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吧 关注:62,622贴子:602,875
  • 3回复贴,共1

胡适与鲁迅——中心与边缘(转)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以为,鲁迅与胡适实质上是不可比的。读过孙郁先生《鲁迅与胡适》,我自忖,他尽管花了那样多的笔墨比较鲁迅与胡适,但内心里也是觉得,二人实际上不可比。 
  看《鲁迅与胡适》,孙郁先生把“性情”列在首位,这也大有深意在了。性情在他看来,二人是不同的;性情不同,还有什么可比性?“鲁迅与胡适由同一营垒到后来的分手、对立,不仅隐含着中国新文化的主线,而且也是东亚在全球化过程中确立自身的文化冲突。 
  鲁迅与胡适在现代化之旅中的两种思考,两种选择,代表了新型知识分子的精神路向。”“鲁迅与胡适的精神,都会给文化的发展带来长长的投影。如果说,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对人类有过什么贡献的话,鲁迅与胡适的遗产,便会说明着什么。”这两段话出自书的《后记》。据此,我们要说的是,这本书与其说是比较二人,不如说是梳理二人间的关系,注意的则是其中的交叉点。再准确点说,是希望通过二人间的交叉点来思考二十世纪上半期,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不同路向及其成因。 
  我曾经读到过一位值得尊敬的文学评论家为此书撰写的评论,文字简洁、精当,结论却令人失望。他得出的鲁迅比胡适“深刻”的结论,未能走出传统的思维定势不说,可能也误读了孙著。可是细想想,这种误读可能还是由于孙郁先生诱导的结果,读《鲁迅与胡适》,一个较深的印象,就是当写到鲁迅时,作者往往使用近乎诗化的文字,极力挖掘,把优长处推向极致,于缺陷处则不免优容;而写到胡适,则大多文字舒缓,肯定处肯定得恰到好处,但态度上总逃不出“尽量理解”的圈围,往直白里说,有些地方让人有怀揣难言之隐而扭扭捏捏的感觉。 
  说实在的,如果我们心平气和地看待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胡适与鲁迅地位的变化,不能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鲁迅正在走下神坛,而胡适则渐渐上升到平地。我的阅读面很有限,但在我所读到的,关于鲁迅与胡适地位变化的评论以及争论的意见中,有不少就是因为不适应、不习惯于这种变化而产生的。无论是破口大骂,还是忠心保卫,也无论是全面提升,还是尽情挑刺,实际上在潜意识里都是不希望自己对历史的固有“想象”落空。有时候我想,我们有些人何必要动那么大的肝火呢?一个历史人物如果只有一种评价方式,一个判断标准,这正常与否大概是无需多言的。借用鲁迅的话说:“倘要完全的书,天下可读的书怕要绝无,倘要完全的人,天下配活的人也就有限,每一本书,从每一个人看来,有是处,也有错处,在现今的时候是一定难免的。”况且,从具体的语境看,这种地位变化引起的连锁反应,实在也与长期以来的神化或批判脱不了干系。当一种东西被推向一个极端后,一旦发生变化,其结果必然会向另一个极端荡去。这就是所谓历史的反弹。我觉得,现在与其去对这种“反弹”大加不满,怪别人“年轻”“不懂历史”,真不如潜下心来,检省一下过去自己的研究思路,特别是理念上的得与失。就“历史”来说,它要是仅仅由少数“懂”的人掌握,也是相当可怕的。 
  在二十世纪上半期的历史中,胡适与鲁迅的确是代表着两种传统、两个路向的。从他们的生平看,胡适从“暴得大名”开始,参与编辑《新青年》,鼓吹“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评判的态度”,到创办《努力周报》“对政治发生不感兴趣的兴趣“,接着成为“新月”派的精神领袖,编辑《独立评论》提倡自由主义,然后与“中国本位文化”派论争,……他始终都是居于中心地位的,往细里说,还包括他的红楼梦研究、中国哲学史研究等也是开了一代风气之先的。对比起来看,鲁迅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自守边缘。即使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他在精神上与陈独秀、胡适等中心人物最接近的时候,也很难说彼此的默契达到了陈与胡,或者周作人与胡适之间所达到过的程度。尽管孙郁先生比较多地描述了鲁迅与胡适这个期间,在小说史问题上的相互切磋、交流,但我读了他们间的书信,总感觉他们彼此间还主要是一种相互尊重。大家都是相当客气的,也就是说,离真正的心灵上的默契还有不小的距离。虽然鲁迅的小说创作以及中国小说史的研究,在当时的新文化运动诸健将中间堪称翘楚,令蔡元培、陈独秀、胡适都佩服得“五体投地”,但不仅在精神上,在地位上,也很难说鲁迅就进入了“中心”。至于“左联”时期,用鲁迅自己的话说,不过是“呐喊助威”的“思想较新”的“破落户”而已。汪晖先生分析鲁迅思想时,用了一个“独战”来概括,的确十分恰当。 



1楼2006-02-26 10:21回复
    读读无妨,历史从来记一个整数~~~~~~~``````


    3楼2006-02-26 10:22
    回复
      高朋满座 VS 荒原厉血


      4楼2006-02-27 15:05
      回复
        说来容易``````````````````````````


        6楼2006-02-28 17: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