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吧 关注:159,762贴子:2,972,285
  • 48回复贴,共1

老子/无为之不生之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基督教的创造宇宙是“无中生有/凭空而生”,也就是上帝说有光,光就凭空出现。这和儒家道家形态不一样,说儒家“天命流行”你们也听不懂。就道家而言“无中生有”他不是基督教直接的凭空出现,而是一种“不生而生”,这里不说光怎么来,不说万物怎么来,我们说什么是“万物其自己”?人被物欲束缚(累)不得其自己,百姓被礼教束缚不得其自己,故而我们要“无”掉此束缚得其“有”。这才是真我,真人。这个生不是凭空的而生,是一种消极不生之生。所以天地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里就是说天地不以仁义为自己的意志去让百姓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活着。道心要打掉/无掉(动词)一切束缚不自在,心如明镜凡有念头皆要化境。由此看“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是道家的追求,这里体现了权力退一步,让民自化的精神,即无为而无不为。


IP属地:安徽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3-08-08 21:49回复
    就现实而言北欧小国寡民即道家的“理想国”你们要是杠我就说接近。以前“静候轮回”喜欢说老子“去中心化”这里他看到了道之用。因为无掉约束无掉意识形态自然呈现一种“个自以为政”的状态,但是这个不是混沌的不是无序的不是野蛮的。不是说无掉物欲就是自我无中心化,那人岂不是“无厘头”的活着或者和动物一样盲目的活着。老子又言“一曰慈二曰检”这些朴实道德还是要说的也是人本来自面目,这里和儒家是有共识的地方。以为人以及把物欲一面否掉就只能归于“人性本然”即朴实的道德情感)仁义理智信。但是儒家筑足于此为本心不走了就沿着道德本心去发展。道家虽然不反对此道德价值但是他并不以此为本心道心来塑造自己的价值,因为道家以“无”为本心,他要一直去化如果以此道德观念为人之根本价值,道家亦然要化掉/无掉,因为这样不合其“自然”,这里要用佛家“应无所住”去理解。而儒家就说应有所住其良知。


    IP属地:安徽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3-08-08 22:05
    回复
      第一,什么叫“不生之生”?第二,什么叫”万物其自己”?第三,什么叫“无掉”?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08-09 10:38
      收起回复
        再来,什么是“物欲”?物欲从何而来?为什么要“无掉”?物欲和仁义礼智信是什么关系?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3-08-09 10:46
        收起回复
          首先儒家对德的解释太过表面话,其核心只在一个仁字,但却未发现不仁之德,更不用提不德之上德,仁太过表面话,真正的的就是去私向公,以小我合大我,简单,同样就管理而言,无有皆在道,皆属道,如同一面镜子,你选择什么变会得到什么,尊上只言事实,未有所求悟者选择,唯有所求,不过理解感悟事实而已;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3-08-09 11:14
          收起回复
            楼主用“不生之生”来解释无为很好、这和道德经中的“生而不有、长而不宰”是一个意思。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3-08-09 15:2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