有你们的到来才有给法会增添法喜圆满的功德! 今天的法会圆满不是以法会结束为圆满,而且以我等冥阳两界实实在在离苦得乐为圆满!依法会表现来证明:第一、安全达标,第二、平安达标。
    心容000 12-5
  • 1
      我在教《弟子规》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打电话给我,他说圣贤教诲有糟粕。现在很多人求学问的障碍就在此,自己还没有深入圣贤学问,就先批判圣贤。所以,傲不可长,一傲慢就跟圣贤学问隔了一层,入不进去。   当然我们也不能说:‘你不可以批评’,这样对方不能接受。我就说:‘请教一下,哪一句是糟粕?’这位老师马上说:‘晨则省,昏则定,是糟粕。’我接着请教他:‘为什么你觉得这一句是糟粕?’这位老师说:‘早上问一次
    心都3 11-6
  • 0
    我想我们的生命是短暂的,佛法修学的法门是广大的,所以当我们开始修行的时候,你要先掌握它的核心的一些法门,它的重点在哪里? 基本上净土法门跟圣道门,有些法门是相通的,但是它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的目标是不同的。 在整个成佛之道当中,最关键的一个重点,就是了生脱死这一块。那么了生脱死这一块,从圣道门的角度,他是在秽土、在娑婆世界来完成他的了生脱死;那么净土宗的修学者,他是到净土去了生脱死。所以虽然我们最后这
  • 6
    一般佛门回向偈都有在念,「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就是上报四重恩的恩德,第一就是父母恩,父母对我们的恩德是最大的,如果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的身体、生命。父母抚养我们长大的抚养之恩,生长之恩,这是报答不尽的。纵然父母把我们生下来,都没有养我们一天,这个恩德也报不尽。怎么说?我们有这个身体,今天有这个受用,种种的享受就是有这个身才有这些享受。就是你的这个身谁给你的?如果你没有
  • 0
    问:「弟子学佛已经三年,有一障碍始终不能跨越。弟子对某一类动物非常惧怕,像蛇一类的动物,只要听人提到它或看见它,或看见这个字,看到这个图像,便会非常恐惧,需要读经念佛很多天才会平静下来。自从学佛以来,在念佛读经或拜佛时,常会出现这一类动物的影像或字样,使弟子心生恐惧,不能专心念佛。弟子有一个体验,好像愈是不想看见的东西,它愈是频繁的出现。这个问题已经困扰弟子三年了,弟子已经感到非常疲惫,非常希望能
    jiayun 10-12
  • 0
    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作为一个大乘修行人,都不能生起嗔恨心,更不能伤害众生。比如自己一直对他有帮助,像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对待他,他不但不报恩,反而还像对待敌人一样伤害自己,这时也不能生起嗔恨心,不能伤害对方。 父母对自己的儿女非常疼爱,一旦儿女患了病,父母会更加慈悲,会更加关爱。我们也要这样对待众生。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首先,要明白这也是一种因果。他恩将仇报,以怨报德,这也是一种缘分。宿世我们肯定伤
    jiayun 9-27
  • 3
    净土宗有三经一论:曰《无量寿经》、曰《观无量寿佛经》、曰《阿弥陀经》;一论即《往生净土论》。三经以《无量寿经》为根本,《观经》为演绎此经之观想行,小本乃此经之缩写,《往生论》系集此经之精华。净宗行人,于此大经宜谛观审思,决志修持,必定“万修万人去”。然而今世“念佛人如牛毛,往生者如麟角”,此何故?未读此经,不知弥陀因地愿行,果地成就,及其摄引十方众生往生彼国之慈悲方便故也。试观我国人为何尊重孔子
  • 0
      藕益大师简介:藕益大师,明代四大高僧之一,中国净土宗第九代祖师。俗姓钟,名际明、又名声,字振之。法名智旭,号西有,别号八不道人。先祖汴梁人,后迁居江苏吴县木渎镇。父亲岐仲公,母亲金氏,持诵十年白依大士大悲神咒,梦见观音菩萨送子而生藕益。时维明朝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五月三日。大师七岁茹素,二十四岁时,梦中数次朝礼德清大师,是时德清大师居于曹溪,路途远阻不能前往,便从德清大师的门人雪岭法师剃度,
    jiayun 8-26
  • 1
    首先第一个问题,就是要注重德行的培养。这个基本做人的道德、品性,也就是师父常提的三个根,《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经》,这三个根要落实,这非常重要。先做个好人,才可能作佛、作菩萨。 第二个,我们自己要发愿。发什么愿?这一生一定要求生净土,有缘一定帮助护持正法、续佛慧命、弘法利生,这是一个佛弟子应有的本分。看看自己缘分在哪里,如果能够发愿讲经说法最好,因为现在这些老师特别缺,中国如此,日本也
  • 1
    印光大师当年有一位弟子叫罗济同,很有善根,来印祖这里求受皈依。这个罗居士家里家境很不错,有大太太,还有二太太,就是有妾,他跟他的妾感情非常好,而且一起学佛。有一次,罗居士生了重病,所以本来要来皈依,就没皈依成。因为他发心皈依,佛菩萨也加持他,所以身体后来就好了,大病初愈就来印祖那里皈依。印祖看到他的气色还算不错,挺红润的,恢复得很好,就告诫他说,「父母唯其疾之忧」,这是《论语》上的话,就是讲父母对
  • 2
    现代社会科学里,企业管理是很热门的,大家都希望学习企业管理,在这个管理学内,有一门非常难做的学问,就是人事管理。而在佛教里,从过去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以来,佛教就非常重视人事管理。佛教如何从事人事管理呢?   一、要顾及全局:对于全寺大众,要能全部照顾周全,不可以只偏于某一边。在丛林里,有的人重视行持,有的人重视理解,有的人重视苦行,有的人重视云游,管理领导者必须要顾及全局,不能偏爱某一方。   
  • 9
    南无阿弥陀佛圣号 童音版 - 佚名 现在戴佛珠的人越来越多,材质也日益高档。佛珠究竟有什么含义,又有什么秘密? 名字 佛珠,从字面上看,是佛教用品中的珠子。具体地说是佛教徒在念佛时为了专心一念,而拔动计数的工具。当然,现在佛珠也逐渐扩大成为一种佩饰,非佛教徒中,也广为佩戴。佛珠名字的另外一个含义是:弗诛,就是不要诛杀生命的意思。不论在家出家,佛教中的第一大戒是不杀戒。我们每个人都不愿失去生命,推己及人,每
    黄伟琛 8-1
  • 9
    佛是不二法门。何谓不二?善恶是二法,修不修是二法,凡圣是二法,智慧和烦恼是二法,世间一切相都是二法,因为这些都是在“佛”这个本体上所展现的“用”。 佛是“觉”,不是觉悟的人,有觉悟的就有不觉悟的,还是二法。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都是“佛用”。我们要找的是佛,不是佛用。 佛的意思就是觉,什么觉?一切万物万象那一样不是“觉”出来的呢? 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不由你的觉性,废纸也无,何来经典? 你是谁?不问你
  • 1
    莲池大师曰:   专持阿弥陀佛名号,优胜持往生咒;亦胜持余咒,亦胜一切诸余功德。胜持往生咒者:持咒三十万遍,则见阿弥陀佛;持名则一日一夜,即佛现前。咒云:昼夜六时,各诵三七遍,能灭五逆等罪;持名则至心念佛一声,即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胜持其他诸咒:专持名号,即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以十念得生,生即不退,威灵不测,大神咒也。一心不乱,断无明,见自性,大明咒也。往生极乐,究竟成佛,无上咒
  • 22
    春戒举行完毕,云栖寺发生了一件空前的奇事!   民国十三年农历三月二十七日,具行法师对全寺僧众说:「明天中午我在观音堂设素斋供养师父与列位法师同修,务请赏面光临受我供养。」   各僧都觉得诧异,有的说:「具行法师为什么要破钞客气呢?明天是什么大日子呢?」   具行笑道:「没有什么,也不是什么大日子,只不过是发心请各位一同叙叙罢了!」   大家终是觉得诧异。虚云门下,戒律极严,众弟子从不敢接受馈赠供养,
  • 5
    问:“佛菩萨还受不受因果报应?” 答:这个问题,过去百丈大师遇到老狐狸曾经问过,问的话就是“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跟你这话的意思完全相同。 老狐狸过去生中是讲经说法的法师,有人问他这句话,他答错了,他说:“不落因果。”结果堕到畜生道,去作狐狸,做了五百年。 五百年他练成一个人形,遇到百丈大师,问他怎么能脱离畜生道,百丈法师说:“明天我上堂说法,你把从前那个人问你的问题,你重复的来问我。” 到第二天,
    naiheyue 4-10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居士

目录: 其他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