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希那穆提吧 关注:6,969贴子:88,951
  • 11回复贴,共1

般若之旅 中心和二重性 读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讨论开始于“二重性”这个概念,克依然是老调重弹,对什么听来的二手概念一概否定……他只强调,拿人的心智这个例子来讲,人的意识无法“解决”心智的现实(what is)这个问题,所以它发明了“怎样更好”(what should be),这就是“二重性”(或对立性)。
这种腔调在讨论“恐惧根由”的时候出现过,那时克指出“有意识”的脑细胞自己都无法解决“细胞都有的对消亡的恐惧”,所以它创造了“意识的恐惧”,包括所谓的“无意识的恐惧”也是“意识的恐惧”,叫它“潮水一般的恐惧”也不过是因为它是意识想象出来的“它无法接受的那个量级的事实”。
就像克所说的,问“二重性”的缘由的时候,不应该导向抽象的概念(WHY),而是问“为了什么”(WHAT FOR)。
随后话题从讨论者的“抽象思辨”开始了——或许我们可以参考这一点,因为这些讨论者的“形容能力”确实让人叹为观止,他们能把一个很难说清的东西用抽象的方法形容的很“具象”,相对而言,克的语言反而是那么朴实无华。
一位讨论者说,心智的“二重性”就是【将我从“不是我”的里面区分出来】Duality is the sense of ‘I' as separate from the `not-I'。
随后克指出,应该讨论这句话里的‘I'是什么,在这里,中心(CENTRE)就用来指代‘I'。当然一切都是描述,这个‘I'就是讨论者形容自己的感觉时的一个用语。
接下来产生几个关键的论点:`not-I'也可以称之为“YOU”,实际上只有一个中心,就是‘I',`not-I'是从‘I'中所生,双方都是中心(CENTER),两个中心就意味着冲突,冲突几乎就是意识的全部内容。
那么这个中心(CENTER)到底指什么呢?其实就是“积聚”,或形容为“记忆”“经验”。中心、意识、冲突、碎片……这些概念在随后的讨论中,相互之间的关系逐渐理清,但也最终来到文字意义上的“莫比乌斯环”,A就是B。
(1)K: IfI have no centre, there is no other centre。这是克的基本观点,但是克并没有一上来就解释这一点。有人确实问了,你说的最开始只有一个中心,而随后其他的中心从中而生是什么意思。但是克没有回答,他的重点是,中心意味着division必定存在,也就是所谓的心理时间和空间,这个中心和其他中心的关系由此而成立,冲突必然在所难免。这里其实还提到了,在“清醒的时候”(与之相对的是睡眠的时候),可以确实观察到中心(自我)创造division(创造对立和冲突)的过程。
(2)K: Consciousnessis its content.,The content is consciousness……The centre is the content of consciousness。这一点说的其实是很晦涩的,言外之意就是观者即所观,意识就是意识的内容,脱离了意识的内容意识并不存在。换个说法,意识的静态是一些积聚的素材,当静态的素材处于某种意图而活动就是意识,也可以说意识察觉了那些活动,但此时意识以为自己不同于那些活动。克之前指出中心是什么,中心就是其积聚的内容……从描述上看,中心就等同于意识了,但是这好像又什么都没说。其实这里是想表达这个意思,中心是在创造二重对立的,但是意识本身并非本质上是二重对立的。
(3)于是有人问,S:Are you equating this centre with consciousness or is it a fragment of total consciousness?其实提问者的意思是,是否存在一个整体的意识,而中心(自我)只是相当于意识的一个碎片。
(4)K: Wherethere is a centre, there is fragmentation。克没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讨论者P解释了这句话,The `I' is only operational througha process of thinking which is fragmentary。这话得到了克的肯定,这个地方其实文字写的比较晦涩,这里的本意是怎么通过【分裂fragmentation】这个概念理清中心(自我)和意识的关系,谁包含谁……意识是意识的内容(不见得有二重性),而所谓的中心(自我),也就是制造二重性(分裂)的活动中诞生的一种察觉,它遵循意识的原理,它对自己制造的【分裂fragmentation】的察觉就是它自己,也就是说中心(自我)把通过意识的内容展现的意识当成“独立存在的性”。再直白点讲,中心是让意识具有二重性的一个活动,当你消灭中心的时候,也就是意识消除二重性的时候,也就是超越意识,或察觉“意识整体”的时候。
(5)S: Thefirst point is that we experience only fragmentarily and not totalconsciousness。显然,当谈及意识的时候,往往是从一个中心的角度出发去谈及,在已经制造的分裂里谈及意识,意识也只能是分裂的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讲,意识都是分裂的,透过中心(自我),人永远在心理上以二重对立的方式看待事物——譬如讨论者并不安于观察意识,他们禁不住要去向克打探有没有办法超越他们所察觉到的冲突、限制或所谓的意识。就算谈及“整体的意识”,人们也只是站在二重对立的角度去谈及,(透过他们的自我来运作)他们心里想的还是“如何到达整体的意识”。
所以克否认二重对立的存在,他主张顺着实际的踪迹观察,观察到什么就是什么。随后讨论来到了“超越【分裂fragmentation】”这一点上。上述谈到的一些概念的内涵,进一步的深入下去。
(1)Duringthe day, there is disorder because the centre is there……fragmentation it knows only through fragments. It is not consciousof the totality of fragments and, therefore, there is no order.这可能回答了上一个问题,有中心在必有分裂,而自我也只是通过它所觉察的碎片来自我反映,所以它的范围就是在它所能觉察的碎片之内。之前有一段更详细的解释,The centre becomes aware of the fragments when the fragments areagitated or in action; otherwise, the centre is not conscious of the otherfragments.意思是说因为自我制造的是碎片,它只能通过察觉它自己制造的碎片来自我反映(且必须是那些激活的碎片),所以它的活动范围最终来讲也就是一团碎片,所谓的一团碎片也就是说,即便是自我(中心),也可以以它的方式察觉“失序(disorder)”。The centre tries to gather thefragments together and go beyond,自我想要超越它自身的欲望即来自于此。
(2)in thestate of keeping awake, there is disorder. The brain cells during sleep try tobring order because you cannot function effectively in disorder. ……There is no duality in this. 这里其实又说到细胞层面了,凡是说到细胞层面的,克的意思都是指超出“有意识”层面之外的【事实】,而不是生物学概念。就如同细胞层面关于“死亡的恐惧”和因此避免死亡的意图,都不是我们所谓的“有意识的恐惧”(这个层面没有二重性),恰恰是因为我们的“有意识”无法应对“真实的恐惧”而产生了“意识的恐惧”(产生了二重性)。
讨论进行到这一步,终于来到最后的结论,克提出一个问题,对于上述讨论的这些,【How do you know】
(1)Howare you aware of this disorder? If it is the centre that is aware that it isdisorder, then it is still disorder。
(2)You see that when the centre is aware that this is disorder then itcreates a duality as order and disorder。
(3)If it is an observation with the centre, there is a division. Ifthere is no observation of the centre, then there is only disorder.
(4)You are only aware of disorder.I see the centre is the source ofdisorder wherever it moves - in relationship, in thought, in action, in perception.Wherever the centre operates, moves, functions, there must be division,
(5)If there is no centre to be aware of disorder, there is complete order.Then the fragments come to an end.
(6)How are you aware? Is the centre aware of the disorder or is thereonly disorder?
克的这番话,其中意味其实不难理解。特别是这句【If there is no observation of the centre, then there is onlydisorder】,这也对应了之前说的,克否定意识的二重性。也就是说不通过自我中心,但是看到自我正是造成失序的原因。但是讨论者们仍然在定势思维中感到困惑,他们无法从逻辑上理解,如果观察者不在了,那么是什么在观察“失序”。克回答:There is no consciousness of order. And that is the beauty of order.
随后讨论者开始议论“没有观察者的状态下看事情是什么样子”,他们首先以做梦作为例子,讨论者们为何讨论梦的体验,他们想说的是,人记得自己做梦是通过什么来记得的。提到梦是什么,有人说梦里自我的区分仍然持续存在,自我追求“秩序”的欲望也依然延续。这时克提出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他说【我们提到的梦,它在梦里的位置其实就相当于清醒状态下我们提出的这个“自我”】
The movement ofdaily life continues in sleep. It is the same movement and dreams are theexpression of that `me'. When I wake up, I say `I have had dreams'. That isonly a means of communication; dreams are `me', dreams are not separate fromthe centre which has created this movement, this disorder.
这时人们七嘴八舌的又提到【深度睡眠】或【无梦睡眠】,一个人说自己睡的很好,是什么让他【知道】自己是无梦的。克这时说,为什么我们不讨论一下什么算【知道】,只能说克总是能一针见血。接着克举了一个看电影的例子,他说你看电影时清楚的知道你不是电影里的人。这时有人问,那么谁是“看电影的人”?克回答说,没有看电影的人,只有【看】。其实到这里,读者也会发现,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思维,基于自我的思维习惯,让人们禁不住在饭桌上总是留一个位置,即便客人目前不在我们的视野里。
讨论者强调,他们指的是【需要预先确定有一个能够不通过自我进行直接观察的方式存在,观察才是可能的】,这一类思维定势其实是一再被一提起的,克再次复述了他的观点:这个事情应该反着想,你不可能【知道】什么是那种状态。因为顺着之前的观察,人能发现的仅仅是【自我无法解决失序的问题是因为它自己就是失序】
(1)K: When it is something, it is not aware.
(2)Then, what isvirtue? It is a state in which there is no consciousness of being virtuous。Virtue is a state of mind where it is not conscious that it isvirtuous. If the centre is aware that it has humility, it is not humility.


IP属地:河北1楼2024-03-16 19:24回复
    有点感觉了,看到整体的意识这句话我就有了一个什么是整体的意识的念头,然后我试着看看被风吹动的树,给看到的东西命名,回想以前发生的事情和感觉等一系列的活动来观察是否能在这些活动中看到完整的意识。然后回过头来发现这个正在做这做那的我反映了一种试图通过某种方法某种行为去能够看到完整的意识的这个意图。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3-18 11:2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