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吧 关注:443,786贴子:9,973,555
  • 7回复贴,共1

薛宝钗管家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规则意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薛宝钗管家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规则意识
有人说,探春与凤姐管家,一个是法治,一个是人治。一个以公心看待手中的权力,一个把手中的权力当成个人资产。其实王熙凤的管家才能,在红楼梦第十三回中早已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秦可卿命丧,尤氏生病,宁国府事务繁忙,无人管理。贾珍请王夫人让凤姐帮忙管理宁国府,凤姐并没有因为没有操办过丧事而拒绝,反而爽快的答应了。
凤姐开始管理宁国府了,先找来旺媳妇做一张员工花名册,然后问了来旺媳妇一些话。凤姐早上很早到宁国府,她说道:“再不要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样的话,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半点儿,算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现清白处理。”。丑话先说在前头,可以树立管理威信。
后来有一个员工点名的时候迟到了。这一段王熙凤展现出了他超强的管理与工作能力。仆人说我天天来的早,只是今天起得太早了,睡了一会,所以来迟了,请放过这次。王熙凤处理时说道:“明儿他睡迷了,后儿我也睡迷了,将来都没有人了,本来要饶你,只是我头一次宽了,下次人就难管。”凤姐这样反驳迟到仆人,有理有据让人信服。定下的规矩不能乱,否则制度成了一纸空言。而且这次处罚可以做到杀鸡儆猴。凤姐在按制度处罚员工的过程中,有四个管事的报账,凤姐听了都能马上就指出了错误。体现了王熙凤细心,认真和专业的财务能力。
可见凤姐理家,她其实十分重视规则,不能全说她是人治。
而探春理家,从她做过的几件事来看,确实能体现她颇具法治精神。首先她把制度视为家庭的根本,具有很强的规则意识。为了维护规则,探春得罪起自己的亲生母亲来也毫不含糊。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去世了,按规矩贾府应该给慰问金二十两,而下人们故意蒙混探春,说可以给四十两。探春很快查清楚这是下人们糊弄她,于是她坚持要将这四十两改回二十两,于是引来她母亲的一顿哭闹。探春这么做体现了她理家十分重视规则,不因为任何原因随意破坏规则。
而宝钗理家呢,却非常不重视规则,甚至她自己也随意破坏规则,暴露出来的是宝钗规则意识的欠缺。第五十九回,史湘云要用蔷薇硝,莺儿来潇湘馆要一些。路上,莺儿擅自采摘了一些挂柳枝编织了小花篮送给林黛玉,回去时想再编一些送人。不想怡红院的小丫头春燕出来告诫她,这一片的柳枝花草都是她姑妈管理,老姐妹们非常贪财,仔细被他们看到后惹出事。莺儿听了,说了一段话:
莺儿道:别人乱折乱掐使不得,独我使得。自从分了地基之后,每日里各房皆有分例,吃的不用算,单管花草玩意儿。谁管什么,每日谁就把各房里姑娘丫头戴的,必要各色送些折枝的去,还有插瓶的。惟有我们说了:一概不用送,等要什么再和你们要。究竟没有要过一次。我今便掐些,她们也不好意思说的。
这件事最终演变成小丫头春燕被她姑妈与母亲一顿追打,因为春燕的姑妈不敢指责莺儿,只好拿春燕出气指桑骂槐。最后事情闹到怡红院请出平儿,春燕妈差点失去大观园工作被撵出去,还要含羞受辱去蘅芜苑跟莺儿赔礼道歉。
但从大观园管理看,莺儿破坏了大观园管理制度。大观园既然已经按人头分派好了,责任到人,那就要立规矩,不允许任何人随便采撷。宝钗既然不要,就彻底不要,告诫莺儿等绝不许碰大观园一草一木。可宝钗偏要保留自己身边人的这份可随时采摘花木的特权,这样不仅会造成责权不明,更是坏了规矩,会给管理造成漏洞。这规矩一破坏,果然没过多久就乱套了,至第六十二回:
外面小螺和香菱、芳官、蕊官、藕官、荳官等四五个人,都满园中顽了一回,大家采了些花草来兜着,坐在花草堆中斗草。这一个说:“我有观音柳。”那一个说:“我有罗汉松。”那一个又说:“我有君子竹。”这一个又说:“我有美人蕉。”这个又说:“我有星星翠。”那个又说:“我有月月红。”这个又说:“我有《牡丹亭》上的牡丹花。”那个又说:“我有《琵琶记》里的枇杷果。”荳官便说:’我有姐妹花。”众人没了,香菱便说:“我有夫妻蕙。”荳官说:“从没听见有个夫妻蕙。”香菱道:“一箭一花为兰,一箭数花为蕙。凡蕙有两枝,上下结花者为兄弟蕙,有并头结花者为夫妻蕙。我这枝并头的,怎么不是。”荳官没的说了,便起身笑道:“依你说,若是这两枝一大一小,就是老子儿子蕙了。若两枝背面开的,就是仇人蕙了。你汉子去了大半年,你想夫妻了?便扯上蕙也有夫妻,好不害羞!” 香菱听了,红了脸,忙要起身拧他,笑骂道:“我把你这个烂了嘴的小蹄子!满口里放屁胡说。”豆官见他要站起来,怎肯容他,就连忙伏身将他压住,回头笑着央告蕊官等:来帮着我拧他这张嘴。”两个人滚在地下。众人拍手笑说:“了不得了!那是一洼子水,可惜弄了他的新裙子。”豆官回头看了一看,果见傍边有一汪积雨,香菱的半条裙子都污湿了,自己不好意思,忙夺手跑了。
最后连正经的主子贾宝玉也加入进来:“可巧宝玉见他们斗草,也寻了些花草来凑戏。”这样一来,规则就彻底被破坏了。
请注意,这里是薛蟠的小妾香菱与薛宝琴的贴身丫头小螺,领着一众丫头在这里斗草。宝钗之前跟众人说过,自己平时不要花草,有需要的时候才会问她们要。现在是端午节,从宝钗屋里来的香菱与小螺来采花草,众管花的婆子自然要给面子,那么随同一起来的丫头都加入进来采摘花草,你让那些婆子去指责哪个?香菱与小螺因为宝钗的关系而有特权,其他丫鬟跟风从众就很难管了。
这一群斗草的人很有意思,除了小螺是薛宝琴的贴身丫头,香菱是薛蟠的小妾,其他的全是些名字带官的,她们是一伙的。我不怀好意地猜测,芳官这伙人今次就是利用呆香菱小螺做挡箭牌来存心跟管花草婆子捣乱,香菱小螺你们不是有特权吗?婆子们看在管家的宝钗的份上,所以你们很有面子吗?今次就勾引你领着大家一起玩斗草游戏,把这些花花草草狠狠糟蹋一回。最后大家看到,芳官们与香菱小螺等人在花草丛中妞打嬉闹成一团,香菱更是被豆官推进水里滚了一身泥。这些人这么肆无忌惮地在婆子们辛勤栽种的花草中闹,难道大家看不出她们行为中满满的恶意?
规则一破,婆子们的切身利益总是被侵犯,当然要斤斤计较,丫头们见到满园的姹紫嫣红都不能让人掐,觉得婆子们可恶,所以不断犯规试探对方底线。这很像闯红灯者和公路协管员之间的矛盾。婆子们只是公路协管员,没有执法权力,法律对闯红灯者也没有任何约束,反倒对协管员有各种要求和考核。这样的制度性的缺陷放在哪里都是乱之源。
宝钗的这些做法,其危害性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破坏了管理层的共识。
探春的改革本意是开源节流,却因为宝钗的搅和变成了,主子们没有半点好处,只惠及了奴才。但园子是主子们的,在里面住着的主子们花儿朵儿一枝都不许多摘,省下来的却是进了奴才的腰包,更何况连姑娘们的脂粉钱少爷的点心钱都省,却怕省了奴才的费用失了体面,真是本末倒置。
探春作为管理层的中坚,她是无惧无畏公正无私的,一个改革家需要的不只是睿智的头脑,妥当的措施,更重要的是要站在公正无私的立场上去执行它的魄力和勇气。
探春三板斧砍得虽然利落,但明着得罪了亲生母亲,暗里制约了凤姐的权限。裁掉了众人的两项支出,宝玉、贾环及姊妹们虽没见反应,底下使这两项银子替他们办事的人心中肯定不痛快,腹诽也在所难免。更窝囊的是,自己明里暗里得罪人推行责任制,好人却让长袖善舞的宝钗做了去。园子里的人只说宝姑娘的好处,自己反倒显得里外不是人。连她的生母赵姨娘说她作威作福,探春也灰心了,不想管也管不了了。探春也明白,即便自己再克己,再尽心,毕竟有赵姨娘这一层碍着,王夫人也不会把自己当成心腹之人。进一步说,自己早晚要出阁,再怎么着也是暂时代理,大权还是人家的。何苦把人都得罪遍了呢?见好就收吧。
想通了这一层,探春也就渐渐抽身而退了。虽然还暂时代理着,但却是能推则推,能让则让。柳五儿犯事,夜晚找到探春,探春推至凤姐处;林之孝家的要撵小丫头彩儿之母出园,报知探春,探春先是让回李纨,接着又让凤姐裁夺。就这样,探春急流勇退,一步步淡出了管理层。这样之前制定好的规则就更没有人去捍卫了。这样大观园改革最终虎头蛇尾,成为烂尾工程。
第二,激化了下人之间的矛盾。
仔细分析文本,你会发现,自凤姐生病探春宝钗们管家,丫头跟婆子间,婆子与婆子间,很多矛盾都是因为改革,由他们之间的切身利益激发起来的。
首先,根据改革时宝钗的建议,园子里各房小姐少爷丫头的头油,胭粉,香,纸,以及各处笤帚,撮簸,掸子并大小禽鸟、鹿、兔吃的粮食等物品都被婆子们包了,这些日常供奉之前是由官家按定例统筹发放,现在得由这群娇滴滴小姐少爷的一群涉世未深素质不一的丫头小厮们直接向婆子们领取,从数目到质量上扯皮的空间大,增加纠葛摩擦的机会。
现代税收制度的优越性,就是由公权力向企业收取钱财,然后按制度发放给各类公务员以及警察教师法官医护等群体,能最大限度减少纳税人与领纳税人钱办事人的直接摩擦,缓和社会矛盾。可见薛宝钗这样的主张做法看似减少了管理的环节,其实省除的是至关重要的制度性的东西,是一种历史的倒退。这么做更可能全面激化大观园主子与下人间,下人与下人间矛盾。
其次,宝钗作为管理者,自己领取的供奉也不按规矩制度来办事。尽管大观园里的小姐都是明理的,但他们的奴才一个一个的哪有省油的灯?大观园里的花草莺儿采得,香菱采得,小螺采得,跟她们要好玩在一起的许多小丫头子也采得,下次别的丫头们想来采,婆子们当然要管,小丫头们个个牙尖嘴利就会争闹起来。就算婆子们有理,常把小丫头子惩办了,她们会服气吗?所以下次就作弄个呆香菱出来作挡箭牌,然后举行一场斗草盛宴,在花草丛里滚打嬉闹,把婆子们的花草狠狠糟蹋一番。
婆子们的切身利益受到侵犯,必然会有怨气,会反击。于是各种尔虞我诈明争暗斗。姜是老的辣,婆子们的仇恨与报复更阴险毒辣。为了对付大观园里一众不遵守规则的丫头,夏婆子等人挑唆赵姨娘去怡红院跟一群丫头打架,人们见柳五儿利用姿色钻营想进入宝玉房中,于是逮住机会把她往死里整,最后婆子们利用香春囊事件,撺掇主子搞出了一出主要针对大观园年轻丫头的抄检大观园闹剧,直接导致司琪与晴雯的惨死。第七十五回,在贾府抄检大观园后,探春对众人长叹:“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像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分明就是当时贾府里各种人际关系的真实写照。


IP属地:广东1楼2021-08-18 08:17回复
    滥好人管家爱和稀泥不讲原则,眼高手低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有些红学研究认为,探春的改革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既能增强承包人的责任意识,又可以有效地减少日常管理的费用支出。这种“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一定程度上实行的是“多劳多得,按劳分配”的机制。然而,作为一个在一定程度上牵动全局的改革措施,显然不是个很简单的问题。方方面面的利益调整,也必然会涉及相关的人情世故。而如何避免不必要的关系掣肘,这些也是探春们,作为管理者要考虑的。于是,探春就想到年终的结算方式,简化结算环节,以使承包人所得到的利益能够最大化。这个时候,宝钗又从“大局”出发,及时提出建议,就是“简政”、“让利”。不仅“包产到户”,连产出后的供应,也都对应落实到户。这样,既减少了管理的环节、降低了管理的难度,又能让承包人得到更多的实惠。也更有利于调动承包人的积极性。除此以外,推行“改革”难免涉及到下人们利益的重新洗牌,宝钗及时提出应该考虑一点儿“利益均沾”,让那些没有机会承包的人,也能适当分享到改革的好处,才能得到了更多人的拥护。
    我认为这种论调太过想当然。事实上,贾府抄检大观园,与探春改革失败是有直接关联的,薛宝钗的一些主张与做法并不高明。现代公司单位实行的分配制度,都是能者多劳多得,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这就需要有赏罚分明的规章制度,总是靠小恩小惠收买人心哪是长久之计?满足了他们的今天满足不了明天。贾府的那些管家、婆子有几个不是势利眼,见利忘义,利益永远大于忠心?惯坏了只会让他们得寸进尺。小惠全大体收到的只是一时人心。但人心不足蛇吞象,长远来说弊大于利。
    第七十三回,贾母曾说过一番话,揭示出贾府下人们的厉害,必须严格管理。
    贾母道:"我必料到有此事。如今各处上夜都不小心,还是小事,只怕他们就是贼也未可知……你姑娘家,如何知道这里头的利害。你自为耍钱常事,不过怕起争端。殊不知夜间既耍钱,就保不住不吃酒,既吃酒,就免不得门户任意开锁。或买东西,寻张觅李,其中夜静人稀,趋便藏贼引奸引盗,何等事作不出来。况且园内的姊妹们起居所伴者皆系丫头媳妇们,贤愚混杂,贼盗事小,再有别事,倘略沾带些,关系不小。这事岂可轻恕。"
    宝钗是打理人际关系的高手,她身上凝聚了中国式的生存智慧,高深莫测,一眼望不到底。而中国式生存智慧,核心就是人脉,是人心的较量与博弈,是谋略,一旦陷入其中,必会化简为繁、满腹心事,做什么事情都是人情在先规则靠后。宝钗自己规则意识淡薄,所以她的大丫头会带头破坏规则,参与斗草游戏的薛蟠的小妾香菱,薛宝琴的贴身丫头小螺等也都这样,说明他们薛家就是没有什么规则意识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尤其是大家庭的管理,这样一个欠缺基本规则意识的人,还指望她在管理的过程中能制定出有效维护规则的措施?自觉地去维护规则么?
    其实大家族究竟需要怎样的人来管家?例如尤氏。尤氏这样的滥好人真的适合做大家族管家媳妇么?作为大家族的当家奶奶,识大体会做人的尤氏,看她把宁国府管成什么样子了?
    第七回:吃毕晚饭,因天黑了,尤氏说:“先派两个小子送了这秦相公家去。”媳妇们传出去半日,秦钟告辞起身。尤氏问:“派了谁送去?”媳妇们回说:“外头派了焦大,谁知焦大醉了,又骂呢。”尤氏秦氏都说道:“偏又派他作什么!放着这些小子们,那一个派不得?偏要惹他去。”凤姐道:“我成日家说你太软弱了,纵的家里人这样还了得了。”尤氏叹道:“你难道不知这焦大的?连老爷都不理他的,你珍大哥哥也不理他。只因他从小儿跟着太爷们出过三四回兵,从死人堆里把太爷背了出来,得了命,……他自己又老了,又不顾体面,一味吃酒,吃醉了,无人不骂。我常说给管事的,不要派他差事,全当一个死的就完了。今儿又派了他。”
    秦钟在宁国府逗留到天黑,尤氏吩咐派两个小子送这秦相公家去,媳妇们把话传出去半日还没分派好,最后分派的却是一个功勋老仆焦大,尤氏与秦氏都说,放着这些小子们,哪一个派不得,为何偏要派老迈的焦大?结果说了还是白说,最后还是由焦大送秦钟。焦大不满乱骂人,还酒气熏天。
    凤姐起身告辞,和宝玉携手同行。尤氏等送至大厅,只见灯烛辉煌,众小厮都在丹墀侍立。那焦大又恃贾珍不在家,即在家亦不好怎样他,更可以任意洒落洒落。因趁着酒兴,先骂大总管赖二,说他不公道,欺软怕硬,“有了好差事就派别人,像这等黑更半夜送人的事,就派我。没良心的****!瞎充管家!你也不想想,焦大太爷跷跷脚,比你的头还高呢。二十年头里的焦大太爷眼里有谁?别说你们这一起******们!”
    管家命老迈的焦大黑夜送秦钟回家,一众小厮却都在丹墀呆立。焦大不平,先骂管家,最后连主子也骂了,说出扒灰的扒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这样的话来。也许扒灰是指秦氏与贾珍通奸确有其事,而养小叔子是啥?根据脂砚斋的暗示,是指凤姐与宝玉携手同乘一车,凤姐与宝玉姐弟亲密无间,焦大骂她养小叔子就过分了,显然是攀诬。
    说明当时秦氏与贾珍的关系,在众人看来,跟焦大攀诬凤姐的性质差不多,不会有人真信。但宁国府管不好下人的嘴巴,断送了秦氏改过的机会,最终酿成秦氏之死。尤氏作为宁国府的管家主妇,不能规劝丈夫不要胡作非为,也不能管好仆人蜚短流长,宁国府日常事务无规则无秩序,怎一个乱字了得。说明宁国府的管理,尤氏完全失去了掌控局面的能力。
    滥好人管家对下人松散没有原则,尤氏不仅管宁国府管不好,荣国府让她过来管几天,搞的大观园佣人吃酒赌博作奸犯科最终闹出绣春囊事件,直接导致抄检大观园。这样的滥好人其实很自私,没有担当缺乏责任心,在其位不谋其政,牺牲家族的利益自己收买人心,让别的家庭成员去当恶人。脂评里说尤氏后来也要被休,王熙凤恶名在外固然该休,但说到对家族的伤害,广有贤名的尤氏的做法比王熙凤严重得多,最后落得被休的下场她其实不冤。
    薛宝钗性格不关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很有成为尤氏这样的人的潜质。宝钗最怕得罪人,遇事不是一个有担当的人。你看,一旦觉察到危险,她首先是自保。她天生具有很强的远离是非是的能力,一有坏事儿麻烦事儿跑的贼快,例如滴翠亭事件,本来是她偷听了小红的隐私,却要让人觉得是黛玉偷听了去。其实说嫁祸就太过了,因为这本身能叫做祸患?一个区区小红而已,但是潜在的一丁点麻烦都不愿沾身。宝钗擅长躲麻烦,转嫁麻烦对她来说是一种习惯,已经是她的处世之道,变成了她的性格。迎春的金凤被奶妈偷走换钱赌博,探春听说了欲帮她出头,黛玉宝琴帮腔,而宝钗不仅向黛玉宝钗摇头示意,让她们别管闲事,自己更是只顾与迎春一起看《太上感应篇》,生怕得罪那些下人婆子。
    这样的宝钗管起家来,真能做到有责任心有担当一心为公吗?凤姐说过一句话:当家人恶水缸。不得罪人的性格是管不好家的,拿现代管理来说,从来没有听说过一个不得罪人的好人可以管理好一家公司,这样的人可以给员工清楚明确的指示吗?能做到奖罚分明、有目的有节奏吗?遇到事情能坚定地捍卫规则吗?
    第六十二回:只见林之孝家的和一群女人带了一个媳妇进来。那媳妇愁眉苦脸,也不敢进厅,只到了阶下,便朝上跪下了,碰头有声。探春因一块棋受了敌,算来算去总得了两个眼,便折了官着,两眼只瞅着棋枰,一只手却伸在盒内,只管抓弄棋子作想,林之孝家的站了半天,因回头要茶时才看见,问:“什么事?”林之孝家的便指那媳妇说:“这是四姑娘屋里的小丫头彩儿的娘,现是园内伺候的人。嘴很不好,才是我听见了问着他,他说的话也不敢回姑娘,竟要撵出去才是。”探春道:“怎么不回大奶奶?”林之孝家的道:“方才大奶奶都往厅上姨太太处去了,顶头看见,我已回明白了,叫回姑娘来。”探春道:“怎么不回二奶奶?”平儿道:“不回去也罢,我回去说一声就是了。”探春点点头,道:“既这么着,就撵出他去,等太太来了,再回定夺。”说毕仍又下棋。这林之孝家的带了那人去不提。
    林之孝家的以彩儿的娘“嘴不好”的罪名要撵走她,向探春汇报,暴露出她的独断专行。探春的反应是,先往大奶奶那里推,然后又往二奶奶那里推,其实这个事儿正是从大奶奶那里推过来的,按理大奶奶敢把这个事往探春这里推,说明彩儿娘嘴不好说出来的话,探春并非绝对不能听,但是探春仍然毫不犹豫地往二奶奶那里推,然后平儿见状,更是直接代王熙凤把事情给推了,最后事情就只好留给王夫人回来后再处理。紧接着,黛玉对这个事件有评论:
    黛玉和宝玉二人站在花下,遥遥知意。黛玉便说道:“你家三丫头倒是个乖人。虽然叫他管些事,倒也一步儿不肯多走。差不多的人就早作起威福来了。”
    有人说,黛玉的这几句话,重点是在说探春一步不肯多走,不肯作威福。我觉得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林黛玉说出的问题,其实是发现探春是乖人。何为乖?就是学乖了的乖,探春之前很敢得罪人,是怎么学乖了?还不是宝钗小惠全大体后,向宝钗学乖的,而且贾府管理团队,从此学乖了的不止探春一人,李纨平儿原本就乖,现在变得更乖了,所有的人都去做乖人,不关己事不开口,遇到事情能推就推,没事谁愿意担个“作起威福来”的虚名。
    紧接着宝玉的话透露探春的改革动了自己的利益,认为探春是“单拿我和凤姐姐作筏子禁别人”,话中满满的抱怨之意。
    宝玉道:“你不知道呢。你病着时,他干了好几件事。这园子也分了人管,如今多掐一草也不能了。又蠲了几件事,单拿我和凤姐姐作筏子禁别人。最是心里有算计的人,岂只乖而已。”黛玉道:“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宝玉笑道:“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黛玉听了,转身就往厅上寻宝钗说笑去了。
    这样看来,探春改革为了家族的利益去得罪人,而宝钗却净去干那种全大体收买人心的事情。作为管理成员,宝钗这样做真的好吗?于是探春终于想透了,也终于学乖了。宝玉说这话,黛玉明显想替探春辩解几句,宝玉却不想听,对黛玉说“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
    贾府里能管事的正经主子一个一个都去学做乖人学做好人,都想不得罪人积攒好名声,遇到事情了则能推则推,最后事情推几个来回,又全推到贾母与王夫人那里去。贾母年纪大了,王夫人的身体精神日短,都管不了太多琐碎的事情,这种情况,林之孝家的这样管家的仆人便能得到更多实权。
    林之孝家的越来越成为贾府中权力最大的实力派人物。虽然她在小说中出场不多,但每次都可以说是“肩负重任”。妙玉的出场,由她引出来;大观园的每一次勘察巡视,由她打头;贾府中下人的人事权,由她负责;处理犯了事的下人们,她又是当仁不让的执行人。
    这种管家仆人手中有了太大的权力真能办多少好事?在玫瑰露事件中,原是宝玉自愿将玫瑰露送给她。林之孝家的首先是不加细查,就把柳家的和她的女儿柳五儿定为盗贼,将她交给一些恶婆子看管,最后要了柳五儿的命。当柳家的被从小厨房革职之后,林之孝家的马上就把给她送了重礼的秦显家的安排上位。足见林之孝家的,办起事来够糊涂的,收起礼来,可是一点也不糊涂。
    林之孝家的在贾府中成为一个实力派的人物,她还认了凤姐做“干娘”。有人说林之孝家的认王熙凤做干娘,暴露出她的贪慕权势,阿谀奉承。怕只怕她背后效忠的是更大的主子,削尖了脑袋处心积虑打进贾府来做卧底的。为什么妙玉的出场,得由她引出来?她跟妙玉背后的势力有没有关系呢?如果是一个有异心的人掌管了家族的核心权力那是很可怕的,是直取你身家性命的心腹之患。贾府在林之孝家的长期经营下,上上下下到处布满了她的眼线与人脉,最后发生宝玉丢玉而无从查访的诡异事件,谁的嫌疑最大呢?


    IP属地:广东2楼2021-08-18 12:26
    回复
      贾府抄检大观园标志探春改革失败,薛宝钗成替罪羊
      第五十六回,当探春李纨宝钗等人商议在大观园进行承包试点改革时与平儿有过这样的对话,原文:
      平儿道:“这件事须得姑娘说出来。我们奶奶虽有此心,也未必好出口。此刻姑娘们在园里住着,不能多弄些玩意儿去陪衬,反叫人去监管修理,图省钱,这话断不好出口。”宝钗忙走过来,摸着他的脸笑道:“你张开嘴,我瞧瞧你的牙齿舌头是什么作的……总是三姑娘想得到的,你奶奶也想到了,只是必有个不可办的原故。这会子又是因姑娘住的园子,不好因省钱令人去监管。你们想想这话,若果真交与人弄钱去的,那人自然是一枝花也不许掐,一个果子也不许动了,姑娘们分中自然不敢,天天与小姑娘们就吵不清。”
      看吧,这样的兴利除弊的改革,探春想到了,难道凤姐平儿贾母邢王夫人等从来想不到吗?显然不是的。但是要将园子承包出去,赖大家做得好,贾府却未必做得好,会困难重重。因为赖大家的园子专门是用来盈利的,而贾府的大观园却是小姐们居住的地方,大观园土地承包给下人去赚钱,就会是一枝花也不许人掐,一个果子也不许人动了,小姐们自然不会违反规矩,但小丫头子们就难说了,婆子与小丫头们可能天天吵不清。小丫头子面对满园姹紫嫣红总有手痒痒的,婆子们见到违规越矩的当然要管,以致把满园的小丫头子当贼防,这样难免激发丫头婆子间的矛盾,从而引发各种难以预测的后果。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凤姐贾母才不敢进行这项改革,但探春与宝钗想到了就去做,颇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意味。
      而且,进行改革可能产生的困难,经平儿提点,宝钗早看到了,也领会了,但是为什么不能提前想到采取能避免这些矛盾激化的措施呢?并不是她没有措施,而是措施没有落到点子上。仔细分析贾府从探春打理大观园到查抄大观园这段时间的人和事,发现探春和薛宝钗的为人处世很像康熙年间的九龙夺嫡中的四爷胤禛和八爷胤禩。四爷务实,刚正不阿,铁面无私;而八爷长袖善舞,八面玲珑,得人心,大家称“贤王”。可是这个八爷看似贤,其实到处收买人心结党营私,败坏的是朝纲法纪,如果没有四爷的铁腕手段为国库充盈,至乾隆就没那么潇洒了,清朝可能很快走向毁灭。可见治国跟治家的道理是一样的。
      有个红学网友说,贾探春管家居然在大观园搞起改革来,给个棒槌就认真,她太小看贾府的无产阶级的战斗力了,贾府都实现共产主义了,公家的大家拿,喂肥了多少管事的。赖嬷嬷家的花园比大观园都好。现在又探春这么搞,不说赖嬷嬷这种先驱,贾府随便出几个嬷嬷,玩不死她。
      我觉得,探春固然太小看贾府的无产阶级的战斗力了,宝钗何尝贾没有小看贾府无产阶级的战斗力?以为给下人们施点小惠,下人们感恩戴德之下,就能奉公守法齐心协力把家治理好了。事实上,没有严谨赏罚分明的规矩,给下人们滥施小惠,只是导致分配不公,奴才们还是要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是不会以你施加了小惠而改变的,奴才们就是想让贾府实现共产主义,公家的利益随时转化成私人利益交换和输送的筹码。
      抄检大观园的导火索不是香春囊吗?下人们为什么会随便放潘又安进园私会司棋带进香春囊?下人们没有得到某种形式的好处肯这么做?这难道不是下人们将自身职责进行利益交换?没有严厉严谨规则的约束,下人们会自觉坚守职业道德?不去循私以及吃酒赌博?试想凤姐管家的时候哪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两个涉世未深的小姐去管家,贾母其实一开始就没怎么看好。
      大观园的花花草草不是承包了吗,按规矩小姐丫鬟都不能随便采摘院子里一草一木了。宝钗的丫头莺儿随意采摘花木是正当的,那么香菱呢?香菱领着一群小丫头子在园子公然斗草是什么情况?在“呆香菱情解石榴裙”一回里,香菱与一群小丫头子玩斗草游戏,在花丛中嬉笑打闹,滚了一身的泥巴,最后找袭人去换了裙子。香菱在花草中把裙子滚脏了,宝玉第一个反应不是惋惜花草遭殃规矩破坏,而是忙着怜香惜玉。这样一个比一个有脸面的主子奴才们都来破坏规矩,这家还怎么管?
      有脸的丫头子随时恃宠弄骄,被侵犯的婆子敢怒不敢言,但不等于他们不会反抗,不能明面上整你,那就玩阴的阴死你,全面激化大观园下人间矛盾。婆子们为什么热衷挑唆赵姨娘跟芳官们打架,还不是利益被随意侵犯得积怨太深。最终抄检大观园后探春哀叹,咱们还是一家子人呢,恨不得你吃了我吃了你。
      所以不是探春太小看贾府的无产阶级的战斗力了,探春深知要管好家必须规矩森严赏罚分明,实施法治。可见,太小看贾府无产阶级战斗力的恰恰就是宝钗,她认为施加小惠,遇事和稀泥,靠下人的感恩自觉,就能治好大家,事实上却激化矛盾滋生腐败,最后搞得乌烟瘴气不可收拾。
      可见,宝钗不具备高级管理人才应具备的勇敢和智慧,眼高手低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和精明强干的王熙凤相比差得远了。这个管家能力一般的薛宝钗,却有着一副好为人师的性格,哪里都能插一手,然而管哪儿哪儿乱。可是,管不好家的薛宝钗,在下人中却有好的名声,可以时时挟民意自重,抢夺家政主导权。下人们一致说她好,王夫人本有私心,必然会更信任她,什么都听她的,然后真正头脑清醒的李纨探春等人就更难阻止她在家务上自以为是。
      第七十四回,因香春囊事件,王夫人凤姐领人抄捡大观园,连李纨探春的住处都抄了,凤姐却借口宝钗是亲戚,故意跟王善宝家的说好,不抄薛宝钗的屋子。要知道薛宝钗的屋里还住着香菱这样一位已婚妇女,尤其是香菱的丈夫薛蟠更是一位吃喝嫖赌无所不沾的名声很坏五毒俱全的人,不抄薛宝钗的屋子就无法洗脱她们的嫌疑,陷入无法自证清白的尴尬境地。凤姐作为宝钗的亲表姐,对宝钗却使这样的阴招,说明她已经十分不耐烦宝钗在贾府的所作所为了。
      至第七十五回,贾府抄检大观园后,贾府的几位重要的主子,李纨尤氏探春等人,在宝钗提出欲搬离大观园时,更有着十分一致的态度。
      宝钗道:“……只因今日我们奶奶身上不自在,家里两个女人也都因时症未起炕,别的靠不得,我今儿要出去伴着老人家夜里作伴儿。要去回老太太、太太,我想又不是什么大事,且不用提,等好了,我横竖进来的,所以来告诉大嫂子一声。”李纨听说,只看着尤氏笑。尤氏也只看着李纨笑。
      对于李纨、尤氏这番心照不宣的笑,有研究者不认为薛宝钗搬离大观园是被王熙凤、李纨和尤氏等人联手逼出去的。其实,要理解李纨、尤氏的相视一笑,只需联系之前语境。在薛宝钗来找李纨之前,李纨和尤氏已经聊了半天了,那么她们在聊什么内容呢?书中这般记载:
      尤氏笑道:“你们家下大小的人,只会讲外面见的虚礼,假体面,究竟做出来的事情,都够使的了。”李纨听如此说,便知她已知道昨夜的事,因笑道:“你这话有因。谁作事究竟够使的了?”尤氏道:“你倒问我?敢是你病的死过去了。”一语未了,只见人说:“宝姑娘来了。”——第七十五回
      很明显,此时尤氏已经知道了抄检大观园的事件经过,正对李纨说荣国府的上下人都是“讲虚礼”“假体面”的时候,宝钗来了,并且一开口就说自己要搬离大观园。强烈暗示尤氏说荣国府“讲虚礼”“假体面”行为是评价贾府对薛宝钗做的事。大观园发生绣春囊事件,已婚妇女香菱的嫌疑很大,如果香菱常把这种东西带到宝钗屋里去,宝钗的声誉就会受损。事实上,这个绣春囊应该是司棋与潘又安的,跟香菱没关系。但是凤姐故意不去抄检宝钗的住处,这么做,就是想让宝钗百口莫辩。
      宝钗想搬出贾府,来向李纨辞行,而李纨与尤氏听了宝钗这话,只是互相看着笑,并无什么挽留之语。一直等到尤氏盥沐已毕,李纨才不冷不热说了句客套话出来。
      一时,尤氏盥沐已毕,大家吃面茶。李纨因笑道:“既这样,且打发人去请姨娘的安,问是何病。我也病着,不能亲自来得。好妹妹,你去只管去,我自打发人去到你那里去看屋子。你好歹住一两天还进来,别叫我落不是。”
      请注意,李纨的话是这么说的:“你好歹住一两天还进来,别叫我落不是。”是说并非她自己真心想留客,而是怕落不是,是指怕王夫人责怪。然后探春进来听说宝钗要走,更是直接撵人,希望她们以后再也不要来。
      大家让坐已毕,宝钗便说要出去一事,探春道:“很好。不但姨妈好了还来的,就便好了不来,也使得。”尤氏笑道:“这话奇怪,怎么撵起亲戚来了?”探春冷笑道:“正是呢,有叫人撵的,不如我先撵。亲戚们好,也不在必要死住着才好。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像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尤氏忙笑道:“我今儿是那里来的晦气,偏都碰着你姊妹们的气头儿上了!”探春道:“谁叫你赶热灶来了!”
      这一段里可以清楚看出,探春撵人,尤氏还不忘记补刀“怎么撵起亲戚来了?”然后探春还是气冲冲第回答:“有叫人撵的,不如我先撵。”是说就算自己不撵,也会有人撵宝钗走,当然指的是之前对宝钗使了阴招的凤姐。
      宝钗一家借住贾府,平时没少给贾府添麻烦,好不容易有面子让宝钗管点事,却净给改革添乱,难免引起贾府主子们的不满。为什么贾府抄检大观园后,探春会公然撵宝钗出去?是因为她可能认为大观园的改革失败与这个喜欢破坏规则搞特权的薛宝钗的搅局有关。也说明贾府里面李纨尤氏凤姐探春等重要主子都已经十分不待见薛宝钗,大家对她的自以为是以及她们一家子在园子里低素质的表现忍无可忍。
      红楼梦从第五十五回至七十五回,花了整整二十回的时间讲一个大观园改革失败的故事,期间见不到一丁点宝黛爱情的情节。作者花费如此心血与笔墨铺垫这个事件,究竟想表达什么?其实是想说明宝钗爱面子讲虚荣眼高手低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她的搅合更是大观园改革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样贾府的几位重要主子李纨尤氏凤姐探春等人对薛宝钗有了很深的成见与嫌恶。
      在这样的背景下,红楼梦程高续本说贾府后来会不顾一切,要为宝玉把宝钗娶进门,哪怕伤害贾宝玉逼死林黛玉也在所不惜。贾府这么做究竟图什么呢?图他们薛家的钱还是势?还是图她薛宝钗本人的个人素质高贾府众人都对她心服口服?至少此时李纨尤氏凤姐探春这几位不待见薛宝钗的肯定都不会是共谋。这样仅仅凭借王夫人的一厢情愿呢?还是贾母真心看上了薛宝钗,完全不顾及宝玉本人的意愿和感受,不惜害死自己的亲外孙女也要那么做?显然程高续本给出的这种剧情非常不合理,肯定不是原版红楼梦真正的结局。


      IP属地:广东3楼2021-08-18 12:33
      收起回复


        IP属地:内蒙古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1-08-24 14: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