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鼎钧吧 关注:936贴子:6,305

回复:征集王鼎钧经典名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文无自信不立,作家宁可失之于自大,不可失之于自卑。(《从〈关山夺路〉谈创作的瓶颈》) 
 
我把这句话送给喜欢写作的同事傩送。上次,没经他同意,就把他的旧作《京行散记》贴在咱们吧上。事后,他对我好一通埋怨。我问他,对自己就这么没有信心吗?他说,是他的标准高,而且看到的好文章实在太多了。他说,拜托,别再让我丢脸啦。我知道傩送最喜欢的作家是沈从文,所以连笔名都是沈先生小说里人物的名字。可是,一部好的作品,除了让一个热爱文学的青年倾心向往之外,却同时也成了横亘在他面前的一座无法逾越的大山,沈先生泉下有知,应当也会觉得遗憾吧。

如果我是傩送,我愿意换个角度来想,好的作品当然要看,看过之后就想,有一天我也要和他写得一样好!怎么办,努力呗!

也许我们永远也无法到达别人曾经到达的高度,就如同我们总也做不到完美一样,但有一点是可以实现的,那就是永远向上,无限地接近它!并且相信,长江后浪推前浪,虽然这个后浪也许不是你我。

我也不怕别人笑我现在的浅薄。浅就浅吧,好象山间清澈见底的小溪,也自有属于我的甘甜;浅就浅吧,经过崎岖的山路,终有一天,我将汇入大江流!


16楼2006-02-22 14:46
回复
    • 24.239.163.*
    欢迎15楼的来宾.
    傩送先生...写文章也是一种表演事业,要勇於公开.
    好象山间清澈见底的小溪,也自有属于我的甘甜....好意见!好句子!
    五十年代台湾某些作家们流行几句话,一并见告..只有杀头的文学,没有磕头的文学,只有发疯的文学,没有发财的文学.只有坐牢的文学,没有坐官的文学....然後是..,作家宁可失之于自大,不可失之于自卑。
    ===
    访客多,留言者少,不知有何话题能使多人参加讨论?


    17楼2006-02-24 04:29
    回复
      • 165.246.154.*
      sp


      18楼2006-02-25 23:50
      回复
        “访客多,留言者少”,我想,是不是和长辈在一起,小毛头们都有些拘谨呢?加上先生又是大家所仰慕的作家,就愈发张口结舌,连带着对自己的中文水平都有些不自信了吧。呀,我说错了没有?

        说你呢,别潜水了,该出来冒泡啦,也不嫌憋得慌


        19楼2006-03-02 16:37
        回复
          昨夜,梦魂溯时间之流逆上...
          重新出入于古旧而雄壮的合唱之中...

          (沦丧的理想主义...
          我,在哪里再找你?)


          20楼2006-03-04 12:42
          回复
            • 221.3.150.*
            我们国家的足球又有多少人热爱呢?最爱的是足协和球员,足球给他们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使他们在社会中有了自己感觉良好的位置.最恨的是狂热的球迷,花钱买失望,花钱看假球.最无耐的是广大的中国人,本应用来改善十几亿人身体健康的投资都被体育精英消耗,被用来追逐那几枚所谓的能”振兴中华”的金牌,全民体育近乎荒废.


            21楼2006-03-05 06:38
            回复
              我楼上愤怒的球迷同志,你是不是走错地了?

              消消气吧!为了不让自己生气,不让自己失望,不让自己无奈,不让自己痛恨,我不看国足已有好多年了。6月份不是有世界杯吗,虽然没有中国队,但是为别人担忧,好过替自己担忧啊。我是阿根廷队的拥趸,祝阿根廷好运!也祝福荷兰!


              22楼2006-03-05 18:02
              回复
                恋爱是忽然发现你和我不同而我非常喜欢,恋爱是忽然发现你和我相同而我非常感动。

                恋爱有万分之一是佳话,万分之一是悲剧,万分之九九九八是生活。佳话供欣赏,悲剧供咏叹,生活才是可以身体力行的。

                 --------王鼎钧《意识流


                23楼2006-05-31 21:23
                回复
                  • 218.104.52.*
                  我的心是一块磁石,你的心是一块铁;
                  我的心是一块磁石,你的心是一块很大的铁;
                  有一天,你的心碎了,我把它一块一块地吸过来,重新组好。
                   
                  ----------王鼎君《灵感


                  24楼2006-09-15 19:02
                  回复
                    啊,树是没有脚的。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树离根根离土树即毁灭。它们的传统是引颈受戮,即使是神话作家也不曾说森林逃亡。
                    ……
                    当幼苗长出来,当上帝伸手施洗,上帝曾说:“你绿在这里,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啊!所以那树,冒死掩覆已失去的土地,作徒劳无用的贡献,在星空下仰望上帝。

                    《那树》
                    是我在95年之前从读者上看到的鼎钧先生的第一篇文字。
                    那样的情感,是我过去从没体验过的。看过那么些文章,但没有一个人写出这样冷静地,而有大慈悲的文字。
                    后来,98年4月10日,在学校竟然买到鼎钧先生的散文集!!是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的那一本。
                    8年来,反反复复读得泛黄、破旧。但时不时还是读。有笑有泪。跟随着鼎钧先生去捡他生命中那些闪闪发光的脚印。


                    25楼2006-09-15 19:55
                    回复
                      “跟随着鼎钧先生去捡他生命中那些闪闪发光的脚印。”这句也很不错呀


                      26楼2006-09-15 21:05
                      回复
                        瞎子说:“我能看见命运。”很多人相信他的话,请他算命。后来他碰见一位好医生,替他免费开刀。他恢复视觉,重见光明,因此再也没人请他算命了。 
                        乩童,都是不识字的孩子,他们在扶乩的时候代表神鬼写字。等他小学毕业出来,他会写字了,反而丧失了乩童的资格。 
                        知,无知。无不知,不知。


                        27楼2006-09-15 21:06
                        回复
                          私塾先生一面打盹,一面听蒙童念念有词: 
                          人必自侮,而后人侮。 
                          听来听去,怎么越听越离谱,怎么念的好像是: 
                          人不自侮,皆为人侮。 
                          他打开孟子,找到原文,慎重的核对了,正想吆喝一声纠正他们,不料孩子们的读法又变了: 
                          人人自侮,人人侮人。 
                          私塾先生悚然。这显然不是孟子的话,怎么好像也很对?


                          28楼2006-09-15 21:07
                          回复
                            • 165.246.154.*
                            我的心是一块磁石,你的心是一块铁; 
                            我的心是一块磁石,你的心是一块很大的铁; 
                            有一天,你的心碎了,我把它一块一块地吸过来,重新组好。 
                             
                            这句鼎公的作品我偶然的机会见过,可惜没记下来。想不到这次看到了,谢谢楼上的网友


                            29楼2006-09-16 14:00
                            回复
                              我的心是磁石,你的心是一块铁;
                              我是心是磁石,你的心是一块很大很大的铁;
                              有一天,你的心碎了,我把你的心一小块一小块地吸过来,再重新组合。 
                               

                              原文应该是这样的,呵呵,记不大清了,谅解


                              30楼2006-09-16 15: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