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久吧 关注:37贴子:5,122

【笔记】2017年以后看的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l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9-11 19:43回复
    《晚明民变》,李文治。
    这是一本好书。
    在图书馆明末题材的书有一大堆,这是难得让我感到很满意的一本。
    这一本是正史类,它不会像演义为了塑造人物而加很多戏,他的侧重点也不是演义中常见的英雄主义抑或各种“正义”的激荡情怀。他对晚明社会经济状况有相当的考据,并且将晚明的民变与社会经济状况的关系进行了非常深入的分析。这一点就完全不同于三国式的演义作风,他写的非常实际,也非常深刻。
    另外一点,作者作为上个世纪的历史学家,写这本书他并没有明显的站队,全书都写的相当客观,这一点也是不容易。
    且先在这里简短一说吧。


    IP属地:湖南2楼2017-09-11 19:56
    回复
      重读挪威的森林。
      http://tieba.baidu.com/p/5304941051
      当我最早在心中给所读过的小说进行排名的时候,《百年孤独》是其中第一,而《挪威的森林》则是第二。那大概是我大一的时候,2012年春天。这个排名持续了几年,大概是2015年以后,《挪》倒是占了上风。这次再重读,依然被撩拨得情绪激动,思绪纷乱。只是慢慢也觉得,这小说不像以前那样感觉的广袤无垠,无边无界了。这小说似乎回归到特点十分鲜明的一段短暂时期里去了。
      它沉郁,它偏执,它软。渡边这个男主,我也觉得有些软了。就像一个二十岁的青年,心里仍然是十五六岁的自己在盘桓不肯离去。这样的小说有着属于二十岁的忧郁,有着那时无枝可依的孤寂。满脑子都是自己,与周围的世界脱了节也毫不在意。这确实是很棒的题材,也有人之共性所在,小说中的悲剧之美也非常棒。但是这一次,我似乎觉得,小说还可以不止是这样。
      我开始觉得,可以模仿这样的小说需要的纯粹,我已经不够了。也许2015年时我的情绪是够的,但那时的我,以及现在的我,笔力都还差的太远了。
      现在要再作排名,前三都已经不好排了。挪还能算是前三吧。


      IP属地:湖南3楼2017-09-11 20:10
      收起回复
        《1984》,奥威尔。
        一天看完了这本书。太震撼了。
        其中一部分和杨永信的报道倒是相似,只是,这本小说可是70年前写的啊。
        奥布莱恩他们,对人性掌握得太深了。
        人性是很坚强,思想是很伟大,可是在足够的力量面前,他们都能被击垮。也许从概念上说,思想和人性是不会被击垮的。力量只是把它们从人的身体里赶出去,再装进新的东西进来。我相信,我相信,力量是可以做到的。我的人性,远不如温斯顿坚韧,比他还要脆弱得多。在这样的力量面前,我绝对会屈服,比温斯顿还要难堪一万倍。
        但是,温斯顿也知道,甚至奥布莱恩自己最清楚,他们在说谎。
        他们的力量并不针对自然,并不针对世界,他们针对的是人。他们只是知道如何运用力量去压迫人,奴役人,摧毁人。他们的力量确实能够战无不胜,我也相信。可是如果确实有外界世界存在,这个世界确实有规则存在,他们就会遭到惩罚。确实他们可以作为全人类的主人,奴役全人类,至高无上,永垂不朽,可是他们这种方式,不能,不能改变世界的规律,这规律更在他们之上。
        你当然可以让一个人承认2+2=5,你当然可以让人承认你说的任何话,但是那是假的。
        我知道,你也可以对我说,那是因为我没有受过刑。我受了刑,也会发自内心地承认:那是真的。
        没有错,所以作为没有受刑的人,我要说,那是假的。
        没错,你们是让温斯顿发自内心地承认那是真的,才让他的肉体去死的。可是在这之前,他的精神是被你们杀死了。那和布鲁诺的精神因肉体的死亡而死亡,有什么区别吗?没有区别!你们和以前的行刑者并没有本质的不同!个体的精神是先于肉体死还是随着肉体死,本质有区别吗?没有,没有区别!你们只是杀死了一个个体的精神而已!
        我站在知新楼七楼,B座和C座相连的走道那里望向下方的球场、体育馆,远方的街道、楼房,以及淡蓝底的天几缕轻飘飘的云,还有黄色的夕阳,迎面吹来的北风。在篮球场上,我能认出化学院院队的学生正在做5对5训练,其他场上也全是打球的人。站在七楼的走道你看一看他们,你能看出他们是由上等人、中等人和下等人组成的吗?不,你不能看出来。他们不是那样的。
        我身处的世界,和《1984》中描绘的世界完全是背道而驰的。
        在几十年后,战争并没有变成和平,战争仍然能够使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政权或者一个集团毁灭。国家和国家之间依然存在竞争,战争只是这竞争的一个形式。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贸易战,文化战。这样的竞争一方面能够为各国带来足够可观的利益,另一方面竞争的失败者也要面临灭亡的风险。没有人能够超然于这竞争之外,因此没有人能够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自定规则为所欲为。所有人都要在并非人制定的规律下展开竞争,当然这大的竞争之下又确实有许多由人制定规则的小的竞争。这是我所处的世界与《1984》的世界根本的不同。
        我身处的国家如今并没有采用均贫的统治方法,那种办法在现今世界是不现实的。社会财富在确实的累积和增长着,科学技术在确实地创新和进步着。近一个多世纪人类社会财富的创造和累积以及科学取得的进步几乎超越了这之前整个人类的历史。然而,人类社会中的等级制度并没有随着社会财富的累积而消亡。贫富差距依然存在,这是不可抹消的。这也是奥威尔的局限性所在。在这个世界,在中国,绝大多数人都能够吃饱饭,有地方睡。绝大多数人都能够上小学和初中,约50%的人能够上普高,其中又有75%能上本科。但是,但是,《1984》中说的完全平等、等级制度消亡还远没有出现,我认为其中很大原因是个体差异,是智力差异。是,普通民众会读书写字,也会独立思考,但是智力差距仍然存在。或者这么说,这并非完全是智力差距的问题,而是一个职业化的问题。例如A和B都有能力学会做皮鞋和做草鞋,假定A、B素质能力相同,而成为优秀皮鞋匠和草鞋匠需要10年时间,A、B分别选择了做皮鞋和做草鞋,那么10年以后,A不会做草鞋以及B不会做皮鞋,这是很自然的事。这就是社会分工和职业化。同时,A、B的选择除了个人意愿、个人智力水平的影响,还会受到机遇、环境的影响。而所谓“特权阶级”的形成,和A、B的选择也是类似的。
        在现在的世界里,正如《1984》所说,特权阶级不再以血缘为继承方式,而是以能力为继承方式。社会财富的增加,并不会导致社会分工化和专业化的消失。我认为特权阶级的存在与专业化是相关的。就我所处的世界,管理者的存在对人类社会仍然还有积极作用。也许在许多年后这个管理阶层也可以不复存在,普通民众的思考水平都能够达到那样的高度,那么特权阶级也会被一扫而空,那就让他一扫而空好了!
        对,没错,到那时就让他一扫而空好了!那又怎样!
        在贫穷破败的社会中掌握力量做统治者,和在富裕发达的社会中做平民,当然有人会选择前者,可是同时也有人会选择后者。维持一种制度以期永远不变,和更新制度适应现状,当然有人会选择前者,可是同时也有人会选择后者。
        这其实,如果说到底,真的就没什么好说的,就是奥布莱恩所代表的思想,和温斯顿洗脑前所代表的思想,两种根本对立的思想而已。这两种思想真的没什么好说的,要么就互相妥协,要么就不服就干!有什么好大费周章转换的?抱歉了您,温斯顿这个个体确实转化了,被驯服了,但那过程不过是将一种思想从他身体里抽出去再放进另一种思想,原来那种思想作为概念你们是无法打败的!并且奥布莱恩的双重思维确实在理论上完善自洽无懈可击,但那又怎样!不还是要靠拳头来解决问题吗?不还是要靠刑法,电流和老鼠吗?一种思想可以完善自洽无懈可击,但他并不是唯一完善自洽无懈可击的思想,面对另一种思想,它还是只能用暴力!
        那不就得了吗,那问题不就简单了吗,两种思想不是谁能靠思想的力量解决谁,而是谁能够靠暴力的力量解决谁!
        最后还不是要靠暴力!
        那么我们来假设这样一个场景好了:
        掌握暴力和国家的是温斯顿,被捕者是奥布莱恩。
        温斯顿站在电击仪器旁,举起四根手指头问奥布莱恩那是几根。
        奥布莱恩说,老大说是几根就是几根,老大说那是手指就是手指,老大说那是屎就是屎。
        温斯顿很失望,把电流调到了七十。
        温斯顿问奥布莱恩,几根。
        奥布莱恩说,四根。
        温斯顿问,如果老大说那是五根,你觉得这是几根。
        奥布莱恩说,五根。
        温斯顿把电流调到了三千。
        奥布莱恩说,四根。
        怎么样,好玩吗?这套把戏,不过如此。并不是你们的理论有多强大,让对方屈服了。而是电流对于人类来说太强大了,人类在电流面前不得不屈服。
        不,是暴力对人类来说太强大了,人类在暴力面前不得不屈服。
        那么我们再假设一个场景:
        掌握暴力和国家的是我,被捕者是温斯顿和奥布莱恩。
        房间里没有电击仪器,只有沙发和茶几。温斯顿和奥布莱恩一起坐在沙发上。
        我举起四根手指头,问温斯顿那是几根。温斯顿说,四根。我说,很好的回答,你可以走了。
        我举起四根手指头,对奥布莱恩说老大说这是五根,你觉得是几根。奥布莱恩说,五根。我说,很好的回答,你可以走了。
        哦对了你俩等等,再说件事。
        回去以后稍微学习一下我国宪法,了解一下基本法律。如果以后你们的行为触犯了法律, 不管是谁都要依法被处罚。当然,在我国,作为一个普通人,不违法是一件很轻松、很自然就能做到的事情。如果你们非要违法我也拦不住,我只能在那时再将你们逮捕并走程序审判。行了我说完了走吧。
        温斯顿和奥布莱恩看了看对方,又一起看向我,问道:
        那你觉得那是几根?
        我觉得是四根,但是我认为是五根也是很好的回答。不服的话你俩就吵一架,实在不行来盘游戏父子局,谁输谁叫爸爸。但是不要打架,否则打伤了要赔钱。都不是年轻小伙子了,伤筋动骨很难恢复的。
        这就是我理想的场景。
        持不同意见者,可以互相憎恨。代表不同利益者,可以互相争斗。犯罪必须存在,贫富差距可以存在。同时,我们总的社会财富在增加,科学在发展进步,文化也繁多昌盛。我们的斗争不再是肉体的消灭,而可以通过更加文明的方式进行。失败者依然可以在社会里生存下去,异端可以存在或者说必须存在。法律能够有效制裁犯罪,将犯罪率控制在合理的数值,不太高,但也不太低。根本对立的两方甚至是多方同处于一个屋檐下,谁也不能消灭谁。等级制度存在也好,消亡也好,如果适应社会发展就让他存在,不适应社会发展就让他消亡。社会财富可以分配不均,但是要有活力而健康地流动。社会规则可以不公平,但要有一个机制可以随时调整,以适应尽可能多数人的要求,实现尽可能多数人的妥协。


        IP属地:湖南6楼2017-09-14 20:33
        回复
          ——接上
          再说说权力。为什么奥布莱恩那么陶醉于权力,为什么那么多人那么紧握着权力不肯放手。
          因为不受制约的权力,可以决定别人的命运,以违背别人意愿的方式。
          那么反推过来,如果拥有权力者失去了权力,他们最能够想象自己会怎样被别人主宰。
          因此,权力能给拥有者强烈的不安全感。权力越大, 他们就越不能失去。所以古代中国的皇帝,绝大多数是终身制。失去帝位,大多意味着死亡。
          因此,英社党,老大哥,奥布莱恩,是不可能放弃手中的权力的。他们必须以最大的狂热去维护他们手中的权力,他们的力量。
          因为那种力量,本来就不应该给予人。任何没有制约的力量都会导致恐怖。


          IP属地:湖南7楼2017-09-14 20:43
          回复
            ——接上
            真善还是伪善,这个问题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暴君用以示人的依然是“产量在增长”,即使是虚假的增长。请注意,他们确实是在宣传增长,而不是在宣传减少。增长比减少更符合人内心的期望,这是他们自觉或不自觉都承认的事实。善比恶更符合人内心的期望,伪善者应当比真善者更了解这一点。‘
            这就是规律所在。奥布莱恩们不能让民众发自内心地喜欢饥饿、失败、受刑。他们只是利用刑罚给人造成的痛苦,而不能改变人受刑的恐惧和痛苦。他们是做不到的,他们可以通过电击让温斯顿出卖朱莉亚,却不能通过电击让温斯顿喜欢电击。没错,想明白这一点,就能知道他们也不是广袤无垠的,他们也是受规律统治的。正因为所有人都受规律统治,能够利用规律的人才能统治不能利用规律的人。统治人的并不是人,而是规律。
            真正至高无上的不是力量,更不是人。真正至高无上的是规律。


            IP属地:湖南8楼2017-09-16 00:50
            收起回复
              《国境以南,太阳以西》
              哎哟写小孩子和性的话题真是可爱,笑哭。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7-09-18 21:53
              收起回复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开场就写得很大气啊。
                我手头这本是黑马译版,序言还附带了一篇介绍《查》1960年在英国受审被判无罪的短文。我一般是不先看序或前言的,这次倒是翻过就看了。我只是想,现在的中国人是怎么看这样的书这样的现象的呢。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7-09-21 12:49
                收起回复
                  《寻羊冒险记》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7-11-14 17:01
                  收起回复
                    《一个人的好天气》,青山七惠。
                    坦白说我不太喜欢这本小说,也不喜欢这样的女主,不喜欢这样的人生,不喜欢这样的恋情。(不知道是不是跟女作家电波都对不上……)
                    看着阿知成长的曲折历程我脑子里倒是响起一句歌词,“谁会不厌其烦地安慰那无知的少年”。也许是我成长的曲折与她太不相同因此缺乏同情感吧。她觉得一切都没什么意义,没有一点学习或者说提升自己的想法,在20岁的年纪就开始消耗自己。感情上简单地追随着感官及本能的波动,从没有打破过两人心之间的壁垒,到头来再怎么重复也是一场空。我没有资格去指责别人的生存方式,只是我非常不希望自己变成这个样子,也不希望自己陷进这样的感情。这样的感情在精神上是一种纯粹的磨损,也许只有肉体上能够提供短暂的慰藉。啊,所以我是不喜欢啊。
                    比起“初次见面身体就有了反应”、“分手后特别难过和不舍”,我会更喜欢“满脑子都是他的事”的感情。
                    所以说,别再磨损自己了,既然不喜欢,就不要这样,好吗?去找你喜欢的,去找你的意义。你一个人也可以活的好好的,一个人也可以去找你的意义,再坚持一下,好吗?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7-11-16 16:21
                    收起回复
                      《金阁寺》,三岛由纪夫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7-11-16 17:43
                      收起回复
                        《桃花扇》
                        我在网上下的txt,还以为原作就是小说的体裁。后来在网上一搜,发现我下的不是原版,原版跟《西厢记》一样是戏剧的体裁,内容也跟我读的txt不一样。
                        也没什么特别想说的话,有时间再把原版读一遍吧。然后找找看演出的视频。本来这剧本就是给演出用的。


                        IP属地:湖南14楼2017-12-25 13:47
                        回复
                          《围城》
                          钱老师真**啊


                          IP属地:湖南15楼2017-12-25 19:04
                          收起回复
                            方鸿渐一开始对苏文纨不动心却对唐晓芙一见钟情。苏文纨喜欢方鸿渐又想方设法不主动要方鸿渐主动来保护自己的虚假心理优势。唐晓芙对方鸿渐没感觉就像方鸿渐对苏文纨没感觉,来的太容易就自认为决不会爱上。
                            爱情是这样,就是心里有个阀,就像是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有的反应活化能其实很低,随便来点激发或者酶就发生了。有的反应活化能偏偏就是高,一方越动心思越算计或是越努力,那活化能就越是高,那一方就是越不过去。其实这活化能的高低对反应本身的性质没任何影响,也根本不存在难发生的就伟大这样的逻辑,反过来说的同样不存在。这只是一对矛盾,或者许多对矛盾,写出来很能够成故事,发生了很能够折磨人。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7-12-29 16:48
                            回复
                              看方鸿渐和唐晓芙这出心里止不住响起一句话:***就尴尬了。这种你等一分钟我偏59秒走了的桥段也不是第一次见了,你打电话来安慰我偏以为是另一个人大骂一通的桥段也不是独有。读起来就觉得仿佛我多等一秒多一点耐心听你开口,故事就会峰回路转。那我我不要写这样的故事,我要写两个人都足够耐心给够机会依然急转直下依然天崩地裂的桥段,想想还有点贱贱的爽呢。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7-12-29 18:0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