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吧 关注:699,553贴子:12,519,179
  • 12回复贴,共1

萨尔浒之战经过考(西路军部分)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西路军的人数根据《筹辽硕画》中收录的张铨奏章所记,为2万5千人。
萨尔浒之战时,张铨担任分巡兵备副使,是西路军的监军,因此他的说法可信度极高。
此外御史陈王庭的奏疏中提到杜松战败时说:“致二万余官军一时并遭陷溃”(《明神宗实录》,卷580。)
这与张铨的说法相合。
杜松军中还有400名朝鲜兵。
之前经略杨镐要求朝鲜军主帅姜弘立将朝鲜军的一半兵力调往沈阳,归明军统帅指挥。
姜弘立最后只派出400名火铳兵前往沈阳,以此搪塞杨镐。而这400名炮手被编入西路军,由杜松指挥。
这些朝鲜兵战死320余名,逃回70余名。在这些幸存者中有一名叫李守良的火铳手,他通过躲在尸体堆下装死而逃过一劫。
后来他逃回沈阳,见到了朝鲜的问安使。李守良向问安使讲述了自己亲历的战争经过,问安使回国后把这件事报告给了朝鲜国王光海君,后来李守良的口述报告被收录到朝鲜史料《光海君日记》当中。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3-21 17:29回复
    农历2月28日,杜松军从沈阳出发。
    2月29日中午,杜松军抵达抚顺关,然后在那里稍作休整。
    2月29日傍晚,杜松军持火把出关,当时天降大雪。
    因为夜间急行军时也点齐火把明目张胆的出击,所以杜松军的动向被潜伏在熊岳山上的后金军斥候探知上报。(杜松的奇袭计划已经破产,可他自己却还全然不知。卫按。)
    3月1日辰时(早上7-9点),代善得到了西路军来袭的消息。
    当哨骑报告明军势大时,代善想留下来等待努尔哈赤带兵前来,而皇太极则强烈建议立即前去支援界凡的后金军,以确保吉林崖不失。最终代善采纳了这一建议。
    于是代善军出阵。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3-21 17:32
    回复
      另一边,敌酋努尔在得知西边和南边有明军来袭后,亲率3万名骑兵去支援界凡城,又派了1万名老弱的后金军去牵制刘挺军。(亲勒精锐三万骑当松,而使别将将老弱万人守宽奠以御綎。《山中见闻录》)
      明军这边,杜松军踏雪急行,于3月1日凌晨抵达了浑河岸边的斡珲鄂谟。因为天色已晚,所以诸将请求安营扎寨,以休息整顿,并等待马林军前来汇合。杜松贪功冒进执意过河。
      斡珲鄂谟地区就是明军计划中杜松军与马林军的汇合地点,明军的计划是农历3月2日时西路军和北路军在这里汇合,然后一起向赫图阿拉进军。(“以松为一路军,沈阳从抚顺关出边,约三月初二日,兵次二道关,合营前进。”)
      这里的二道关指的就是斡珲鄂谟—萨尔浒一带的地区。
      有人说二道关在界凡山后。
      查阅明军的塘报,凡事提到二道关的地点都是指萨尔浒一带。而且这些报告都明确指出杜松军抵达了二道关,但是杜松军并没有通过界凡山,如果二道关在界凡山后,那么杜松军是不可能抵达二道关的。
      “松于初一自抚顺提兵,直渡浑河,生擒活夷十四名,焚克二栅,随乘胜追剿至二道关,伏夷突起约三万余骑,与我兵对敌。”
      “塘报:总兵杜松,同王宣、赵梦麟二总兵,从沈阳提兵起行,二十九日午时,至抚顺关劄营,杜总兵违期,先时出口,至二道关浑河哨,拨夜探遇贼,生擒活夷十四名,焚克二寨,随即乘胜统兵,追至二道关,突起伏兵约三万余骑。”
      “杜总兵刚愎自用,欲贪首功,违期先时出口至二道关,浑河水深,马兵拥渡不前,尚遗车营枪炮在后,松生擒活夷十四名,焚克二寨,随即乘胜至二道关,忽起伏兵约三万余骑与我兵对敌。”《明神宗实录》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3-21 17:36
      回复
        因为浑河水深,车营、火炮及辎重难以渡河,于是杜松决定留龚念遂部驻守斡珲鄂谟看守辎重,并在后搭建浮桥,运送车营、火炮及辎重渡河。而自己率轻兵趟水渡河。
        不过后来龚念遂因为“水势深急,过渡兵马冲去太多,车兵入水,空手尤难,车辆火药尽不能渡。职等恐断归路,即时安营。”(《筹辽硕画》)所以放弃了渡河,直接就地安营扎寨了。
        根据《满清实录》的记载,龚念遂部有1万人。而根据《满文老档》中代善的观察,渡过浑河的明军有2万人,也就是说龚念遂部有5千人。
        言归正传,要渡河时,杜松豪饮烈酒然后脱衣赤膊,部下劝他披甲,他哈哈大笑说:“入阵披坚,不算好汉!老子年少从军,现在老了,都不知道甲重几许。”
        之后明军都解下衣甲,趟水渡河。
        根据战后幸存的朝鲜兵描述:“(浑河)水深没肩,(我们)艰难得渡”。而《北略》上说:“(浑河)水齐于胸”。
        渡河后,杜松率领轻兵攻下了浑河对岸的萨尔浒山寨,取得了“獲十四人,焚克二寨”的战果。
        萨尔浒位于苏子河汇入浑河的河口,在浑河的南岸、苏子河的西岸,是个地势低的丘陵。据去过那里的知友反馈就是个小山包。
        萨尔浒山寨分为内城和外城,有内外两层围栏,所以叫焚克二寨。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3-21 17:41
        回复
          在界凡一带的后金守军约有1.5万名步兵和400名骑兵,他们是不久前被派到这里修筑防御工事的。之前在萨尔浒和杜松交战的,应该就是这支后金军中的一部。
          这些人,《明史》说他们是民夫:“时大清方筑城界凡山上,役夫万五千,以精骑四百护之。”(《明史•杜松传》)但是《满文老档》明确记载他们是:yafahan(步行的)cooha(士兵)。
          "二月十五日,遣步兵一万五千往萨尔浒地方运筑城之石,并派骑兵四百卫之。"(《满文老档》第八册,天命四年正月至三月)
          曾有人和我抬杠说:“界凡的守军只有400。”
          我上《满文老档》,他说:“那1.5万都是没有武器的民夫,战兵只有400。”
          但是这400骑兵当时都不在界凡城,而是在萨尔浒附近潜伏,敢问这400神兵如何虚空守城?
          “先前派往护卫步兵之四百骑兵,待明前锋大营军过,尾随而进,自萨尔浒山口直杀至界藩渡口。”(《满文老档》)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3-21 17:47
          收起回复
            攻占萨尔浒后,杜松再次分兵,留了一支部队防守萨尔浒山寨,然后自己带队乘胜追击败退的后金军。
            杜松军追击后金军到了苏子河旁,然后杜松以刘遇节为前锋带兵强渡苏子河,去进攻界凡的后金军。
            战后幸存的朝鲜兵称苏子河为“大江”,又说这条大江“水深”。
            面对明军的进攻,后金军退到界凡山上的吉林崖踞险而守。
            吉林崖是当地的制高点、险关,也是通往赫图阿拉的必经之地。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3-21 17:50
            回复
              另一边,代善军午时(11-13点)通过扎喀关。然后代善下令:“全军披甲!”
              代善军行至赫济格地方时,遇到一个人。这人向代善报告说:“明兵看到我军登上吉林崖,就将吉林崖包围了。”
              代善把部队分为3个部分,自己率领4旗后金军去进攻吉林崖下的明军,派4旗后金军去牵制萨尔浒山寨的明军。此外还有1千名后金军被派去支援吉林崖。
              3月1日未时(13-15点),代善率领的4旗后金军约3万人抵达了界藩,出现在了杜松军的东边。
              另一支后金军有四旗约3万人,则绕出萨尔浒谷口,前去牵制、监视萨尔浒山上的明军。
              而这时的杜松军还没有全部渡过苏子河,正处于半渡状态。也就是说此时的杜松军分为了四个部分,一是:苏子河北,吉林崖下已渡河明军一部,由刘遇节带队,正在仰攻吉林崖上的后金军。
              二是:苏子河南,未渡河明军一部,由杜松带领。
              三是:萨尔浒山城守军一部。
              四是:斡珲鄂谟的车营一部,人数约为5千至1万人。
              杜松军四分,各陷一方。我实在是无法确认此时的杜松每部有多少人,恐怕连杜松本人都搞不清楚吧。
              而这时的后金军主要分为了五个部分,一是界凡吉林崖上的守军约1.6万人。
              二是代善率领的4旗后金军,约有3万人。在刘遇节军的东面,为右翼。
              三是正在牵制、监视萨尔浒山寨的4旗后金军,约有3万人,为左翼。
              四是正在前来界凡支援的努尔哈赤军,约有3万人。
              五是在宽奠牵制刘挺军的老弱后金军,约有1万人。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3-21 17:53
              收起回复
                言归正传,代善带领4旗后金军向渡过苏子河的刘遇节军发起了攻击。据《明神宗实录》中收录的塘报记载,代善军约有3万骑。(“伏夷突起约三万余骑,与我兵对敌。”)
                与此同时,之前潜伏起来的400名后金骑兵向尚未渡过苏子河的杜松军发动了攻击,杜松击退了这些骑兵,然后选择退入萨尔浒山城与那里的明军汇合。
                3月1日下午申时(15-17点),努尔哈赤军抵达了界藩。
                努尔哈赤到达战场后改变了代善的部署,下令立即停止对刘遇节军的进攻,改为监视、牵制。又下令正在监视萨尔浒山的后金军立即围攻萨尔浒山城。努尔哈赤还抽调了一旗后金军去支援围攻萨尔浒山的后金军。
                后金军当时还没有集结完毕,而是“骑好马之兵先至,骑劣马之兵陆续而来,远处兵皆尚未至。”所以人数实在是难以明确,因此下文的后金军人数都是推测。
                收到命令后,代善军停止了进攻,开始向刘遇节军呐喊,而刘遇节军也向代善军呐喊并开枪射击。根据当时在刘遇节军中的朝鲜兵李守良描述:“汉兵收兵结阵,贼大噪薄之。汉兵亦呐喊齐放,贼中丸、中马者甚多。”
                与此同时,至少4万名后金军围攻萨尔浒山寨,当时的明军根据《满文老档》的记载:“于萨尔浒山上立营,枪炮布列就绪。”
                见后金军开始围攻萨尔浒山寨,明军开始有人逃亡,中军王捷也抛下了杜松只身逃窜,杜松见此一直高声呼喊王捷的名字,直到在混战中面中一箭,落马而死。
                除了杜松外,保定总兵王宣和原任总兵赵梦麟也在这里战死了。
                此战没有持续太久,根据《满文老档》的记载,后金军“仰攻,勇猛直前,冲杀入敌阵,刀劈箭射,少时尽歼之。”
                此战明军“尸堆成山”,是西路军中唯一一支被全歼的部队。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3-21 17:58
                回复
                  在歼灭萨尔浒山城上的明军后,后金军旋即渡河去进攻刘遇节军。而这时据守吉林崖的后金军也下山冲击刘遇节军,正在右翼监视、牵制的后金军也对刘遇节军发动了攻击。
                  面对敌人的围攻,刘遇节见势不妙,夺马而逃,刘遇节手下白甲兵见了,也跟着溃逃,其他明军因此“立脚不稳,登时尽溃。”
                  击溃明军后,后金军“由此追击,逼敌登硕钦山。杀敌至该山顶,天已昏黑。当夜围山设瞭探,又杀其乘夜逃窜之兵。”(《满文老档》)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3-21 18:02
                  回复
                    根据朝鲜兵李守良的描述,对明军的围剿一直持续到“鸡鸣时”也就是凌晨1点到3点。有数千明军在此战阵亡了。
                    此战后,便有了“辽兵善走,白甲先溜”之说。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3-21 18:05
                    回复
                      史料本就是要取其实而去其非的,后金说明军有20万,我就一定要相信明军有二十万?后金说自己伤亡500,我就一定要相信?后金说南路有500人,我就一定要相信南路有500人?
                      《国榷》上记载:“綎深入三百里,克十五寨,斩三千级。”
                      看看朝鲜方的记载,《栅中日录》:“(2月28日)日暮。到牛毛寨。與天將相聯下營。去拜東葛嶺八十餘里。 昏時。隨營牌一人來言。今夕過嶺時。渠與唐兵一人。爲賊所擄。賊三千餘名云。”
                      这已经不止500了。
                      “初二日。行軍。午時到深河。去馬家寨二十餘里。 賊兵五六百騎。結陣以待。天將先登。我軍繼之。賊敗走登山。提督督我軍砲射手搏戰。賊負險自固。射矢如雨。中右營相繼力戰。時左 營殿後。未及來到。 斬級頗多。”
                      又是500人。
                      同一天的记载:“东边高山上,贼兵千余屯聚,终不交锋。”
                      又来1千。
                      “別將朴蘭英,申弘壽,軍官鄭奇男。領兵搜山。斬頭三十顆。活捉男女十餘口。牛馬十。八頭。首級則送于提督。牛畜則分三營饗士
                      天将究问俘获,皆言贼兵尽向西路,而此路防守之贼不过数千,昨日战败,死伤过半。”
                      看这记载南路至少数千人了。
                      《山中见闻录》中的“亲勒精锐三万骑当松,而使别将将老弱万人守宽奠以御綎。”
                      后金说南路500人就是500人?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03-22 00:08
                      收起回复
                        杜松军团灭后,龚念遂军立即北上,欲与马林军汇合。在行军路上龚念遂军遭到了后金军的攻击,龚念遂军立即依托车营列阵迎战,又布置了火枪、火炮,在付出了血的代价后仍被击溃,未能成功与马林军汇合。
                        西路军的伤亡情况,出阵2.5万,阵亡约1.1万人,阵亡率44%。
                        《筹辽硕画》:我兵属李如柏一路者未动,而杜松一路败阵归者尚一万四千余,合马林一路总收拾整顿之可五万余人。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4-03-22 00:28
                        回复
                          战后,逃将刘遇节、王捷都被熊廷弼处斩了。
                          《筹辽硕画》:熊廷弼:该职问曰:”昔在抚顺,从张承胤逃阵一次,又从杜松逃阵一次者,非刘遇节乎?“
                          众官曰:“然”,
                          于法云何?
                          曰:“应斩”
                          又问曰:“临阵背主先逃,致杜松呼恨切齿而死者,非王捷乎?”
                          众官曰:“然”,
                          于法云何?
                          曰:“应斩”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4-03-23 20: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