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吧 关注:6,829贴子:440,125
  • 6回复贴,共1

转帖一篇与李娜有关的专栏——《演艺圈》到人少的地方去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转自北京青年报北青网官方账号“青瞳视角”,乐评人金兆钧撰写,韩世容编辑。


IP属地:天津1楼2023-09-02 17:30回复
    大约是1993年中,《音乐周报》记者、著名作曲家羊鸣先生的公子杨晓冬,约上我和宋小明在我家门口小饭馆喝酒,说是近年来越来越红火的北京文化艺术音像出版社打算办一本杂志,邀请我们加盟。
    北京文化艺术音像出版社隶属于北京文化局。创办人是张和平和潘宏业,前几年一盘《悔恨的泪》赚了大钱,奠定了很好的发展基础。潘总是个经营高手,张和平善于创意,他曾在大兴县文化馆工作,“王国福家住在大白楼,身居长工屋,放眼全球?……”这个风靡一时的单弦联唱就是他抓出来的。
    杨晓冬说,办杂志主要是张和平的主意,他认为中国演艺业正是大发展的时候,但缺乏一个大型高档的杂志。
    我和小明都很感兴趣。
    大家商量的结果是,要办就至少国内最高档。最终是要办成一本画报,起名叫《演艺圈》。


    IP属地:天津2楼2023-09-02 17:31
    回复
      杨晓冬从报社调过来任编辑部主任,我和宋小明是外聘文字主笔,张大勇负责图片,再聘用一些年轻的记者和编辑,组成了最初的编辑班子。
      我们准备了大半年,杂志创刊号是在年底出版发行的。
      既然是“演艺圈”,就不仅限于音乐圈了,另一个大圈子就是影视圈。
      当时确定除了已经出道的“腕儿”,杂志也应当挖掘“潜力股”新人。有人介绍说中央戏剧学院有一个在读的女孩子很厉害,张艺谋都找她上过片子。
      我当时搬到了帽儿胡同,离中戏很近,就找人约好了去中戏采访了这个女孩子。她叫刘天池,当时因饰演《活着》中的哑女凤霞而出道。前一年她参演了中戏颇有影响的校园戏《思凡》,并将去日本著名的四季剧团学习音乐剧表演。
      宋小明提议既然高档,杂志就应该加入音乐发烧友的内容。我又跟着他认识了北京一批硬件软件的发烧友。
      最早认识的是陈立,他是音乐家塞克的公子,偏重歌剧多一些。硬件上有耿纯,他本人就是录音师。还有一位欧阳彦,是圈子里的“磨机”大师——所谓磨机,就是自行改造现成的各种视听设备,鼓捣完了肯定质量大大提高。此外还有人民音乐出版社的张志羽、陈先海等人。日后不久,新成立的北京音乐台就和他们策划了一个“发烧门诊部”节目,在调频97.4音乐台播出。


      IP属地:天津3楼2023-09-02 17:31
      回复
        杨善朴来找我:“我和张千一张罗着想给李娜搞场交响乐队伴奏的个人音乐会,要在北京音乐厅演,就是要给她拔拔档次。兄弟你得帮忙,宣传上出出主意。”
        当时就听说李娜曾是河南豫剧演员,后来改唱流行歌。因演唱电视剧《渴望》片尾曲《好人一生平安》而广为人知,随后一系列影视歌曲如《嫂子颂》《苦篱笆》等也让人见识到了她功力颇深的唱功。
        我和杨善朴去了李娜家,就在东直门外,后来很有名的银座商厦附近一个商品楼里的一个三居室。
        李娜拿出来好几百张照片,我发现几乎都不好使。
        李娜不好意思:我这人就是不上相。
        我说:我想办法吧。
        和李娜聊天也挺费劲,不过还是让我抓着点东西。
        她解释从演戏到唱歌的原因:“我还不是说不想演戏了。我个子太矮,没法配戏。何况豫剧虽然我们河南人爱看,但越来越不景气。我就想唱歌吧。”
        再解释为什么唱了那么多影视插曲:“其实原因还是一样,我长得不好看。你看这些照片都没好看的。我又不善于交往拉关系能上晚会什么的。得了,听我妈的话,到人少的地方去。老老实实唱幕后吧。就这么一直唱下来。”


        IP属地:天津4楼2023-09-02 17:31
        回复
          我找张大勇给她拍艺术照,事后张大勇说:“是够费劲的,我足足拍了三四卷才挑出几张来。”
          不过这次效果还不错,李娜后来经常用这些照片。
          我也找着李娜的宣传点了。在《中国妇女报》上发表了《孤独中的李娜》,特别强调了“到人少的地方去”。
          李娜个人交响演唱会于她自己的演唱能力自然不成问题,成问题的是当年北京音乐厅明确不能上流行音乐。在诸方努力下,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轻音乐协会参与主办的《我从黄河来》音乐会还是在11月9、10日举行了,主持人是于洋大师。
          这应该也是日后,中国流行音乐登上“大雅之堂”,以及流行音乐与交响乐“混搭”的开始。
          2023.6.18


          IP属地:天津5楼2023-09-02 17:32
          回复
            这也是金兆钧近期撰写的流行音乐历史回忆文中与李娜93交响演唱会有关的叙述,文章结束段落他提到了李娜在北京音乐厅演出受阻一事,但看其描述,未提到最终在哪里演出,单看文字,似乎有最终协调在北京音乐厅演出之意。


            IP属地:天津6楼2023-09-02 17:35
            收起回复
              @漫步花海,那个回复里你提到谷建芬,回复不了,写在这里:
              谷建芬听《青藏高原》后重新认识了李娜,说她还有潜力。其实在《青藏高原》前李娜也早已出类拔萃,她的追求通俗歌手罕有人及,《三国演义》的《历史的天空》谷建芬念师生之谊愣是把已然赴香港发展哪哪本都不合适唱的毛阿敏请了回来唱,据说录音棚返工多次,唱起来的成品仍是意思唱跑,把进行人性拷问之作又唱成个情怀铺陈,要是李娜唱肯定不是这个样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3-09-20 11:1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