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顽主吧吧
关注: 30,477 贴子: 481,775

本吧讨论内容是对往事的追忆和反思。

  • 目录:
  • 其他情感话题
  • 13
    作者:羽涅 2008年,十几个兵团知青,一起重返故地黑龙江绥滨农场,追寻青春记忆。几个混得不错的农场老职工后代做东,邀请他们在宾馆吃饭。 席间得知一个当年没回城留在当地的老北京知青,混得非常不好,已经50多岁了,还在建筑工地扛水泥。这个消息传到了北京。 不久,这个未回城的老北京知青就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那是他当年好友的电话,只不过好友当年返城回到北京后,提了干,当了军官,时间长了便失去了联系。 好友和当年一样
  • 26
    必须承认, 属于我们的时代结束了。 站在历史角度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回到生命的角度上来,每一代人都有它的生命周期。这世界永存,但属于我们这茬人的时代已经结束,这一点我们应当要明白,也必须要承认。 人就像植物一样,一茬又一茬,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季节,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 在自己的季节里,走过的路,见过的人,经历过的事,构成了自己独特的时代。 我们印象深刻影响巨大的那些
  • 6
    大家好,我是王笛,澳门大学历史系教授。 我从1980年代就开始研究袍哥,但是收集资料非常困难,因为袍哥非常善于隐藏他们的秘密。经过了30多年的努力,今年终于有第一部成果问世:《袍哥—1940年代川西乡村的暴力与秩序》。但是今天我只讲一个问题,谁是袍哥。 要回答这个问题相当困难,因为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群体,我们现在甚至不知道他们的起源。 简单来讲,袍哥就是四川的哥老会,是在清代和民国时期散布最广的秘密社会组织。
  • 6
    1995年7月12日,天津。 连续几天,经常去“白宫酒楼”就餐和娱乐的人发现,酒楼已经好几天没有开门营业了。这很不正常,因为白宫酒楼的生意一直很红火,每关门一天都是很大的损失。 7月14日这天,一行七八个人来到酒楼拍门敲窗,里面没有任何声音回应。这些人低声商量了一下,决定到公安局报警。 原来,他们是一个叫王传起的人的至亲好友,王传起两口子已经失踪一个星期了,最后有人见到夫妻二人出现的地方就是白宫酒楼,所以他们前来
    伴儿嗯 6-13
  • 70
    永定河畔一隅有个50号大院,说起这院子来,早在40年前可是市水利部的福利房,住在院子里的住户都是城市户籍,尽管他们祖上没有一户是老北京人,然而在那个居民和农民等级不相当的年代里住在这个院里的人完全有理由趾高气扬,这个院子也和四周那些农民住户的居所显得格格不入,颇有些农村包围城市的意味,这院子是由四排平房分东、西相对而建,四条胡同,中间一条过道,最前面一排房子毗邻着一座古城墙,这些残垣断壁经过无数风吹雨
  • 1702
    讲讲春城小贤,有喜欢的会继续下去。
  • 132
    开启这个新篇章的确有些偶然,原本不想再对这些打打杀杀的片段进行描写,毕竟暴力冲突于法于理都属于非正常范畴,然而有些事情憋在内心里许久,偶见故人之后,这些沉淀便如同洪水泛滥一发涌上心头,继而顺咽喉回绕于唇齿之间,大有不吐不快之意。 再次见到宝子是在大年初七,公交车上,偶见司机颇感面熟,仔细在看,确认无疑之后,叫了一声宝哥,宝子一听之下,回头看我,半晌才认出已经颇具中年油腻风范的我,“是你小丫的,干嘛
  • 1956
    北京十大流氓顽主硬汉
  • 235
    一个跟北京很像的小城,一段不算辉煌但是难忘的故事。
    飚_王 9-9
  • 7
    题解:居京城几十年都在皇城根附近住家,插队内蒙古之前,住在西皇城根附近的厂桥,结束漂泊之后又住家在东皇城根附近。如果现在居住的平房屋不再拆迁,我这一辈子就离不开皇城根了。 前些天在微信群里看到一篇题目《家住厂桥》的帖子,读起来很亲切,因为我的住家曾经就在厂桥附近的胡同里。帖子里列举出来的胡同都是熟悉的地方,从小时起那些胡同就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如今到了怀旧的年龄,竟又觉得那些胡同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
  • 17
    闲着没事,写点东西,学历有限将就看吧,说说我的老家东北的一个小县城,闲着无聊逛贴吧发现很少有写我老家那边的事,今天我就简单说说,小地方hn县,说一下所谓的江湖排行,听到的第一个或是第一代大哥叫c志刚,传闻是特别生猛的大哥,被手下兄弟干死的,说是他老娘过生日小弟去拜寿,但是小弟应该是离开大哥单干的那种,在寿宴上大哥骂了小弟两句,小弟反手就给干死了,真假咱也不知道,都是听说传闻,小弟是亲哥俩,一起干的,进
  • 82
    北京城作为古都,不仅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提起其中的饮食文化更是极其丰富,大量的美味佳肴、名庖名厨、关于烹调的书籍等,可谓琳琅满目、比比皆是。但是多少年来,饮食门类品种是否充分被挖掘、保护、传承,应是大家认真思考的问题啦。
  • 363
  • 36
    老北京才懂的清“蒸”老字号,“一楼、两烤、三轩、四顺”指的是啥? (之前被百度抽了,估计清“蒸”俩字犯忌,修改重发试试)
  • 21
    老时年间,天津卫的地痞流氓,跟别的地方不一样,名为“混混儿”,又叫混星子。据说最早是哥老会在天津的分支,逐渐融入地方特色,不畏生死,讲打讲闹,自称“耍人儿的”。天津卫混混儿有“上角”“下角”之分,这个名称的来历有段典故。 话说道光年间,河北大街离南运河不远,有一座钞关,俗名“北大关”,各路货运船只,进京从此经过都要交税。北大关以西名为关上,以东称作关下。关上关下,都有不少混混儿锅伙。这些人都是天津
  • 21
    我的初中年代是在91亚运会前几年,我们学校在农村属于乡属中学,那时的我学生时代记忆最深刻,真的是天真自由烂漫,尤其是现在回想起来,那才是生活,每个人都是那么真实,爱学习的都快学傻了,搞对象的那叫一个爱的死去活来,整天不学无术闹事的精力也是充沛十足,在学校里分了这好几累人,基本上学校也没人管这些事,那时候的大气候都这样,老师也都是村里的,大部分都是成分好步入了这一行,有幸我和这几类同学都沾边。 记得那时
  • 27
    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七日(星期五) 李恒久 在人的一生中,往往会有突然发生的痛苦或突然降临的快乐。因其来得突然,这一瞬间,你往往既不会有前者的大恸失声,也不会有后者狂喜的欢笑。对于我,今天就是这样的时刻。就是这一天,在我全无准备的时候,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来到茶淀农场劳改队,宣布了我的无罪判决——立即释放!就是说,在我因莫名其妙的“反革命”罪关押了9年9个月零16天以后,又被莫名其妙地宣布无罪释放。难道共和国
    飞飏 12-14
  • 23
    十二 又是白天喇秘,晚上尽情嬉戏。 这种日子其实也确是无聊之极,可已经身不由己。 多少次的梦里水乡,多少次的心花怒放,总感到有双迷人的眼在注视着我一天天的改变,不是越变越好,而是越变越坏。 十三 这种无规则的日子,很容易在不知不觉间就有个女孩子来到身边,从不留心去记得她们的名字,有的只认识一天,以后就彻底消失在茫茫人海;有的认识多天,还是谈不来;有的就为了在一起打发时间;有的就是为了短暂的缠绵;也留意身边谁是
  • 13
    题解:居京城几十年都在皇城根附近住家,插队内蒙古之前,住在西皇城根附近的厂桥,结束漂泊之后又住家在东皇城根附近。如果现在居住的平房屋不再拆迁,我这一辈子就离不开皇城根了。 前些天在微信群里看到一篇题目《家住厂桥》的帖子,读起来很亲切,因为我的住家曾经就在厂桥附近的胡同里。帖子里列举出来的胡同都是熟悉的地方,从小时起那些胡同就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如今到了怀旧的年龄,竟又觉得那些胡同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
  • 133
    第一章 宋振涛实力碾压刘华强,后者被迫跑路
  • 21
    这件事发生在我七岁那年。 我的父亲是军人,每两三年按例领一双棉鞋。由于年代太久远了,如今已相隔近半个世纪,随着时间远去的,还有我越来越模糊的记忆。我只清晰记得,父亲很爱惜他的棉鞋,通常自己省着穿,这样一双棉鞋至少可以穿上四年。因为他还要把新发的棉鞋一双双攒着,寄给我们在山东老家的亲戚们。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远在老家的我的姑父和叔叔们,都指望着我父亲从北京寄棉鞋去,好让双脚稍微暖和些的挨过一个个特
    森羿 1-23
  • 39
    老炮儿
  • 193
    众所周知,我的父亲是80年代日本福清的成员。后来由于山口组四代目—竹中正久被同门杀害,波及到福清部分人马。我父亲辗转去了香港避祸。 我们家族便于80年代开始定居于香港。那是香港三合会跟山口组关系密切,为了掩人耳目,我们全家都隐姓埋名龟缩在荃湾那一带,低调并艰难的讨生活。但父亲毕竟是江湖人士,在我10岁左右的时候就结识了一批江湖猛人,并在荃湾开了一家酒吧。那时几乎每晚都有各式各样的人来喝酒。靓女、古惑仔、打
  • 704
    白航,这个土生土长在航天大院的孩子,以其神秘的色彩在江湖中口口相传,笔者根据对他的了解(相识但相交不深)给大家还原一个原原本本的人物,首先更正大家一下,很多书叫他白航或者白小航,其实他真正的名字:白宇航
  • 422
    看过流浪的肖邦先生的大作,京城流氓普,感觉很热血沸腾,但是很多真正的情节,与历史,与书中大相径庭,这个义气啊,那个能打啊,其实都是言过其实,今天,我就带领大家走进一个真正的不为人知的战犯,郭帅
  • 38
    据说1516名军井才搞定
  • 29
    《江湖轶闻轶事》 转自:皇城根儿胡同串子 作者:柳村 影片《老炮儿》放映以后,网络上有许多谈“老炮儿”来历和含义的。有朋友知道我从小在南城的胡同里长大,追问老北京“江湖”事,就此磨叨几句。 “江湖行当”八大类 旧时,“江湖”泛指四方各地,也有说它泛指“民间”。 昔日有“江湖行当”之说,分为八大类,也称“八行”、“八门”,即:巾、皮、彩、挂、平、聊、调、团。巾门,包括卜卦算命、相面测字、画符念咒、看风水等;
  • 54
    啤酒记 文|老猫 据说从50年代起,北京一直有啤酒喝,但很长时间里是传说。经常有人念叨,老莫(莫斯科餐厅)有一种叫啤酒的好东西,然后问谁,谁都含糊其词,既像自己已经喝过,又说不出所以然。 大概在80年代中期,啤酒才渐渐地流入民间。当时是散啤,也说不出什么牌子来,而且是在副食商店出售。经常是售货员喊上一嗓子:“来啤酒喽。”然后男女老幼出动,拎着暖瓶铝锅甚至大搪瓷缸子,就在那排上队了。售货员则把啤酒倒在一个大澡
    炎明王 10-30
  • 144
    快到了西瓜上市的季节,突然想到八十年代北京的瓜摊。我周围包括我都练过瓜摊,对于挑瓜,那也是一门手艺。挑选西瓜忘了是跟谁学的了,但是这手艺可是能不能支好瓜摊的关键啊!首先可选那些歪瓜裂枣的,这样的瓜都是甜的。2是听声辩位,有回声的皮薄水多。(可惜这年头北京已经很少见到沙瓤的瓜了,那声音和肉瓤的完全两样)再说点个人的经验,单独给我一个瓜,我很难判断这个瓜的好坏,因为无法判断回声的效果,但是如果在瓜摊上
    森羿 8-2
  • 54
    头些日子一多年未见的发小儿突然给我打电话,上来就神秘又兴奋的跟我说:“哥们儿你猜我找到谁了?”我以为他又找到以前上学的时候哪位同学了呢,“你还记得上学的时候你在我家给我们讲的故事吗?里面边亚军的原型,我找到了,没想到还真有这么个人,现在成一老大爷了。”当时我就笑了,我和他说我早就找到了,08年的时候我就找到了,去年冬天还在厂桥老爷子家里和老头见了个面,见到真人了,哥们儿说我以为你不知道呢,当年的故事
  • 490
    前序 和写作有关的记忆要追溯到几十年以前,记得小学的时候曾经有一篇题目为“我的父亲”的作文,被老师表扬过,公布在学习栏里。以后在一个比较特殊的环境中也曾接触过,但是连皮毛都算不上,既没有基础,也没有相关的知识来借鉴,二十多年前的事情虽然自己都亲身的经历过,但是很多环节已经模糊,或者说是我刻意的就想忘掉;所以我也就信马由缰的,想起那里就是哪里了,连续上会影响观赏性,尽量的能让大家看的明白,见笑了!如
  • 101
    是不是一个人想的太久了 总觉得时间在翻倍的过 我不知道自己在找什么 只觉得丢了很多 星星还是那颗星星 但被霾遮住了光明 我怀念狗屁不通的光阴 最初的节奏你听 二八二五六 二八二五七 二八二九三十一 三八三五六 三八三五七 三八三九四十一 你知道我有多想回到老院子活泥巴 再邀那些光腚伙家去坑里逮青蛙 给姥爷卷袋烟叶 听姥姥聊聊天 他们这一代人没有文化但是很伟大 我想不起来那台黑白电视演地啥 也想不起来鞠萍姐姐当年说地话 我找不
    波爸77 11-13
  • 38
    梓硕 2017-12
    今天中午喝点小酒儿,有个小菜儿(炸小鱼儿),一边吃着,一边儿和朋友聊天儿,说到了小时候儿在银锭桥下面钓鱼的情景。 那时候也就是才上4,5年级,当时基本上每个家庭都不是很富裕的,像我们守着河边儿住的孩子,平时没事儿就会叫上一两个发小儿去桥头儿那儿钓鱼。 当时的装备是这样的,根本不会有鱼竿的,所以就会先到居委会大门后面那里,因为那里有一把扫街用的大竹扫帚,几个人一人望风,剩下的动作麻利的从上面抽圌出几根(后
    哥哥CY 12-23
  • 55
    我说的老北京不是大清,也不是民国,说的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小的时候儿。   那时的酒腻子不在饭馆儿里喝酒,因为饭馆儿都是国营的,到时开门关门都有钟点儿。再者,那会儿吃正餐的还得站着等座儿呐,还容酒腻子坐那儿没完没了的穷喝?所以那时的酒腻子都在小酒铺儿里喝酒。   所谓小酒铺儿,其实就是卖食品的杂货铺儿,北京人也叫小铺儿,大街上、胡同里哪儿都有。门脸儿不大,外面窗框、门板有的挂着斑驳、浅蓝色的漆,
  • 8301
    午餐进行时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8

会员: 北京顽主

目录: 其他情感话题